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趙岐的左右逢源
字數:3123 加入書籤
聞言,賈詡微不可聞的吸了口氣,目光悠悠的看向趙岐,知道關鍵的一刻來了,若是趙岐沒有按照自己的吩咐,還是堅持將姬昀在長安的所作所為全告訴了姬溪,那麽幾乎可以肯定,姬溪將即刻班師回朝,阻止姬昀的計劃。
在來之前,趙岐確實打定主意要將姬昀在長安的專橫跋扈如實道來,可經賈詡提醒之後,他頓時什麽也不敢說了,可不說也不行,不說的話姬溪更會生疑,必定會親自派人去長安查證,介時,誰也別想瞞住姬溪,所以,他隻能提心吊膽的遵照賈詡的交代說“長安一切順利,大將軍不必憂心。”
姬溪自然不可能這麽容易便相信,是以狐疑的看著趙岐。
趙岐方才為難的說“近日來,境內亂象四起,朝廷焦頭爛額,故想請大將軍回長安總覽大局。”
將軍隊全部撤離之後,國家巡查兵力出現了空白,出現一段時間的亂象是必然的,這一點姬溪是有預料的,也是他自身賭氣所造成的,隻不過,姬溪卻沒有預料到後果會這麽嚴重。偏偏,這嚴重的後果在姬溪看來也並不是不可能發生。
賈詡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並以這一點出發,瞬間打消了姬溪的疑慮。
此時的姬溪再想皇帝要封他為王,當然有試探的意圖,但除了試探之外,一方麵要以封王之舉表達皇帝對姬溪驟然撤出兵力的不滿,還有一方麵便是朝廷確實難以為繼了,需要姬溪的協助。
這個邏輯是通順的,確實賈詡強加於姬溪的。姬溪並沒有察覺,所以很快便認可了這個邏輯。至於班師回長安,確實不可能的,國內的亂象隻是一時,出動些兵馬也就解決了,在姬溪想來,朝廷也並不希望自己回去,隻是想借趙岐之口向他索要些兵馬而已。
注意已定,姬溪說“高祖曾定下鐵律,異性不得稱王,某絕不敢受,並且必將曹操之流踏平以彰顯大漢威嚴。請趙大人代為轉告陛下。”
趙岐俯身應是,後有期盼的看著姬溪。
姬溪嗬嗬一笑,說“另外請趙大人轉告陛下,國內之亂局乃小患,強兵方為國之大事,不可因小失大。某將遣兩旅之師隨趙大人回長安,交由兵部指派,想來應該足夠了。”
聞言,趙岐頓時鬆了口氣,卻隱晦而詫然的看向賈詡,暗歎此人當真了不得,對姬溪的反應竟預料的丁點不差,連姬溪會派出兩旅之師都計算的極為精準。
賈詡神色淡然,然而心中也鬆了口氣,知道這一關已經過了。
接下來,姬溪又和趙岐閑談了幾句,二人也不熟悉,性情也不相投,是以寥寥幾句後姬溪便沒有興致,趙岐適時的告退離去。
次日,姬溪指派了兩個旅的兵力隨趙岐反悔長安,便再也不管長安的那些閑事,繼續隔三差五的去攻擊雲中城。眼見著軍隊的實力穩健的上升,將士們身上的鐵血日漸覺醒,姬溪樂在其中。渾然沒有發覺自己早已落入了姬昀的局中。
卻說趙岐挾兩旅之師回到長安,立刻引起了朝堂的震動,大家都在猜測姬溪為什麽派遣軍隊進城。而劉協的第一反應更是,姬溪之所以派遣軍隊入長安,是為了給姬昀壯聲勢。
對朝堂上的議論,趙岐隻能按照賈詡吩咐回應,說姬溪不肯受封,卻感念皇帝恩德,故而反省之前倉促撤離兵馬對國家造成的損失,所以派出了兩旅之師交由兵部差遣,以彌補先前的禍端。
這個解釋,能解決朝堂中絕大多數人心中的疑惑,趙岐自己也是認可這個邏輯的,可在劉協心中,事實卻決然不會是這個樣子。
歸根結底,國內的亂象日漸趨於平靜,根本就不再需要姬溪的兵馬,那麽,劉協自然認定姬溪派遣軍隊如長安是別有居心。瞧,在賈詡的作梗下,趙岐對姬溪有一套說辭,對劉協又是一套說辭,劉協又不能將自己的疑心對趙岐說,於是乎,劉協和姬溪的矛盾更加的激化。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要說朝中誰最清楚其中的曲折,那麽非姬昀莫屬,他看透了所有人的心思,所以,他勝券在握。
接下來,姬昀要做的是,合理利用姬溪遣如長安的兩個旅,去坐實劉協的猜測,逼迫劉協進行下一步的動作。這很簡單,姬昀直接跳過了兵部,接手了兩個旅的兵權,而後,更加的專橫,打壓官兵的勢力,逐步接手長安城的巡防。
而姬昀的做法,無疑是踩了劉協的底線的,眼看著自己剛剛才擁有不久的東西正在逐漸的失去,劉協焉能做的住。
這一日,劉協叫來了田豐和楊修,詢問他們的意見。
因為趙岐的左右逢源,兩邊都沒有說實話,所以此時的田豐,也已經認定姬溪要反了,至於之前所說的,隻要姬溪不受封便可證明姬溪的忠心,此時已經不合時宜,這派遣軍隊入長安比之直接受封更能證明姬溪的野心。
於是乎,三人再也沒有絲毫的僥幸,認定姬溪要反,目的統一,開始計劃扳倒姬溪。
可是,麵對姬溪那滔天的權勢,三人卻是毫無辦法,都說天無絕人之路,可擺在三人麵前的,似乎隻有一條路,這條路還是死路,三人似乎隻能被動的等著結果的到來。
最終,楊修狠狠的咬著牙說“趁現今的長安還在陛下的掌握中,請陛下當機立斷,抓住姬家上下為質,威逼姬溪交出兵權。以姬溪對家人的看重,此事大有可為。”
聞言,劉協有些不忍,有些猶豫,更有些意動,而田豐卻堅定的反駁“不可。此事玉石俱焚之策,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萬萬不可如此。”
楊修急聲道“事急從權,先生還有別的計策嗎?”
田豐“雖說事急從權,可此舉等於自掘墳墓。且不說姬溪會不會因為家人而交出兵權,便是姬溪交出了兵權,介時也必定引起滔天的大浪,別忘了,曹操,孫堅,劉協三人尚在在虎視眈眈,若然關中大亂,陛下豈不是新脫虎穴,便入狼穴。”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