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詐敵不成反被破
字數:2836 加入書籤
姬淵本想直接攻過去,卻見戰場上滿是傷員,哀嚎遍野,又見己方試講長途跋涉而來且新經大戰有些力不從心,是以隻得熄了進攻的心思,選擇安營紮寨,救治傷兵。姬淵是個心善的人,他在戰場上救治傷兵,從不過問傷員是不是己方的將士,全部一視同仁的救治。這樣的做法,在一般人身上是婦人之仁,可姬淵這麽做,非但沒有人一次嘲笑他,反而大多對其敬仰有加,這一切隻是因為姬淵在天下人的心中,是當之無愧的戰神,對一個戰神來說,難道還怕自己救治好的傷兵對自己反戈嗎?
不得不說,數年來姬淵在戰場救治好的地方傷兵大多選擇留在了姬淵的軍中,少數離開了的也大多選擇退伍回歸鄉裏,一次避免再和姬淵站在對立麵。這或許便是姬淵的人格魅力吧。
卻說退兵十裏的敵軍。領兵者乃是劉備和關羽。安營紮寨畢,劉備召集諸將議事。有關羽、糜芳、傅彤、孫乾、簡雍等人。
關羽說:“兄長何必著急退兵,我軍尚有十萬兵馬,那援軍不過三五萬,且其跋涉而來,氣力必衰,我軍當一鼓作氣全殲之,如此退兵,豈不給了敵軍可乘之機。”
孫乾說:“敵軍雖隻有三五萬,但其領兵者乃是姬淵,不可力敵啊。”
關羽冷哼一聲道:“姬淵不過一無謀匹夫也,何足懼哉?”瞧,我們的關二爺也懂得避重就輕啊,這要是別的人領兵,我們的關二爺鐵定會說“某某某,土雞瓦狗也,吾殺他如探囊取物。”可見是姬淵來了,我們關二爺卻隻說姬淵無謀,卻對姬淵的勇猛隻字不提,由此可見,我們的關二爺在自己的潛意識裏,還是認為自己幹不過姬淵啊。
關羽這話一說,其他人也不好多嘴,總不能說姬淵一人可敵千軍萬馬吧,能說這話的在坐隻有劉備,而劉備也確實說了:“古之項羽兵力也不多,卻可以縱橫天下,高祖尚不能力敵。姬淵有霸王之勇也,我等當效仿高祖十麵埋伏,不可硬扛也。”
關羽的臉更紅了,卻礙於劉備的情麵不好反駁,隻能悶聲呆在一旁生著悶氣。
劉協沒工夫去寬慰關羽的心情,問諸人:“諸公可有殲敵良策?”
簡雍出列道:“關將軍言之有理,姬淵雖勇冠當世,卻然無謀,殺姬淵甚難,但破敵軍卻不難。我軍隻需如此如此,姬淵必定大敗,介時姬淵總有無雙武力,可總歸是一人耳,還能有什麽作為。”
簡雍的計策是,抓住姬淵有勇無謀的這一特點,來日再行交戰時己方先行詐敗,引姬淵來追,將姬淵引進視線設好的埋伏中,解釋就算不能斬殺姬淵,也必定能讓姬淵手下的三萬將士損失大半。
按照姬淵的性格推斷,姬淵非常有可能對己方窮追不舍,於是乎,這條計策就這麽定了下來,且眾人對此都有很大的把握。
第二日,眾將依計行事,糜芳領兵八萬去與姬淵交戰,本意先戰一會,再適時的詐敗,將姬淵引進事先布好的埋伏。卻不料,糜芳還沒有找到詐敗的時間點呢,己方便真的敗了,且是兵敗如山倒,逃兵四散,根本就收攏不住。
敗軍從中,糜芳轉眼便被湮沒在人海之中,這讓他逃脫了被姬淵斬殺的危險卻也失去了引誘姬淵的機會。
大批的敗兵四套逃命,當然也有往埋伏地點逃去的,然而大部分兵馬卻是往己方大營方向逃得,姬淵確實沒有什麽智謀,也確實衝動的想都沒想便率兵追殺過去了,可姬淵也不傻,既然要追殺,當然是要追殺敵軍的大部啦,於是乎,姬淵直接率兵衝進了劉備的大營,而此時的劉備和關羽,還在十裏之外的埋伏地點蹲守呢。
劉備一計不成,又損失了兩萬多兵馬,再退後了二十裏,可謂是元氣大傷。
正想修整幾日,卻不料這邊剛紮住陣腳,姬淵又率兵靠近了,更不妙的是,哨探來報,說姬溪已經率兵五萬逼近了金城。
得知姬溪的消息,劉備頓時大呼不妙,要知道,他劉備之所以能夠深入關中,具皆依仗徐榮失利,被己方逼迫的走投無路退入河西走廊,又被己方堵住天險不得出來,這等於己方隻用了數萬兵馬便牽製住了敵軍的十餘萬兵馬,將關中的兵馬硬生生的打掉了一半,於是己方才有逼近長安的機會。
為了盡快的攻占長安,又遣呂布處起兵,想趁長安空虛的機會先奪下長安,此計雙管齊下,任何一路成功都可以一舉奠定勝局,而且在出兵之前,大家都認為這兩條路都有兩成以上的把握。
然而誰能想到,計劃的前半部分順風順水,突然在幾日之間形勢急轉直下,先是呂布兵敗身死,又遇姬淵洪水猛獸,這邊還對姬淵焦頭爛額呢,那邊姬溪卻已經後來居上,且直逼己方要害,若是被姬溪奪回金城,姬溪便可以和被困河西走廊的十萬兵馬裏應外合,若然兩方兵馬匯聚在一起,到時候己方必定落得反被圍剿的下場。
劉備心急如焚,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自處,不過,劉備確實是個英明的人,一個英明的人是極為懂得取舍的,於是乎,他沒有猶豫太久,直接不顧所有人的阻攔下令退兵,退回天水秦州。劉備心裏清楚,天水是己方的後路,是絕對不能有失的,隻要己方能夠將天水守住,那麽己方就進可攻退可守,不會被逼近絕路。
不得不說,劉備退的很及時,若是他再耽擱兩日,隻怕他便真的要被姬溪截斷後路了。
退軍的途中,劉備不得不感歎,姬溪實在是太過膽大,他竟能放著長安的危機不管不顧,直逼金城而來,若是易地而處的話,劉備認為自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劉備至今也想不明白,到死是誰給了姬溪這麽大的勇氣,令其鋌而走險的對長安不聞不問,長安對姬溪的重要性,劉備是知道的,而越是知道,他便越是想不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