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事有輕重與緩急

字數:2764   加入書籤

A+A-




    有了漢中之地的劉備,更加的勤政愛民了,他的仁德之名散發的更快更廣,越來越多的仁人誌士前來投靠,每一個前來投靠的謀士,劉備都會誠心的請教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當時的姬溪沒有任何的敗象,可是他為什麽那麽果決的放棄了漢中,放棄了進取西川呢?”

    劉備得到了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答案,但他覺得這些答案都有些不甚理想,甚至有人不負責任的認為是因為姬溪累了,他不想打仗了,當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饒是劉備這個禮賢下士的典範都有些怒了,他立刻摔了臉,將其人趕出了自己的府邸。

    直到,劉備遇到了一個人,他的一問才得到了解答,這是人三十多歲,形容俊朗,名叫徐庶,字元直。他對劉備說:“姬溪之所以果斷的撤兵班師,放棄眼前的大好局勢,其實隻是因為,關中已經連續數月未曾下雨。”

    不錯,關中大部分地區自四月開始已經連續三個多月未曾下雨,大麵積的稻田已經出現了幹涸的跡象,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旱災似乎已經不可避免,而蝗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很大。雖然如今關中的糧倉還算充實,今年的麥子收成也很可觀,但是,一但發生了大麵積的旱災從而導致秋收顆粒無收,那麽,關中仍將麵臨長達半年的饑荒。

    距離秋收還有兩個多月,但姬溪不敢在癡癡的苦等老天爺的垂憐,抗旱已經成為擺在眼前的頭等大事,於是,姬溪用絕大的勇氣和擔當放棄了西川的大好局勢,一夜之間撤回了關中。郝昭問他:“為何不留下幾萬兵馬紮根漢中,以圖後續?”

    姬溪歎了口氣,答:“國之本也,乃民也,乃農也。西川就在那裏,他跑不掉,老子隨時可以來取,但老天爺不會給我們機會,如今,我們有一場更大的戰爭要打,我們要與天對弈,勝天半子,這才是絕乎我關中生死的戰爭,由不得我們分心旁顧,必須凝聚所有的力量,相比之下,西川,小疾耳,不足道哉。”

    聞言,郝昭歎服而退,自此後,對姬溪的忠心再進一層,他徹底的不在理會天下人對姬溪的非議,在他的心中,姬溪就是一個為國為民,肩扛山嶽而甘之如飴的國之柱石。

    姬溪的撤退,引來了西戎各首領的擔心和反對,修路和通商的好處他們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他們生怕眼下的大好形勢因為姬溪的撤離而功虧於潰,於是他們聯名挽留姬溪,甚至願意代替姬溪駐守南鄚和萁穀,但姬溪沒有同意,因為姬溪知道,他們不會是劉備等人的對手。但是,姬溪當然也不會真的置他們於不顧,他做出了一件讓各族首領欣喜若狂的決定,他,撤離了陳倉散關的駐兵,將這裏改成了一個貨物的集散中心,將這裏當成了關中與西戎的中轉站,西戎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毫無顧忌的來到這裏進行交易。

    開放陳倉,這便相當於向西戎打開了通往關中的門戶,這在讓商隊往來更加順暢告訴的同時,更是絕大的信任,樸胡等首領感恩戴德,終其一生,一直以姬溪馬首是瞻,而這,也是姬溪此次入川最大的收獲。這個收獲其中的意義現在還不甚明顯,但卻為姬溪以後的入川埋下了伏筆,此時暫且不提。

    七月十日,烈日當頭的時候,姬溪入長安。小皇帝劉協率領百官冒著酷暑出迎十裏。

    姬溪先拜劉協,聲稱大軍出師,徒增傷亡卻無點滴寸功,請皇帝治罪,小皇帝當然不會治姬溪什麽罪,且還在扶起姬溪的時候在姬溪的耳邊說:“大哥,你受苦了。”

    姬溪欣慰了笑了笑,順勢站起,不在多言。打眼一掃,發現呂春不在百官之列,姬溪歎了口氣,知道呂春不好意思見自己,錯用劉備,已經成為了呂春心中的結。

    而後,姬溪笑著和百官們寒暄了幾句,其中,對幾個官員著重看了幾眼,那陰沉的眼誰令他們膽戰心驚,所幸,如今的姬溪並不想為難他們,用眼神警告了他們之後便一掠而過,和小皇帝一起向長安進發。

    直城門前,百姓匯聚的密密麻麻,被士兵頂在城門兩側,而城門正中,卻跪著一個麵容憔悴的白衣書生,書生的身邊,幾個女人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了什麽,其中一個更是已經泫然欲泣,搖搖欲墜,但是,書生不為所動,神色堅定的跪在那裏,等著他要見的人。

    這個書生是呂春,他鬼使神差般的決定,令姬溪喪失了攻占西川的大好良機。朝中沒有人敢治他的嘴,可他自己卻不願意放過自己,他已經連續數日沒有好好睡過覺了,似乎想要借此來折磨自己,以減輕自己的罪過,他已經鑽進了牛角鑽,形容日漸憔悴,兵臨崩潰。

    今日,姬溪入長安,他沒有和百官一起去迎接姬溪,反而跪在了直城門前,跪在了無數百姓的眼皮子底下,他要用此,來洗清自己的罪過。

    當蔡琰哭喊著將這個消息告訴姬月等人的時候,眾女大驚失色,不敢有片刻的耽誤,急衝衝的趕到了直城門前。眾人口口婆心的勸說,呂春不為所動,呂淺和蔡琰上前拉扯,換來的是少見的訓斥,姬月等人不變上前拉扯,於是,姬月蠻橫的向旁邊的張統下令,令他將呂春架回府。但是,張統不敢,因為呂春雖然很少參與軍事,但是其在軍中的威望卻是排的上號的,除了姬溪外,沒人敢明目張膽的忤逆他。

    於是乎,僵持的局麵就這麽形成,呂春一言不發,神色堅定的跪在那,姬月等人圍在旁邊苦口婆心的或勸解,或怒罵,或拉扯,或哭訴,然而,這個書生就是不為所動。

    圍觀的百姓不知道這書生為什麽跪在這裏,他們議論紛紛,場麵嘈雜的厲害,而城門前的那一小片地方,卻在這嘈雜中宛若另一個天地。

    這這般的氛圍中,百官迎接姬溪的隊伍來到了直城門前,姬溪看到了呂春,他歎了口氣,邁步出列,向那個書生走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