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代梟雄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A+A-




    賈詡和胡軫沒有在洛陽多待,給姬昀留下了兩萬兵馬後第二日便啟程趕回了南陽,畢竟那裏的戰事還沒結束。

    姬昀暫時駐守洛陽,賬下五萬兵馬虎視龍盤,冷眼旁觀著豫州郭嘉和周瑜的戰局。

    姬溪平定了並州,也選擇暫時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戰局發展到現在,毫無疑問的是,姬溪獲得的利益最大。

    卻說兵臨巨鹿的曹操,當得知奚淵便是姬昀,且洛陽已經丟失之後,陰寒著臉愣了半響,而後,竟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曹操這一笑,卻把身邊的程昱和諸將笑的毛骨悚然,隻以為曹操被氣的得了失心瘋了。

    程昱勸解道:“主公切勿心優,此番雖中了姬昀的奸計,但我軍根基未失。”

    曹操笑道:“仲德多慮了,我曹操不是輸不起的人。輸便輸了,我曹操心服口服。我笑,乃是為有了這麽好的對手而笑。匡扶天下的道路上,若是沒有姬溪這等對手,豈不是太過無趣。你們覺得呢?”說完,兀自大笑不止,看樣子,竟真的是開懷大慰。

    眾人見此,也隻得幹笑著陪襯。雖是幹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了許多,曹操的風範,激發了眾人的傲氣和信心,之前的憂慮煙消雲散後,諸將義憤填膺,紛紛要令軍令狀,以身家性命作保要去奪回洛陽並將姬昀的項上人頭取來。

    瞧,這就是一代雄主的風範,他隻需要穩穩當當的坐在那裏,便能給予部下無盡的勇氣和信心,讓部下產生一種一切皆不是問題的錯覺,不可否認的是,這錯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勝利的前提。

    見部下們的士氣再次激發,曹操的目的達到,於是收回了笑,開口道:“洛陽於我等而言,可有可無也,姬溪想要,給他便是,何必如此小氣。再者說,人家幫了我們大忙,拿洛陽做酬勞也不為過。”頓了一下,見諸將兀自義憤填膺,曹操繼續說:“姬溪之患,乃小疾耳,待我等收複幽冀二州,隨時可戰姬溪,現如今,我命令你們,傾巢而出,半個月之內,我要將袁紹所屬全部趕出幽冀二州,現在,即刻出兵,不可延誤片刻。建功立業,正在此時。”

    曹操的豪氣,激起了眾將的衝天壯誌,是以眾將即刻領命,雄赳赳氣昂昂的離開了大帳。

    待眾將離去,程昱立刻諫言:“主公,此時當速退,安能進軍。”

    麵對程昱,曹操不必裝腔作勢,是以麵色平靜的說:“仲德所慮者,我已盡知。若豫州兵敗,我等便無退路,數年基業一朝盡毀。你會這麽想,天下人都會這麽想。但,我曹操偏不這麽想,也不屑這麽做。我相信郭嘉能夠替我守住江東之兵。我相信我的部下能替我消滅袁紹,我相信我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曹操的話,像極了一個輸急了眼的賭徒,所以程昱急不可耐的想要再勸,卻不料曹操接著說:“仲德,我意已絕,休要再勸。若覺得我曹操不堪為主,仲德可自隨意,我曹操絕不相阻。”

    程昱還能說什麽呢,他隻能跪下說:“臣願同主公同生共死。”

    一句話,表達了程昱的心意,也得到了曹操的感激。親自扶起程昱,曹操說:“願拖仲德重任,替我守住邯鄲。”

    程昱點頭,凝重的應允,並說:“程昱在,邯鄲便在,姬溪想過邯鄲,除非從程昱的屍體上跨過去。”

    曹操凝重的道:“我軍之成敗,在乎先生一身也。”

    第二日,曹軍的反撲驚呆了無數人,普天之下,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曹操竟會如此的瘋狂,這是徹徹底底的背水一戰,賭上全盤身家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荀彧沒想到,也不認同,但他卻硬生生的從榮陽守軍中擠出了一萬五千兵馬由曹仁率領前去助戰。

    郭嘉沒想到,但郭嘉非常的認同,並適時以此布下了一個陷阱,大勝了周瑜一陣,而後,他沒有繼續擴大戰果,反而收縮了防線,擠出了三萬兵馬由徐晃率領前去助戰。

    周瑜沒想到,所以他一時間亂了方寸,錯誤的估計了曹操的決心,使得在於郭嘉的對弈中輸了一子,從而使得曹軍獲得了更多的可乘之機。

    姬昀沒想到,但姬昀的反應卻非常的迅速,他沒有任何的遲疑,幾乎是立刻點兵並隨之遣人去南陽向胡軫借兵,一日急行軍兵臨榮陽。闊別數日,再見荀彧,針尖對麥芒,再無往日情分,攻城戰即刻打響。

    姬溪呢?可以說想到了,也可以說沒想到,隻不過是並不意外罷了。姬溪覺得如果他和曹操易地而處,或許他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姬溪的反應同樣不滿,即刻自虎牢關揮師東進,在那裏遇到了程昱,遭到了程昱的殊死抵抗。

    袁紹更加想不到,得知姬昀的消息及洛陽被攻占的消息後,袁紹萬分的慶幸,慶幸於曹操馬上就要撤兵了,他甚至已經開始準備反補,準備借著這個機會將失去的領地奪回來。然而,他的反補還沒有準備好,曹軍的瘋狂便降臨到了袁紹的頭上。

    曹軍的瘋狂,已經到了不考慮任何行軍準則的地步,當一隻軍隊不在乎傷亡得失之後,這支軍隊會爆發出怎樣的威力,再次之前沒人親眼見過,而現在,大家知道了,其將所向披靡。人命在這種時候是最不值錢的,以命換命的戰爭也是最殘酷的戰爭,它燒烤著身處戰爭中的每一個人,就看誰先油盡燈枯。

    袁紹沒有玉石俱焚的決心,所以他的軍隊也沒有同歸於盡的狠辣,於是,袁軍的一退再退三退便成了正常。

    麵對曹軍的瘋狂,袁紹和袁熙不得已再次團結在一起,可就算是這樣,仍然抵擋不住曹軍瘋狂的反撲,隻是能稍微拖延些時間而已。而時間,顯然是袁軍最需要的,因為任誰都知道,曹軍正在同時進行著四個戰場,這四個戰場隻要其中之一出了問題,曹軍便將注定全軍覆沒,回天乏術。

    所以說,袁紹雖然被逼的很是狼狽,但他卻從未放棄過希望,否則的話,或許他早就投降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