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故人相見不相識

字數:3126   加入書籤

A+A-




    聞言,滿堂皆驚,人人皆以為姬昀得了失心瘋了,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家的好奇心全被勾了起來。於是乎,曹操徘徊再三,還是決定讓姬昀試上一試。

    見曹操首肯,眾人神色各異,可具皆不敢違背曹操的意願,是以不管情不情願,全部湊了上去,各自拿起一書簡大聲誦讀了起來。

    在這滿堂的誦讀聲中,姬昀重又坐下,拿起筆,偶爾記上一筆,間或站起身來,取回誦讀過的一兩卷,他神色悠悠然,自始至終無任何不適。

    這麽多人一起讀,其速度自然快,不到兩個時辰便將這十餘口大箱子清空了。

    而後,眾人將目光齊齊的放在了姬昀的身上,隻見他呆坐片刻,繼而驟然睜開雙眼,提筆在竹簡上又些了幾句,而後長身站起,抱拳向曹操一拜,笑道:“請曹公恕罪,在下先前所言有些誇大。”

    枯等了這麽長時間,得來的卻是奚淵這麽一句話,曹操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寒聲說:“這麽說,你承認是在戲耍我嘍?”

    姬昀淡定的答:“非也,在下所說的誇大,是指許昌並沒有病入膏肓,此時開始整治還是有機會的。”

    曹操一愣,被繞的雲裏霧裏,是以有些不耐煩的說:“你且說來,莫在消磨我的耐性。”

    姬昀先指著堆在身旁的上百竹簡對滿寵說:“大人,這些書簡中有計算失誤,在下已經給改正過來了,你可再行派人複核。”接著,將書案上他自己寫的竹簡卷起,敬向曹操,口中說:“此竹簡中所寫的,便是曹公的蛀蟲,在下不便宣之於眾,請曹公親自查閱。”

    見姬昀如此的煞有其事,曹操還真不敢妄下論斷,是以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示意滿寵去派人複核,一邊著人將姬昀手中的竹簡取來。

    攤開看去,曹操的雙眼瞬間睜大,不可思議的看了姬昀一眼,繼而急不可耐的再次看向竹簡,半響後,曹操深深的吸了口氣,卻掩飾不住心中的震驚。

    這竹簡中些的東西並不複雜,可謂一目了然,其內隻有三十餘人的名字以及一些數字,那些數字代表的是那些名字所貪汙的份額。

    曹操不敢相信,卻沒辦法不相信,因為他確實查過其中的幾人,而得出的結果卻與這書簡中所寫的數字相差無幾。

    因為先前的查探都是暗中進行的緣故,所以曹操相信眼前的這個書生絕不可能事先知曉,那麽,這隻能證明意見事情:眼前的這個書生隻用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隻憑聽到耳中的這些信息,便推斷出了所有。

    多麽的不可思議,可卻現實的發生在了眼前。

    這時,滿寵這邊這核算完畢,同樣不可思議的看了姬昀一眼,繼而鄭重的向曹操點了點頭。

    曹操合起書卷,猛的一拍案台,身體豁然站起,急匆匆的跑下主位,來到姬昀身邊後一把抓住了姬昀的手,口中由衷的感歎道:“先生大才,當受我一拜。”

    姬昀探手扶起,口中謙遜,心中卻在暗歎:世間傳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所言果然不虛,憑此不以老弱短長的禮賢下士,成大事確實不在話下,此人,乃兄長之大敵啊。

    曹操的興奮是溢於言表的,為此,他渾然不顧此時已經夜深,直接下令要為姬昀擺宴慶賀。

    眼下的酒宴立刻撤去,新的宴席流水般的擺上堂來,曹操拉著姬昀同坐一桌,把酒暢飲,好不歡快,至於同姬昀同來的其他人,早就被曹操請出府去,他們雖看了許昌的賦稅收支,但一來隻是看了片麵,而來他們不可能有如姬昀這般過目不忘的本事,是以曹操並不擔心他們會泄露出什麽重要的事情。

    而且,姬昀先前所查出的種種罪行,二人亦絕口不提,那份竹簡也被曹操隨手一扔燒掉了。

    曹操請教天下格局大事,姬昀便道:“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時勢使然也。所謂大勢,一在人,二在糧,三在謀,主公三者具皆不缺,順勢而為,不驕不躁,定能成事。”

    忽的,門外傳進一聲爽朗的笑聲,隻見郭嘉邁步而入,顯然聽到了方才姬昀的話,是以接口說:“先前聽報說主公得一奇才,聽此話,臣卻以為不妥,此為英才也。”

    眼見郭嘉至此,姬昀深吸口氣,知道自己的第二個考驗來了,長吸口氣,姬昀起身抱拳施禮,沒有說話,因為曹操笑問:“何為奇才?何為英才?”

    郭嘉還禮並言曰:“奇才者,劍走邊鋒,逞一時不可逞一世,英才者,可斷奇謀,可逞凶計,卻不以一時論短長,主公幸甚,今日得此英才,必成大事也。”

    郭嘉的評價可為極高,是以曹操更加興奮,趕忙介紹二人認識。

    郭嘉這才仔細看了姬昀一眼,頓覺有些眼熟,是以問:“康長,你我可曾見過?”康長,是姬昀虛報的表字。

    能不眼熟嗎,當年關山之時,姬昀幾乎是日夜跟在郭嘉身邊,待之以師禮,所以,雖六年未見,姬昀已有當年的少年郎長成了人,且麵容大變,卻無奈何郭嘉對姬昀的印象實在太深,這些年來更是多番打探過姬昀的行蹤,是以乍一見麵便立刻覺得姬昀眼熟。

    此時的郭嘉,隻是覺得眼熟而已,還沒有往姬昀身上想,姬昀深知自己隻有一句話的機會,這一句話,若能讓郭嘉先入為主,則此後安然無事,若是不能攪亂郭嘉的思緒,便是今日郭嘉認不出他,來日也定能想到。

    所幸,在來此之前姬昀便早已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必定會發生,是以聞言後思緒沒有任何的波瀾,平平淡淡的說:“學生自幼師從司馬微,年少時有幸為先生奉過茶。”

    姬昀當然沒有在司馬微處見過郭嘉,但他知道郭嘉年輕時曾去拜訪過司馬微,且他確實有一個自幼隨司馬微長大的師兄,如此李代桃僵,除非郭嘉能夠清楚的記得十餘年前隨在司馬微身邊侍奉的幼童,且知道那幼童姓甚名誰,否則的話,他絕不可能察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