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快速反應部隊

字數:5409   加入書籤

A+A-




    5月25日,第6師團突圍而出,這個事態還是比較嚴重的。

    山東的戰場也牽製著遼東半島的戰場。

    遼東半島上的關東軍,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其前鋒已經到達了海城防線,大規模的戰鬥即將打響。東北軍對日作戰的總指揮就是張學良,司令部設在錦州。前線吃緊,東北軍總參謀長榮臻帶著他的參謀部也來到錦州常駐,軍政府主席張作相也是錦州、奉天兩地辦公。

    榮臻說道:“少帥,山東戰場的關鍵點是什麽?以我之見就是青島。”

    張學良說道:“榮參謀長說的對,如果讓日軍第6師團回到青島,有第6師團的兩萬主力部隊,借助要塞工事防守,那麽山東派遣軍就暫時失去了攻取青島的可能性。”

    榮臻說道:“派遣軍也有兩萬人,兵力與第6師團相當,全力阻擊日軍,防止其逃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就沒有取青島的能力了。難於兩全啊!”

    張學良說:“老將可有一個提示:山東的戰場南京方麵是可能幹預的,南京的命令對於我們無效,可是我們也不能當做耳旁風,總是要照顧到他們的意見。所以老將一再的提醒,取青島必須早動手,晚了就怕局勢不容許我們取了,眼看到手的青島丟了太可惜。”

    張學良說的“老將”就是張作霖,這是他背後的說法。顯然張作霖是在擔心青島之事被南京給攪合了。

    旁邊的張作相長歎一聲:“哎!韓複榘畢竟是友軍,不能過分的指望,兵不夠啊!”

    屋子裏的三個人一時間都沉默了,想的都是一個問題,哪裏的兵還能調,而且要快。濟南到青島隻有七八百裏,如果第6師團動作快,沒有阻擊,四五天就到青島了。

    過了一會,張作相說道:“第二裝甲旅怎麽樣,他們的坦克是預備在平原上用的。海城的戰場上,小日本一時還過不了海城要塞,也出不了山區。把坦克暫時調到山東影響不大,不是還有第五軍的裝甲車嗎?”

    第二裝甲旅有兩個團,是東北軍總司令部的直屬部隊。

    總司令部直屬部隊有三部分:第一旅是帥府的警衛部隊;第一炮兵師(全部是重炮)和這個第二裝甲旅。

    第二裝甲旅是中蘇合作的部隊,戰車是蘇聯的t-18型坦克,士兵中有不少蘇聯紅軍的士兵,駐地是黑龍江的五常。經過了半年多的訓練,目前坦克的乘員已經全部是東北軍的士兵了,蘇聯士兵已經辭退的大半,尚留下部分訓練新兵的教官。

    在遼寧的戰場上,如果日軍突破海城要塞,就進入了遼河平原。第二裝甲旅和第五軍(有一師、一旅的摩托化部隊,外加一個自行火炮團)就是為小鬼子準備的裝甲部隊。

    第五軍實質上就是快速反應部隊,這是按照吃貨的建議組建的,目前屬於實驗階段,規模還很小。另一方麵也是受裝備的製約,上千輛的汽車改裝成裝甲車也不是那麽快就能湊齊的。他們如果開上山東的戰場,那就是這個時代裏快反部隊的首次亮相。

    總參謀長榮臻說道:“我看過第二裝甲旅的演練,蘇聯的那個t-18坦克太陳舊了,主要缺點是速度慢,像個老牛車似的。調他們就不如調第五軍的第65摩托旅了,還是我們自己造的裝甲車跑得快。”

    t-18坦克是蘇聯一戰時的坦克。這種坦克整體是用鋼板鉚接製成的,個子小,隻有兩名乘員,一個駕駛員,一個操縱火炮和機槍的。它的炮塔裏,有一門30毫米炮和一挺機槍。總之就是軍迷們稱作“豆戰車”的那種。蘇聯的工業產品特點就是傻大黑粗,不過這種坦克倒是有個優點,用東北話說就是“皮實”、“抗造”,是故障率低,好維護的意思。它全速行使才跑17公裏,可不就是牛車一樣嗎。

    二戰中蘇聯的好坦克不少,品牌不下十幾種,再過一兩年就有好幾種新產品了,可是1929年真沒有,隻能用這個湊合。

    張學良也笑了,說道:“我也看過他們的演習,感覺上,性能比不上我們的裝甲車,防護也不強,與裝甲車差不多,普通的炮彈就能擊毀它。與其調第二裝甲旅就不如調第65摩托旅了。第五軍還有個第二十二摩托師嘛,對海城防線影響不大。再者說,山東的戰場最多打一個月,然後就調回來,不影響遼寧戰場。輔帥、榮參謀長,你們看行不行。”

    兩人都點頭同意,榮臻說道:“第65摩托旅就在錦州,到葫蘆島登船,運到萊州灣下船,距離濰坊不過一百裏,水路、陸路全程用一天就到了戰場。就算韓複榘頂不住也沒關係。山東派遣軍也就可以安心的打青島了。”

    幾個人的意見取得了一致,張學良就下達了命令:

    .一,山東派遣軍停止休整,立即出發攻擊青島,力爭速戰速決。二,渤海艦隊組成一個派遣艦隊前往青島外海配合作戰。三,第五航空隊迫近青島修建戰地機場,對青島和濰坊、淄博一線空中支援。四,協調韓複榘的部隊在淄博附近展開阻擊,遲滯日軍第6師團的行動。五,調配船隻,運送第65摩托旅到萊州灣登陸。不過張學良又把第五軍的直屬炮兵團的一個營也加強了進去。它是第206團第一營,擁有10輛120毫米榴彈炮自行火炮車。

    山東戰場上東北軍的一切謀劃就緒。

    從5月25日,第6師團從濟南啟程的時候起,一場阻擊戰就拉開了序幕。

    北方的5月本來雨水不多,可是山東的氣候靠了點南方的邊,5月份經常是陰雨綿綿。說下雨吧,也不像,更像是霧氣。要說沒有雨也不對,過一會,身上的衣服就濕了。對這種天氣北方人是很不習慣的,憋得難受!那有名的歌詞不是說“太陽出來了喂,喜洋洋了喂!”由此可見南方人也一樣的難受,要不怎麽盼太陽盼的那麽緊!

    現在東北軍、山東的國軍盼太陽盼的更甚,因為這樣的天氣空軍不能出動!沒有空軍助戰,這個仗可是不好打。就連韓複榘的兵現在都習慣於空軍助戰了,離開空軍就不會打仗了!

    第6師團成建製的損失了一個聯隊,沒完沒了的空襲中損失也不小。更重要的是,第6師團的炮兵在曆次的空襲中損失過半。這使得日軍的進攻能力打了折扣。

    濟南到淄博這兩百裏是比較險峻的山區,本來是極好的阻擊地形。缺少了空軍的支援,山東的國軍就沒了底氣,從士氣上就已經敗了。結果,日軍的大炮一響,韓複榘的部隊就頂不住了。軍閥的部隊都是兵為將有,無論是師長還是旅長,首先要保自己的實力。打順風仗容易,碰上硬茬子,軍令都沒用。結果數道阻擊防線一觸即潰。

    小日本的一方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拚命的想跑,打頭陣的都是大隊級的集團衝鋒,配合著大炮,那是攻勢淩厲呀,日本人似乎又找到了天下無敵的感覺。

    僅僅一天的時間,25日的晚上第6師團的前鋒就接近了淄博。韓複榘的指揮部就在淄博,他的嫡係部隊第二十師、騎兵第三十七旅也都在。好在到了夜間,小日本一般還是不打夜戰的,何況一日之間日軍前進了150裏,就算跑路也累壞了,必須紮營休息。

    這也就使得韓複榘沒有連夜跑路,好歹算是“阻擊”了十幾個小時。到了後半夜,韓複榘看著天空有了幾顆稀疏的星鬥,這一下他高興了:這應該是多雲的天氣了,不陰天就好,隻要天氣放晴,東北空軍早晨就會飛過來。他趕緊命令參謀聯係東北第五航空隊,這可是救星啊。韓複榘也沒有打算擋住第6師團,他一個師加一個騎兵旅和一個炮兵團,這個力量阻擋一個日軍師團他是絕對辦不到的。但是應東北軍的協調,需要他在這裏打阻擊戰,遲滯日軍前進是速度。按照他現在與東北軍的交情,這個仗是必須打的,不打一下對不住朋友。沒有空軍,他可能要傷亡重一些,有了空軍,傷亡就可以少一些。阻擊一陣子,就是勝利。

    韓複榘還不知道,最遲,到今天(26日)中午,東北軍第五軍第六十五旅就可以到達他們身後的濰坊了。

    淄博的地形是:南部是山區,越向南,山越高。淄博向北是平緩的丘陵地帶,再向北就是平原。膠濟鐵路就是沿著山腳下而過。

    知道了這個地形,也就知道了韓複榘的打法。他把部隊梯次的配置在南麵的山上,日本人走的路就在山腳下。日軍不把韓複榘趕走,那是無法通過的。如果韓複榘向南麵的深山退卻,日本人一般是不敢追擊的,大山之中有多處韓複榘預設的阻擊陣地,借助地勢,那一處都能抵擋一陣子。他這是萬無一失的處置辦法。

    26日晨六點,天色將將的放亮,韓複榘的部隊還沒有吃早飯呢,急不可耐的日軍就開始組織進攻了。

    日軍昨天打得順手,大大的增強了信心。漫無目的的打上幾炮,一個幾百人的隊伍就開始向山坡衝擊,估計是一個中隊的兵力。

    韓複榘從軍作戰多年,這種戰場的常識他還是知道的:這是試探進攻,屬於火力偵查一類,也可以叫做佯攻。

    日軍打那幾炮是不需要還擊的,因為,日軍的炮兵就沒想認真的打,打上兩三發炮彈,大炮就拉走了。如果還擊,純屬浪費炮彈,並且暴露自己的炮兵陣地。

    韓複榘傳令前沿部隊,把主力都撤下來,留一個排,兩挺輕機槍就夠用啦,日軍衝不上來。日軍也沒打算向上衝。

    一切像預想的一樣,日軍衝到四五百米,在密集的步槍對射中,就撤了。

    韓複榘的部隊上下,都在喊:“後撤!注意防炮!”這都是老套路了,主力部隊還是有點樣子。

    果不其然,日軍衝擊的部隊尚未完全撤下去,日軍的炮擊就開始了,試炮之後,大批的炮彈就砸向了國軍的前沿陣地,那裏是空的,隻有戰壕,沒有人。

    日軍的炮擊也不僅限於前沿陣地,他們懷疑的地點都會遭到炮擊。

    就在此時,韓複榘的炮兵也測算好了日軍的炮兵陣地,開炮還擊。

    日軍使用的是步兵炮,沒用重炮,估計是重炮損失太大,所剩不多,不到關鍵的時候,就不能隨意開炮了。

    步兵炮的射程都差不多,你能打到我,我就能打到你。日軍知道對麵是山東的地方軍,他們沒想到地方部隊也有數量不少的炮,遺憾的是韓複榘的炮兵技術差,這麽好的機會沒能把握住,炮彈偏差太大,沒有效果。日軍的炮兵結束炮擊趕緊轉移陣地。

    韓複榘的部隊打得怎麽樣?且聽下回分解。

    ---151end---

    恢複每日一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