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打碉堡的神器

字數:4589   加入書籤

A+A-




    東北軍攻克的這種鐵路沿線的碉堡,在戰爭的年代很常見。很多人都見過,直到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在鐵路沿線還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碉堡,因為他建築的特別的堅固,拆除極困難,所以保留了很多年。

    日本鬼子在中國建鐵路,他自己就有危機感,這種碉堡定然很多。

    東北軍第一旅占領碉堡的辦法:第一就要靠速度快,東北軍迅速的推進,不少碉堡無人值守,就占領了。因為這種碉堡是為戰時準備的預設工事,遇到戰爭才派兵進入防守。有的平時旁邊配有崗哨,有的連崗哨都沒有。碉堡裏麵陰冷潮濕,沒有特別的情況不會有人常駐。老道口以北有一座碉堡就屬於這種情況,東北軍的士兵過去就占領了。遇到有日本兵守衛的,那就要強攻。

    現在東北軍需要防守,這些碉堡就要善加利用。

    很多讀者都知道,打碉堡很艱險,一般的辦法都是火力掩護,工兵扛著炸藥包上去爆破。這種辦法是很慘烈的,不知道犧牲多少人,才能把炸藥送上去。小說裏、影視劇裏都是這麽寫的。但是我告訴你,這種辦法要看對象,像這種鋼筋水泥的碉堡,一兩個炸藥包基本無效,不過是給碉堡撓撓癢癢,它堅固的很,都是高標號的水泥,內中有很粗的鋼筋,厚度達到半米以上。磚混結構或者夯土麻包的碉堡才可以用炸藥包炸毀。

    東北軍打鐵路橋頭的碉堡用的是什麽炮?一炮就把碉堡掀開了,有那麽神奇嗎?東北軍能有這麽好的武器?

    無後坐力炮是一戰發明的,二戰時大量的裝備部隊,輕型的口徑在80毫米左右,重型的100毫米多一點,比如有106毫米的。但是中國的軍隊裝備落後,極少使用。所以我們常見的八路軍、國民黨軍的攻堅戰鬥的故事中,極少提到這種無後坐力炮,在中國的日軍也極少裝備,這是為什麽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無後坐力炮是幹什麽用的。無後坐力炮是專門對付坦克、裝甲車和堅固水泥要塞工事的。在中國的戰場上,坦克裝甲車極少,防禦工事能夠做到磚混結構就不錯了。磚混的碉堡用什麽炮都能炸毀,不需要專用的火炮。因此,無後坐力炮在中國的戰場上派不上用場,各軍當然就極少裝備了。

    還有第二個原因:無後坐力炮的炮彈很貴,基本上等同於重炮的炮彈,比迫擊炮的炮彈可是貴多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那是一點不假,如果國力不足,財政困難,是打不起這種炮彈的。一個大洋可以買五到十發步槍子彈,一發重炮的炮彈就是幾百大洋,甚至上千大洋,折合成步槍彈就是上萬發子彈。中國的軍隊,當然會選擇買步槍彈,不會選擇買炮彈。這也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極少有無後坐力炮的又一個原因。

    別人都沒有,為什麽東北軍會有呢?

    應該說,日軍、國軍不是沒有,是裝備的少,東北軍也同樣裝備不多,但是,作戰的地點在奉天,東北軍的兵工廠就在身後,隻要指揮官想得到,到工廠裏拿來幾門炮還是方便的。

    從生產製造的角度說,這種炮容易製造,與迫擊炮容易製造的道理是一樣的。容易的原因就是這兩種炮的膛壓都小,對炮管材料要求不高,工業水平的高底不過是炮管重幾斤輕幾斤的問題,煉鋼水平低也可以製造。不像山炮、重炮一類的,沒有好鋼就造不出炮管來。東北軍有自己的兵工廠、炮廠,當然就可以自己製造。無後坐力炮又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機密,二戰時各國軍隊都大量的裝備。老百姓不懂,兵工專家,高級將領還是懂的。所以東北軍的兵工廠生產無後坐力炮是很正常的,黃顯聲想到使用無後坐力炮也很正常。

    在現代,無後坐力炮被淘汰了,這是因為肩扛火箭彈更便利,肩扛導彈發射器更準確,他們都比無後坐力炮更輕便有效。

    二戰時,還有一種廉價的武器可以用來打碉堡,那就是火焰噴射器,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有這種裝備,日軍也有。這種武器價格不高,但是噴射的距離太短了,一般隻有十幾米,最好的也就是二三十米。敵人能讓你到那麽近的距離燒他?

    無後坐力炮的外號叫做碉堡、坦克的開罐器!形容的非常恰當。下麵我們就介紹一下這種破裝甲、打碉堡的神器,看看他為什麽這麽神?

    無後坐力炮的名字就很明確了——它沒有後坐力。火炮沒有後坐力是不是很神奇?

    沒有後坐力的原理就像火箭彈的原理一樣,借助向後噴火的反作用力,把炮彈打出炮膛。所以無後坐力炮的炮筒尾部是開放的,開放的麵積等於炮口的麵積,前後作用力平衡,就沒有後坐力了。為此,炮彈裝發射藥的彈殼上也是蜂窩一樣的小孔,小孔的麵積之和也等於炮口的麵積。

    它與火箭彈的區別就在於,火箭彈飛出去之後還繼續噴火加速,無後坐力炮隻是在跑堂中給炮彈一個初速度,它的彈頭不是火箭彈,而是普通炮彈。因為它的射程短,後來也發明了火箭增程彈。

    這種炮射擊時前後噴火,炮膛的壓力小,炮筒子就可以做的很輕便。一般的80毫米口徑的炮,其炮筒子隻有二三十斤的分量,一個士兵可以很方便的扛著走。

    這種炮的炮架子更是輕便,隻是一尺多高的三腳架,或者兩腳支架(就像輕機槍那個樣子)。甚至不需要支架,士兵肩扛就可以發射。也有把它裝到機動車上,或者裝到坦克上使用的。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在那裏呢?為什麽叫“開罐器”呢?第一就在於它打得準,準到什麽程度?它用瞄準鏡瞄準,準確度相當於狙擊步槍,四五百米之內,可以打到碉堡的發射孔裏!炮彈在碉堡內部爆炸!厲害不厲害!準確的原理等同於狙擊步槍,狙擊手可以500米打爆敵人的頭,無後坐力炮就可以打到射擊孔裏。第二就是炮彈的初速很高,炮彈的重量大(80毫米的炮彈頭就是二三十公斤),因此,衝擊力很大,用穿甲彈可以打透很厚的鋼板或者水泥牆(穿甲的厚度就要看火炮、炮彈的類型了)。就算是沒有打中射擊孔,它一樣可以穿透水泥層將其爆破,穿甲的原理就像木匠手中的射釘槍,可以把釘子射入到水泥牆裏,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炮彈重量大,初速高,射擊時隻要計算移動目標的提前量就可以了,什麽風力、風速、氣溫都不用考慮,多大的風能把這麽重的炮彈吹的偏離彈道?

    無後坐力炮的有效射程短,這是它的缺點,幾乎等同於步槍,就是幾百米(80毫米炮有效射程400米),炮手要到作戰的前沿發射火炮。炮筒子的目標當然很大,瞄準鏡就在炮管上,炮手的瞄準射擊是全暴露的。一般的就是打一發炮彈就趕緊跑路,隻要把炮彈打出去就是勝利。

    這就是無後坐力炮的缺點,也是很嚴重的——炮手傷亡很大。一般的說平均一個炮手能打一兩發炮彈就陣亡了,所以要多準備炮手。

    炮手的培訓也很容易,就是學會裝炮彈,懂得注意事項就行了。瞄準射擊比步槍更容易,因為它有瞄準鏡。一門炮一個士兵就可以操作,帶上一個副手更好。

    開炮時,炮的後方幾十米之內都是危險地帶,炮彈一發射,火炮的後麵全部被燒光,寸草不留。所以,它至多打一炮,目標就暴露無疑,對方的火力肯定就招呼過來,腿快也不一定跑得掉。

    用這個炮拔除碉堡就太容易了,隻要掩護的好,隻需要打一炮,就能掀掉一個碉堡。幾十公斤的炮彈在碉堡內部爆炸那是什麽效果?

    鐵路橋兩端的碉堡就是這樣打下來的。

    第一旅占領了奉天城內的這一段南滿鐵路,南滿鐵路中斷了。

    ......

    不少人可能要問:張作霖的這個反應正常嗎?這個時代,中國的軍閥都要找個列強做靠山,蔣介石的靠山就是英美,奉係軍閥的靠山就是日本人,這算是公認的,事實上奉係的高層人物大多數與日本人都有明裏暗裏的勾連,就是張作霖本人也頗為倚重日本人,他的身邊多年來都跟隨著日本顧問,現在他的身邊就有町野武馬、儀我誠也兩位顧問,日本名人土肥原賢二也曾任張作霖的顧問。還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任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是張作霖的朋友,並且私交甚好。

    張作霖依靠日本人,利用日本人,但是他沒有因此而賣國,日本人多次的威逼利誘,希望張作霖出賣東北的利益,張作霖不敢明著反對,但是多次的使用狡猾的手段,有時候也是用耍賴的手段拒絕了日本人,這也是皇姑屯刺殺事件的起因之一。那一份賣國的密約不知道多少次擺上張作霖的案頭,張作霖從來就沒簽過字。原本的曆史上張作霖死了,這一份密約又用來威逼張學良,張學良也沒簽字。這份密約的名字叫做“滿蒙鐵路懸案交涉”,其實質內容就是強索鐵路的築路權,占地盤(租地)、開礦、設廠、移民。這個密約最早是日本與袁世凱交涉的,袁世凱沒有簽,後來日本人就找到了張氏父子。

    袁世凱、張作霖、張學良這三個人都沒有簽這份密約,沒有出賣東北的利益,沒有賣國,這是定論。與近代史上不少出賣東北主權的人相比他們還算是愛國的。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他對日本官方是沒有明顯的撕破臉對著幹的情況(吵架是有的),那麽這一次為什麽這麽激烈、強硬?這是真實的張作霖嗎?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