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僵持

字數:5107   加入書籤

A+A-




    法國、越南的援軍到達後,桂軍的戰線也做了調整。越南軍的一支部隊也接防了一處前沿陣地。這些陣地都是沿著河岸的山坡高地。當擊退了日軍的這一次進攻之後,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讓桂軍的官兵們看到了難得一見的西洋景。

    河道裏鬼子兵遺留下不少的屍體,大部分在河對岸,但是也有過了河的。日軍一方的前沿陣地被炮擊,死傷慘重,被迫後退。桂軍不打算進攻過河,因此前線沒有行動。可是越南人駐守的一段,跑出來十幾個越軍士兵,他們一手提著柳條籃子,一手拿彎刀,跑到了河灘上。桂軍士兵們奇怪的瞪眼看著,他們要幹什麽?

    越南人手起刀落,剁下日軍的人頭,丟到籃子裏!不多的屍體讓這些越軍士兵爭搶,有的甚至企圖過河,被他們的軍官喊了回來了。

    人頭有何用?想一想也能明白,桂軍不是說了嗎:殺一個日本鬼子賞五塊大洋!這是請賞的憑證!這也反映出這個時代越南的文明程度,戰功靠數人頭!我們也不要笑話越南人,翻翻清代的曆史,出兵打仗的清軍有不少把人頭掛在馬脖子上的描述。這都是同一個文化水準,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數人頭可靠嗎?會不會殺良冒功的?有可能,但是人頭也有區別。在清代,為了防止殺良冒功有一套專門的檢驗人頭的辦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檢驗的辦法,那造假者有專門的造假技術,到什麽程度?據說能把女子變男子!嗬嗬,這可有點神了。

    這個時代最大的區別在頭發上。民國時期,清朝剛剛滅亡,廣西乃邊遠之地,留辮子的依然不少,就算剪掉了辮子,那頭發也很長,披在腦後,有點像現代裏年輕女人的發式。而日軍是西洋式的軍規,士兵一律光頭。這個區別就不小。

    10月12日賀江前線的這一場戰鬥讓日軍吃了大虧。第一個是桂軍猛然間冒出來的重炮,小鬼子沒有防備。第二個是突然出現的大型轟炸機。這都屬於出敵不意。

    像16師團這種日軍常備師團,師團級的炮兵一般擁有20門上下的重炮,口徑在100毫米到150毫米之間,榴彈炮居多,也有配加農炮、迫擊炮的。屬於步兵炮等級的配50門左右,以75山野炮居多。可是法軍的這個重炮團擁有70多門重炮,其數量遠遠的超過了第16師團。更何況在此前的戰鬥中,日軍的火炮極大的損傷了呢?

    桂軍本來就有製空權,現在又冒出來大型的轟炸機。重炮加轟炸機這兩項就使得桂軍的戰鬥力超過了日軍。日軍吃敗仗就是必然的了。

    在曆史上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師團的這種火炮裝備水平,中國軍隊的一個軍也達不到,再加上機槍、步槍、手雷等等的裝備差距,還有士兵訓練的差距,同等數量的軍隊,中國一方當然居於下風了。所以說戰爭比拚的就是國力。當時中國的鋼產量連日本國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國力差距太大。八年抗戰中國最終打敗了小日本真正是不簡單啊!

    以現代中國的經濟能力,世界上誰敢小看中國?如果日本人自不量力,想再來一次,那純粹是找死。

    跟隨16師團的還有一個日軍的小艦隊,艦炮厲害那是眾所周知的,日本人為什麽不把軍艦開過來呢?比如曆史上的淞滬會戰,日軍的艦炮可是讓國軍吃了大虧的。可是現在,日軍的軍艦真不敢過來,第一是桂軍的空中艇,魚雷艇就有六艘。這些快艇不斷的在西江裏麵巡邏,小日本的軍艦能扛得住魚雷艇加飛機的攻擊嗎?

    桂軍的火力占了優勢,為何不出擊呢?

    第16師團有25000人。桂軍18個團,全部出動才四萬多人,其中至少有三四成的新兵。加上越軍三萬多是七萬人了。考慮到士兵的訓練素質,從人力上說,桂軍一方沒有優勢。打防禦戰綽綽有餘,進攻則能力不足。這個賬,李宗仁、白崇禧是能算清楚的,他們不會舍棄自己的優勢。如果用自己的短板去pk日軍的強項那就是傻帽了。所以桂軍在目前的形勢下不會出擊,就是把大炮擺在那裏等著日軍來碰。

    日軍不是要進攻嗎?不是要侵略擴張嗎?你就來吧!日軍打不過來,桂軍就達到了目的,何必畫蛇添足呢?

    就這樣對峙下去,桂軍是有空中優勢的,每天出動空軍襲擊你,看誰吃虧?看誰熬不住?

    桂軍利守不利攻。

    作戰的主導思想,作戰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看具體的環境與條件。現在桂軍防守不出擊,就是最好的戰法。日軍如果熬不住了,撤退了,桂軍則可以乘勝追擊,一直追到肇慶。日軍進來不容易,退兵更加不容易。

    日軍方麵怎麽辦?

    退回去?

    日軍中的確有這個想法。16師團的參謀長中澤三夫大佐就是這個主張,他說:“中島師團長,我軍沒有製空權,這已經吃虧了,現在支那人又冒出來這麽強勁的重炮,我們討伐廣西的計劃還能實現嗎?今天我軍的重炮幾乎喪失殆盡,其他的火炮也剩餘不多了。在我們的後備物資中已經沒有火炮可以補充,沒有了炮兵的優勢,師團今後還如何作戰?師團長,退兵吧!來日方長,等我們準備的更充分還可以再來嘛!”

    參謀長的這個話很有道理,師團長中島今朝幾乎被說服了,可是第九聯隊的聯隊長片桐護郎大佐說道:“不能退兵!我們麵對的就是支那的一個地方軍閥,這種偏遠地區的地方勢力都不能征服,我大日本皇軍的軍威何在?我京都師團的名號將顏麵掃地,我們如何麵對日本的國民?如何向天皇盡忠?”

    日本人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想當初皇姑屯刺殺案的處置不就是這樣嗎?日本國為了顏麵,堅持不向東北軍道歉,包庇和本大作,最終導致被全麵趕出東北地區。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日軍由此撤兵,第16師團的主要軍官將麵臨著被追究責任的危險,個人的前途算是徹底的毀掉了。他們硬撐著,直到像第11師團那樣大敗而回,其結果也不見得比現在更壞。

    猶豫、無法決策,這就是中島師團長當前的狀態。他現在的心情變了,他多想就這樣僵持在賀江沿岸,平平安安的過上一兩個月啊!然後為撤兵找些理由,也就度過了這一難關。

    中島說道:“撤兵與否還要與派遣軍司令部聯係,等一等吧。通知各個聯隊,全部注意隱蔽防空,我們的防空武器要保持在最好的狀態,保證隨時可以作戰。”

    他的這個命令毫無作為,就是一副挨打的架勢,太窩囊。所謂的聯係派遣軍司令部就是推卸責任,第16師團的進與退,他完全有權決定。

    聽著師團長的話,中澤參謀長很無奈。於是他轉移了話題,說道:“廣西李宗仁的部隊為什麽突然冒出來這麽多的重炮,是不是東北軍或者支那南京政府的援軍呢?師團要設法探聽廣西的消息,也要建議派遣軍動用諜報機構設法探聽。知道他們重炮的來源才能想辦法,采取措施予以根除。”

    他們怎麽也不會想到法國人的身上,這的卻超出了他們的想想力。日本人在中國的諜報方麵也的確下功夫,可謂是無孔不入。

    這一次法國人出兵,在保密上也的確下了功夫,他們生怕泄密刺激日本人。來到廣西的這個團裏專門配上搞情報的軍官,目的不是刺探情報,而是保密。法軍采取了多種的保密措施。比如,法軍的官兵無論如何不準離開兵營。在炮團的周圍,總有一個營的越南仆從軍來警衛,起到隔離的作用,不讓任何中國人見到他們的士兵。在他們的軍營裏,日常必需品全部自己供給,甚至他們還帶來了越南的"ji nv"。總之,想盡一切辦法來保守法軍到了廣西的秘密。

    對於日軍的陸軍航空兵不能出動的情況,第16師團的上下都有怨言。他們也知道他們的飛機性能差,不是東北軍的對手。可是武士道精神到哪裏去了?性能差就是不敢作戰的理由嗎?同時他們也對日本政府有怨言,為什麽大日本國不能製造更好的飛機呢?

    實際上,日本國內正在夜以繼日的研究新型戰機,他們所看到的bf-109的外形就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據說原型機已經開始試飛了。

    第16師團的兵力還是雄厚的,山地限製了他們的展開。為此日軍的軍官們當然會想到分散多路進攻的作戰方法。可是眼下多方麵的情況都局限了他們。

    首先是桂軍的空軍有便利的偵察手段,日軍分兵出去都瞞不住桂軍。那麽在深山中就難免被桂軍伏擊。第二,廣西是偏遠地區,日軍不熟悉地形,行軍打仗就難免吃虧。第三,中國西南部的山脈大多是險峻荒涼的,所謂的喀斯特地貌讓很多地方幾乎無路可走。貿然進入這樣的深山,不要說打仗,自身的行軍安全都無法保障。

    這些道理是用不著爭論的,他們是軍人,都能懂得。所以他們進入山區以來,一直沿著西江的大道前進,而不敢走別的路。

    ......

    援軍的到來讓廣西的抗日作戰穩定下來,危機解除了,在賀江形成了暫時的僵持局麵。桂軍不想出擊,日軍也不想退,當然他們也不敢進攻了,在空軍的配合下,桂軍的重炮已經壟斷了戰場的形勢。

    桂軍利用製空權,隻要天氣允許就出動空軍,襲擊日軍。日軍也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他們也逐漸的習慣於頂著敵機的不斷空襲而生存。日軍的辦法就是偽裝、隱蔽和防空。

    飛機不能上刺刀,它畢竟不能到陸地上直接作戰,局限性總是有的,找不到地麵目標就無法空襲。這期間,東北軍的轟炸機還遠程出擊去襲擊肇慶和日軍的運輸船隊。當然對船隊的襲擊,東北軍總是縮手縮腳的,不為別的,船員、纖夫都是中國人嘛,怎麽能放開了打呢?

    為了騷擾日軍,桂軍也派出了不少的小部隊,在日軍的周圍監視著,隻要有落單的,就會遭到打擊。

    此外就是日軍的運輸線。幾萬人的日常消耗也不是個小數字,日軍為了躲避空襲都是夜間運輸,他們的船隊不敢過分的逼近前線,運輸的最後一段,就是用馬車,在夜間運輸。這期間日軍也補充了自己的火炮,當然主要是步兵炮,還有高射機槍、高射炮,起碼自衛能力要加強。

    日軍和桂軍就僵持在賀江這條小河的兩岸。這種僵持不知道要到那一天,反正第16師團的日子不好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