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章 顛倒乾坤戲諸公

字數:3193   加入書籤

A+A-




    王允誰人?姬溪所知不深,但卻對於一生最偉大的兩件事情耳熟能詳。第一件,離間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從而誘使呂布斬殺董卓,成當世第一人,把持朝政。第二件,狂妄自大,不許李傕郭汜等人投降,從而成為關中霍亂的元凶。

    在姬溪的觀念裏,這是一個有智慧,有野心的人,且,還是一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再者,這是一個能夠臥薪嚐膽,但卻無法堅守本心,稍微得失,便立刻讓忘乎所以的人。這個人,總的來說,有功,但不能掩其過,到最後,庸人許其以忠義,達人卻罵其愚蠢。

    姬溪自詡達人,是故以前讀史時,對這王允頗為看不起,但今日一見,卻發覺此人雖造成了千古恨,但卻著實是個聰明絕頂的人。

    瞧瞧人家在幹些什麽,人家先是向董卓顯現出足夠的謙遜,在董卓同意後方才委婉的說:“愚以為,姬將軍出任羽林中郎將最為合適不過。然,在太師的治理下,當今的關中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陛下更是沒有半點的危險,而關東卻反賊四起,正是用兵之時。吾聞,好鋼用在刀刃上。太師雖憂心天子安危,然天子雖重,終究重不過江山社稷。故請太師將姬將軍的三千兵馬劃歸呂將軍麾下,如此,以姬將軍兵甲之鋒,加呂將軍萬夫不當之勇,必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所向披靡。在呂將軍得人帶領下,此軍定能若秦之白起,三千軍縱橫天下,所向披靡。在呂將軍的率領下,此軍必能為我大漢廓清寰宇,平盡反賊。如此,方為陛下之幸,太師之幸,天下之幸,百姓之幸,我等之幸也。”

    聞言,姬溪真想把已經被亂刃分屍的鄧泰拉起來聽聽,讓他學學,什麽是人精,這他娘的才是人精,你鄧泰連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瞧瞧,都是使絆子,下陰招,人家王允是怎麽做的。人家先是做足了功課,將董卓的性情研究個徹徹底底,後從董卓的切身利益出發,不著痕跡將內心深處尚未察覺的欲望引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巧妙的將自己的意圖摻雜進去,妙啊,太妙了,如果此人不是針對自己的話,姬溪真的想為王允鼓掌歡呼。

    王允的這番話,不顯山不漏水,但卻巧妙的向董卓傳達了幾個概念,其一,姬溪的軍隊這麽厲害,你為什麽不自己用,而要給天子用,這豈不是殺雞用牛刀?其二,這支部隊乃是姬溪的親信,你還讓姬溪統領他們,萬一姬溪脫離控製了怎麽辦?其三,呂布的勇猛大家有目共睹,若能讓呂布率領這支部隊,必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若能讓他們結合在一起從而護衛在你董卓身側,那你董卓豈不是高枕無憂了?其四,又因為這支部隊乃是姬溪的親信,從而呂布不可能全盤將之掌握,這樣的話,又不必擔心呂布會反?

    一舉數得,句句說到了董卓的心坎裏,而對呂布來說,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為將者,誰不想率領如此勇猛的軍隊呢?而對姬溪,王允也是首肯姬溪可以當羽林中郎將,讓之一躍成為天子近臣,世間佼佼,相較之下,舍棄這三千兵馬又有何妨?

    而且王允說完後,尚還大有深意的看了姬溪一眼,從那一眼中,姬溪看出了歉意,看出了大義,看出了善意,但姬溪知道,這些都是假象,於是,姬溪將這眼神中透露出的所有,都歸結於狡詐。

    不過還真別說,姬溪找不出任何的理由去反對,而且姬溪也幾乎可以確信,董卓必會聽從王允所言,將自己的三千兵馬賦於呂布統領,從而給自己令派兵馬護衛宮廷,至於其在函穀關向姬溪提及的監察百官的人物,在這近在咫尺的生命保障麵前,定會顯得無足輕重。

    果不其然,董卓聽了王允的話後大喜,說:“王司徒此言甚和我意。”接著便問姬溪:“桓德,可願將你訓練出的兵馬交給奉先統領?”

    姬溪能說什麽呢,隻能大義凜然的說:“天下之兵,皆天子之兵,皆太師之兵,太師若有調派,臣無有不從。且王司徒所言,在情在理,於社稷大有裨益,臣甘之如飴。”

    董卓大笑,又問呂布:“奉先,可願率此精兵,縱橫天下,廓清寰宇?”

    呂布大喜過望,附身便道:“能統此精兵,吾此生所願也。”

    於是乎,在王允不著痕跡的主導下,滿堂諸公都被其牽著鼻子走到了他所想要的結局上,且看樣子,還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最後,天子下了詔書,正式封呂布為平東將軍,賜溫侯,將姬溪的三千兵馬盡皆劃歸呂布旗下,封姬溪為羽林中郎將,封高順為城門校尉,率領所部三千兵馬,也就是“陷陣營”,劃歸姬溪賬下。

    餘下的事情,便是各自交接了。天子起駕,百官散去,姬溪猛然間瞥到呂布和王允走到了一起,竊竊私語了幾句,姬溪沒聽清他們在說什麽,不過結合後世的史實推測,此時的呂布和王允應該已經勾結在一起,圖謀董卓了,隻不知那個傳說中的貂蟬是不是真的存在。

    對他們的圖謀,姬溪暫時還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參與,便是參與,也拿不準到底是幫董卓,還是幫王允,兩方各有利弊,董卓和王允也都不是什麽好鳥,於是姬溪決定先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尋機再做他途。

    回到自己的軍營後,姬溪一邊安排救治傷員,一邊對張統盡敘閣上之事。

    張統急說:“這怎麽可以?”

    姬溪無奈的道:“事到如今,別無他法,隻能隨波濁流了。”

    張統說:“便是屬下同意,兄弟們也不會同意啊。”

    姬溪笑道:“這便是王允唯一的疏忽了,他千算萬算,卻算不到老子帶來的這三千弟兄,大多都是從關山就跟著老子的,他們的父母家小,具皆在我藍田落地生根,想要得到他們的忠心,那純碎是癡心妄想。而這,在以後或許能夠成為我們的一大良機。”

    張統一想也對,便略略放下了心,道:“大哥說的對,我們的兄弟,絕對不可能背棄藍田,背棄大哥的,隻要大哥一聲令下,不管兄弟們在哪裏,必會頃刻而至。”

    姬溪說:“所以嘛,跟兄弟們說,不要違逆呂布,更不要違逆董卓。而且,想來董卓也不會輕易的動用你們,你們在呂布那裏的日子,應該會比在我這裏好過很多。你們平日裏隻需要依令行事,見招拆招,靜默以待,等著我的軍令便是。”

    張統重重的點頭,自去集結個個小隊長,將姬溪的意圖告知他們,眾人默然半響,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下來後便各自散去,吩咐手下的兄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