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祁連山中再弄險

字數:3263   加入書籤

A+A-


    牽著三十匹汗血寶馬,姬溪領著諸將回到了大營。

    此次賭鬥勝了,獲得的賭注也頗為喜人,可住人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一來,賭鬥中有無人身受重傷,奄奄一息,二來,親身感受了張掖城的堅固之後,諸將對能否攻破張掖城實在沒有多少信心。

    破武威城,用的是裏應外合之計,而一計不可兩用,再想用在張掖城上,那無疑是癡心妄想,必須另尋他徑。

    安排好重傷的人,著重叮囑華良善加看護,而後匯合諸將大帳議事。

    姬溪先是道:“我先前的承諾不變,若想要馬,拿敵軍主要將領的人頭來換,不過,今日出場的二十七將先行人手一匹,你們誰有意見嗎?”

    沒人有意見,甚至沒有人提起戰敗者不該得到獎賞,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的同袍沒有孬種,他們沒有一個是站著走下戰場的。可以說,若是沒有華良在那,恐怕這十一個戰敗者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所以,他們雖敗猶榮,他們甚至比戰勝者更應該得到獎賞。

    見到沒有人說話,姬溪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說:“現在,我們來議議,如何打下張掖?”

    針對如何打下張掖這件事,諸將還是挺有想法的,於是眾說紛壇,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姬溪聽了一會,無奈的苦笑,這些人的想法千奇百怪,可具皆經不起推敲,姬溪否定了一個又一個提議,略嫌氣悶,可又不能打擊諸將的積極性,於是隻能耐著性子做在那裏聽。

    忽的門口哨兵來報,說楊秋請見。

    姬溪的目光一亮。這楊秋自武威城破之後便留在了姬溪軍中,不過姬溪去而並沒有給他安排軍職,因為在姬溪看來,楊秋的心性險惡,不適合待在自己的心中,對有功之人,也不好直接斬掉,於是姬溪對其采取了冷處理,將其閑置一邊,想著等班師回長安後隨便給他安排個閑職讓他安穩度日即可。

    姬溪覺得以楊秋的聰明,應該能夠察覺到自己的心思,這幾日他也很是安穩。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楊秋的忽然求見,事出反常,或許是個轉機。

    於是,姬溪趕緊令人將之請進。

    楊秋入內,態度恭謹。因為是降將的關係,帳中有不少將領對此人沒有好感,不過,麵對諸將的白眼,楊秋視而不見,直接開言道:“末將有一策,可輕取張掖。”

    一言出,滿堂皆驚,姬溪大喜道:“何計?速速道來。”

    楊秋環顧左右,意思是讓姬溪驅退賬內諸將,姬溪想了想,而後揮了揮手,片刻後,諸將退去,賬內隻留下了姬溪、徐榮和楊秋三人。

    姬溪抬眼示意。楊秋略一沉吟,道:“張掖城,逞傾斜之勢紮根祁連山坡,三麵環山,唯東北一處可入,此可謂絕天之險,絕難攻取。將軍以為然否?”

    姬溪點頭,表示同意,繼而用目光示意楊秋繼續說。

    楊秋微微一笑,繼續道:“末將世居張掖,對張掖之地勢極為熟悉,更知一條小徑,可自冷龍嶺直達張掖之東南。此處,有一峭壁,雖甚陡峭,然攀登不易,自上而下應不是難事。將軍若起奇兵,末將願為向導。”

    姬溪沉思,而後問道:“此路可行多少兵馬?”

    楊秋道:“應可行五千兵。”

    五千兵,大概一個旅的兵力,姬溪估算了一下,應該差不多,若能安全進入張掖城,這五千兵應該足以短時間內鑿穿張掖,洞開張掖城防。

    富貴險中求,姬溪幾乎當場便確定行楊秋之策,而後,姬溪對楊秋說:“你是聰明人,應當知曉我不會讓你再次從軍,不過,此計若成,我保你封侯,享一世榮華。”

    楊秋大喜,納頭便拜:“屬下願效死力。”

    隨後,姬溪讓楊秋退下,剛想和徐榮商議,徐榮已率先開口:“將軍,此計雖險,但卻可行。末將願親率一旅執行此計,請將軍應允。”

    姬溪苦笑道:“奇兵之道,乃我所長,遍視軍中,無人比我再合適了,此事不用再爭,我意已定,你留下掌控大局尋機而動,我自率一旅前去走走這條路。”

    徐榮霍然起身,強行阻止,姬溪呦不過他,唯有強硬的道:“在這軍中,你是老大還是我是老大?”

    徐榮神色明顯的一滯,似乎沒有想到姬溪竟會明晃晃的拿職位壓他,不過,此招卻頗為奏效,從軍者,必須無條件服從主帥的命令,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於是,徐榮隻能無奈順從,無法再行反駁。

    接下來,以姬溪出奇兵為前提,二人商量了很長時間,而後,徐榮離開,姬溪叫來了趙雲和沈熊,此次出征,萬分凶險,姬溪決定將趙雲和沈熊二將全部帶走,可是,當見到趙雲那渾身的繃帶後,姬溪卻不得不讓趙雲退回去休息。

    與馬超一戰,趙雲受傷頗重,雖不傷根骨,但短時間內是不能再戰了,於是,姬溪選擇用張壽取代了趙雲,沈熊還是隨行。

    既然要出奇兵,那便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僅是對敵方,對己方也同樣如此,於是乎,當夜,張壽整個旅便悄無聲息的在大營中消失了,一同消失的,還有姬溪和沈熊,知情者,整個大營中隻有徐榮一人。

    祁連山連綿二千裏,自冷龍嶺出發到達張掖自然不需要跨過整條山脈,隻有區區二百餘裏而已,這二百餘裏山路還不同於子午穀,最起碼這裏沒有那麽多的沼澤瘴氣。

    所以,姬溪隻用了五日的功夫,便無驚無險的到達了預定的地點。此行出奇的順利,竟連一個掉隊的都沒有。

    可是,這樣的順利卻讓姬溪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來時的這條路,雖然人跡罕至,很是偏僻,但有些地方明顯有人為修整過的痕跡,而在姬溪看來,這路隻要有人為痕跡,便算不上隱秘,他楊秋知道這條路,馬騰韓遂也可能知道這條路。

    對此,楊秋的說法是:便是久居山林的老人都很少有人知道這條路,而馬騰韓遂等人甚至他們賬下的部將都不是本地人,所以絕不可能知道這條路。(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