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躋身列強
字數:4913 加入書籤
時間進入了10月,月初,西伯利亞的第一場雪來了。大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一日之間地麵積雪達一尺厚,好在沒有大風,氣溫剛到零下,這場雪對於人們的戶外活動還影響不大。但是它預示著嚴冬來臨了,中蘇雙方交戰的大軍該撤退了,如果行動遲緩被暴風雪堵在西伯利亞,其後果不堪設想。
東北軍抓住有利的戰機,借著空軍的優勢,正在一個一個的收複這裏的城鎮。蘇軍為難了,究竟是打仗還是撤兵?要打仗部隊就撤不出去,到了嚴寒的冬季裏,大部隊是難於生存的,就要麵對死亡。蘇俄人對於這裏的環境是再清楚不過了。
就在此時,遊動於克拉城附近的第一支隊第一分隊的分隊長撒科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蘇軍第35師的一名士兵,但不是普通的士兵,是師衛隊的士兵,也就是師長身邊的衛士。他帶來的消息是驚人的:第35師全體向東北軍投誠!
這個第35師是老熟人了,師長是盧申科,去年打唐努烏拉山之戰的就是這支部隊,今年四五月間在克拉城之東還與第一支隊交過手。那一戰這個35師的傷亡在兩千人左右。他們的輜重、重裝備損失殆盡。為此,蘇軍占據克拉城之後,第35師就留在克拉城整補,同時就地執行防禦任務,保衛戰場東部蘇軍的退路。他們獲得了暫短的安寧。
戰場安寧了,蘇軍內部並不安寧。恩琴的死活問題終於爆發了,內務部的藍帽子們揪住不放。盧申科還不僅僅如此,他還有一個說不清的問題,在去年唐努烏拉山作戰時,在戰敗的情況下,第35師竟然能全身而退,地麵上沒人追擊,東北軍的飛機就在他們的頭上盤旋,卻沒有攻擊這些殘兵敗將,倒像是護航的。這些問題如何解釋?內務部從詢問變成了隔離審訊,問題嚴重了。
這些藍帽子們也是有點本事的,舉個例子說:他們幾個人就可以在幾天的時間裏,把一個主力師的軍官全部屠殺或者關押而不引起兵變。上萬人的部隊不但沒有嘩變,還能同仇敵愾,士氣高昂!要知道,部隊裏老長官,老部下的關係非同尋常,都是生死之交。把長官槍斃了他的部下還要叫好!明天再把叫好的拉出幾個來繼續槍斃,其他人都喊著口號支持!這種本事絕對專業!一支上萬人的部隊,這幾個人就可以把骨幹都殺光!
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足。這幫藍帽子這一次沒幹好,不知道那個細微末節沒有處理好。也或許盧申科平時太有人緣了,其部下都是生死的鐵哥們。抓了盧申科其後果是什麽?大家心裏都明白,他們這些鐵哥們一個也跑不了。不用出克拉城,他們就都被槍斃了。人死了,還要背上xx分子的帽子牽連家屬。
事不過夜,關押盧申科之後兩個小時,幾位團長營長拉上親信把35師裏的藍帽子一掃光,都是一槍斃命,然後是逐級控製部隊,稍不穩定的都繳了械。這支部隊就一聲不響的嘩變了,控製了克拉城。
盧申科沒有想到要造反,他是有思想準備的,他想老實認罪,誣陷什麽罪名他都擔下來,死了算了,少牽連人就行了。現在成了這麽一個結果,他隻能感謝他的兄弟們,隻能帶著他們走上造反之路了。別的都顧不上了,自己的家屬們各自祈福吧。家屬是親人,可眼前的也是弟兄啊,先顧眼前吧。這也算逼上梁山吧,是俄羅斯的“洋梁山”。
趙三本播下“恩琴”這顆種子終於發芽了,有了收獲。斯大林這種人還是很容易算計的。估計這還不是結束,恩琴這個惡種子還不一定能結出什麽果子來呢?
撒科詢問充當使者的衛士:“怎麽能讓我相信你說的話呢?”
衛士從懷中掏出一件東西,雙手一抖,展開來,那是第35師的軍旗。軍旗的確是最莊嚴的東西了,以此為信物足以說明35師的確已經嘩變,聯係東北軍,準備投誠。
順帶著,他們提供了一份情報:遠東集團軍的第43師之一部和第216旅共計兩萬多人正從西方向克拉城開來,目標是退回貝加爾地區。目前的位置距離克拉城約300公裏預計5到8天後到達克拉城。撒科知道,這些向東撤退的部隊有躲避冬季的因素,也有被東北軍擊退的因素。東北軍正在集中兵力收複城池。
這支部隊加上35師就是遠東集團軍這一次出兵的全體,他們屬於遠東集團軍的貝加爾軍區。
冬季來臨,這裏的鐵路已經中斷了。冬季無法作戰,這裏也不再需要他們。在他們的身後是東北軍的追兵,東北的空軍也不時的轟炸騷擾。
其實東北軍在完成這一波進攻之後,也是要向南撤退,以躲避嚴寒。在本地,隻能保留小部隊擔負守衛。就連西國即將組建的三個軍,其絕大部分也要後撤到唐努烏梁海的南部地區,整編、訓練和度過嚴寒的冬季。
有關蘇軍撤退的情報給撒科出了難題:按說東北軍應該集結兵力打擊這兩萬蘇軍,無論吃掉或者擊潰都是蘇俄遠東集團軍的重大損失,遠東的蘇軍將更加衰弱。但是這樣的決策是冒險的。
首先,第35師的投誠真的那麽可信嗎?沒有絲毫的懷疑?孫子曰:“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東北軍會不會中了敵人的圈套?其次,假定35師投誠是真的,那麽第35師是嘩變的部隊,慢說他們現在不能戰鬥,相反他們需要東北軍強有力的兵力來保護他們,在東北軍的保護之下,轉移到安全地點進行妥善處理。
因此撒科決定立即進兵到克拉城,查看究竟,把第35師帶出來,其他的蘇軍就不管了,放他們走吧。這已經是大功一件了,不可過分地貪婪。
這個報告上報到張宗昌那裏,張宗昌有點不甘心。
西伯利亞地區的東北軍主力部隊是第一支隊(師級),第22摩托化師,主力合計兩萬五千人,此外就是西國的三個超編的旅,有五六萬人,總兵力七八萬。但是這些兵力分布於千裏的戰線上,正在作戰,收複地盤。在兩天之內,克拉城附近能夠集結的部隊不足兩萬,少於蘇軍的兵力。如果再排除護送第35師的兵力那就更少了。東北軍現在有製空權,偏巧又是大雪的天氣,不能出動。並且隨著風雪的到來,就是好天氣飛機也不敢長距離飛行了。
戰場上的情況如此,張宗昌不甘心也是毫無辦法,他隻得同意了撒科的作戰方案,並訓示:第一要偵察確認,以防欺詐。第二,迅速向南撤離,目標阿巴坎。張宗昌會親自趕到阿巴坎處理蘇俄第35師的後續事務。第三,在克拉城布置潛伏力量,等蘇俄大軍撤退之後,立即收複克拉城,修建城防,在冬季裏要堅守克拉城。
東北軍對於投靠過來的部隊從來都是徹底解散,不會用收編的辦法。對待第35師也是這樣,軍官全部集中學習,接受東北軍的這一套教育。能用的從基層軍官幹起,不能用的則移民安置。
對於軍官們還有一項特別的工作,那就是登記家屬狀況。由於東北軍開始進入西伯利亞,情報部門也就展開了對蘇俄的工作,向蘇俄境內滲透發展。這些軍官最大的後顧之憂就是自己的家屬,東北軍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給他們的家屬經濟幫助,甚至幫他們逃亡。這些軍官們對此是十分感激的。
盧申科是高級軍官,他能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情報,例如,在西伯利亞地區,集中營有多少,以及分布情況。假如沒有這種情報,在數千裏的大草原上很難逐一地找到它們。再比如蘇俄遠東集團軍內部的情況等。
對於士兵的處理要簡單一些,他們要寫悔過書,就是那句“打倒獨夫民賊斯大林!”按手印、拍照片等等,然後編成訓練營進行政治教育,他們就是西國部隊的兵員。不服的當然不能參軍啦,既不能釋放,也不能殺掉,編成勞改隊苦力的幹活。當然這種頑固分子非常少見。
有了這一批投誠士兵,西國擴編的三個軍和特別縱隊擴編的兩個旅都得到了充足的兵員。
他們擴編部隊需要大量的高寒地區作戰裝備,主要的就是那種保溫車,最關鍵的還是履帶動力機車,需要大批量生產。這種車是去年設計的,生產地點在奉天以東的撫順。
撫順是大煤礦,而且是露天開采。露天采礦就需要剝離大量的土石方,因此需要挖掘機、火車頭、車廂、鋼軌等大型機械設備,所以在撫順就有維修製造大型礦山設備的工廠,他們的工業裝備、技術人員、技術工人也都很充實。更重要的是,圍繞著大型的工廠還生存著更多的小工廠、小作坊、標準配件的商店,不要小看它們的作用,它們為大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必不可少的標準件、配件、工具、原料等。東北軍需要的履帶機車就類似於這種礦山設備,自然也就安排在撫順製造。
現在需要擴大生產規模,甚至需要建專門的工廠生產履帶動力機車。由於東北與英美的合作,在奉天這個工業區存在著大量的英美資本,東北軍的這種需求信息就促使美國的資本介入。眾所周知,美國的機械製造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國的資本就會帶來美國的技術。這個廠子就被美國的資本占據了五成,這是東北政府規定的極限了,政府規定企業中外國資本不能超過五成,就是百分之五十。
這個專業廠的生產能力是月產六十台,除了機車,它還生產配套的爬犁拖車,或者叫雪橇拖車。
如果按每個連裝備一列車隊來計算,每個月的產品可以裝備一個團。特別縱隊擴建的兩個高寒作戰旅是每個排一列車隊,一個旅有兩個團,需要六十個車隊,機車300輛,就是這個工廠五個月的產量。考慮工廠的發展,產量會越來越高。
我們就不算這個賬了。總之,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可以滿足部隊的需要。
類似的還有奉天汽車製造廠生產的民生牌汽車,工廠在擴建,其產量也是月月提高。東北軍大量的訂貨,部隊的輜重,兵員運輸需要大量的汽車,裝甲車更是需要汽車底盤。
從這些例子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工業潛力,對於軍事裝備是多麽的重要。履帶機車僅僅是部隊裝備之一,像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運兵車等等哪一個不需要強大的工業支撐呢?
什麽是列強?那就是國力,東北地區的國民生產能力已經把中國推向了“列強”的位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