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分道揚鑣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A+A-


    最終,姬蔓還是選了第一條路,這似乎也是一個成熟有理智的人兒應有的選擇。這裏,不得不說一句,愛情,確實可貴,但為了愛情拋家舍業,甚至是忘恩負義,這種人是可悲的,可憐的,我們不想批評他們,但不得不說的是,當你為了愛情放棄了一切的時候,你的尊嚴,你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會離你而去。

    姬蔓的心似乎死了,因為她的麵恢複了平靜。

    姬昀的擔憂的問:“姐,你沒事吧。”

    姬蔓平靜的答:“不要擔心,姐姐沒事。”頓了下,又說:“元狀,姐姐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說脫離姬家這種話,你我都應當清楚,我們生是姬家人,死是姬家鬼,此生此世,來生他世,這一點決不能變。”

    姬昀終於鬆了口氣,他知道姬蔓正處於心灰意冷乃至心如死灰的狀態,他也有心好好的勸慰姬蔓一番,然而前院的失態緊急,拖不得。

    於是,姬昀趕緊將前院的事態說了出來,姬蔓聽後感動之餘確實大驚失色,瞬間站起來要衝出去,隻是身體卻很虛弱,走路搖搖晃晃。姬昀見狀,趕緊將侍女叫了進來左右攙扶著姬月想前院趕去。

    趕到前院的時候,正是姬淵脫陣而出的時候,院子裏,橫七豎八的躺著上百並未,姬溪雖然還站著,卻緊緊的捂著胸口,也不知是被氣的還是被打的。

    姬月,貂蟬,呂淺三女正向姬淵包抄,想要拉扯姬淵停下來,不得不說,隻要他們三人任何一個抓住姬淵,便能不費吹灰之力的拉住姬淵,因為姬淵雖處於暴走狀態,卻絕對不敢對這三個女人動手。可是,以姬淵的武藝,姬月三人又哪能碰到姬淵的一角,隻見姬淵緊走幾步,便從三女的包抄圈中走出,大踏步向府門走去。

    眼看著前方再無阻擋,眼看著今夜的長安將發生大變,忽的,一聲輕喝響起,止住了姬淵的步伐。

    “二哥,你要幹什麽去?”

    姬淵回過頭,看到的是姬蔓那張憔悴的臉,那張臉上似乎看不出什麽,但姬淵卻從那張臉上看出了姬蔓的心如死灰,看出了姬蔓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二哥,小妹沒事了,算了吧。”

    姬淵半響無語,也一直無語,悠悠的歎了口氣,握緊的雙拳鬆了開來,走到姬蔓的身邊,再次歎了口氣,步履疲憊的離去。

    姬月,貂蟬,呂淺三人迎上姬蔓,輕輕的抱住她,企圖用自身的溫暖去融化那顆寒冷的心,然而,換來的卻是感同身受的悲傷。

    三女扶著姬蔓離開。姬溪和姬昀走到一塊,姬溪歎口氣說:“何必呢?”

    姬昀:“有些人,有些事,既然無可奈何,便隻能選擇接受。”

    二人的話沒頭沒尾,各自心昭。

    院中的親衛一個個的站起來,雖受傷不輕,但尚自咬牙忍耐。姬溪悠悠的下令:“都回去休息吧。”

    姬昀擔憂的看著姬溪,關懷問:“大哥,可是受傷了。”

    姬溪:“小傷,不要緊。”

    姬昀:“二哥也是關心則亂。”

    姬溪:“放心,我不怨他。”

    是夜,姬府終於靜了下來,三個兄弟各自待在自己的房內,誰也不想見,什麽話也不想說。姬月,貂蟬,呂淺徹夜陪著姬蔓,然而勸說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得來的卻是姬蔓自始至終的寧靜,久了,三女也不言語了,隻是靜靜的陪著姬蔓坐著,等著那日出,似乎在期盼著明日的陽光能帶走眾人心頭的陰霾。

    這一夜,臨華殿中也是徹夜不眠,田豐從姬府離開後便回了臨華殿,楊修許是嗅到了什麽,當夜也進了臨華殿,君臣三人說說談談,絕口不提姬府之事,但三人的心頭,卻是萬分忐忑,擔驚受怕,縱使不自覺的豎起耳朵,睜大眼睛,隻怕殿外突然衝進來什麽人。

    這一夜終究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一夜對劉協來講,意義極為重要,一夜的擔驚受怕,終於使劉協深刻的覺得,必須要將全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不想再麵臨今夜這般的忐忑,他認為這是對一個帝王的羞辱,姬溪或許並無此意,但那欺辱的感覺卻盤桓心頭,恒古不化。

    這一夜,或許不會被載入史冊,也不會有明確的日子,但不管是姬溪還是劉協,他們都會記住這一夜,因為這一夜過去後,他們之間便隻是君臣,不再有其他的感情。

    當然,除了當事人之外,不會有人知道劉協和姬溪的感情已經不再牢固,所以,某些人的陰謀仍在循序漸進的進行著,殊不知,他們離間劉協和姬溪的目的已然達到了。

    瞧,世事就是這麽無常。

    第二日,姬溪如常的上朝,舉止之間並無異樣,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察覺,一切似乎都和原來一樣,並沒有什麽區別。

    可是,終究是有區別的。且這區別的發酵進行的極為迅速。

    三日後的朝堂上,淳於嘉上表,其大概的意思是:昔年戰亂的時候,國內的一切動亂都由軍隊解決,但現在天下太平了,所有的事情便應該依法處理,依法辦事,為了安民心,軍隊能不出手便不要再出手了,軍隊的主要職責是守住國門,打擊外敵,至於國門內的小打小鬧嘛,應該教給官兵們去做。何為官兵呢?顧名思義,官府的兵卒便是官兵,既然是官府的兵卒,便應該屬於政治體係,也就是說,作為大將軍的姬溪,是管不了的,也不應該管。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皇帝想培植自己的勢力了。淳於嘉的提議,巧妙的避開了軍權,也並沒有觸及到姬溪的權勢,但對皇帝而言,卻相當於變相的擁有了軍權,且是完全聽命於他的軍權。

    幾乎可以肯定,淳於嘉之所以這麽提議,必然是皇帝暗中指使的,事實上也確實是。

    淳於嘉提議時,劉協一直盯著姬溪的神色,觀察著姬溪的反應。

    然而,姬溪卻什麽反應也沒有,既不答應,也不反駁,似乎由衷悉聽尊便的意思。

    可姬溪越是這樣,劉協便越是不敢妄下決斷,是以糾結半響後,還是決定日後再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