第五百章 扭動曆史的方向盤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A+A-


    需要指出的是,陳壽由於距離三國亂世時代較近,能夠感受和理解那個時代非道德化的時代精神,對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和唯美主義(兩者在精神內涵上是一致的)能夠以一種讚許肯定的眼光看待。

    而後來南朝裴鬆之因感受於他的時代,由於與北方異族政權的對抗而重新興起的道德主義,所以無法認可賈詡的所謂“非道德化”行為,並對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認為的道德化解釋。

    而賈詡本人正是由於擺脫了道德的束縛,才獲得了精神自由,並成為三國第一謀士,更以為尚書典選。

    “呂布聽封。”李陵以傀儡漢獻帝之身說道。

    “臣在!”呂布上前一步跪拜道。

    “朕封你為奮武將軍,賜爵溫侯,仍舊統領兵馬,為朝廷效力!”李陵借漢獻帝之口封賞道。

    呂布是個有勇無謀的人,李陵給他高官厚祿,他基本上就死心塌地了。

    曾經王允讓他殺董卓,與他一起控製朝政,呂布也同樣是奮武將軍,封溫侯,統領兵權!當時呂布可謂心滿意足,走上人生巔峰。

    “謝陛下封賞,吾皇萬歲萬歲萬萬萬歲!”

    “賈詡聽封。”李陵又借漢獻帝之口道。

    “微臣在!”賈詡上前一步,繼呂布之後道。

    “朕封你為左中郎將,留任侍中!”李陵以漢獻帝的口吻封賞道。

    這個重用程度,曾和董卓重用蔡邕差不多,當初董卓聽說蔡邕的名氣,於是征召他,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罵道:“我有滅人三族的權力,蔡邕就算驕傲,也是不過轉足之間的事而已。”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隻好應命,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後又被舉為高第,曆任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為左中郎將,隨漢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侯。

    前文已經講過,曹丕登基後,可是曾經提拔賈詡到太尉的高位,所以李陵現在如此重用賈詡,完全是物盡其用。

    而且賈詡本身是個知進退的人,善明哲保身,一生謹慎小心,野心不大或者沒有什麽野心,所以他對漢朝有二心的機會十分渺茫。

    而且他是涼州出身,和關東這些文士尿不到一個壺裏,正好能夠平衡朝廷權利結構,抑製關東文士。有了賈詡一人,可敵十個上百個厲害文士啊,為李陵後麵整治朝廷架構打下基礎。

    “牛輔、李傕、郭汜、張濟、胡軫……聽封。”李陵繼續指揮漢獻帝封賞道。

    這就跟招安似的,畢竟他們先前雖然不是反叛,實際上,跟隨董卓之後挾持皇帝的所作所為,可謂大逆不道,說他們是亂臣賊子一點也不過分,要不然曆史上董卓倒台之後,他們一個個害怕不已,怕的不就是朝廷的清算嗎?

    現在李陵不治他們的罪,直接招撫效命朝廷,一來按他們的心,二來也讓西涼諸將為朝廷所用,畢竟西涼鐵騎可謂大漢朝難得的強軍了。

    “臣……”牛輔、李傕、郭汜等人一個個上前跪拜在地激動說道。

    “朕封你們……”李陵繼續借漢獻帝金口,一個一個封賞道。

    ……

    次日午時三刻,對董卓明正典刑,朝廷重正聲威,至此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大戲背後,李陵已經完成一半目標,接下來就是對十八路諸侯出手了!

    名義上這十八路諸侯,都是大漢朝的臣子,都聽命皇帝,而且李陵以漢獻帝皇帝的名義誅殺董卓之後,朝廷聲威大漲,這令這些諸侯們一個個收斂許多。

    天下反董卓的這十八路諸侯依次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包括曹操率領的曹家軍,一共就是十八路。

    曆史上這十八路諸侯因為各自的野心不同,他們的結局也是大相徑庭,其中袁術袁公路,袁紹的族弟,成為漢末群雄之一。

    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孫堅死後,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

    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

    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隻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半路,袁術找人要蜜水,卻找不到,隻能找到血水,袁術大叫身亡。

    把袁術放在第一位來介紹,不是因為他死的早,而是因為他野心暴露的太早了。不僅心性狹隘,討伐董卓之初就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而且,袁術得到玉璽後,隻憑借淮南彈丸之地,就敢宣布稱帝,可謂囂張至極,也大逆不道至極。

    李陵對他了若指掌,既然知道他是這樣一個鳥人,管他什麽四世三公之後,第一個就要那他開刀,等到時候收服十八路諸侯的時候,他旦有忤逆之舉,必叫他人頭落地。

    第二個我們來說說韓馥,原本是冀州刺史,後來袁紹到了勃海,韓馥怕他奪自己的地盤,就派兵去監視、控製他,弄得袁紹無法動彈。

    後來參加十八路諸侯討董,過程中隻講了一句話:“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被斬。同盟破裂後,韓馥回到冀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