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行露(三十九)
字數:2899 加入書籤
晉江新防盜, 訂閱未滿80%的要等1-2天才能看 這院子最要緊的就是一大一小兩處水池,一處二丈見方的大池, 是引的原本的溫湯, 水隻算得溫熱,水色泛黃, 連騰起的霧氣都帶著淡淡的黃色;一處丈許小池,引的邊上一條不知名的小溪——行宮附近的河流大多被許多人家分享, 這條溪卻被圍在禁苑之內,有專人把守,獨獨供此一池——池子兩側有十八個龍頭,九個入水, 九個出水, 入水處又分了內外三層,外側每一層都較內側一層為高,內外之間有一處凹槽,槽中又設有輕紗,溪水本自清澈, 再被層層輕紗一攔, 出來的水更是透亮;出水處倒隻有一處較為結實的紗網攔住, 免得後宮的東西不小心流到外麵。池子下麵不知設了什麽機括, 無論何時去看,水都是滾熱, 宮人們定時向裏麵撒上花瓣, 蒸得整間屋子都滿是香氣。
這兩處池子都建在東邊茶寮之側, 茶寮是一個回形遊廊般的地方,一頭連著池子,一頭連著正屋。池子外又設了些木製遮擋,因院子還有圍牆,這遮擋便建得十分簡便,隻有兩三有牆,卻也是中間懸空四塊,邊沿是各色樣式的鏤空花紋,中間又雕著些仕女、馬球之類的畫,這牆壁的每兩塊之間還故意曲折一下,仿佛不是牆壁,倒是真的屏風一般,沒有牆的那麵掛著竹簾,竹簾之內還有紗幔,若是天光好的時候,將竹簾卷起、紗幔垂下,光線自外透入,整片水池便被照得如同水玉一般幻彩流光,因此便喚作大小“水玉池”,而兩處池水連著茶寮,一起被喚作“水玉閣”。
此時正值寒冬時節,下雪時分,披件輕薄的羅衫,泡在池水裏喝茶看雪,不知幾多愜意。等到全身都泡得滾熱,再打著傘、披著火紅狐裘、踏著木屐、沿著木製的茶寮曲廊踢踢踏踏地走回正屋,立在飛簷下看那水玉閣中煙氣氤氳、牆上彩畫在煙氣中若隱若現、畫中仕女若飛仙般飄飄欲起,自然又有另外一番趣味——這樣的人間仙景,叫韋歡看了豔羨,自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我們自林子裏回去,韋歡叫人把那兔子切碎,和茱萸一道蒸了夾餅吃,我沒什麽胃口,就用豬肉鮓拌飯應付了一頓,吃飯時便聽見外麵狂風怒號,吃完起身推窗一看,隻見天又密密地下起雪來,便回身對韋歡道:“今天雪大了,且晚上也沒什麽景,不好泡湯了,等明日雪停了罷。”
韋歡卻道:“正是雪大的時候泡著熱湯才舒服,你不去,我自己去。”
我瞧一眼外麵的風雪,道:“那你多披件衣裳,我在裏間等你。”此次宋佛佑先去了洛州收拾我的住處,楊娘子在京城留守,我這裏少了兩尊大佛,連氣氛都活潑了起來,晚上韋歡同我一道住,宮人們則輪流在外間的榻上歇息。
韋歡點點頭,走到門口,一開門,便聽嗚嗚風聲吹得怪嚇人,我忙向那壁上取了燈給她,又著個宦官打了傘送她,等眼看著她走到了水玉閣裏頭,才折回去,不及擦洗便向床上一躺,兩手枕頭,心情沉重地想著白日的事。
回來的路上,我已經叫人給李睿遞了個信,向他討武敏之的履曆來看。這東西李睿本也拿不到,好在他手下有不少人都是久在京城廝混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竟也替我湊出一篇大概,晚飯前就送到我手上,吃飯的時候順手捏著一看,開篇便見“武敏之,原姓賀蘭”,那時我正拌好飯,邊吃邊想“原來武敏之竟不姓武,難道是從哪邊過繼或者收養的?這卻容易了”,等吃了幾口,才把“賀蘭”和“敏之”兩個字連在一起了,立刻便沒了吃飯的心情——這時代人物錯亂,我本也不是個曆史迷,對這些人物名字大都陌生得很,然而再是陌生,幾個在前世各類八卦貼子和電視劇上頻繁出現的曆史名人也是有印象的,譬如“上官婉兒”,又譬如“賀蘭敏之”。這名字一出現,我便有八九成把握確定母親就是曆史上那個武則天了。
想不到曆史兜兜轉轉,竟真的轉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李世民也好,李建成也好,他們的兒子,到底都娶了一個姓武的女人,卻不知這一世,母親還會不會登基禦極,改元稱帝,又會不會…當真鴆殺李晟呢?而我那位素未謀麵的姐姐,那位傳說中被虐待而死李大娘,當真是…被皇後餓死的麽?母親既能知道她的處境,為何不馬上稟報父親和太後,而要等她死了以後,才向父親揭發?
“武則天”這三個字,像是某種奇異的魔咒,打破了許多我不肯去深想的東西,從前埋在心裏、因著些許原因未曾深想的種種疑竇,此刻全都浮現在眼前。事不關己之時,這位傳奇女性的傳奇生涯至多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一點閑話,可是當自己成為了這位曾親手殺死一個女兒、兩個兒子的人的女兒,那些悠閑輕鬆便再也不複存在。
門似乎開了一下,將我從驚懼猶疑中驚醒,向外一看,隻見韋歡踩著布鞋進來,對我道:“還是叫她們把屋裏的燭火都滅了,隻留兩盞宮燈備著起夜就好,這四牆都是木的,別半夜走了水。”
我道:“天還早呢,又不睡,急什麽?”
她轉頭看我:“金吾都來催我們鎖門了,還早什麽?你也好睡了,我聽人說陛下晚上命人尚膳備東西,明日許是要在新建的流杯亭設宴,萬一禦前和詩,你不早些準備,丟了人,可不許怪我沒提醒你。”
我驚得坐起來:“和詩我可不行,不如替我告病罷。”
韋歡道:“你告病能賴這一次,還能次次都賴不成?依我說,你就明日早些起來,把從前的那些應製詩看一遍,背個二十首在肚裏,到時赴宴,‘綠玉’便改成‘香玉’,‘天恩’就改做‘聖恩’,再添幾個福田、甘霖之類的詞,總也能敷衍一篇,你年紀小,又是女子,沒人細究的。”
我聽她的話在理,才慢慢鬆了口氣,又怪她道:“為什麽我是女子就沒人細究?難道女人就不能有文采麽?”
韋歡道:“吟詩作賦,那是男人的事,身為女人而有文采,必是超凡脫俗之輩,世所罕見的了。”
我聽不得這樣的話,憤憤道:“誰說吟詩作賦是男人的事?設若女人可以與男人一樣進學,才不會比他們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