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十年磨一劍(一)
字數:4736 加入書籤
李隆基麵沉如水,一目十行的看完手中的密信,不禁擰緊雙眉,再次將密信仔細的讀了一遍,深邃的雙眼中閃過一抹微光。李隆基沉思半晌,伸手取來手邊已經微涼的普洱茶,輕輕啜飲幾口,微微勾起唇角,似乎並未注意到茶水的溫度。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觀察著李隆基的神色,卻見李隆基棱角分明的俊顏上竟然帶著奇異的淺笑,不禁微微一愣,饒是他在李隆基身邊侍奉多年,此時竟也有些猜不透李隆基的心思。
李隆基起身走到窗前,拂了拂古琴焦尾上的灰塵,輕輕撥動了幾下琴弦,唇角微揚,饒有興致的坐在桌邊,彈奏起一曲千古聞名的廣陵散。李隆基嫻熟高明、收放自如的琴藝配上焦尾琴清越悠揚、美妙絕倫的琴音將古曲廣陵散演繹的酣暢痛快、淋漓盡致。
高力士見主子的心情似乎不錯,也跟著放下心來。雖然高力士聽不懂此曲的意境,但卻也聽得出李隆基彈奏的樂曲十分動聽。
一曲終了,高力士見李隆基猶自輕撫著親身淺笑,不禁由衷的讚歎道:“王爺琴藝果然舉世無雙,奴婢這兩隻耳朵也不是知幾世修來的福氣,竟然能夠有幸聽聞王爺一曲雅奏。”
李隆基朗笑數聲,挑眉道:“本王今日方知力士原來也對音律頗有研究!”
高力士露出尷尬的笑容,連忙擺著雙手解釋道:“奴婢哪裏對音律有什麽研究,萬萬當不起王爺如此讚譽。隻不過,奴婢雖然聽不懂王爺彈奏的曲子,卻也覺得此曲美妙悅耳,極為動聽,隻讓奴婢恨不得多長出兩隻耳朵來才好!”
李隆基搖頭輕笑,伸手指了指高力士,“本王平日裏倒還覺得你辦事穩妥、謹慎穩重,怎麽你今日竟也學得貧嘴起來?”
高力士見李隆基並無責怪之意,又弓著身子淺笑道:“將主子服侍得心情舒暢是奴婢應盡的本分。”高力士眉頭微皺,想起主子對惠側妃的心思,不禁大著膽子提醒道:“主子的曲子彈奏得這般出眾,隻有奴婢一人聽到實在太過可惜!若是惠側妃在此聽聞主子彈奏此曲,一定會為主子的琴藝所傾倒。說不定,惠側妃還能與主子一起烹茶論琴呢!”
李隆基想著暮朝聰慧機敏,定然可以從他彈奏的琴聲中聽出他的野心與打算,不禁微微皺起劍眉,喃喃低語道:“我也想與她一起撫琴品茗、暢談心事,花前月下、美人如玉,該是何等快活逍遙!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秋高氣爽、涼風襲人,長安十月的清晨已經有些許寒涼。和煦的陽光為巍峨華美的大明宮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使它在秋季特有的碧藍天空的印襯下顯得格外澄澈而清新。
太子妃韋氏望著剛剛從太子寢殿走出來的上官婉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好妹妹,我正想找你說說話,可巧你便來了。我已經吩咐宮人備好了妹妹最愛吃的果脯和點心,沏好了妹妹最愛喝楓露茶,咱們姐妹二人難得一聚,妹妹無論如何都要再此用完午膳再走。”
上官婉兒緩緩一笑,“如此,妹妹便叨擾了!”
韋氏親熱的上前挽住上官婉兒的手,將她迎進自己居住的玉堂殿,熱絡的招呼上官婉兒品嚐茶點。上官婉兒伸手捏了一塊桂花糕放入口中,果然入口即化、甜而不膩。上官婉兒唇角微揚,又端起茶杯啜飲兩小口楓露茶,頓覺唇齒留香、回味綿長。
上官婉兒放下茶杯,眼神一掃,打量了一下玉堂殿中為數不多卻精美雅致的陳設,淺笑道:“姐姐這玉堂殿果然極好,倒是應了那句詩詞:‘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
韋氏聽聞上官婉兒誇讚自己的寢殿,不禁心中得意,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優雅的淺笑道:“人人都稱妹妹乃大周的巾幗宰相,果然名不虛傳。妹妹隨便一開口便能吟出應景的絕妙好辭,不愧為天性韶警、才華絕代的才女,真是讓姐姐欣羨不已!”
韋氏細細品讀上官婉兒剛剛念的兩句詩,不禁愈加喜愛,忍不住感歎道:“‘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妹妹說得多好啊!我知道妹妹的字也是極好的,還請妹妹得閑的時候給我寫一幅字,我要找宮中最好的繡娘將這兩句詩做成雙麵繡,再配以各色花卉粉蝶製成薄紗屏風擺在床榻旁。”
上官婉兒仔細觀察著韋氏的神色,卻見韋氏並無半點異樣,微微垂下眼簾,掩去眼中的不屑與鄙夷,柔順的說道:“既然姐姐有命,妹妹自然盡心竭力為姐姐辦好此事。”
韋氏微微一笑,感歎道:“妹妹果然善解人意,與妹妹聊天就是暢快!”韋氏說罷,又轉頭對身旁侍奉的錦瑟與其他幾位婢女說道:“你們且先退下吧,本宮要和婉兒妹妹好好說說體己話。”
錦瑟眼中微光一閃,恭敬的向韋氏行禮後便帶著幾位婢女退了下去。
韋氏見殿內已無旁人,便凝視著上官婉兒的雙眼,意有所指的說道:“不過是個屏風罷了,我又不急著用,妹妹也不必著急。隻是……前一段我和妹妹說的那件事,不知妹妹辦得怎麽樣了?”
上官婉兒心中一冷,想到自己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懊惱得幾乎咬碎銀牙,勉強控製住自己的心緒,淺笑道:“那件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短則三日,長則八天,一定會有結果的!”
韋氏聞言欣喜不已,又親自將一塊蓮子糕遞到上官婉兒手中,意味深長的瞥了瞥她的小腹,柔聲說道:“妹妹這般聰明穎悟、才情出眾,若是能夠為太子誕下子嗣,必能超越太子其他幾個兒子,說不定,將來還可以繼承大統,成為大唐的皇帝。妹妹表麵上看似在幫我的忙,其實,卻是在幫太子的忙,幫你自己的忙!還望妹妹務必多花些心思,千萬要將此時辦妥才是!”
上官婉兒溫婉一笑,“姐姐言之有理,還望姐姐再耐心等候幾日,必會有好消息傳來。”
韋氏滿意的點了點頭,側頭思索片刻,又不放心的提醒道:“太子一向侍母至孝,心腸最是柔軟,這件事還是瞞著他好些,以免他知道了傷心!”
上官婉兒莞爾一笑,“還是姐姐心疼太子,不僅費心為他張羅籌謀,還對他這般體貼照顧,竟連這樣微不足道的細節都注意到了,婉兒實在欽佩不已。”
韋氏被上官婉兒哄得十分開心,心中暗道婉兒如此乖巧柔順,倒是比以往更加招人疼愛了。韋氏想起太子對上官婉兒的一片癡心,不禁於心底不住冷笑,縱然太子敦厚仁孝、上官婉兒聰明伶俐又如何,還不是成了自己的踏腳石!等到自己大權在握,他們也便沒有繼續存在世上的必要了!
由於上官婉兒刻意奉承,倒是與韋氏相談甚歡。韋氏滿心歡喜的送走了上官婉兒,猶在做著自己先為皇後,最終成為像武曌一般君臨天下的女帝的美夢,卻不知上官婉兒當晚便將她的計謀一五一十的稟告給武曌知曉,卻故意將太子對此毫不知情一事隱去。
武曌聞聽此事果然雷霆大怒,當即便冷聲喚來羽林侍衛,命令道:“你們立即前去……臨淄王府將臨淄王側妃與灼華郡主請進宮來,朕對她們母子二人甚為想念。”武曌望著侍衛們麵露疑惑之色,想了想,又沉聲叮囑道:“你們路上要好好保護惠側妃與灼華郡主,千萬不可有半點閃失。”
幾名羽林侍衛連忙領命而去,卻於心中紛紛感歎皇上果然對惠側妃與灼華郡主寵愛至極,竟然派出自己的親信侍衛前往臨淄王府接她們母女二人入宮。
上官婉兒麵露不解之色,沒有想到武曌為何要忽然改變主意,沒有立即下旨懲治太子李顯與太子妃韋氏。
武曌看著上官婉兒疑惑的神情,不禁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歎息道:“你還年輕,還不知曉宮廷爭鬥的險惡,對有些事情思慮不周也情有可原。你要記得,剛剛你對朕所言之事萬萬不可對其他人提及半句!你要將那些藥方和藥渣留好,朕以後還有大用。”
上官婉兒連忙點頭應諾,未敢多言半句。
武曌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知想到什麽,臉色一變,低聲沉吟道:“人人都道日久見人心,豈不知於憂患危難之中,也可見人心。”
抹雲樓內,暮朝想著剛剛從宮裏傳出的上官婉兒今日在東宮太子妃的住所玉堂殿所做的詩句,不禁心中一凜。
熟知曆史的暮朝自然記得這兩句詩乃是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的名著《石頭記》,又豈是當世之人可以知曉的!當然,也不能排除此事純屬巧合,偏巧上官婉兒與曹雪芹想到了同一句詩詞而已。隻不過,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蓮見暮朝神色有異,正想出言勸解,卻見李隆基忽然走入殿內。小蓮連忙恭敬的向李隆基行禮請安。
李隆基滿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徑直走到暮朝身旁,執起暮朝的雙手將她拉到自己麵前,伸出手臂鬆鬆的環住暮朝的腰身,滿含笑意的雙眼上上下下的掃視著暮朝的麵容和身體,同時不住的點頭微笑。
暮朝微微皺起秀美,“你在看什麽?一幅神神秘秘的樣子!是發生了什麽事情麽?”
李隆基朗笑數聲,感歎道:“我的暮朝果然鍾靈毓秀、玲瓏可人,難怪皇上三天兩頭的傳你入宮伴駕!”
暮朝微微一愣,“皇上又派內侍來接我入宮了?”
李隆基搖了搖頭,明亮的雙眼中閃過一抹深意,“皇上的確派人前來王府接你和呦呦進宮伴駕,然而派來的人卻不是內侍,而是皇上的心腹,羽林侍衛。”(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