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擊與靈感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A+A-




    新年年會。

    設計院和工程院是分開來開年會的。

    工程院年會內容較少,沈文劍出了個壞招,讓工程院製作通用鈦合金結構材模具和高速鋼刀具模具,給製造局做精加工。

    模具沈文劍自己提供了一部分圖紙,包含受力段螺栓、航天燃料艙內支架等等,都是以後火箭工程用的到的東西。

    他使壞的地方在驗收部分,工程部隻驗收加工誤差低於一微米的結構件,由於製造局普及的是十微米製程,預期會有95%的結構件會回爐重做。

    也有獎勵,所有被科研部通過的結構件,參與製作流程的都會分一份獎金。

    通過這種方式,相信經過一定時間,製造局會有一部分人把精度控製好。

    不過還是那個理由,一微米精度通過人力實現,是需要天賦的,沒天賦的隻能加工簡單結構時碰運氣。

    不擴散一微米精度工藝,還是因為鈦合金結構件脫模後隻能冷加工,就算科研部來做,也隻能在遊標卡尺或其他自製器具的幫助下通過大量淘汰次品獲得想要的結果。

    設計院年會的內容也隻分作兩個部分,看起來任務不算重。

    “今年的第一要務是做出土元靈石充能器,經過幾年的積累,現在不定期有三符文定式補充,我相信我們能做出一款實用的土元靈石充能器。”他頓了頓,確認大夥聽明白了才繼續,“土元靈石充能器項目就由劉工帶一半人做,如果今年有多餘的時間,希望你們能順便看看其他幾種靈石再充能的開發方向。”

    高工劉連山爽快的點頭應下,一點也沒有為難的意思。

    “另外一半人跟我一起做氣球,為後續的項目搜集理論數據。”

    “部長,氣球是什麽?”

    沈文劍起身在黑板上畫畫,順便解釋:“我們的大地是什麽樣子的?天圓地方,或者是其他形狀,這個世界有沒有運動,這些事情的答案,都需要我們在足夠高的位置才能得到結果。大家應該知道,浮空陣法並不能無限製的飛高,所以我想用別的辦法試著達到更高的地方,它就是平均密度低於空氣的氣球。”

    “部長,天圓地方不是理所當然嗎?”

    沈文劍搖頭:“我需要的不是理所當然,是事實,是真理!就像你們剛進部裏時,理所當然認為加工精度高隻是更好看點,現在呢?”

    又有人舉手:“部長,依據部裏的氣壓理論,高空的氣壓很低,氣球就算再輕,它的平均密度也會隨高度提高被拉平,真的能飛很高嗎?”

    “問的好,這才是我們需要軟樹膠的原因,有足夠優質的軟樹膠,氣球才能隨著氣壓降低而增大體積,且不爆炸,才可能飛到合適的高度。”

    解答了幾個問題,設計院分人開工。

    軟樹膠是現成的,氫氣也是現成的,沈文劍帶的氣球組在二月初就放了第一個氣球。

    樹膠的質量還是差了點,第一個氣球在兩萬米左右就炸了。

    這點高度金丹修士都能上去,隻是不能維持太久。

    把原料組的人拖來想辦法做出更有韌性的軟樹膠,沈文劍和幾個工程師想了些歪主意。

    比如原本最大膨脹程度能到五十立方米的氣球隻充八到九立方,勉強能帶動氣球和設備上升,低高度時以浮空陣法加快上升速度。

    設備盒子裏包括長焦照相機、天線、高度/溫度數據監測器,以及靈石驅動的可遙控的小巧火焰噴射陣法。

    二號氣球不負眾望,直接飛上了四萬米高空,在四萬三千米的高度爆炸。

    實際數字顯示,浮空陣法在兩萬米高度能耗上升足足一倍,在兩萬三千米以上逐漸失能,三萬一千多米時徹底淪為靈氣散發器。

    四萬米高空傳回的照片,讓大家很是驚喜,然而沈文劍看到時臉都黑了。

    四萬米高空的照片已經能看到一片墨色的外層空間,按理說也能清楚的認知地表弧度。

    現在的照片裏,地表雖有一定弧度,可是按此弧度隨便算一算,大地的半徑都能超過兩萬千米,他心中的行星概念瞬間就崩塌了。

    半徑兩萬千米的岩質天體若是行星,引力場就有問題。

    高重力環境下生物體會較小,那麽科研部的米尺和地球比也會同比減小,這樣一來側出的重力加速度應該非常大才對。

    但現狀是科研部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僅有9.6米每秒的平方而已,比地球還小!

    為了確保信息準確,氣球組很快又放了次氣球。

    該氣球重新設計了新的以三符文定式為核心的浮空陣。

    這次不以達到更高高度為目的,就在四萬米左右執行連續的大範圍拍攝工作,順便統計上升過程中的各種數據。

    上升過程裏,三符文定式核心的浮空陣表現出更好的穩定度,在兩萬米高空隻比地麵的能耗提高了五成,可惜徹底失能高度仍然到不了四萬米。

    基本可以確認,浮空陣法的失能和地麵距離關係最大,徹底斷了用玄學送衛星上天的念想。

    照片裏包含了更多的標誌物如巨浪江、豌豆湖等等。

    由於天氣、高度和距離的關係,這些標誌物並沒有多清楚,隻用作弧度計算的參照值也足夠了。

    對照地圖,再算了一次,弧度還是不夠。

    “現在遇到了嚴重的科研障礙,你們幾位繼續做氣球看能不能飛更高,主要任務是搜集四萬到五萬米高度的各種數據,我得回去想想後續的課題。”

    他說的幾位工程師莫名其妙,他們並沒有看出來哪裏有難題。

    沈文劍複刻了一份照片回家研究。

    天圓地方帶對航天技術發展來的困難比一般人能想到的多太多。

    首先形狀的不確定性,使得計算總質量成為空談,無法計算總質量,所謂第一宇宙速度就全憑燒錢去試,這個花銷實在是……

    還有衛星軌道,連形狀都無法推測的大地,如何設定軌道?難不成隨時測距,隨時改變飛行姿態?哪來的連續燃料補給?

    還有更多衍生出的稀奇古怪的難題,堆積在一起,都不知道要丟出多少航天器才能一個個解決。

    玉劍山支撐的了這樣的耗費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著圖紙發呆,沈文劍一時間有點茫然。

    “師父,你沒事吧,我聽說你突然丟下工作回來了。”劉香湘打開書房的門,擔憂的問。

    她身後還有個腦袋,是殷鈴的。

    沈文劍吸口氣,搖頭:“遇到點困難,我還不知道要怎麽決定。”

    最容易的,幹脆拋棄空天體係,繼續發展小蜜蜂體係。

    可是沈文劍並不甘心,小蜜蜂體係不是個可以完全依賴的係統,三年前魔物入侵時已經能看出,飛行是魔物的普及能力之一。

    小蜜蜂能隱身又如何,誰知降臨日之後魔物會不會有專門反隱身的類型。他更為擔心的,是魔物一旦出了反隱身的能力會不會如同“果子樹”一樣傳染開來。

    “不如出去走走吧,也許放鬆下來就想到好辦法了呢。”劉香湘出主意。

    “行吧,到玉山鎮逛逛。”

    沈文劍帶著劉香湘和殷鈴去逛玉山鎮,兩位負責保護的師叔隻有一人跟著,吊在後麵老遠,自家的地盤也不那麽講究。

    一路逛,吃點小吃,給兩女買些衣服發簪啥的,不知不覺就天黑了。

    三人往回飛,升空時看到靈月,沈文劍心中一震。

    靈月!

    它會越來越近,為什麽不幹脆發射繞靈月行動的衛星?

    隻要有在軌的科研衛星,那些亂七八糟的問題遲早一個個解決不是麽?

    玄學最大的優勢是能源,發往靈月的衛星完全可以留下足夠的燃料用於修正軌道、速度,根本不需要在地麵上把一切都算的精準無比。

    靈月引發的靈感爆發出來,沈文劍也耐不住了,拍了拍劉香湘的肩頭。

    “香湘,謝謝你,我想到好辦法了!”

    劉香湘看師父高興的臉色,明知道他心中想的肯定是些嚇死人的東西,卻不知為什麽平靜下來,回了他個微笑。(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