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隻是財富的搬運工!
字數:4499 加入書籤
打人的河川佬被圍上來的十幾個溫洲人給嚇了一跳。
“自己這是捅了馬蜂窩了這是!”
形勢人家強,在溫洲人圍著他的時候,他不得不不斷地低頭道歉。
好漢不吃眼前的大虧。
那個溫洲人,也不客氣,對方怎麽打過來的。
他“啪”地就是抽了回去。
然後再踹了那個人一腳。
“把你的臭腳收起來,把鞋子穿上!”
男人穿好鞋。
一聲不吭。
還是那句好漢不吃眼前虧。
與其一個人對自己一個巴掌,一個拳頭,也不能讓這麽多溫洲人一人給自己一拳頭和巴掌。
趨利避害,他的本能讓他認慫了。
這個溫洲人跟其他溫洲人介紹了一下自己是溫洲龍崗的,並感謝老鄉的出手,每人發了一根煙。
李均也再次回到了座位。
……
李均早年在學校研究溫洲的經濟發展曆史。
溫洲人的抱團不僅體現在火車上哪一件事小事上,也不隻是體現在未來令人詬病的炒房團上。
溫洲人抱團更多的是體現在群體聚合從事各種生意上,還有維係血緣關係上。
怎麽說泥?
溫洲的作坊和家庭工廠就是這樣的典型,樓上住人,樓下聚集著自己家或親戚家的很多人,印刷、編織、裁縫、做鞋、製眼鏡、造紐扣、加工小電器……一邊緊張地工作,一邊不時說些簡單的鄰裏故事、閑話笑話。
到吃飯的時候,各自解下圍兜,走到後麵的廚房,圍成一桌,開心地聚餐。
這樣的工作模式幾乎不需要管理:賺得多,大家分得多;反之,也能心安理得。誰要是想偷懶,看看四周都是親人,你自己偷懶就意味著別人要多幹一些,於是就會不忍心;更不會有人把原材料偷出去為自己所用——被大家發現,你還想做人嗎?許多溫州人就是這樣起步的。
溫洲人非常注重群體,這也是他們發財,但是很多溫洲公司不能成為巨頭更進一步的原因,這種家族式早期是有利的,但是後期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因為親人能力的緣故,肯定是不利。
做到那樣的大型企業的不過是少數,隻要大家能發財就行,所以溫洲人的企業,家庭中的一個主要成員成了廠長或董事長,其他成員則分散在各個重要的部門,分頭負責:有凝聚力而少扯皮、拆牆腳之類的現象;對外是一個團體或一隻拳頭,對內是一個溫馨的群體;遇到困難,大家齊心出擊;遇到矛盾,開一次家庭式的會議,往往就能解開疙瘩。血緣在企業裏成了前進的動力,成了贏利的催化劑。
所以說溫洲人能幹出事情,能發財這也是有原因的。
相比其他地方,親人之間互相攀比虛榮浮誇吹捧的那些醜陋嘴臉,這導致人心不齊而不能有效地凝合在一起做事情,溫洲人聰明多了,早明白那個道理,一個人單打獨鬥當然幹不過溫洲家庭一群狼的戰鬥,特別在起步的時候,因為人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難的。
火車繼續在哐當哐當地向滬海開去。
“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腸……來一來,動一動,讓一讓,讓一讓”售貨員大聲地喊著讓過道的人群讓開。
火車哐當哐當,又是一夜,李均再次來到了魔都滬海火車站。
“小夥子,你去哪裏呀!”
一輛出租車司機在他的麵前停下了車。
“師傅,去浦西的工商銀行。”
“好嘞。”
李均上車,出租車在滬海的街道飛馳。
李均馬不停蹄地奔往國庫券交易點。
當李均拿著國庫券的包來到滬海一家銀行國庫券交易點。
掃了一眼銀行大廳的牌子,那裏寫著今日國庫券交易價格109元。
當他把國庫券放在台子上,
那一大包,那窗口的漂亮女營業員嚇一跳。
她和李均對視一眼,眼珠子瞪得很大,被那個年輕得,比他好像更年輕的年輕人的財力驚呆了。
“好家夥,這麽一大包國庫券,十塊的,五塊的……”
她一個人要數數到什麽時候,於是找同事幫忙共同清點。
李均那天在小旅館也花了一個多小時清點了一下,他這一次在高水縣收購的國庫券有四萬九千八百國庫券。
他之前有現金是三萬二。
給了小王瑤一千,然後火車,汽車,吃飯,旅館,塞黑給那個隊長……各種開銷,這個花費了1800元。
身上隻剩下一點點現金了,錢基本上都全部用來收購國庫券了。
四萬多,接近五萬的國庫券麵值,這個銀行窗口人員數了一個小時,核算了兩遍,才兌換給李均現金。
按照滬海的市場價格。
李均得到了54282元!
拿到錢,李均心裏想道,越來越接近滬海一棟市區好地段好房子的錢了!
自己從貸款的兩萬翻番到五萬多,李均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
這就是這個時代信息的局限啊,各地信息不同,才讓自己有這樣發財的機會。
李均在心裏咆哮我離李百萬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這一世,他不將在羨慕什麽楊百萬,劉百萬,管大鱷他們,他將成為李百萬!
不過現在還差遠了,所以李均在銀行交易完,隻是在銀行外麵的餐館大吃了一頓,然後準備再次趕往滬海火車站。
因為時間就是錢。
自己走的是政策和特殊年代締造的機遇。
異地低價收購國庫券,然後在發達試點城市滬海高價賣給銀行。
這是一個一買一賣的價差套利投機。
暴富的機會在,但也要行千萬裏路才行。
現在一刻也不能停,因為信息將會隨著時間不斷地擴散,到時候,他就沒有那麽大的利潤了,到最後都幾乎完全沒多大利潤,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會知道這個國庫券賺錢的法子,人群蜂擁,然後就變得不賺錢了。
發財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頭。
好在時間還有一些充裕,這個通訊設施信息之後的時代,足夠他成為李百萬,但是這也不能一絲地懈怠!
至於別人認為自己倒賣國庫券是勞什子的投機倒把,李均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是搬運工,響應國家號召,搞活國庫券市場的搬運工。
滬海的夏天,天氣說變就變,似乎要下雨了,李均在小商店裏買了一把雨傘,然後在轟隆隆巨響,電閃雷鳴的街道上不斷地招手這年代大城市也不多的出租車。
這下雨了車更少了。
人淋濕了沒事,他把裝錢的包緊緊抱在懷裏,因為它是他來到這世界,現在的全部一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