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設計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A+A-




    晉江新防盜, 訂閱未滿80%的要等1-2天才能看  婉兒每天在宮裏麵走,遇到貴人, 就站在一旁偷偷的看,看的時候心裏想, 這些人認不認識祖父和父親呢?他們和那位武後的關係又如何呢?那位武後,到底又是怎樣的人呢?

    宮人們口口相傳,都說天後陛下性情寬和,仁以待下,然而就婉兒所見,卻並非如此。除去婉兒被殺的父親和祖父不說, 宮門內外也常常有被杖打的大臣和宮人內侍。這些大臣進宮時往往也是莊嚴隆重,冠冕肅然,一旦被杖, 那些當官的體麵就全沒有了,不但如此,有的人被杖打斷了骨頭, 吃不下飯, 隻好活活餓死——餓死了,便不算是天皇武後殘暴, 打殺大臣, 隻好算這大臣不經打。大臣們都算好的,內侍宮人們受杖, 便往往筋折骨斷, 當場死掉已算好了, 有的人被打了,卻沒打死,拖回去的時候一路號啕,有的要號叫幾晚才死,平常宮人死了,好歹還能由宮裏賞一塊墓碑,在宮人斜葬了,犯錯被打殺的,便隻好被扔去不知道哪裏,屍骨也許是狗吃了,也許是狼吃了,誰都說不好。

    許是從小就入宮的緣故,婉兒一向不愛說話。遇見了不懂的事,也不會問人,隻是自己在心裏默默地想。她漸漸地對那位傳說中的武後越來越好奇,卻從不把這份好奇流露於人前。

    旁人談論武後的時候,無論與這些人相識與否,她都會裝作不經意地過去,立著聽一會,武後的車駕經過,別人都是躲閃不及,她卻是總是偷偷地靠近一些,有時躲在暗處凝望,有時混在路旁的宮人中跪伏而待,偶然聽見武後說了一兩句話,便要反複揣摩這話是什麽意思。婉兒第一次真正見到武後的臉是在十歲時,那一日皇帝在翔鸞閣大酺,宮人百姓皆賜酒食,連掖庭中也是人人歡慶,宮人們率酒舞樂,慶賀這難得的歡愉時刻,婉兒卻厭倦這種喧鬧,趁著人人懈怠,偷偷地溜到了含耀門內,弘文館外。

    傳說祖父以弘文館直學士釋褐,很快便在人才濟濟的弘文館中脫穎而出,曆任秘書郎、起居郎、秘書少監、西台侍郎。祖父起於文辭,卻也終於文辭,這不但是祖父的命,也是弘文館中許多學士的命。

    那一日婉兒在弘文館外彳亍彷徨,遙想著那素未蒙麵的祖父,天已微微暗下來,翔鸞閣上卻依舊是燈火通明,歡聲笑語自台閣之上飄進婉兒的耳朵,令她覺得自己是那誤闖入天台的劉郎、阮肇,也令她對迎麵走來的武後避之無及。

    武後穿著燕見賓客的鈿釵襢衣,款步而來,雍容端麗。她身邊隻跟著幾個年輕的侍臣,看見婉兒的時候笑了笑,指著她向幾位侍臣說:“連宮中使女,都知歆慕文學,可見時風之盛。”

    那些侍從中有一個馬上道:“聖德深厚,廣興文學,天下風氣為之清振,士庶老幼皆知臧否,故爾此子非慕文學,乃感聖人之德爾。”

    婉兒聽見那位華服端莊的陛下爆發出一陣可稱之為張狂的大笑,這笑聲在母親那裏是絕不可取的。母親一貫教導,都是女人家應該斯文淑靜,婉兒也一向深以為然。這樣在外臣麵前恣意任性的大笑,除了商賈起家的武氏女,大約也沒旁人做得出了。

    可是就算這位武氏女出身再如何粗鄙,如今她也是與皇帝並立的聖人,宮中稱之為貳聖、副聖的天後陛下,當年她一動議,婉兒這一支便幾乎被誅殺殆盡。

    婉兒低垂了眼,規規矩矩地對長樂公主行了個禮。

    這位公主樣貌上最像武後,卻是武後諸子中性情最為優柔平順的一個,她看婉兒的眼裏並沒有貴人們那種矜驕倨傲,好像婉兒並非低賤的宮婢,而是…而是什麽,婉兒也說不清。

    鬼使神差的,婉兒主動問了一句:“公主怎麽到這裏來了?”

    “我來避雨。”長樂公主客氣地回答了婉兒的話,渾然不覺以公主之尊回應一個宮婢的問話有什麽不對。婉兒不由自主地抬頭瞥了她一眼,沒有說什麽,倒是這位公主有一搭沒一搭地與她說起話來:“你叫什麽?”“你讀過書嗎?”…林林總總的問題讓婉兒生出一種錯覺,好像她並非身處鄙陋的永巷,而是在弘文館的樓閣中與初見的同年敘話一般。

    雨停之後,長樂公主便走了。婉兒恭送她出去,在原地立了良久,才歎了一聲,淋著雨,一路慢慢地回了掖庭。

    當晚,便有執事喚她去了殿中省,問她為何不好好待在掖庭,卻要去永巷,還進了那間屋子,鞫問的人麵目慈祥如老僧,言語間卻步步相逼,再四確認婉兒並無任何圖謀不軌之心,才說殿中省考察她德文兼美,破格準她參與內書堂的選拔,命她好好珍惜這樣的恩典,勠力報答陛下及諸位執事的天恩。

    婉兒被問的時候還不如何慌張,接了破格遴選的令之後反而慌亂起來,母親那稱量天下的預言似乎又在耳邊響起,十歲時遇見武後所看見的那一個不合禮法的笑也不合時宜地浮現在眼前,草詔廢立之事過去還未到十五年,那位天後陛下會已將過往的仇怨忘掉,好心地任用她這過往仇人的孫女麽?

    前一日車馬勞頓,這日我直睡到日中,才半睡半醒地睜了眼,但覺全身筋骨疲軟,綿綿的沒有力氣,腿上、腰上、手臂上不是脹,就是酸,尤其兩腿上仿佛壓了千鈞之重,連動一動都覺吃力。旁邊的人問:“娘子起麽?”

    我聽見不是韋歡,便有些不大高興,問:“阿歡呢?”便聽宋佛佑道:“早上陛下賜絹,如今隨同謝恩去了。”

    我一下便從床上坐起,笑道:“都賞了誰,賞了什麽?”

    宋佛佑道:“陛下賞了上官才人一匹馬,命她勤習馬術,賜了王詡絹百匹,賜宮人阿元、阿王、阿方絹十匹,韋四娘子賜絹二十匹。”

    我怔了片刻,道:“就這樣?”

    宋佛佑道:“行宮那裏也賞了幾人,跟出去的軍衛們亦賞賜有差。”

    我道:“那武敏之呢?”

    宋佛佑道:“陛下早起便派中使申斥過,如今正在宮門外候見。”

    我本是無心之問,沒承想宋佛佑竟真能答上來,抬眼瞥她,但見宋佛佑端端正正地立著,麵無表情,竟起了幾分試探的心,笑向她道:“路上發生的事,宋娘子這麽快就知道了?”

    宋佛佑淡淡道:“昨日陛下特地吩咐,說公主不慎擦傷,命妾等好生侍奉換藥,那時候天已晚了,公主睡著,所以不知。”

    我後知後覺地低頭,果然發現自己已經又換了一身衣服,悄悄揭開衣裳一看,各處擦傷的地方都已經上了藥,脫口便道:“昨夜誰替我更的衣?”

    宋佛佑道:“是妾和幾位乳母。”

    我沒聽見韋歡的名字,鬆了口氣,卻又隱隱地有些失落,從被窩裏爬出來,穿衣洗漱過了,還不見韋歡,便又向外一望,道:“他們謝恩要謝到幾時候,怎麽還不回來?”

    宋佛佑這時候才抬頭看了我一眼,道:“公主要召見誰?妾命人去叫。”我方省悟自己已身在宮中,韋歡謝恩之後隻能回她自己的地方,不經宣召,不得近前。這本是我曾盼望過的情形,可是真到了這地步,心裏又有些說不出的難受,然而到底道:“誰也不見,今日我要看書,誰也別來煩我。”

    宋佛佑應諾一聲,卻不便走,還問:“公主要宣膳麽?”

    她這樣不識趣,我才對她起的一點好感便又沒了,忙忙揮手道:“等我要什麽,自然會叫你,你快出去。”

    宋佛佑這才退出去,我把餘下的人也都趕走,在殿中枯坐一會,肚子餓了,卻又不想吃東西。韋歡沒進宮之前,我明明也過得好好的,偏偏她一來了,倒好像離不了她似的,一日不見,總覺得做什麽都打不起精神,可是方才才回絕了宋佛佑,這會兒又派人去召韋歡,朝令夕改的,倒顯得我很幼稚似的,而且我與她見麵,本是極隨性極私下的事,若特地經了宋佛佑,那意思就大不一樣,次數多了,也著實打眼,我現在年紀小,隻能住在宮裏,行動受人掣肘,等到開府,卻又是嫁人的時候,真是可恨。

    我越想便越沮喪,越沮喪,又越想去見韋歡,糾結許久,到底給我想出個主意——索性誰也不告訴,自己去見韋歡。好在我名義上還是出家的道士,殿內隨處都備有道袍,我換了衣服,從窗戶擠出去,一路低著頭,竟也順利地繞了出去,將出門時,卻又想起自己根本不知韋歡在洛州的住處,先往貞觀殿去看了一圈,並不見外麵有人磕頭行禮,隻得又悶悶不樂地轉回來,行到半路,肩膀忽地被人一拍,嚇得我一句“放肆”將要出口,轉頭隻見韋歡笑吟吟地望著我,又把這兩字硬生生咽下去,臉上自然綻出笑意,不肯直說,倒先誇她道:“難為你竟認出了我。”一眼就能認出,可見對我的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