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路向西奔長安
字數:5490 加入書籤
姬溪真的不想放棄報仇,因為這會讓他覺得這幾個月來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笑話,都是無用功。
當初的姬溪,意氣風發,覺得隻要將隊伍訓練好了,便可無往而不利,事實也確實是這樣,這些日子的作戰,確實是無往不利。
可經過姬昀一句不經意的提點,他卻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而也幸虧他在被敵人發現之前就醒悟了自己的破綻之所在,否則的話,必將萬劫不複。
姬溪思考了好久,最後,姬溪長歎了口氣,做笑話就做笑話吧,總比丟了命好,於是,看向沉默的郭嘉,道:“先生覺得,什麽地方的土壤適合紮根呢?”
郭嘉一笑,知道姬溪選擇的最穩妥的第三條計策,不由的大為讚賞,讚賞於姬溪能夠在未釀成大禍之前警醒,讚賞於姬溪能夠坦然麵對自己的失敗,並沒有意氣用事。
於是,郭嘉不假思索的道:“關中?”
姬溪問:“關中?距離此地上千裏,是不是太遠了些?何不就近擇一城而入?”
郭嘉道:“觀今之天下,董卓篡逆,四方諸侯並起,會獵中原,各方英雄名義上聯合在一起,卻懷異心,我料,必不能盡全功,接下來的數年間,中原地區必是群雄割據的混亂時期,故中原之地,非安家立戶之良土。”
姬溪又問:“那江東呢?”
郭嘉言:“江東沃野千裏,眼下看也無戰火波及,但是,天下有識之士何其之多,我料,不出一年,必有豪傑兵發江東,介時,又是一番戰亂,能不能安然渡過誰也說不準。”
姬溪點頭,暗討這郭嘉確實有遠見,所料更是精準,因為姬溪是知道的,孫堅那廝,馬上就要入駐江東了,姬溪自問憑自己現在的這點實力,連給人家塞牙縫都不夠。於是,又問曰:“中原和江東危險,可那關中不是更危險嗎?董卓的殘暴可是世人皆知的。”
郭嘉搖頭道:“非也,三輔之地,天子腳下,世間風雲皆匯長安,宛若滾滾長河匯滄海,帶去了滔天波瀾,卻攪不動水下的深沉。”
姬溪一想也是,世人隻知道董卓作亂,為禍關中,便理所當然的認為長安混亂不堪,可實際上呢?三輔之地必定是天子腳下,再亂又能亂到哪裏去?再說了,大人物們的你爭我奪,關老百姓什麽事情?
此時的姬溪,已經下定了去關中的決心,卻還是多嘴問了一句:“要說這天下最太平的地方,應該是川蜀之地吧,先生為何避而不言呢?”
郭嘉笑道:“就算我說了,亭長會去嗎?”
姬溪一愣,繼而也笑了,知道郭嘉已經看出了自己的野心,知道自己不會甘心庸庸碌碌的過一生,而如果真去了那川蜀之地,誠然可以安穩度日,但卻會失去很多很多的機會,有可能連頭都冒不出來。
姬溪笑道:“先生見笑了,便依先生所言,去關中。”
郭嘉謙虛了幾句,又問道:“亭長打算何時起行。”
姬溪道:“明日便起行。”
郭嘉撫掌讚曰:“亭長好氣魄。”
姬溪卻站起,再次躬身一拜,誠懇的道:“先生的一席話,無異救我等於水火,此等大恩,永世難報,若先生不棄,可否領我等亂世立足?”
話中求賢之意昭然若揭,可在姬溪期待的目光下,郭嘉搖了搖頭,道:“嘉才疏學淺,一是當不得此等大任,二是閑雲野鶴慣了,又且生性懶散,亭長之言,萬難生受。”
姬溪苦笑,這是看不上自己啊,不過也難怪,自己現在啥都沒有,拿什麽去招攬人家,憑那傳說中的王八之氣嗎?可惜的是,那種出類拔萃的氣質自己沒有,於是,退而求其次的說:“先生覺得家弟如何?可否給先生當個學生?”
看的出來,郭嘉有些意動,可猶豫了一下,再次拒絕:“元狀天賜之資,觀世間大才,能教之者寥寥無幾,嘉不敢妄自尊大,恐誤元狀大好年華。”
姬溪再次退而求其次,請求道:“此去關中千餘裏,路上必不太平,可否請先生隨行,助我等一臂之力?”
見郭嘉終於答應了,姬溪才鬆了口氣,隻要這家夥不要一聲不響的離開就行,相處的時日久了,留住他的機會自然會有。
接下來,姬溪邀請郭嘉留宿家中,郭嘉卻婉言相聚,明擺著是不想承受姬溪太多的恩惠,對此,姬溪很是無奈,卻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便隨他去了。
將郭嘉送到門口,看著郭嘉離去的背影,姬溪的心中很是複雜,這是一個大才,可偏偏,這個大才似乎看不上自己,這讓他很是惱怒,以至於竟想著,若是郭嘉執意要走,就算是硬綁,也得把他給留下來。
正思索間,姬昀這小子走了過來,姬溪的眼睛一亮,頓時有了個點子,於是將姬昀拉了過來,對他說:“元狀,大哥教給你一個任務。”
姬昀歪著腦袋,眼睛眨了幾下,道:“大哥看上郭先生了,可郭先生似乎沒看上大哥,所以大哥應該是想讓小弟去看住郭先生吧?”
姬溪一愣,繼而臉都紅了,有些惱火的問:“那你說說,那家夥為什麽看不上老子?”
姬昀道:“大哥,你不要自卑,你應該這麽想,他看不上你,是他眼瞎了。”
姬溪立馬點頭,大為歡喜的道:“對,對,還是我弟弟有眼光。”
姬昀目光怪異的看著姬溪,道:“哥,你真的覺得對?”
姬溪暴怒,一腳踹了過去,大聲喝罵:“滾,你個小兔崽子,竟敢消遣你大哥。”
經過姬昀這麽一打趣,姬溪的心態也平靜了下來,哎,命裏有時終於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人和人之間,還是要看緣分的,緣分不夠,就算將人家強留在身邊,又能有什麽用呢。
前世讀三國的時候,每當讀到某某禮賢下士,被招攬著便納首歸附,矢誌不渝的時候,姬溪的心中便忍不住的腹誹,寫的好看,說的好聽,可那些某某,哪個不是身居高位,名揚天下。
算是劉備那廝,不也是領豫州牧之後再借著皇叔的名頭才招攬到諸葛亮的,人人都為劉備三顧茅廬而感動,他奶奶的,老子也可以三顧茅廬,老子三百顧都行,可問題是,自己就算是三萬顧,人家都不會正眼看自己,無他,你誰啊?名不見經傳,我為什麽要跟著你?
想通了這些之後,姬溪便釋然了,心中立馬升起了一個欲望:總有一天,老子也要名揚天下,老子也要讓那些牛氣衝天的家夥納首歸附。
當然,這隻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還是先做好眼前事吧。
當晚,姬溪將隊伍裏的骨幹以及鄉民中的德高望重者全請到了自己家裏,姬溪將自己的思慮不周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並著重向眾人闡述了當下麵臨的困境。
最後直言:若是留在這裏,不出半月,必會有賊寇前來劫掠,到時候隻有兩條路,一是忍氣吞聲,由的他們劫掠,之後,大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二是,和他們硬幹,雖可緩一時之急,但等到大兵壓境,便唯有覆滅一途。
那一夜,院子裏的爭吵聲片刻未曾停歇,故土難離便不是說著玩的,這個時代的人,特別是老人,鄉土情結極為厚重,想要說服他們,就算以姬溪的口才,也是不夠用,幸運的是,姬月第二次站在了他這一邊,二人聯手,舌戰群雄,硬生生的說到了後半夜,將那些老家夥熬的頭暈眼花,百般無奈之下,終於答應了。
第二天一早,村子裏就開始行動了起來,近兩千人的遷徙可不是小事情,需要準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這些淳樸的人兒,什麽都想帶走,看姬淵那小子,仗著自己的力氣大,竟把他的鑄鐵台扛在了肩上,姬溪大怒,嗷嗷叫的打了他一頓。
更有甚者,竟想將自家的那張破床也拉走,姬溪的腦袋都大了,於是將所有的事情全交給了姬月和郭嘉,自己卻帶著鐵匠隊進了山,夜晚的時候才回到村子。
回到村子裏才發現,鄉民們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整整二百輛牛車一字排開,從村頭排到了村尾,這不拉出來溜溜還真不知道,不知不覺間,村子裏竟然這麽有錢了,於是乎,消失多日的驕傲情緒再次出現在姬溪的臉上,看著身邊的郭嘉驕傲的說:“先生,瞧瞧,我們還是挺有錢的吧?”
郭嘉笑了笑,說:“亭長經營有道。”接著,似乎猶豫了一下,卻還是說了出來:“隻是,臨走前,亭長難道不想做點什麽嗎?”
姬溪眼睛一亮,笑道:“那先生以為,在下今天幹什麽去了?”
二人相視一笑,姬溪親熱的拉起郭嘉的胳膊,將他請進了自己的屋子,二人嘰嘰咕咕的說到了半夜才停。
第二天一早,大部隊的遷徙開始,近兩千人趕著近兩百輛牛車,風風火火的駛出了村子,在後勤隊的管理下,井井有條,毫不慌亂。
自小道出山,直上官道,當晚,便行至黃河岸邊,露宿至半夜,數百劫匪蜂擁而至,鐵匠隊迎頭擊上,開山隊持刀護衛,短短半刻鍾,賊寇留下二百多具屍首,落荒而逃。
然後,鐵匠隊回營,後勤隊趕上,一少半為受傷的鐵匠隊隊員包紮傷口,其餘的搜刮財務,處理屍首,井然有序。
這一切,郭嘉全部看在了眼裏,看著這戰果,不由的大為震驚,對姬溪道:“亭長真乃神人也,竟能練出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軍隊。”
姬溪趕緊打蛇隨棍上,道:“若先生願意,這支隊伍隨時聽候先生調遣。”
沒成想,人家還是不願意,姬溪除了苦笑也無他法。
第二天,伐木建筏,近兩千人的力量是強大的,各司其職,齊心協力之下,隻用了一天的時間,硬是搭起了一座浮橋,雖然簡易,但足以承受眾人過河。
第三天,眾人正是啟程,沿黃河南岸一路向西,隻是,姬溪卻帶著姬淵等二十名鐵匠隊成員返了回去。
路上,姬淵問:“大哥,難道有什麽東西落在了村子裏,我們這是回去取嗎?”
姬溪笑道:“是落下件東西,隻是不在村子裏,而是在白繞那匹夫的身上。”(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