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紛爭天下化兩儀
字數:3435 加入書籤
姬溪很頑強,他有著勝天半子的決心和毅力,然而,人力終有時盡,在逃亡了近四個時辰後,他終究被追兵堵在了一座山崖上。進,是百丈懸崖,退,是數百敵軍,且領頭者,是馬超。
姬溪倚劍坐在山崖旁,麵上拂來深秋的晚風,舒服的想要呻吟。
然而卻有人偏要打擾姬溪這最後的清淨,馬超揚聲道:“姬溪,你已山窮水盡,何不早降,我念你英雄一世,必全力保你性命。”
姬溪微微睜開眼,看了馬超一眼,顧左右而言他:“你挺不錯,上一個把老子逼到這不田地的是呂布,你不比呂布差不多少,但老子卻比當初強上很多。當初,老子跳進黃河,僥幸不死,你說,老子今日從這裏跳下去,會死嗎?”
馬超咬牙道:“你會粉身碎骨。”
姬溪笑道:“敢賭嗎?”
馬超:“賭什麽?”
姬溪:“賭老子從這裏跳下去能不死,且還會卷土重來吞掉你河西四郡。若老子贏了,你降我,為我征戰天下。可否?”
馬超道:“你瘋了?”
姬溪:“那你願不願意和老子打這個賭呢?”
馬超怒道:“你若敢跳,我就敢賭。”
回應馬超的,是姬溪勉力站起,向馬超擺了擺手,而後,一躍而下,待馬超趕到山崖邊時,姬溪已垂入雲海,不見了蹤影。
馬超愣愣的站了好久,仰天歎道:“姬溪,真乃英雄也。可惜,可歎,可悲。”
馬超不相信姬溪還能活著,但他覺得此等英雄樸實荒野是對英雄極大的不尊重,於是,馬超遣人即刻下山找到姬溪的屍體,將其帶回去安葬,而他自己則心念張掖的戰局選擇抓緊回返,並隨之傳令各軍停止搜捕,全速回師張掖城。
如此一來,分散逃亡的十一人得到了機會,最終,有三個人順利的走出了祁連山,到達了武威,找到了徐榮。
於此同時,下山崖搜尋姬溪屍體的將士也回歸了本隊,不過,他們沒有將姬溪的屍體帶回來,隻帶回了姬溪的湛盧劍以及姬溪的一些碎裂衣衫。
此時,已經是姬溪墜崖後的第五日。
這五日來,徐榮徹底的占領了張掖城,雖然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總歸是把馬騰韓遂趕到了酒泉,現如今隻能憑借高台這最後一道天險固守。
這對關中軍來說,這是一場大勝,但全軍自上而下卻沒有一個人高興的起來,因為他們的主帥失蹤了。
徐榮詳細的詢問了那三個逃回來的士兵後發現,三人之所以能夠逃出勝天,是以為敵軍在追擊的時候突然撤兵。這無疑代表著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敵軍的主要目標是姬溪,他們突然撤兵,應該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已經確定的姬溪的死亡。
對這個猜測,徐榮不願意相信,是以一方麵依照姬溪所言,派人八百裏加急通報長安呂春,另一方麵,派出了足足三個旅,一萬六千多人入山尋找姬溪的蹤跡,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一連十餘日,一點消息都沒有,就在徐榮即將放棄的時候,他忽然發現,不僅己方派兵入山搜尋,敵軍也派出了大量兵馬入山,且看樣子也是在搜尋者什麽。
這個發現,再次給了徐榮希望,他一方麵派人將這個發現通知長安,一方麵鍥而不舍的繼續搜尋。
搜尋整整持續了一個月,姬溪便如石沉大海般不見蹤影,雙方不得不將搜尋的兵馬撤回來,因為此時已經入冬,大雪封山,山中寸步難行。
而此時,姬溪已經身死的消息早已經傳遍天下。這個消息,對世人的震撼是難以想象的。
姬溪一死,關中必然大亂,對有心人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有心人,自然是劉備。也不知劉備用了什麽說辭,劉表和劉璋立刻撤回了進攻江東孫堅的兵馬,直轉矛頭對準了關中和南陽。
他們兵分三路。左路劉璋出祁山進軍天水,與馬騰韓遂合圍徐榮;中路劉備兵出斜穀,劍指長安;右路劉表出兵南陽,誓要奪回南陽失地。
於是乎,天下紛爭再次轉向,由諸侯混戰分成了兩個戰圈。
其一在中原地區,由袁紹,袁術,陶謙三者聯合合圍曹操。其二便發生在關中地區,由劉表,劉璋,劉備三者聯合圍攻關中,另有馬騰在河西牽製住了關中的十萬兵馬。
至於孫堅,選擇了坐山觀虎鬥,置身事外。
在這樣的局勢下,天下諸侯具皆認為關中隻怕將會改天換地,他們絕難抵禦三路大軍的侵襲,他們最穩妥的方法是將南陽之兵撤回關中,收縮防線,如此方才能有一線生機。
然而,關中軍的反應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在這場戰爭中,一個名叫呂春的書生宛若一顆驕陽般橫空出世,閃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呂春早就聞名天下,他將關中治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戰事上,他並沒有發揮出什麽出色的才能,以至於所有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濾除你隻不過是個治世之能臣而已。
然而誰能想到,這個平日裏溫文爾雅的書生在臨危受命之後,竟展現出了雄偉壯闊的戰略眼光以及鐵血無情的不朽意誌。
當劉表,劉備,劉璋三人還未出兵的時候,這個書生便已經有所察覺,於是,他立刻采取了第一步行動,可這行動卻不是對外,而是對內,他在五日之內誅殺了朝廷六部中的數十位大小官員,他的決絕和狠辣比姬溪尤甚,他的嶽父蔡邕挺身而出阻止他的殺戮,可得到的,是鋃鐺入獄,戴罪候審。
一時間,長安風聲鶴唳,繼而帶動了整個官場具皆噤若寒蟬,那些別有用心的官員們被嚇的肝膽俱顫,不敢有絲毫的動作,便是垂簾聽政的何後,都不得已而選擇暫避鋒芒,多日不再臨朝。
在這個階段,皇帝劉協再次表現出了一個帝王的魄力,他在朝堂上明言:當此存亡之秋,呂春之命既朕之令,有不從者,皆可先斬後奏。
劉協和呂春配合無間,將鐵血高壓政策進行到極致,是以短短十餘日,整個關中的大小官員具皆顫栗的明白了一個事實,在這個當口,你隻需要聽命做好你分內的事情便可,莫說多做一件事,便是多說一句話,便就是個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