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誌願軍
字數:5691 加入書籤
組織誌願軍的預案是去年提出來的。一旦朝鮮出現危機局麵,就以“抗蘇援韓,保家衛國!”為口號,向中原的諸侯們募兵,組成出國作戰的誌願軍。東北軍負責統一換裝,不然,型號不一的槍械對後勤壓力太大。有的軍閥部隊一個團內,步槍製式都很雜亂,就更不要說火炮了。
出兵朝鮮打得是國戰,是光彩的事,怎麽也比內戰強。估計各路諸侯會踴躍地響應。各路部隊組成聯軍,東北軍出個司令部,補充空軍、炮兵等特殊兵種,誌願軍就組建起來了。
現在朝鮮的戰火已經燒起來了,危機已經迫在眉睫,誌願軍的方案必須立即實施,免得危局到來之時措手不及。
東北軍政府通過電台、報紙廣為宣傳說明抗蘇援韓的意義,宣講唇亡齒寒的道理。同時通過與各派的聯絡官正式向各派征集部隊。
當然東北軍也會有明確的要求,要有標準,有規矩,原則上征集的是精兵強將,用老弱病殘的部隊充數是絕對不行的。
東北當局大義凜然,占據著道義的製高點,各派都積極響應這是可以預料的。哪個軍閥也不願意讓人說:不關心中國的國家利益。保家衛國人人有責嘛。
東北方麵也給各家分配了兵員的額度,各家出兵都不多,不影響大局,對各派都沒有什麽傷害,誰也不會拒絕。
不滿意的人總會有的,何應欽就說:“代表國家的事情應該中央出麵組織,我中央政府組建司令部,召集國內各派的部隊組建誌願軍。怎麽能讓地方軍閥來號令天下呢?”
這個話蔣介石愛聽,中央的權威不容挑戰嘛!
楊永泰反駁了何應欽的意見,他說道:“東北發來的文案說的很清楚,各派的軍隊到鴨綠江畔集結,統一換裝。從此開始,一切糧秣軍餉的供給都由東北當局負責。這就是各派出人,東北出錢出槍。這一條我們中央也能做到,以全國之力養幾萬兵還是養得起的。可是我們願意這麽做嗎?如果我們的糧餉裝備供應不上,這個誌願軍還能打仗嗎?”
這話問的有力。出錢出槍養自己的兵可以,養嫡係部隊更要下本錢。可是養別人的兵,南京願意掏錢嗎?誌願軍打的仗是“抗蘇援韓”,並不是搶地盤,也不是排除異己打天下。南京願意花這個錢嗎?一旦拿不出錢來,這個誌願軍不就黃了嗎?
楊永泰繼續說道:“誌願軍就是民間組織的部隊,沒有政府背景。這就不一定非要掛上中央的名號,他東北願意牽頭也是可以的,我中央沒有必要與之競爭。還有,朝鮮毗鄰著東北,別人組建的部隊也不好屯兵於東北境內呀!再者說,朝鮮的戰事剛剛起來,結局如何尚不得而知。這個誌願軍要等到那一天才能派上用場,要養多長時間,也是不得而知。這麽大一個包袱,除了東北,別人還真是背不起來呀!”
蔣介石問道:“暢卿兄的意思就是按東北說的辦了?”
楊永泰答道:“屬下僅僅提供意見參考,如何決策還要委員長拿主意。”楊永泰這個話帶了點情緒,的確,在國家民族大義上南京政府不應該斤斤計較。
上一次東北、山西、中央三家聯合出兵打天津的日租界,那是有明明白白的好處的。直到現在,原天津的日租界那塊地盤還是三家分區占領著。那可是天津的核心繁華地帶,肥的流油啊!這一次明顯的看不到好處,打完了仗,能分區占領朝鮮嗎?現在的世界潮流可是反殖民主義的,美國人天天喊這個口號,中國也是跟著喊的,怎麽能食言呢?
唯一的好處就是掙得大義。如果天下各個諸侯都出兵了,唯有南京不出兵!那麽日後怎麽說?中央還有臉麵嗎?自己引咎下台嗎?
給南京的額度是一個師,12000人,並且明確的說,老弱病殘是要退回來的。權衡再三,並且經過國民黨的內部平衡,他們派出了第19陸軍的第78師,師長區壽年。當然他們的師兵員不足需要補充。番號報到奉天,東北方麵認可,部隊就開拔前往安東集結了。誌願軍總部給他們的番號是:中國誌願軍第一師,簡稱“誌一師”。
分配到師級單位的還有晉綏軍,他們的番號是誌二師。
本來桂係也應該分配一個師級單位,但是考慮到他們正在與日軍作戰,就隻是象征性的給了一個營級的額度。李宗仁很大度,說組織誌願軍是國戰,桂係不該落後,堅持也要出一個師。經過溝通妥協,最後確定為一個團,2400人。誌願軍總部以這個團為主力,組建了誌三師。
其他的各個大小軍閥們都有所表現,川軍的劉湘、劉文輝叔侄、甘肅的劉鬱芬都是一個團。其餘的就都是團以下的了,很多,就不逐一的點名了。
有一個軍閥還要提一下,那就是楊虎城。東北軍沒找他,因為跟他沒有多少關係,還曾經有過摩擦。東北軍到不是記仇,是覺得他沒出息,始終抱著軍閥、刀客的做派,不知道建設民生,隻知道爭地盤,刮地皮,現在窮的成叫花子了,也不知改弦更張。這點與東北軍有些格格不入。
可是楊虎城主動派人找上門來(去寧夏銀川),要求出兵參加誌願軍。這屬於好事,東北軍方麵絕對不能拒絕。就算馬鴻逵、馬步芳要參加誌願軍,那也是不能拒絕的。因為沒有拒絕的道理,愛國嘛,人人都有愛國的權利。
最終楊虎城出了一個營。
誌願軍沒有海軍,可是有空軍,就是東北軍的第六航空隊,準備擴編為空六軍,暫定兩個師。其中的一個師就是用於朝鮮戰場的。說是準備擴編,那是要看新型飛機的產量,要等到空五軍擴編完成之後才能動。吳忠所生產的新型飛機德國也是需要的,他們也開始積累自己的空軍部隊了。這是中德雙方的協議中規定的,不是所有的飛機都提供給中國。
另外,吳忠的飛機製造廠又開始研究更為先進的飛機了,軍事科學也是在不斷的進步,並且競爭激烈殘酷。以bf-109為例,如果按照原曆史的進程,與日本人比較,它還能壟斷空中優勢五六年。考慮到日本人受到刺激,而急起直追,這個時間就更短了。因此,一定要努力研製更先進的機型。
拿出一個空軍師用於朝鮮戰場是東北方麵的預定安排,也沒打算向其他軍閥們募集空軍。可是閻錫山很積極主動,他要求派出一個大隊(團級)的空軍參加誌願軍。這個要求是不好拒絕的,因此,經過東北軍的安排,通過鐵路運輸,這一個大隊就到了安東,他們的機型就是教-19。在空六軍組建完畢之前,誌願軍的空軍暫時隻有這一個大隊,給他們的番號是:誌願軍航空隊第四大隊。第一、二、三大隊是給空六軍參戰部隊預留的,誌願軍的空軍就有四個大隊了。
晉綏軍有一個航空隊,下設了四個大隊,各型飛機100多架。其中有兩個大隊是教-19機型。山西的教-19飛機可不是東北製造,那是山西製造的,山西可以造飛機了。他們的飛機製造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比南京方麵差不了多少。
誌願軍募兵的結果是三師三旅,總兵力55000人,是一個超編的軍。部隊集結於安東和集安兩地,整編後即開始換裝。
首先是軍裝,要區別於東北軍和北韓軍以及南朝鮮的部隊,於是采用草綠色的軍裝,式樣上還是中國軍隊的傳統,外觀上接近於南京的國軍部隊了。
武器全部換為美國製式,他們原有的武器均封存,到解散誌願軍的時候再發還。東北軍庫存的美製裝備很多,這是與美國軍事貿易的結果。美國是東北的一個武器來源,那就是享受美國的最惠國待遇,購買美國的武器彈藥比自己製造還便宜。因此武裝這五六萬人不算什麽。
“關餉了!”
“關餉”就是開工資,這個年代都這麽說。
誌願軍軍營裏一片歡騰,此時的年輕人當兵是為了啥?當兵吃餉嘛!其中沒有多少理想,也不是多高尚,當兵的確就是為這個。
誌願軍的兵來到東北,軍餉就由東北軍發放了。東北軍的標準也不是很高,在全國來說甚至有點低。普通士兵月餉10元奉票。當然這要看軍銜,10元是個約數。國軍也是這個水平,軍閥們可能定的高,比如20元也是有的。但是有個問題,此時全國的貨幣不統一,軍閥們有自行發行貨幣的,比如馬鴻逵就是這麽幹的,他的那個20元可能一元都不值。另外就是不能按時發餉,發的時候也要折扣,打對折是常事。一般的軍隊裏軍餉是極靠不住的。這樣一來,東北軍的10元奉票可就不算少了。東北軍沒有克扣,也從不拖欠,這10元奉票,士兵們足以養家。
在曆史上,東北比較富足,東北軍一般是不欠餉的。東北軍後來經濟拮據是丟了東北以後的事情。
如果一定要與人民幣來比價,10元奉票約略等於人民幣50元。在物質不是特別豐富的年代裏,50元可以讓一個家庭維持中等人家的生活。有例為證:新中國在80年代以前月薪50元可不算低。在民國時代,軍餉屬於平民中的高工資,當然也是高風險。普通士兵月餉都是10元或者10個大洋,而一般的傭工月薪隻有一兩個大洋,否則誰來當兵啊。
誌願軍的這些部隊都是各派軍閥的,他們的軍官到了誌願軍這裏就不克扣軍餉了嗎?
這是因為東北軍有政訓官製度,組建誌願軍的部隊就都配上了政訓官,工資就歸政訓官管,軍官們也就無法克扣啦。
民國時代郵政已經很完善了,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也比較和諧,內戰不多,郵政業務基本全國通達,所以官兵們可以方便地把軍餉寄給家人。軍餉按時發放,當然就是一片歡騰。
按照朝鮮當前的局勢,誌願軍組建的是早了一點,暫時看不到有出兵的可能。但是,戰場上的情況隨時可能突變,用兵不能心存僥幸,常備無患才是上策。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釋成白話就是:“不用打仗,靠我軍的威勢就讓敵人屈服了,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誌願軍總司令部已經組建起來了。由於眼下隻是整頓訓練部隊,暫時還沒有作戰任務,所以,東北軍的總參謀部任命孫鶴喜少將為誌願軍的代理總指揮。孫鶴喜是韓國第一軍的軍長,常年駐紮於朝鮮境內,對朝鮮的情況很熟悉,這個任命是合適的。隻是他的軍銜資曆有些不夠,所以他這個總指揮是代理,總參謀部也是在考慮人選,暫時還沒有合適的。
總指揮這個人選也與東北軍的朝鮮戰略思想有關。就像趙三本所說,這個仗根本就多餘,不該打。存著這種想法,那作戰的策略就非常的消極,在外人看來甚至有點窩囊。這個總指揮要具有權威,能鎮得住各個方麵的壓力,對鋪天蓋地的指責也能頂得住,心甘情願的當個窩囊將軍。如此說來,總指揮的人選就難了。
誌一師的師長區壽年,是19陸軍第78師的師長,軍銜中將,比當軍長的孫鶴喜還高一級。這也是由於東北軍的軍銜低,東北軍在整軍後,軍銜都偏低。誌願軍是個臨時編製,總不能為此把軍閥們的軍官都重新平定軍銜吧?這個事情如何處理?總參謀部也在研究。
誌願軍沒有作戰任務,也不能閑著沒事幹。軍隊的任務是什麽?就是練兵。沒事就要訓練,特別是技術兵種,例如炮兵,炮打得準不準,全靠訓練。
軍閥的部隊,基本上都是輕步兵,技術兵很少,例如,他們的炮兵就少,並且多是步兵炮,很少有重炮。東北軍不能改變這種狀態。如果給他們配上重炮,那要訓練多少時間?訓練沒完成,上了戰場也沒用。作為補充措施,就是隨時準備調用東北軍的專業部隊,例如重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