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溫情慰紅顏(一)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由於武曌事先早有安排,從前些年開始便逐步奪去武三思等武家人的實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武家與李家兩派勢力矛盾的激化,因此武曌駕崩雖然稍顯突然,卻也沒有在朝堂中引起巨大的動蕩。
被武曌冊立為皇長孫的李隆基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改年號為“開元”,繼續任用姚崇為丞相,同時提拔了一批忠心於李唐皇室的能臣良將,雖然沒有如同曆史上唐隆政變時那般大開殺戒,卻也以雷霆手段繼續打壓武氏一族,徹底絕了武三思等人負隅頑抗、東山再起的希望。武三思等人縱然心有不甘,然而迫於時勢,也隻能臣服於這位年紀輕輕卻異常睿智果敢的帝王,黯然退出朝堂。
對於聰慧機敏又識時務的上官婉兒,李隆基卻是網開一麵,按照她的心願賜給她一筆財富,放她離開朝堂,前往江南過她想要的與世無爭的生活,卻不著痕跡的在上官婉兒的侍從中安插了兩個眼線,以便隨時掌握她的一切動向。
王氏終究沒能等到她夢寐以求、期待已久的皇後冊封大典。就在李隆基登基當天,她便忽然身患重疾,身不能動、口不能言,每日隻能躺在床上露出或驚恐萬狀、或悔恨不甘的奇怪表情,最終隻能以淚洗麵。人人皆道王氏時運不濟,竟然在冊封皇後前便身染重疾,不僅命不久矣,甚至還失了神智,如此病弱的身子連普通人家的當家主母都無法勝任,如何堪當萬人敬仰的大唐國母!
然而李隆基卻對結發妻子情深意重,見其病重至此也始終不離不棄,欲按照先前的決定冊封其為皇後,並且親自執筆寫好了聖旨,卻在頒布聖旨的前一晚接到了王氏近身侍婢魏紫的密報,將王氏多年前因嫉妒害死安平郡王李琮之事稟報給李隆基。
李隆基聞言震怒不已,詳查了魏紫呈上來的種種證據後,親自前往玉堂殿找王氏對質,被李隆基趕到玉堂殿外侍候的宮人們隻聽到了李隆基憤怒的砸碎了殿內的瓷器,再看李隆基走出玉堂殿時麵色陰沉如水,眉宇間更帶著濃重的失望,便知曉王氏大勢已去,再也不可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果然,李隆基返回紫宸殿後即頒發聖旨,雖然並未提及王氏謀害皇嗣之事,卻以無子、善妒、失德為由廢除其正妃之位,將其貶為庶人囚禁於冷宮之內。
自從王氏被廢之後,東宮內的其他女人們心思皆有些活絡起來。董氏與柳氏忙著拉攏一些身份地位的妾室,以小恩小惠彰顯自己的賢良淑德,希望可以籌謀一個令人矚目的妃位;許氏則利用自己最為擅長的溫柔小意頻頻向李隆基示好,種類繁多的補湯、絹帕如流水一般呈到李隆基麵前;趙氏一如既往的與世無爭,依然自得其樂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將東宮內激烈的爭鬥徹底漠視;而作為李隆基唯二的兩位側妃,暮朝與武雲兒的反應則出乎眾人的意料,二人既沒有任何眾人預料中的明爭暗鬥的爭寵行為,也沒有故意做出一副姐妹情深的親密姿態,作為熱門的皇後人選,兩人不僅沒有顯露出半分緊張與不安,更加平靜淡漠得令人驚歎。
作為李隆基的近身侍從高力士則發現了主子一些細微的變化。以往主子對待武側妃及趙氏、許氏幾位比較得自己歡心的女子尚算和顏悅色,而如今望向她們的目光中卻多了幾分審視與冷意,而對於與他牽絆最深的惠側妃卻更為在意,甚至在國喪期間也毫不避諱的將惠側妃母女留在紫宸殿伴駕,每每看向惠側妃的目光中雖然有著其他人難以理解的複雜與不安,卻毫無半點退縮與放棄之意。
高力士察言觀色,已經知曉了李隆基的心意。對於上書建議李隆基另娶新後的大臣們,高力士隻能在心中默默為其點幾根蠟燭,暗討這些大臣們真是吃飽了撐得,竟然膽敢擅議皇後的人選,豈不知冊立皇後既是大唐的國事,也是皇上的家事,即便這位女子品德再出眾,家勢再顯赫,隻要她得不到皇上的歡心,想要被封為皇後也是難如登天!更何況,如今皇上一顆心皆撲在惠側妃身上,短期內應該再也容不下其他女子。看來,這皇後之位隻怕早晚都是惠側妃的囊中之物。
紫宸殿內,李隆基不動聲色的看著大臣們呈上的議論皇後人選的奏折,直到將所有奏折仔細翻閱一遍後,才站起身子舒展了一下筋骨。
李隆基接過高力士呈上來的剛泡好的熱茶啜飲幾口,隨即將茶杯重重的放在桌上,冷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隻從冊立皇後一事上便可讓那些外忠內奸的大臣們原形畢露……姚崇此人雖然木訥古板,但在冊立皇後的人選上倒是與朕的見解一致。惠側妃出身商賈之家又如何?身為醫女、醉心醫道又有什麽關係?朕真是聽夠了那些惠側妃不適合冊封為後的無稽之談。既然朕身為大唐天子,那麽朕所鍾愛的惠側妃便是最為適合的皇後人選。”
高力士對這個自己早已經預料到的答案並不意外,抬眼撇了撇殿內其他幾位麵露驚訝之色的宮人,微微勾起唇角,想來皇上屬意惠側妃一事很快便會傳遍大明宮,那些善於體察聖意的大臣們應該會順應皇上的心意擁立惠側妃為後。若是哪位大臣在此種形勢之下依然膽敢非議皇後的人選,那可真是膽大包天,不想要自己的前程與性命了!
李隆基抬眼看了看天色,輕聲問道:“惠側妃今早前往同濟堂後,還未曾回宮來麽?”
高力士連忙躬身回稟道:“惠側妃臨行前說是晚膳前會回宮來,她身旁有近身侍婢小蓮跟隨侍奉,又帶了幾名武藝高強的侍衛隨行保護,皇上不必過於擔憂。”
李隆基想起暮朝的種種本事,不禁勾唇淺笑,明亮的雙眼中滿是笑意,“朕不是擔憂惠側妃的安全,隻不過是想早些見到她罷了。”李隆基一邊說,一邊邁著輕快的步伐向殿外走去。
高力士微微一愣,隨即一溜小跑跟上李隆基的步伐,“眼看晚膳的時辰就要到了,皇上這是要去哪裏?”
李隆基頭也不回的繼續向外走去,“即刻備好禦馬,朕要微服出宮一趟。你與幾名侍衛跟隨便是,不要聲張。”
高力士心中一動,猜想李隆基此行必定是打算親自前往同濟堂接惠側妃回宮,不敢有半點怠慢,趕忙按照李隆基的吩咐張羅好出宮的相關事宜,心中對惠側妃的受寵程度有了全新的認識。
李隆基身著寶藍色圓領廣袖長衫,身披黑色貂皮披風,以白玉冠束發,腰間除了暮朝早年所贈的玉佩以外並無其他飾物,俊朗的麵容透著三分英氣、七分威嚴,目光銳利、氣度高華,令人不敢逼視,在十數位身材魁梧、目光如炬的羽林侍衛守護下縱馬向同濟堂行去,雖然身上並無表明身份的紋飾,卻依然惹得路上行人紛紛側目。
然而當李隆基一路疾行趕到同濟堂之時,卻聽聞暮朝晌午之時便已離去。李隆基目光微閃,隨即驅馬前往不遠處的蘇府尋找,果然在後院桃樹下找了正默默凝望著眼前的枯枝出神的暮朝。
李隆基見暮朝隻穿了一身單薄的湖綠色高腰襦裙,外罩同色廣袖長袍便迎風站在庭院中,不禁擰緊了雙眉,狠狠的瞪了一眼向自己屈膝行禮、忐忑不安的小蓮,見其手中隻有一件月白色棉質披風,又是臉色一沉,也不去接小蓮遞到麵前的披風,隻冷哼一聲便徑直向院裏桃花林中那位時刻牽動自己心緒的女子走去。
暮朝正被自己煩亂的心緒攪得心煩不已,忽然覺得身上一暖,不禁輕歎口氣,無奈道:“你這丫頭怎麽這般固執!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了嘛,我並不覺得寒冷,隻想到院中透透氣。你隻讓我自己在院中站會兒就好,不必管我……”
暮朝話未說完,便已經覺察到身後的異樣。暮朝低頭看了看身上名貴的黑色貂皮披風,感受到周身縈繞的熟悉氣息,連忙回身望去,果然見李隆基笑意盈盈的立在身後。
暮朝黛眉輕蹙,喃喃詢問道:“你這會兒不是應該在紫宸殿批閱奏折麽,怎麽會跑到蘇府來了?”
李隆基低沉的笑起來,展臂將暮朝攬入懷中,伸手輕輕刮了刮她挺翹的鼻尖,“朕為何會於百忙之中跑來蘇府,別人不知曉也便罷了,聰慧如你,難道也不知道麽?”李隆基一邊說,一邊拉過暮朝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前,淺笑道:“朕的心因為誰而跳的飛快,你當真一無所知麽?”
暮朝擰緊了秀眉,被李隆基言語間無比熟悉的語氣與音調再次刺痛了心房,心中暗自疑惑,莫非是自己疑心太重,為何最近幾日覺得李隆基的言行舉止間竟有著幾分劉徹的影子?
李隆基見懷中的暮朝竟然在自己的麵前走神,不禁輕笑數聲,一把將暮朝打橫抱起,惹得暮朝驚訝的輕呼出聲,“隆基,你這是做什麽?這是在宮外,又有那麽多侍從看著,切莫胡鬧!”
李隆基眉頭微挑,朗聲笑道:“朕隻不過想要接自己心愛的皇後回宮去,又心疼皇後在冷風中站了大半日,自然舍不得皇後再走半步路。”
暮朝微微一愣,疑惑道:“我什麽時候答應要做你的皇後了?”
“不答應麽?”李隆基輕笑數聲,越發收緊雙臂將暮朝禁錮在自己懷中,笑意盈盈的雙眼此刻卻閃著誌在必得的決心,在暮朝耳邊輕輕吹了幾口氣,時輕時重的噬咬著暮朝粉嫩的耳垂,語氣輕柔的威脅道:“你若是不答應做朕的皇後,朕便在此處將你……”
李隆基低沉且富有磁性的聲音雖然不大,卻讓成功的讓暮朝紅了雙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