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易幟有難度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A+A-




    獲得了重大消息的張靜江一刻也不敢耽擱,他立即前往南京去見蔣介石。

    1928年6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內蔣介石的會客室,在座的有蔣介石、陳誠、黃郛、張靜江。

    張靜江把昨天顧維鈞到訪的情況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然後感慨的說道:“我們搞革命也是多年了,打倒軍閥的口號也不知道喊了多少遍,我這還是頭一回認真地接觸了一次軍閥,還是個胡子出身的軍閥,我們一直認為他就是個占山為王的老粗,張嘴就罵娘。今天算是知道了,什麽叫人不可貌相啊!那裏會想得到他有這一番的情懷呀?那裏會想得到他也是憂國憂民的?我們的革命者有不少人還趕不上他呀!”

    他的這番感慨沒有人迎合,因為這些人都在緊張地考慮著自己一方的利益。

    陳誠說道:“蔣主席,看來我們的情報還是準確的,皇姑屯事件的確是個刺殺案,日本人刺殺了張作霖,但是未遂,由此引起了奉係與日本人的衝突,據情報,衝突的規模很大,這一點尚未證實。”

    蔣介石現在的職務是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陳誠是國民革命軍中將總司令。

    陳誠,今年整30歲,字辭修,浙江省青田縣人,這兩年正是他升官最快的時期,三年前他還隻是個連長。

    蔣介石說道:“難得靜江兄辛苦一趟,帶來如此重要之消息。張作霖願意讓出北京城究竟有幾分可信?還有,我們易幟五色旗會有何影響呢?我想聽聽幾位的意見。”

    張靜江可以認為沒有字,因為,他的字就是靜江,還有一個不常用的字“人傑”。他比蔣介石大十歲,但是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蔣介石稱呼為“靜江兄”。

    蔣介石提出的兩點是關鍵,南京方麵盯著北京多少年了,可以說望眼欲穿啊!可是這個先決條件的代價也不小呀!

    他們也理解錯了,以為易幟是先決條件。很容易犯這個錯誤,因為沒人認為張作霖可以白送北京城。

    在這些人中陳誠還是太年輕了,是個小字輩,所以他剛才說的話就沒敢往關鍵的問題上說,他隻能聽著。

    黃郛說道:“蔣主席,從當前的形勢和靜江兄介紹的情況看,張作霖願意讓出北京城的可信度比較高。東北是他的老家,他的基業也都在東北,他離開了東北就什麽都沒有了,所以他與日本人拚老命也要拚一拚,這是可以理解的。換一個人也會這麽幹,也算是人之常情吧。日本屬於列強之一,他要對付日本人當然無心他顧了。不讓出北京就要打內戰,想避免兩頭作戰,讓出北京就是必然的。因此,我以為這個話可信。

    可是他要求我們易幟,這算是給我們出了難題。我們這邊的人都是辛亥革命中革命黨一派的底子,與滿清朝廷、與袁世凱一係,幾乎是水火不容,起碼口頭上都是這樣的。讓他們接受北洋的五色旗,有人就會罵我們投降派,有人就會乘機造反,別人不說,桂係、晉綏軍恐怕就會乘機起事。哎,難呐!”

    黃郛也屬於老一輩的,年齡與張靜江差不多,他在蔣介石這裏屬於謀士一類的,楊永泰就是由他引薦給蔣介石的,他幹過外交部長,還替蔣介石背了幾次黑鍋,就是當替罪羊。

    黃郛的分析非常客觀,也很準確。他覺得難辦,沒有好辦法,別人就更沒有辦法了。這件事如果谘詢楊永泰,楊永泰的態度多半是同意易幟的,因為那個五色旗中就有楊永泰的份,他就是跟著袁世凱,打著五色旗闖天下的。而黃郛是跟著革命黨闖天下的,這個區別也不小。

    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南京方麵的人物都認為南京政府就等於是國民黨,這是國民黨的一家天下,正像張作霖所說,他們是要搞一黨獨裁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就是一黨天下的標誌,國民黨人掛在口頭上的“黨國”就是這個意思。

    蔣介石問道:“辭修,你也說說?”

    陳誠連忙說道:“黃老先生說的對,我讚同,我也說不出別的意見來。”

    蔣介石笑一笑,說道:“不要有顧慮,在座的都是黨國元老,他們的肚量很大的,說錯了也不會怪罪你。”

    陳誠說道:“是!那我就說幾句。我的意見是不同意易幟,理由就是黃老之言。不管東北是戰還是講和,他張作霖與日本人算是結了仇怨,以日本人的習性,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他們兩家必然開戰。所以,我們不答應易幟,他張作霖照樣會放棄北京城,張作霖是頂不住的。他不放棄,我們就打,他也不能頑強抵抗,否則就是兩邊作戰了,這可是兵家大忌。這個辦法有點乘人之危的意思,說出去不大光彩,不過目的可以達到。易幟對於我們太危險了,搞不好我們自家就打起來了,自己先亂了套。”

    是呀,軍閥之間考慮事情,第一就是自己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放到第二位上。這就是軍閥的反動本質。比起這些人來,張靜江這個大資本家倒是正派得多。

    張作霖打日本人就那麽偉大嗎?也不見得。日本人要他的老窩,他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陳誠的態度就等於定了基調,因為這是最符合南京方麵利益的,也讓蔣介石滿意。掛什麽旗幟那可不是小事,那是人心,是奮鬥目標,不是可以隨便更改的。

    張靜江又說道:“介石老弟,東北方麵有建立聯絡處的意思,不管雙方意見如何,隻要不打仗,互相聯絡一下畢竟是好事,我建議派一個聯絡官常駐奉天也不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蔣介石的名字是中正,他的字是介石,由於他的地位高,沒有那個人敢直呼其名,除了他自稱蔣中正之外,能夠稱呼名字的地方都是介石,所以蔣介石這個名字用的廣泛,幾乎就成了名字。

    建立聯絡處的意見被采納了,幾天後蔣介石任命方本仁為南京政府駐奉天聯絡官,並很快就前往奉天赴任。奉天方麵也派出了王家楨擔任駐南京聯絡官,至此,雙方建立了正規的聯絡渠道。

    在這裏,曆史開始出現了偏差。原本晉綏軍占領了北京、天津,二次北伐宣告成功,北洋政府終結,南京政府接替了中央政府的名義和地位,改北京為北平。

    這個改名非常重要,它宣告了南京才是國都,今後不管是誰,占據了北京不等於擁有中央的名義了。

    而現在,北京依然是北京,但是沒有了中央政府,張大帥不在北京,在奉天,依然自稱國家元首。蔣介石在南京的國民政府力爭中央的地位,但是還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承認。

    原本蔣介石的後台主要是美國人,可是由於東北方麵在外交上拉近與美國的關係,拿出好處來誘惑美國人,同時也展開了對其他西方國家的外交,所以,在誰是中國的中央政府問題上,國際上普遍的就是觀望,暫時延續著對張作霖大元帥的認可。這讓南京方麵很是糾結。

    可是北伐已經打不下去了。四家聯盟一下子去掉兩家,並且都是在北方作戰的主力,眼看著就要成功的北伐就擱淺了。按說國民黨和桂係的部隊應該後撤到南方,可是,他們實在舍不得這個成果,於是就硬挺在那裏。閻錫山還有一支力量維持著對直隸中南部的占領,他本人也在那裏。

    所有的這些,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敗軍之將張學良在錦州、山海關一帶整頓潰敗的部隊而不出擊,如果此時張學良拿出十萬左右的兵力,立刻就可以橫掃黃河以北,把為數不多的北伐軍統統打回老家去,來個反敗為勝。可是奉軍沒有任何動作,隻是維護著眼下微妙的平衡。

    張作霖如果想回北京,重振安國軍政府,那也是可能的,京津地區畢竟還在他的手上嘛。可是,張作霖壓根就沒打算回去,他現在不想分兵華北,無心內戰,就是一心的對付小日本。

    ......

    黎天才對蘇聯的外交終於有了成果,蘇聯方麵有了反應。

    蘇聯成立於1922年,它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結果,到1928年還是蘇聯這個國家成立最初的幾年。此時的西方國家都把蘇聯當成赤色之禍,是千夫所指,所以蘇聯在歐洲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有軍事的也有經濟的,麵對西方的禁運和扼殺,斯大林開始搞工業建設,目標是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增強國力,1928年就是他們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年。

    蘇聯主要的國土在歐洲,所以它還是歐洲國家,壓力也主要來自歐洲。在東方它的假想敵就是日本。因此,他們在亞洲、在中國的所有作為、政策都是為了對抗日本而實施的。

    張作霖與蘇聯的關係很不好,原因就來自於蘇聯在黑龍江的胡作非為和經濟掠奪。現在,張作霖為了對抗日本人,利益使得他尋求對蘇聯的結盟。

    張作霖和蘇聯在利益上取得了共同點,因此,這個結盟就有了基礎,也可以說水到渠成,一拍即合。

    斯大林對他的外交部長說:“齊切林同誌,你們外交的工作不錯,有成績。”

    因為斯大林此前有過指示,要搞好與張作霖的關係,利用張作霖對付日本人。所以,他看到這麽快就有了進展,他當然高興,要表揚。其實,這是雙方的需要,張作霖一方也在努力。

    斯大林繼續說道:“張作霖有合作的願望很好,有他擋在前麵找日本人的麻煩,他就是我們的天然屏障,我們的遠東就安寧了。我們剛剛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需要安定的國際環境,特別是遠東,那裏絕對不能有麻煩。在遠東的任何戰爭都是我們巨大的負擔,調動大部隊去遠東,這種形勢對我們極為不利,我們的重心還是在歐洲,我們必須避免兩邊作戰的局麵。讓他們談一談,看看張作霖要什麽?我們的國家還很困難,他們如果需要武器裝備那還是要錢的,不能無償援助。”

    曆史上,蘇聯對於中國的“援助”,從民國的孫中山時期起,一直到抗美援朝,從來都是有償的,沒有白送過。

    以抗美援朝為例,我們就可以看看斯大林的所作所為了。

    北朝鮮的金日成是蘇聯人培養的代理人。他野心勃勃地要武力統一朝鮮,發起了朝鮮戰爭(發動戰爭的是金日成不是李承晚)。結果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登陸朝鮮,把金日成打趴下了,美軍一直打到鴨綠江邊。然後是中國出兵把聯合國軍打回去。

    當時的中國很困難,真正是一窮二白,於是蘇聯人出武器,槍炮、坦克、飛機,中國出人,打了一場朝鮮戰爭。

    戰後,蘇聯人所付出的武器彈藥就都算在了中國人的賬上了(這些彈藥是中國人打出去的),算是中國的貸款。中蘇兩國幫助朝鮮打仗,第一債務人應該是朝鮮(何況金日成還是蘇聯的傀儡呢),如果講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那麽蘇聯人出武器,中國出人力都是援助,憑什麽都算在中國人的頭上?

    中國人都知道有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據說餓死了不少人。這是為什麽呢?實際上是蘇聯在逼債,逼迫中國還清朝鮮戰爭時期的債務。所以說,那不是天災,是人禍!

    ......

    在這個背景之下,6月19日,蘇聯駐中國大使(目前大使都在奉天)齊爾內赫約見了黎天才。

    其實黎天才與齊爾內赫是老熟人了,黎天才在擔任北京市委書記的時候,齊爾內赫就是蘇聯大使。隻不過那時候黎天才代表的是中國共產黨,現在他代表的是張作霖。

    中蘇之間的談判能有什麽成果呢?且聽下回分解。

    ---4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