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局
字數:3209 加入書籤
且說姬溪入長安當日,圍觀民眾人山人海,議論的聲音此起彼伏,褒貶不一。
姬溪不願麵對百姓,是以破天荒棄了戰馬,坐進了車架。
前進途中,聽著百姓們的議論,姬溪頗感心煩氣躁,忽的,一股危險的感覺直衝腦門,姬溪本能的低頭附身,一支羽劍險之又險的擦著發梢而過,釘在了車板上,入木三分。
車架外,已經大亂,環眼四顧,上百死士正不要命的向姬溪這裏發動了衝鋒。姬溪深深的皺起了眉頭。兩年前,刺殺對姬溪來說乃是家常便飯,但近兩年來,針對姬溪的刺殺還是第一次。這說明什麽,說明這兩年的姬溪已經逐漸得到了認可,而出了史景之亂,這認可即刻跌入穀底,所以,刺殺又來了。
此時的姬溪,仍舊沒有將史景之亂和眼前的刺殺與傅瑄等人聯係到一起去,他隻是將之歸咎於自己的馭下不嚴,所以,麵對這刺殺,姬溪又一種被冤枉的感覺,但更深的是悲哀。
光天化日之下,特別是姬淵還在姬溪身邊,想要刺殺姬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上百人也不例外,不片刻,他們的衝鋒便被打散,死的死,逃的逃,少數幾個沒逃掉的,也在第一時間服毒自盡,一個活口都沒留。
見狀,姬溪悶聲坐回車架,下令繼續前行,卻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兩雙仇恨的眼睛正在死死的盯著他,那是曹昂和傅瑄。
曹昂:“隻是做做樣子,激起百姓們的同仇敵愾而已,一場戲,何必做的這麽真?可憐了這些忠肝義膽的兄弟。”
傅瑄:“我的心又何嚐不痛,他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與我肝膽相照的兄弟,我恨不得和他們一塊去死,但是,大業不成,死不瞑目,相信死去的兄弟們也會理解我的。”
曹昂默然,傅瑄隨之默然,而後悄悄的退出人群,轉角間不見了蹤影。
回到姬府,姬溪片刻不得閑的叫來了姬昀,兩兄弟屏退了下人,相對坐在書房內。
姬溪問:“史景之亂,長安動靜如何?”
姬昀:“大哥淩遲史景之事,得到了滿堂臣工的讚同和敬佩,陛下也很是滿意。但,變數不在於朝堂,而在於士子百姓。”
姬溪眉頭微皺,問:“何解?”
姬昀:“兩日前,數百士子聚集了數千百姓,不分晝夜的跪在白馬門前,以軍權獨攬已至大禍為名,要求皇帝罷黜大哥軍權。”
聞言,姬溪深吸口氣,握緊了拳頭。軍權,一直以來是姬溪的底線,是他絕對不能放手的東西,因為他深刻的知道,隻有力量凝成一股,才是最有力的拳頭,關中軍之所以戰力強悍,能淩駕於曹操三人之上,當然與姬溪的練兵之法有關,但這軍權獨攬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如果軍權旁落,或者是分化出去,姬溪可以預見,他日在戰場上,必將麵臨層層掣肘,怕再難與曹操三人爭鋒,要知道,曹操,劉備,孫堅三人可都是軍權獨攬的。
姬溪凝眉,問姬昀:“你認為該如何處置?”
姬昀斷然而陰狠的道:“軍權決不能旁落,若有不從者,殺。”
姬昀的殺氣猶如實質,讓姬溪覺得,此刻的姬昀已經抑製不住自身的殺機了,看來這兩日老子方方麵麵的輿論令姬昀極為惱怒。
姬溪沉吟片刻,後說:“不得已之下,隻能如此了,但是,不到最後關頭,不要衝動。”
姬昀點點頭,明白姬溪已經認可了自己的觀點,隻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衝動而已。而後,姬昀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沒有說出口,姬溪猶疑的看著他,發現他還在欲言又止,便道:“吞吞吐吐的幹什麽?有屁就放。”
姬昀咬咬牙,這才說道:“其實,餘者皆不足慮,我所慮者,唯一人耳。”
聞言,姬溪先是一頭霧水,繼而猛的恍然姬昀所說何人。鄭重的看向姬昀,篤定的說:“我相信陛下。”
姬昀:“小弟知道大哥和皇帝有師生之情,但,皇帝已經大了,人心,是最難以琢磨的東西,再者,大哥太過糊塗,焉能將田豐和楊修送給皇帝,我觀田豐,其才不下於郭嘉,有他在皇帝身邊,此乃大患啊。”
聞言,姬溪無奈的苦笑,他當時隻想著總有一天自己手裏的一切都是要交還給劉協的,所以要趁早扶持皇帝自身的勢力,當時的他對自己手上的軍權有著一百二十分的把握,又如何能預料到今日這般兩難。
而誠如姬昀所言,人心隔肚皮,劉協已經成人,近年來因為身份的緣故也不再和姬溪那般親熱,又有田豐和楊修這兩個陰謀家隨侍左右,說真的,姬溪現在確實不能準確的把握劉協的心思。
若劉協此番不再站在姬溪這一邊,那麽該如何辦,這個疑問宛若一雙有力的大手掐住兩兄弟的脖頸,令二人呼吸困難。
其實,二人都清楚,這並不是什麽疑問,因為它的答案非常簡單明了,無非是兩條路,一條放開軍權,第二條嘛便是徹底的將皇權架空,甚至直接取漢自立。
真正的問題在於,第一條路姬溪不能選,第二條路姬溪不想選。而除了這兩條路外,姬溪還真的無路可走,除非劉協一如既往的站在姬溪這一邊,不留餘力的支持他。
且,姬昀還提醒姬溪,不管是選擇第一條路,還是第二條路,關中都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選第一條,關中軍戰力大損,自保且難,更遑論逐鹿天下。選擇第二條路,則無疑落人口實,冒的是天下之大不韙,介時,曹操,孫堅,劉備三人並成結盟之勢,挾大漢天道,成泰山壓頂之勢進攻關中。要知道,曹操三人雖然稱王,但他們還是以漢臣自居的,而姬溪若是廢了劉協,立刻便會淪為董卓之流的國賊,且永世再也沒有辯解的機會,介時,曹操三人是替天行道,更得民心,姬溪如何能擋。
姬溪實在沒有料到,僅是一個蒲阪之亂,竟會捅出這麽大的一個簍子,竟硬生生的將姬溪乃至整個關中逼進了死局,世事造化,確實難以捉摸。
於是,時局的關鍵便落在了劉協的身上,姬溪和姬昀隻能看劉協如何決斷再行計較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