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唐姬會有問題嗎

字數:2910   加入書籤

A+A-




    幾乎是姬溪確認楊彪身份的刹那,楊彪驟然起身喝道:“姬尚書,何以如此誣陷本官,你若果有真憑實據,本官引頸待戮。如此誘導,莫不是想要利用此賊子排除異己嗎?”

    楊彪的怒喝,看似合情合理,但卻更加堅定了姬溪的猜測,是以姬溪陰惻惻的笑道:“楊尚書若是心懷坦蕩有何懼哉?”

    楊彪回:“本官自然心懷坦蕩,但卻容不得你在此汙蔑。”接著,轉身向劉協拜曰:“臣請陛下治姬溪詬病臣工之罪。”

    劉協陷入了兩難,無須身邊的呂春提醒劉協也知道:姬溪可以無所顧忌的猜忌甚至構陷楊彪,因為姬溪扮演的就是這麽一個蠻橫的角色,而作為皇帝的他則不行,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貿然治罪一個國之重臣,這將讓天下人對他這個皇帝大失所望。

    本意上,劉協還是相信姬溪的,他相信姬溪這麽做一定有這麽做的理由,可楊彪此言,卻讓劉協不得不出言維護楊彪,是以劉協用個四兩撥千斤的招數,刻意的回避楊彪治罪姬溪的話,隻是說:“太傅,請注意的你的言辭。”

    這話,明裏聽來是在責怪姬溪,實際上說了跟沒說一樣,注意言辭,充其量也就是言辭不當而已,無傷大雅。

    楊彪對劉協的反應顯然並不滿意,可他卻沒有機會再逼天子開口了,因為姬溪在劉協的話後緊接著說:“臣一時失言,臣惶恐。”接著,仿若無事的直接麵對楊彪,開口言:“楊尚書,許昭當天子之麵意圖行刺,其罪當誅,本官意欲揪出其同謀,或許言語不當,卻也隻是審問之技巧而已。楊尚書如此急迫的站出來,打亂了本官的審問節奏,這卻讓本官不得不懷疑你的用心。所以,得罪了?”頓了一下,姬溪猛的大喝:“來呀,楊彪涉嫌謀反,與我拿下,同賊人許昭共下牢獄,嚴加審訊。”

    聞言,楊彪大驚失色,哪還顧得了逼迫劉協為他說話,直接跪地狂呼:“陛下,臣冤枉啊。”接著手指許昭,悲切的說:“臣與此人絕無瓜葛,請陛下明察。”

    見狀,劉協一愣,有些困惑。姬溪已經調查楊彪許久,這一點劉協是知道的。姬溪因為沒有證據所以一直隻是在暗中調查,這一點劉協也是知道的。可現在,姬溪在沒有任何實證的情況下便要抓楊彪,這無疑與姬溪先前的所作所為相悖,既然要抓何不早抓,為什麽非要在麽重要的場合抓,如此一來,事情豈不是鬧的更大。

    劉協畢竟還是聰明的,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姬溪這是在讓他給楊彪求情,由此向朝中百官擺明一個態度,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誰也不得造次。說到底,姬溪還是在為他維持一個聖明天子的形象。

    劉協心中感動,無法辜負姬溪的良苦用心,是以麵上嚴峻的說:“慢,太傅,你要抓人,總要有證據,不能隻憑猜測,朕,還在這裏。”

    這話說的恰到好處,不重不輕,隻是埋怨和提醒卻沒有深究的意思,以劉協在百官眼中的權勢而言,這已經是極致了,若是劉協當麵責備姬溪,反而會讓百官們覺得不真實,這個度正好。

    演戲嘛,自然要做全套,姬溪適時的說:“臣孟浪了,請陛下治罪。”

    劉協心中暗笑,麵上卻還是嚴峻的說:“楊尚書先退下吧,太傅請繼續。”

    經過這一番攪和,楊彪再也沒有了橫加阻攔的道理,所以,姬溪再度看向許昭,問:“說,你的同堂是誰,莫要逼我用刑。”

    然而,許昭卻不說話,不論姬溪怎麽追問或是套話,他再也不開口了,甚至為了防止姬溪再從眼睛裏看出些什麽,他把眼睛都閉上了。

    許昭前後反差之大,令姬溪驚異半響,猛的醒悟過來,暗惱自己還是疏忽了,本以為楊彪剛才的舉動是急不可耐,卻沒有想到人家實在想許昭傳達訊號,並拖延時間讓許昭得以穩定心神。

    不可否認,楊彪的目的達成了,麵對不再開口的許昭,姬溪一時間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隻剩下了用刑一途,然而,在天子麵前用刑顯然是不合適的,於是乎,姬溪隻能無奈的選擇將許昭暫且收押,容後再審。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詩會也沒有在進行下去的必要了,而且此時場中的文人士子們也撤離的差不多了,於是劉協宣布詩會結束,著百官各自回家,令姬溪全權調查許昭一事。

    於是,這場吸引了天下目光的詩會便這麽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送走天子,姬溪回到姬府,姬月等人正在給姬淵療傷,看著貂蟬淚眼婆娑的模樣兒,姬溪心頭很是過意不去,不過自己兄弟,姬溪也不會說什麽客套的話,他連問候一聲都沒有,瞧了一眼姬淵的傷勢後便給高順和芙兒使了個眼色,帶著他們走出了房間,來到了院子裏。

    不落座,不看茶,姬溪直接問道:“有什麽發現沒有?”

    高順搖搖頭,芙兒卻若有所思,猶豫片刻後說:“弘農王妃有問題。”

    姬溪雙眼眯了起來,不置可否的問:“什麽問題?”

    芙兒顯然不可能知道姬溪和唐姬那不為人知的淵源,是以並未多想,直接說:“涼月亭中,弘農王妃對小王爺隻字未提,甚至隱又回避之感,作為一個母親,這顯然是不和常理的。再者,以奴婢先前在宮中時的所見所聞來看,弘農王妃與何後的關係雖並不融洽,但唐姬卻頗為知禮,人前人後對何後從不妄加評論,而此番在涼月亭中,當夫人說及何後的種種不是時,唐姬卻多次出言應和,似乎急於要和何後撇清關係。有此兩點,奴婢鬥膽推測,弘農王妃極有可能知道了一些何後不為人知的事情,為了避免殃及魚池,所以想要和何後劃清界限,更甚者,弘農王妃和何後沆瀣一氣,涼月亭中所作所為乃是障眼法,雖其最終目的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測,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將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