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暗藏了什麽玄機
字數:3409 加入書籤
二人比的不是勝負,更多的乃是玩樂,是以數十回合後,二人不約而同的止劍住手,彼此相視一笑,姬溪暢快的笑曰:“痛快。”
高順施禮,由衷的道:“將軍武藝精湛,我不如也。”
姬溪大笑,與高順並肩走入正堂,落座看茶。二人互述別情,相談甚歡。
姬溪還有別的事情,是以不能久留,聊了會天後便起身告辭,臨走時才是高順說:“聽說了今天的詩會吧,你和芙兒陪我一起去,黃昏時去我府尋我。”
姬溪的命令下的自然而然,高順接受的也是自然而然,二人不必虛言客套,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送走姬溪,高順回到正堂,剛抿了口茶,芙兒自後堂出來,邊為高順續茶便說:“聽說方才姬將軍來過了?”
高順溫和的看著芙兒,溫和的說:“是啊,將軍讓你我二人晚間陪他一起去那什麽勞什子詩會。”
芙兒歎口氣說:“你呀,也不問問具體是什麽事情?”
高順笑了笑沒有說話,那意思卻很明顯:有什麽好問的?
芙兒歎了口氣,說:“你呀,總是這麽容易相信別人。”
高順反問:“將軍不值得相信嗎?”
芙兒想了想,而後神色堅定的說:“我始終看不透他,但是,直覺告訴我,可以相信。你瞧,跟你在一起久了,我也相信直覺了呢。”
高順笑了笑,探手想要保住芙兒,卻被芙兒避開,饒是高順早已習以為常,可還是苦笑道:“你什麽時候才能過了那個坎啊?”
芙兒神情有些冰冷又有些歉意,卻顧左右而言他:“此次詩會絕不簡單,鄭玄乃天下之師,許昭聲望正隆,此二人守望互助,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然石破天驚,今晚,不是那麽好相與的。”
見芙兒不願回應自己的感情,高順也隻能無奈的避而不談,接著芙兒的話說:“直接殺了豈不一了百了,將軍不是一直這麽做的嗎,怎麽這一次倒搖擺不定了?”
芙兒白了高順一眼,無奈的解釋:“此一時彼一時,以前殺伐果斷是形勢所逼,現在不殺是為了穩固大局,又怎麽能一樣呢?”
高順一知半解,又問:“幾個書生,能成什麽大事?”
芙兒說:“自古武將征戰,文官治國,你可曾想過究竟是什麽原因?”
高順搖頭。芙兒恨鐵不成鋼的說:“因為武將大多都是如你這般的蠢腦袋。我也是想不明白,戰場上你能識謀斷計,怎的到了這官場就這麽蠢呢。”
高順諂笑著說:“這不是有你嗎?我要這麽聰明幹什麽用?”
芙兒不理他,自顧自的說:“鄭玄和許昭,又豈是尋常的書生啊,他們的名望便是他們的武器,若是再結合朝中權勢,那將是一柄利劍。我且問你,若是朝局內的所有人都反對姬將軍,那會是何種境地呢?”
高順神情一滯,猶疑的說:“不可能吧。”
芙兒接口說:“怎麽不可能?萬事皆有可能。我來告訴你,若是朝局中人全部反對姬將軍,饒是姬將軍手握天下兵馬,也唯有覆滅一途,誰都保不了他。因為武將代表的是殺戮,而文官象征著太平,百姓們會發自本能的偏袒文官,而文官最擅長的,也正是左右民心。”
話說到這,高順終於神色認真的展現了他的遠見卓識:“你的意思是,有些人明知在軍權上無法和將軍抗衡,所以,他們要取得朝局的統治權,從而製衡乃至牽製將軍。”
芙兒探口氣說:“有這個可能。”
“還是不可能,有呂尚書與將軍同氣連枝,何人能有這個本事,又有何人敢有這個膽子?要知道,呂尚書是將軍的底線,將軍絕不會允許任何人去碰觸呂尚書的一絲一毫的。而隻要呂尚書在,便不會有人能把控朝堂。”高順還是選擇了否定。
芙兒說:“這隻是一種可能性,時局到底會怎麽發展,誰也無法預料。姬將軍既然願意去赴這詩會,想來也已經有所察覺,我等見招拆招便是。”
高順點頭,表示同意。接著,芙兒又提醒道:“今夜,你不必說話,隻有一個任務,堤防姬將軍的安全。這不用我提醒吧。”
高順凝重的點頭:“當然,前段時間將軍被刺殺,刺客還沒抓到呢,我當然不會大意。”
芙兒又接著說:“你也要注意安全。”
高順莞爾道:“這世間能拿走我這條命的隻有兩人,一個是將軍,另一個是你。”
“別胡說……”
二人又聊了會天,左右無事,便帶著自家閨女直接去了姬府等候。
姬溪還沒有回來,而他們兩人雖然不是姬府的常客,但高順的女兒確實姬府的常客,這姑娘經常來找劉民和飄雪玩耍,是以管家對她很是熟悉,連帶著對高順和芙兒也頗為尊敬,安排二人在正堂看茶。
好巧不巧的,二人等的時間不長,姬月等人自南陽回到了家。
雙方見麵,姬月雖對芙兒沒有什麽好感,卻也還算客氣,交談得知姬月等人本是打算過幾日在回來的,可前幾日聽聞許昭要舉辦詩會,如此一來,蔡琰、黃四娘和姬蔓三女坐不住了,都想來長安參加,左右南陽的事情早已步入正軌,所以姬月便決定當即啟程回長安,連姬溪都沒有告訴。
一路緊趕慢趕的,終於在今日趕到了長安,當然,大家都以為這詩會隻是普通的詩會而已,誰也沒有多想。
姬溪回到家的時候,炸見到這慢慢一屋子的人嚇了一跳,當然更多的是欣喜,眾人離家已有兩個多月,說不想念那是假的。
說了會話,聽聞眾人都要去參加詩會,連姬月和貂蟬都很有興趣,姬溪表麵上嘻嘻哈哈的不置可否,暗地裏卻和芙兒對視一眼,具皆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慎重。
從姬月等人的態度便可推算,此次詩會已經發酵到了天下皆知的地步,更是人人皆以能參加為傲,這代表詩會上發生的一切都將廣傳天下,才名傳的快,賢名傳的廣,惡名傳的將將快更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