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歌盡繁華浮生歡(三)

字數:5442   加入書籤

A+A-




    竇太主一聲令下,堂邑侯府頓時忙了個天翻地覆。當劉徹與暮朝所乘的車駕行到堂邑侯府時,竇太主已經帶著府中眾人在門前等候了。

    暮朝上前挽著竇太主的手,嗔怪道:“母親在府中等候便是了,為何偏要站在門口,這讓女兒如何安心?”

    竇太主拍了拍暮朝的手,柔聲道:“阿嬌難得回府一次,母親自然想多看看你。”

    劉徹見暮朝黛眉微蹙,麵露心疼之色,連忙在竇太主向他行禮前伸手將她扶起,溫和的說道:“朕今日乃微服前來,姑母不必如此多禮。”

    竇太主雖然見劉徹如此客氣,但依舊帶著侯府眾人向劉徹與暮朝行禮後,才開口道:“宴席已經齊備,就等著你們入席呢!聽陛下說阿嬌最近很喜愛吃藤椒酸湯魚這道菜品,我特意讓新來的那位擅長做魚的廚子仔細的做好這道菜,等會兒阿嬌一定要好好嚐嚐,看看合不合你的胃口。”

    暮朝淡淡的瞥了劉徹一眼,望著劉徹似笑非笑的得意神色,終於明白在臨行前他低聲吩咐侍從究竟是辦什麽事情去了。

    原本暮朝在聽劉徹說起堂邑侯府新來的廚子擅長做魚,甚至連堂邑侯府今日要做全魚宴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有些不舒服的。如今聽聞竇太主所言,才知曉劉徹應該是在離宮之前便派人告知堂邑侯府自己近來的口味,令廚房準備全魚宴的。

    暮朝雖然知道以劉徹對堂邑侯府的戒備,必然會在其中安插眼線,然而為了顧及自己的感受,還要故意走這樣一個過場,心中多少有些震動。暮朝知道,劉徹也許永遠無法為自己做出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事來,但是在一定的限度下,他已經在盡其所能的善待自己。如此,劉徹應該已經將自己放在心上了吧。

    劉徹看著暮朝眼中的了悟與感動,暗討自己總算做了一件討得佳人歡心的事情,不禁唇角微揚,露出一抹愉悅的笑容。

    竇太主望著女兒與劉徹之間的眼神交流,終於放下心來,對劉徹的不滿與怨恨也減淡了幾分,心情愈發好了起來。

    由於聽聞愛女近來很愛吃魚,竇太主命人準備的這桌全魚宴可謂極其豐盛。除了熱菜蟹粉魚蜃、鬆鼠魚、藤椒酸湯魚、須發魚排、金毛獅子魚、鴛鴦魚絲、番茄魚片、鳳尾魚托、芙蓉鯽魚等菜品以外,還有蛋皮魚卷、酥炸魚條、涼拌魚絲、酸抖魚塊、玻璃魚、芝麻魚餅等涼碟圍盤。

    宴席之上,劉徹時常為坐在身旁的暮朝布菜,不多時,暮朝麵前的碗碟中便堆滿了劉徹夾來的菜品。

    暮朝低聲歎道:“陛下快別為我夾菜了,麵前這些我已經吃不完了。”

    劉徹微微一笑,安撫道:“別著急,慢慢吃,還有什麽想吃的,朕再讓人吩咐廚房準備。”

    暮朝望著麵前十數道以魚為主要食材的精致菜品,無奈道:“陛下就是愛尋我開心。席上有這麽多我喜愛的菜肴,即便每樣隻用一口都已經飽了,哪裏還用再吩咐人去做其他菜品?”

    劉徹卻道:“隻要是你喜愛的菜品,且對你的身體有益,即便是再難得的美味佳肴,朕也會命人為你準備。”

    竇太主聽聞此言,不禁皺了皺眉,不著痕跡的瞥了一眼暮朝的小腹,見其平坦依舊,淺紫色曲裾深衣顯示出暮朝玲瓏有致的身段,越發顯得纖腰不盈一握,才略微放下心來。

    劉徹看了看竇太主備好的桃花釀,對暮朝說道:“朕記得你最愛這味道清甜醇美的桃花釀,今日難得這般高興,你便陪朕少飲幾杯酒,薄醉微醺,豈不美哉。”

    暮朝驚訝的望著劉徹,遲疑道:“陛下不是不喜歡讓我飲酒麽?怎麽今日偏又勸起我來?”

    劉徹一邊親自為暮朝斟滿酒,一邊笑道:“有朕在你身旁,又是難得的家宴,略飲幾杯也無妨。”

    劉徹又為自己斟滿酒,對暮朝舉杯道:“皇後,與朕滿飲此杯吧。”

    暮朝見眾人皆含笑望著自己,隻要舉起酒杯,與劉徹碰杯對飲。也不知是此情此景令人沉醉,還是桃花釀太過香醇凜冽,暮朝放下酒杯之時,隻覺得麵頰微微發熱,不禁伸出手來在桌下狠狠的掐了劉徹的手臂一把。

    竇太主見劉徹頻頻舉杯與暮朝對飲,終於徹底放下心來,暗想當真是自己多心了,女兒應是並未懷孕。

    對於竇太主而言,雖然外孫越多越好,但畢竟比不得愛女的健康與性命重要。如今既然阿嬌已經為陛下誕下皇長子,那麽即便再多生幾位皇子,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然而,如果讓阿嬌為了生育皇子而付出健康甚至生命,那麽於陳家而言非但不是福,更是天大的禍事。

    且不論失去陛下極為寵愛的陳皇後於陳家而言會是怎樣的打擊,皇長子與安和公主失去親生母親的疼愛與庇護,在宮中便會麵臨巨大的危機。而若是日後陛下的後宮迎入年輕貌美的夫人,她們在獲得陛下寵幸後倘若為陛下誕育一兒半女,皇長子與安和公主的處境必會更加艱難。這是竇太主無論如何也不希望看到的情形。如今的形勢對陳家而言已是最好的結果,竇太主並不希望生出其他變化。更何況,她對唯一的女兒一向十分寵愛,自然希望她能夠獲得幸福。

    阿嬌的兩位兄長陳須與陳蟜見陛下對妹妹如此寵愛,也覺得與有榮焉,然而想到妹妹前些年所受的委屈與吃過的苦,又暗自決心定要好好約束自己的家人與下屬,萬不可因為一些瑣事連累妹妹被陛下責怪。

    盡管眾人心思各異,但心情都非常愉悅,於是,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隨後,在竇太主的建議下,暮朝與劉徹又前往綺雲樓休息了半個時辰。

    暮朝望著綺雲樓中的陳設均保持著阿嬌出嫁前的模樣,甚至還體貼的點上了阿嬌最喜愛的玉蘭香。暮朝心中五味雜陳,暗下決心,定要完成阿嬌的心願,好好照顧竇太主與兩個孩子,盡力做一個好女兒與好母親。

    劉徹見暮朝對綺雲樓頗為留戀,也便陪著暮朝在此處多留了一會兒。

    劉徹隨意的走動觀看,忽然瞥見幾案上放置的綠綺琴,不禁笑道:“朕記得這還是你剛剛學琴的時候姑母為你置備的四弦琴。開始的時候你彈的並不好,彈棉花一樣的,就連侍女們都忍不住躲得遠遠的!朕開始學琴的時候彈得都比你好多了!”

    暮朝微囧的望著劉徹,反駁道:“那隻是開始的時候,我學得很快的!就連師父都誇我彈的很好呢!”

    劉徹眸光微閃,輕笑道:“既然如此,不如你現在便為朕彈奏一曲如何?”

    暮朝側頭思索片刻,建議道:“既然徹兒覺得琴藝勝過我,不如徹兒先彈一曲吧,也好讓我這個琴藝拙劣的人好好學學。”

    劉徹莞爾一笑,豪爽的說道:“這有何不可,隻是朕彈奏以後,還望你遵守約定,也為朕彈奏一曲才好。”

    劉徹取來綠綺琴,信手彈起一曲蒹葭。劉徹的琴藝的確很好,修長的手指靈活的撥動著琴弦,輕靈悅耳的樂曲便自然流暢的從劉徹的指尖流淌而出。

    就在暮朝沉浸於美妙的琴聲中的時候,劉徹竟然低聲吟唱起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劉徹深邃銳利的雙眸此時早已溢滿了柔情,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將這首流傳於民間的情歌緩緩唱出,有一種說不出的魅惑與動人。暮朝想到詩詞中描繪的情景,不禁心生向往。

    暮朝心中暗想,果然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所謂相思,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卻終不可得。暮朝想到自己與劉徹此時的情形,卻當真應了詩詞中的意境。自己與劉徹雖然近在遲尺,兩顆心卻又好似相隔萬裏。有很多事情即使兩人心中皆有所知,但卻永遠不能將其挑明。

    暮朝不禁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首詩,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彼時不懂其中深意,如今回想起來,不覺五味雜陳,心中湧起思緒萬千,酸澀而悵然。

    劉徹見暮朝神色有異,略微皺了皺眉,起身將琴遞到暮朝懷中,故意打趣道:“莫非是朕的琴曲歌聲太過動聽,以至於你沉醉其間,半晌回不過神來?”

    暮朝被劉徹無比自戀的話打斷了思緒,心情漸漸緩和了些。

    暮朝望著劉徹得意的笑容,無奈的搖頭歎道:“徹兒總是這樣自信,倒讓我佩服萬分。”

    劉徹見暮朝的情緒有所好轉,又開口催促道:“朕已經演奏一曲,你是否也該信守約定為朕彈奏一曲。朕可是已經……期盼很久了……”

    暮朝凝視著劉徹含笑的雙眼,莞爾道:“既然徹兒想聽,我為徹兒彈奏一曲便是。”

    暮朝思索片刻,便撥動琴弦,彈奏起一首劉徹無比熟悉的樂曲,卻讓劉徹皺起了好看的劍眉,眼中閃過一抹疑惑。

    暮朝所奏之曲,正是《國風邶風擊鼓》。劉徹聽著這首詩經中極為有名的戰爭詩,一時間未能明白暮朝的心意。

    劉徹雖然疑惑不解,但仍然耐心的等暮朝奏完此曲,才開口問道:“這首《擊鼓》便是你想要彈給朕聽的曲子麽?”

    暮朝微笑著點點頭,望著劉徹愈發迷惑不解的神情,輕聲解釋道:“我之所以彈奏此曲給徹兒聽,是因為我最喜歡這裏麵的兩句詩。”

    劉徹恍然頓悟,細細品味那兩句詩,心中湧起巨大的喜悅與滿足,卻強忍著不動聲色,繼續問道:“哦?朕聽得越來越糊塗了,不知究竟是那兩句詩如此得你的歡心?”

    熟知曆史的暮朝自然知曉,被後世作為歌詠夫妻情深的經典詩句如今還隻是用來表現戰士間互相勉勵、同生共死的同袍之情。但是,她也深知劉徹睿智機敏、聰慧過人,此時必然早已猜到自己尚未出口的話,卻偏偏又不肯直言,故意逗弄自己,於是靈機一動,便想和他開個玩笑。

    暮朝上前輕輕握住劉徹的雙手,在劉徹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念道:“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劉徹愕然半晌,咬牙切齒的怒道:“你這個心口不一的小女人,讓你承認對朕動心就這麽難麽!好好的詩偏偏不好好念,明明應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非要換成不吉利的後兩句詩。你就是故意想要惹惱朕,又吃定朕舍不得懲罰你!看著朕氣悶不已、無可奈何的模樣很有趣是吧!虧得剛剛朕聽到你提起最喜愛的兩句詩,還以為你和朕心有靈犀,所想的誓約都十分相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