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人心詭譎偏弄巧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卻說胡軫自見了董卓,按照姬溪所言說與董卓,果不其然,董卓當真沒有追究姬溪未能守諾的責任,反而誇讚姬溪忠勇,胡軫都沒有想到,事情竟然這麽簡單就辦成了,本想立刻回嶢關報與姬溪,可董卓卻把他留在身邊聽令了。胡軫無奈,隻能遵命,這一待,便是數日,直到孫堅突襲洛陽,胡軫與董卓失散,胡軫無處可去,偶然聽聞呂布在攻打宛城,想著姬溪也應該在呂布處,便直奔宛城,其時,呂布竟已攻占宛城,駐紮城內。在宛城內,胡軫並未見到姬溪,反而被呂布指派去洛陽報捷,原來,當世的呂布竟然還不知道洛陽已失,聽胡軫說的確鑿,立刻大驚,便分出五千兵馬教給胡軫,令胡軫去救董卓。
如此兜兜轉轉,胡軫才於今日進了這函穀關,麵見董卓,具言呂布之事,不成想,竟在這裏見到了姬溪,且姬溪竟成了董卓義子,獲封左將軍。
可此時顯然不是二人敘舊的好時機,姬溪隻能暗中向胡軫點了點頭,給予其一切盡在掌握的訊號,胡軫也是微微頷首,算作回應。
在眾人跪拜聲中,董卓做到了首位,讓眾將起身,說:“爾等遠來救我,咱家甚是寬慰,就不必多禮了。”
眾將連說乃是分內之事,又請罪說屬下辦事不利,竟累主公受險,請主公降罪。
不過,看的出來,董卓的興致很高,說:“咱家雖被反賊孫堅偷襲,險死還生,但是,我兒奉先卻已攻占宛城,入主南陽,袁術匹夫損兵折將,倉皇而逃淮南去也。自此後,南陽盡在我手,咱家可隨時出兵,屯兵南陽,不論是劍指中原,還是廓清江東,亦或圖謀漢中,皆無礙矣,廓清寰宇,指日可待,相比之下,咱家在洛陽遇到的這點凶險,何足道哉,吾心甚慰,吾心甚慰啊。”
聞言,眾將皆驚,便是姬溪都沒有想到,呂布竟然這麽快就將袁術打敗,攻占南陽了,看來,自己之前有些低估呂布了啊。
心裏這般想著,嘴上也不閑著,隨著眾將附和誇讚董卓的洪福齊天,呂布的驍勇善戰,奉承的董卓麵色紅潤,神情振奮。
良久,董卓說:“那麽,我們便來議議,這南陽如何處置。”
一問新出,早有人迫不及待,挺身請命,瞧之乃是董卓女婿牛輔,其說:“我軍新得南陽,難免根基不穩,末將願率本部兵馬星夜前往,助奉先吾兄一臂之力。”
嗬,還沒怎麽樣呢,這就想要搶功了,吃不著肉,總得喝點熱湯不是?而有牛輔這般想法的,顯然不止一個,於是乎,堂上姬溪和徐榮外,餘者盡皆請命,又把這氣氛推上了一個小高潮。
相比於眾將的熱情高漲,姬溪卻對這個功勞不甚感興趣,便低著頭不出言語,隻是豎起耳朵聽著眾將你來我往,各自表現。
諸將的請命之言乏善可陳,令姬溪心中很是鄙視,唯有李傕,郭汜,徐榮三人,讓姬溪甚為高看。
李傕進言:“主公雖得南陽,然反賊袁術卻逃亡淮南,袁氏四世三公,根基深厚,假以時日必將複來,故而末將以為,應趁勝追擊,已雷霆之勢徹底擊垮袁術一路,以此免南陽後顧之憂,又可震懾其他十七路反賊,一舉兩得,方為正途。末將不才,願請兵兩萬,星夜追殺而去,提反賊袁術首級來見。”
話畢,姬溪看出董卓很是意動,然方欲開口,郭汜卻搶先說道:“稚然之言不妥,淮南遠在數百裏之外,途中反賊混雜,我軍勞師遠征,難保不會被其他十七路反賊截殺,但有意外,為時晚矣。”
聞言,李傕不悅,說:“那郭將軍有何高論?”
郭汜答:“高論不敢當,以愚淺見,臨澤而漁,何必舍近而求遠,孫堅近在眼前,其雖得洛陽,然不過一片廢墟,料此時必已退兵。我等若緊追而上,將其逼入南陽,介時,其不過甕中之鱉耳,除此一賊,即可一雪洛陽之敗,亦可威震天下,又何必勞師遠征,去理會那敗家之犬呢?”
郭汜話音剛落,董卓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然徐榮卻於此時說道:“二位將軍所言甚為有理,然恕某冒昧,此二策皆為意氣用事,便是有所成就,終究於大局無補,故恕某不能苟同。”
此言一出,莫說李傕郭汜怒目相視,便是姬溪都有些啞然了,嗬,這徐榮聲名不顯,現今也不過是個中郎將而已,不成想竟有這麽大的膽子,敢於當中指摘李傕郭汜二將。
於是,姬溪終於提起了興趣,饒有趣味的看著三人相爭。
李傕怒道:“你且說來聽聽,我等怎的就意氣用事了?”
麵對李傕郭汜的怒目而視,徐榮麵色泰然,不緊不慢的說:“這亂世之中,反賊林立,今日便是殺了這袁術和孫堅,難保明日不會出個什麽張三李四,於這世道有何益處?徐榮不才,卻以為平定亂世,當以擴充城池為重,既得城池,便可行律法,安民心,穩紮穩打,假以時日,定可令所有反賊吾安生之所,天下自然清平。”
郭汜說:“我道徐將軍有何高見?不成想卻是這空空其談而已,你這番言語,三歲小兒亦能熟知,安能如此大言不慚的宣之於眾?”
徐榮也不惱,繼續說:“這道理確實連三歲小兒亦能熟知,可因何諸公卻視而不見呢?”
這就是說堂上諸將連三歲小兒都不如了,連帶著將董卓都罵了,於是乎,董卓也有些怒氣的問:“你有何計?速速說來,不必賣官司。”
徐榮抱拳一禮,說:“愚以為,孫堅袁術之流,不過疥癩之患,我等的當務之急,乃是穩固關中,圖謀天下,今雖得南陽,然終歸一隅之地,不得長久,故,若行萬勝之機,當傾盡全力,經南陽奪荊襄,若得荊襄九郡,便手握天下重心,以關中做後盾,屯兵荊襄九郡,盡可席卷天下,退可養民千萬。如此,方為大道之機,諸公以為然否。”
聽了這話,若不是董卓當前,諸將環繞,姬溪真的很想給徐榮鼓掌,什麽是良將,這才是良將,天下一流的良將啊。
不誇張的說,徐榮的這番進言,卻乃治世之良方,可成不朽之功業,但奈何,他這話是進給董卓的,更奈何,他剛才譏諷董卓乃是三歲小兒,雖是無心,但偏巧人家是個小心眼,不殺了你便算便宜你了,還要聽你的計策,門都沒有。
於是乎,一段令姬溪瞠目結舌的言語從董卓的嘴中冒了出來:“哼,你難道不知道,劉景升乃我舉薦的荊州牧,其待咱家,待朝廷甚為恭謹,今番多路反賊造反,其多次上表於我,言及若非荊州虎狼環伺,他定要舉兵前來助我,雖未前來,也是資助咱家甚多錢糧,如此忠厚之人,咱家安能舉兵討之,又何必討之。”
姬溪一聽這話,差點笑出聲來,你他娘的是來搞笑的嗎?劉景升說什麽你就信什麽啊,人家有錢,給你送點,給十八路諸侯送點,兩邊討好,便可穩如泰山,你他娘的竟然真的以為人家是你的心腹了。
姬溪所想的,明眼人一樣就看透了,就堂上諸將而言,姬溪覺得也盡是了然於心,然而,也如姬溪所預料的那般,沒人去指摘董卓此話的想當然,便是徐榮,也隻是遝了遝肩膀,認命似的低聲請罪:“此時,末將實在不知,請丞相降罪。”
董卓冷哼一聲,說:“不知者無罪,你退下吧。”
徐榮退下,董卓心中似乎已有定計,隨後便下令:“我意已定,李傕郭汜之言甚和我意,然,淮南終是太遠,急切難有所成。故,我意,先滅孫堅,此賊乃我心腹大患,必滅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