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鮮血橫流震諸侯
字數:3222 加入書籤
姬溪與郭嘉,抱著一樣的心思,兩人都明白,今日過後,天下格局再變,勢力最大的袁紹敗象已露,曹操穩居第一,姬溪頂上,而後才能輪的上袁紹,劉璋,劉表之流。
兩人也明白,經此一役後,數年內兩方無力再戰,故而,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用這最後一戰震懾天下,已達到先聲奪人的目的。
其實,二人也知道,此一戰的勝負並不如二人口中所說的那麽重要,重要的是慘烈,如何慘烈?死人。
是的,就是死人,死的人多了,自然慘烈,戰事越慘烈,各路諸侯便越怕,他們越怕,己方休養生息的時間便越長越平穩。
正午過後,軍將飯飽後,三通鼓罷,戰爭開始。
這是一場看似全無必要但是意義深遠的戰爭,如姬溪和郭嘉所期望的那樣,此戰非常的慘烈。而令二人沒有預料到的是,此戰太過慘烈。
雙方共計投入八萬兵馬,這偌大的戰場宛若熔爐,每時每刻都在死人,血肉橫飛中,染紅了每個人的眼。
後方,源源不斷的有軍事來報,所言著,皆是傷亡慘重,姬溪不為所動,隻是不斷的遣兵調將。
城上,曹洪麵沉似水,雙目欲要滴血,眼看著日落過半,凝聲道:“先生,我軍已傷亡過半,不能再打了,快快退兵吧。”
郭嘉眯著眼睛不為所動,沉聲道:“不能退,城內還有一萬兵馬,派出去。另,傳令全軍,殺敵一人者,賞金十兩,多殺多得,若戰死,家眷盡皆由軍方供養。”
曹洪咬咬牙,心在滴血,可還是依令行事。
同一時間,一團長快馬趕到姬溪近前,此時的他,滿身血汙,盔甲碎裂,他哭叫道:“將軍,不能再打了,我的團都快要打沒了,暫且退兵吧。”
姬溪翻身下馬,走到他身邊,陰森的對他說:“老子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老子現在就殺了你個龜孫,二,馬上給老子衝回去,死在戰場上,你的家小,便是我姬溪的家小。自己選。”
此將詫異的抬眼望向姬溪,看到的,是一雙血紅的眼珠,他大叫三聲,而後挺身站起,上馬疾馳而去。
姬溪複又上馬,湛盧劍出鞘,對護衛在周邊的三千中軍暴喝道:“今日,我要這天下聞我姬溪之名畏若猛虎,見我關中軍大纛心膽俱裂。今日,爾等若戰死,是我大漢的英雄,爾等若活著,是我關中軍的骨幹。現在,隨我衝進去,我等當勠力同心,與眾兄弟並肩作戰。”
話畢,一馬當先,姬淵在左,趙雲在右,三人的臉上,具皆視死如歸,主將若此,部將豈能不效死命,故,三千中軍一聲大喝,宛若一股洪流般奔騰而起。
這三千中軍,成為了壓垮曹軍的最後一棵稻草,便是曹洪親率一萬兵馬出城增援也無濟於事,姬溪劍尖所指處,一切都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今日的黃昏,注定是血色的,但這血色的殘陽在這數萬將士的眼中,卻是那麽的溫暖,隻因為,這殘陽代表著此戰結束。
雙方各自鳴金,曹軍退回城內,姬溪後退十裏紮營。
當夜,姬溪穩坐賬內,一夜未睡,傷亡不斷的統計過來,姬溪的心在滴血,麵上卻不露分毫,第二日清晨,傷亡統計出來了,姬溪帶來了四萬兵馬,陣亡一萬三千,重傷殘疾者又一萬,餘者也各有傷勢,輕重不一。
與此同時,郭嘉和曹洪也統計好了傷亡,他們鐵青著臉聽了部將的匯報後,曹洪暴怒滔天,直接掀翻了桌子,郭嘉麵沉似水,良久後長歎一聲:“姬溪統兵,天下無人能出其右。”
他們的傷亡太大了,遠比姬溪要大的多,他們的將士陣亡了近兩萬,重傷殘疾者竟至一萬五千,剩下的一萬五千兵馬亦皆遍體鱗傷。要知道,他們是五萬對姬溪四萬,可結果己方的傷亡卻比姬溪要大的多,不可否認的是,此戰他們敗了,敗的徹徹底底,幹脆利落。
此一戰的賭注是五十萬石糧草,姬溪明顯是贏了,但不論是姬溪還是郭嘉,誰也沒有提,大家心照不宣的選擇了緘口不言,隻是將輕傷者派出來,各自打掃戰場,所示打掃戰場,實際上是將己方陣亡將士的屍體帶回去。
這這個過程中,自然難免與敵軍照麵,大家看著對方的目光都宛若猛獸,可卻都各自忍耐著,因為相比仇恨,他們更不能允許同袍們的屍體倒下那血泊泥濘之中。
姬溪做了一個決定,他沒有將陣亡將士的屍體就地掩埋,而是選擇帶回關中,他要將這陣亡的一萬三千人全部送回故鄉,送回他們的親人那裏。
姬溪知道,這是個瘋狂的決定,這其中浪費的人力物力將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來勸他,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不為所動。
大戰結束後的第三日,姬溪退兵,他們入關的時候,一萬多人拉著一萬多具屍體,還背著一萬多的殘疾。
這支隊伍進了潼關,帶來的是席卷了整個關中的悲傷及雄壯,人們悲傷著,為自己的子弟悲傷,人們又驕傲著,為自己的子弟驕傲。
姬溪此舉,帶給了關中難以言說的負擔,但伴隨著這負擔而來的,是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而促成這一切的姬溪,世人對他的褒貶不一,有說其血腥殘暴,枉顧將士死活的,亦有說其高瞻遠矚,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的,這兩種言論滲透到朝堂中,數日來,姬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而這些攻擊,大多數都是由那些自科舉中選舉出來的新晉官員。
這些愣頭青,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滿口的仁義禮智信,抓住姬溪的一些小把柄就不放,隻要有機會就對姬溪口誅筆伐,其中最活躍的當屬王璨、徐幹、阮瑀三人,這三個小子,仗著自己的文采出眾,簡直堪稱是鋒芒畢露,有事沒事的就搞出篇文章譏諷姬溪。
這讓姬溪覺得自己大力推行科舉製是個錯誤的選擇,不過,還是有些慰藉的,新晉官員們還是有擁護姬溪的人的,雖然很少,但也聊以慰藉,這其中,以楊修為代表,這小子,其父楊彪在朝堂上處處與姬溪作對,可他卻很擁護姬溪,奇怪的是,其父楊彪也並未阻止其對姬溪的百般擁護。(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