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但覺風平浪忽起

字數:3469   加入書籤

A+A-




    姬溪見胡軫,虛言客套幾句,胡軫驅退左右,後對姬溪抱拳一拜,由衷的說:“主公臥薪嚐膽,有勾踐之誌,屬下敬佩而又慚愧。”

    姬溪無所謂的擺擺手,笑說:“兄長什麽時候變的這般文縐縐,放心,溜須拍馬,小弟之所長也,兄長難道不知道嗎?”

    胡軫一滯,繼而苦笑說:“前事何必再提呢?我深知主公可忍胯下之辱,行宵小之徑,然心中磊落,自有標尺,屬下既敬且佩,思及往日,更是羞愧難當啊。”

    姬溪嘻嘻笑著:“好啦兄長,小弟在外麵虛與蛇委,自己人麵前可不想聽這些。我們聊聊正事吧。”

    接下來,姬溪將董卓的命令悉數告與胡軫,後叮囑其說:“弟這一去,三月之後方能去往長安與兄長想見,而這三個月中,兄長身在董卓之側,如飼虎狼,弟還是有點擔心,故有幾句話告知兄長,望兄長記在心裏。”

    胡軫頓首說:“主公且說。”

    姬溪便道:“當下董卓身側,看似太平,實則波瀾詭譎,人心叵測,而兄長雖勇,終究不善弄計,故請兄長此後多聽多看,多勞多思,少言少語,少交少動,更不可妄自行動,隻需做好董卓交代下來的具體事情即可,切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胡軫凝重的點頭:“之後的三個月,屬下就是個啞巴。”

    姬溪笑說:“聽兄長如此說,小弟便放心了。那麽,便請兄長安排糧草兵器,小弟這便起行。”

    胡軫做事還有很有效率的,兩個時辰後,姬溪和姬淵便帶著一支數百人的隊伍離開了函穀關,繞行華山,徑回藍田縣。

    一路無事,唯一讓姬溪苦惱的是,姬淵這小子還在跟自己慪氣,也不再跟在自己的身邊,而是遠遠的綴在隊伍後麵,哭喪著臉,一聲不吭。

    姬溪一看就來氣,老子還鬱悶呢,你還給老子臉色看,於是乎一路上隔三差五的跑到姬淵的身邊,沒事找事,最後惹的姬淵火起,直接策馬狂奔,竟是舍了姬溪,自顧自的去了。

    姬溪見狀一愣,看著姬淵一騎絕塵,跳腳大罵,唾沫橫飛,正喝罵間,姬淵又回來了,見姬溪此狀,更生氣了,於是乎也不進前,隻是當先而行,當了一個先鋒官,就是不與姬溪碰麵。

    姬溪無奈,可看著姬淵那想走卻有擔心自己安全的矛盾表現,姬溪的心又很暖,於是乎隻得自顧自的歎了口氣,閉上了嘴。

    這一路,便這麽沉悶的走了過來。第二日午時,行至嶢關,卻見數百兵甲林立關前,呂春當先,身後張氏四兄弟隨立左右,原是哨探早已探得姬溪行程,故有此舉。

    兩方想見,姬溪和呂春第一時間將這幾日的事情相互告知,呂春這邊沒什麽,劫了南召的糧草後,一路雖然艱辛,但總算將糧草運進了藍田倉庫,現如今正由徐啟和姬昀緊鑼密鼓的安排,全縣已於昨日開始進入了夜以繼日的春耕勞碌。

    不能不著急,此時已經是三月初,說是春耕著實有些晚了,可總算趕上了末班車,這最後一波的田畝,收成必定不會如意,但總也聊勝於無,而藍田的百姓們既得種子,當然看不得境內仍有大片的田畝荒蕪,是以舉家而出者比比皆是,入夜仍是十室九空,人們心中總有股信念,那就是不管收成如何,必須要在穀雨時節來臨之前將所有的土地種上,便是顆粒無收,也不怨不悔,隻因為,很久沒有這般的充滿希望。

    對此,姬溪很是欣慰,心中的陰霾也因此消退了很多,而呂春呢,本來也是很興奮欣慰的,可聽了姬溪這幾日的遭遇後,那張古井無波的臉卻瞬間垮了下來,歎氣道:“世事弄人,非我等之過,乃天意也。隻是這天意,真他娘的荒唐。”

    這還是姬溪第一次聽呂春罵娘,是以竟是笑了,說:“文封,你可是君子,可不能說此肮髒之語。”

    呂春可沒有心情與姬溪打趣,凝重的說:“既出此變故,我們之前的路便是全然走不通了,必須另謀他路。”

    姬溪寬慰道:“無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聽說過一句話,叫條條大路通羅馬,文封或許不知道落馬在哪裏,改日給你畫一幅世界地圖,你便知道,這天下,遠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

    什麽是世界,呂春卻是不知道,若是往日,必然要好生了解一番,可此時卻實在沒什麽心情,他滿腦袋想的,都是如何將認賊作父這件事情的印象降到最低。

    這麽一想,便快到藍田縣城了,和姬溪並肩而行的呂春歎了口氣,斬釘截鐵的說:“董卓老賊,必須死於主公之手。”

    姬溪沒接話,隻是微不可聞的點了點頭,二人便不再就此事多言。

    將至城關,卻見到城門前竟有上千百姓聚集,姬溪詫異的問:“不是說都下地幹活了去嗎?怎麽這麽多人在這裏,他們要幹什麽?”

    呂春莞爾一笑,剛想說應該是百姓們自發組織,來此感謝姬溪的厚恩,可話未出口,臉色就是一邊,猶疑的說:“主公認賊作父一事,不會已經傳到這裏了吧,不應該啊,我也才新近知曉,百姓們又怎麽會知道呢?應該不是,應該不是……”

    事實證明,呂春的僥幸落空了,當他看到人群的正前方,鶴立雞群的站在大道正中央的一個皓首老者時,呂春的臉色立馬變了,急急下馬,隻來得及對姬溪說:“此人乃是蔡邕,名聲遍及四海,乃姬蔓之師也,主公切勿怠慢。”

    話畢,也不待姬溪答話,便快步上前參見老者。

    而姬溪驟聽蔡邕之名,驚的差點從馬上跌下來,蔡邕何人,一代大儒,當代文豪,更是名傳千古的文學家,書法家,音律大家,說其名聲遍及四海毫不誇張,便是董卓都對他很是敬重。而且,姬溪還知道,他是蔡文姬的父親,蔡文姬是誰,那是中國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

    這麽的一個牛人,怎麽來到藍田縣了,怎麽又成了姬蔓的老師了,對了,姬蔓確實有一個教琴的老師,當日還未謀麵,便對姬溪一番譏諷,氣的姬溪發出狂言:“此等腐儒窮酸,吾此生不見。”

    萬萬沒想到,自己口中的腐儒窮酸,竟然是蔡邕,這可怎生是好?

    這樣的人,雖然手上無兵無將,但不論是誰麵對他,都得矮三分,便是權臣董卓,都是數次想要殺他都幾番猶豫,下不了手。

    姬溪想著,老家夥這個時候出來明顯是奔著自己來的,他此來是為了什麽?難道他竟已經知道自己和董卓的關係了?

    這般想著,姬溪的行動卻不敢怠慢,趕忙翻身下馬,幾乎與呂春一前一後的到了蔡邕的麵前,與呂春同拜:“學生呂春,姬溪,參見尊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