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什麽人是該死的呢
字數:2982 加入書籤
姬溪說服了劉協,便相當於說服了所有人,於是,姬溪再也不去理會那些請戰的奏表,安穩的關起門來發展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中原地區的戰爭視而不見。
之所以視而不見,是因為姬溪堅信,這場戰爭是不會有什麽結果的。袁紹,袁術,陶謙三方結盟已經圍攻了曹操將近一年,這麽長時間沒有建樹,三方結盟必定會很快土崩瓦解。而隻要他們的結盟瓦解,曹操將萬無一失。而曹操也會顧忌自身的損耗,所以必定不會反擊,他會選擇偃旗息鼓。如此一來,中原的戰局自然結束。
表麵上看起來,這場戰爭隻是平白無故的彼此消耗而沒有任何建樹,但姬溪卻認為,曹操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要知道,合作的基礎是共贏,合作方若是一帆風順還好,可一旦受阻,隨之出現的將再隻是眼前的困難,還有彼此間的齷齪。齷齪一生,必定成仇,那麽,他們以後還會合作嘛?隻怕不給對方使絆子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說,曹操用自己的堅守使得袁紹三方之間心生齷齪,他們之間的齷齪在短時間內無法帶給曹操什麽實質性的利益,但若在關鍵時刻,其效用將是難以想象的。
姬溪的預見大體上是正確的,中原的戰爭確實很快便結束了,隻是這結束的方式卻讓姬溪有些措手不及。
從到手的探報姬溪得知,結束中原戰亂的是自五月底開始的一場持續十數日的暴雨,這場雨,席卷了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關中也有所波及,這場暴雨,引來了一次特大的洪災。
洪水衝垮了中原地區大片的城鎮和良田,百姓傷亡慘重,流離失所。
一時間,中原地區滿目瘡痍,死者不計其數。
於是乎,誰還有心情去打仗,自是各回各家,全力搶救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中原地區的四路諸侯是不打了,可其餘各路諸侯卻熱鬧了起來。
暴雨和洪水,帶給中原地區的是滅頂之災,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帶給其他各路諸侯的是希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戰機。
麵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誰會不心動呢,是以孫堅,劉表,劉璋,劉備四路諸侯立刻開始整軍,蠢蠢欲動,但他們終究沒有動,他們在等,等關中的動靜,等姬溪的決斷。為什麽要等姬溪呢?因為大家都清楚,此時起兵是趁人之危,若在戰時趁人之危也就罷了,可在這天災麵前趁人之危,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這足以讓後人唾罵千世萬世。可若有人打頭就不一樣了,誰夠格打頭呢,非姬溪莫屬。
關中同樣熱情高漲,起兵的呼聲一邊倒的山呼海嘯,大家甚至自發的開始準備起來,似乎人人都堅信,動兵之日盡在咫尺。
朝堂如此,軍隊如此,大家都如此,可偏偏姬溪卻遲遲沒有動靜,他甚至已經連續三天沒有上朝了。
姬溪在徘徊,在絕世的功業與千萬黎民之間徘徊。誠然,此時出兵的話,注定會取得極大的戰果,甚至有可能一統中原。但是,隻要戰亂一起,那受災的千萬黎民百姓便成了隨風的柳絮,生無所依,死無所仰,那代價,將沉痛的令萬世垂淚。
他從未陷入過如此的兩難,他甚至找不到一個人商量,朝中或許有人讚成華佗和枯海的仁慈,但沒人會來和姬溪說,便是呂春,便是蔡邕,亦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閉嘴,將抉擇全部壓到了姬溪的身份。
全天下都在看著姬溪,大家都清楚,姬溪一句話,可活千萬人的性命,同樣的,他一句話也可將千萬人推往深淵,他同意進兵,各路諸侯必定聞風而動,他姬溪將背上千古的罵名,他不同意起兵,便等於白白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將成為大漢的罪人。
這幾日,姬溪愁的頭發都差點白了,家人們陪在身邊,卻也不知道該怎麽勸他,不過,大家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按兵不動,即使做了大漢的罪人也不能昧良心。
然而誰能知道,姬溪並不怕做大漢的罪人,他的糾結也並不是世人所想的那樣,他真正糾結的點是要不要用這千萬黎民的性命去換這天下一統,說實話,姬溪有信心趁此天災在極短的時間內席卷中原,而後,僅需固守數年,便可以雷霆之勢廓清寰宇,十年內可還這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從長久來看,這千萬黎民的死,是有價值的。
可是,真的能忍心嗎?姬溪自己也不知道。
然而所有的糾結總有結束的時候,第四日,華佗自藍田縣趕到了姬府,同來的還有薛武和柳眉,自西域回來後,姬溪便將此二人介紹給了華佗,讓他們跟在華佗的身邊,方便華佗隨時照料。
華佗看著憔悴的姬溪,歎口氣說:“老夫也不知道該怎麽勸你,但老夫想告訴你,人啊,永遠成不了神,所以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老夫見過太多的病患死在眼前,年輕時總會不自覺的悲傷,可見得多了,也就覺得無所謂了,不管這世道怎麽變,哪天會不死人呢,所以啊,老夫慢慢的悟出了一個道理,救人嘛,一個一個救。嗬嗬,你瞧,老夫都不知自己在說些什麽,月丫頭非讓老夫來勸勸你,可老夫哪會勸人,先走了,你自己再想想吧。”
華佗匆匆的來到這,說了幾句沒頭沒腦的話,又匆匆的走了。
而華佗走後,姬溪緊皺的眉頭卻慢慢的舒緩開來,他又獨自在花園中做好好久,當月亮掛上柳梢頭的時候,姬溪站起身伸了個懶腰,嘴角露出了微笑,喃喃低語:“他娘的,還真當自己是救世主啦,想的還挺多,奶奶的,白浪費感情。”
從華佗的話裏,姬溪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死人,每時每刻都在死人,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興替,乃是必然之事。
所以,莫提用一些人的命去換取天下的太平,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太平之後便永遠太平,我們能做的,隻在當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