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叛軍成了香餑餑
字數:5299 加入書籤
首先要交代一個細節,金樹仁帶過來的電報通信班子是政府部門的,並且地位比較高端,新疆與南京中央的通信密碼定然掌握,因此,與南京的電報通信沒有問題。按照金樹仁的計劃,他們會盡快地與南京聯絡。
3月22日,南京。
新疆張培元部發來的電報擺到了蔣委員長的辦公桌上。這份電報之所以上報到最高層,那是因為新疆出現內亂事件,中央定然重視,此外,金樹仁的電報也會講述新疆當前的局勢。新疆即將被東北吞並,對於南京這也是大事件。
“娘希匹!張作霖口口聲聲地說不要內戰,可他卻在搶地盤!”
蔣介石憤憤不滿,很生氣。
戴笠說道:“東北軍在西北擴張勢力,西北各省都是他們的目標,今天新疆的變故也是他們頻繁活動的結果。據我們的情報,陝西的楊虎城、甘肅的劉鬱芬都有投向東北軍的跡象,陝北的井嶽秀更是與東北軍關係火熱......”
蔣介石不耐煩了,說道“行了,不要說了。”
國民黨對待西北的確辦法不多,不要說新疆,就是陝西,對於國軍也是鞭長莫及。實際上國民黨控製的區域還是長江的中下遊,其他地方都是地方軍閥的勢力。
陳誠說道:“蔣委員長,張培元部隻有一個團,力量太弱,在新疆不能有什麽大作為,他們提出進入西藏,這到是不錯的選擇。他們要求中央給個名義,給部隊一個番號,職建議可以考慮。”
蔣介石:“嗯?說說看。”
陳誠:“是!委員長,職考慮西藏也是多事之地,特別是英國人屢屢的搞出事端,目前藏南地區就等於被英印軍占領了。自民國以來,中原事態紛亂,中央也顧不上邊疆。現在能有一支正規的部隊進入西藏,如果中央多給予指導,說不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還要看他們是否努力,也要靠委員長的支持和教導。”
蔣介石:“這個張培元隻是個團長,國防部有沒有他的資料,人怎麽樣?有過考核嗎?有什麽政治立場和背景?”
陳誠說的有些道理,蔣介石開始關心了。可是一個團長哪裏有什麽像樣的資料呢?名冊上記錄一個名字就不錯了。
陳誠匯報說:“委員長,張培元的資料不夠詳實,但是,參與該部行動的有一名官員,是新疆省的民政廳廳長,名叫金樹仁,他的資料倒是有,是我黨黨員。”
這個黨員的身份未必屬實,國民黨有黨籍管理不假,可是,各個地方軍閥擁護中央,則被要求全體加入國民黨。比如山西的閻錫山部,光是有名號的軍官、地方官就數千人,吏員、低級軍官就上萬了,還有地方的士紳等等,誰能搞得清楚。在我們的故事裏楊增新也聲明歸順中央了,可是並沒有易幟,打的還是五色旗,具體到哪一個官員參加了國民黨,那是搞不清楚的糊塗賬。天知道金樹仁是不是國民黨員呢?
蔣介石:“哦,金樹仁......好像聽說過。”
陳誠趕緊拍馬屁:“委員長好記性,這個金樹仁是很有政治頭腦的,是個可用之才......”
旁邊的楊永泰插話說道:“委員長,在下建議不妨給金樹仁一個名分,名正言順地給他下達指令,則西藏的事物也算有個開端嘛。這是個機會,如果金某人的確可用,也能在西藏創出一個局麵來。”
蔣介石:“什麽名分合適?”
楊永泰很機敏,一句話就騷到了最高領袖的癢處。中央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一個可以影響西藏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楊永泰趕緊說道:“中央派遣駐西藏特別使團可以嗎?”
蔣介石:“好,就叫特別使團,你們擬定一份指導命令發給金特使,也要調撥一筆經費給他。我們在印度的公使館負責聯絡他們。軍令部、國防部商議給張部一個番號,這個......級別定為旅吧,兩團製。就這樣吧,擬定好了打個報告上來。”
蔣介石拍板定案,一句話,一個旅的番號,一個特別使團的政治地位就到了張培元、金樹仁部的頭上。
軍令部給的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73旅,下轄第173、第174兩個團。當然現在還隻是個名號,裝備軍餉還都送不過去。可是對於張培元部來說,這已經是鳥槍換炮了,從此,他們有了名正言順的旗號,進入西藏也是出師有名了。
......
新疆給人的印象到處是戈壁沙漠,很荒涼,可新疆的好地方也不少,博斯騰湖地區就是新疆少見的好地方。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在哪?那就是博斯騰湖,湖麵方圓一百多裏,風景秀麗,氣候濕潤,周圍都是良田和肥美的草原。無論是古代的準格爾蒙古人還是現代的漢、維各民族,博斯騰地區都是農牧業的繁榮之地。
張培元部南行到了庫爾勒,這裏就是博斯騰的核心地帶。
平靜的庫爾勒城驟然緊張起來,奉楊增新之命,此地的駐軍連夜加強城防。天上有飛機,地麵上戒備森嚴。
在緊張的氣氛中,張培元部來到了庫爾勒城附近,他們是路過,能順手牽羊撈一把更好。他們可不是來打仗的,攻堅戰必然有傷亡,也要消耗彈藥,他們的武器彈藥不足,可不能消耗在這個地方。
在張培元的猶豫中,從庫爾勒防線走出五個人,他們都手執一麵白色的小旗子,徒步空手向張部走來。
“報告!庫爾勒城來了談判代表。”
不需要報告,張培元和金樹仁已經在望遠鏡中看到了。
“把他們帶過來!”
使者五人,兩個軍官和三名護衛來到了張、金的馬前。其中一個軍官說道:“我們是楊主席派來的使者,給你們帶來楊主席的口信和勞軍的物資。”
勞軍物資?怎麽可能嘛?張、金二人有些發蒙。
金樹仁問:“楊增新有什麽話?”
使者:“楊主席說了:張團長不該不辭而別,讓楊主席失去了送客的機會。楊主席希望你們不要騷擾地方,和平過境,不要失了和氣,今後我們還是朋友。如果你部答應不騷擾地方,則楊主席饋贈軍糧100石,勞軍三萬大洋,另有一批軍火補充。”
啊!有這等好事?
金樹仁:“如果我們不照辦呢?”
使者:“既然絕了交情,那就不是朋友而是敵人了!”
張培元有點蒙了,不是聽錯了吧?他背叛了楊增新,怎麽還送大洋,送軍糧,甚至還有軍火!這可能嗎?不會是圈套吧?於是他問道:“軍糧、大洋、軍火等如何交割?”
使者:“隻要你張團長答應不騷擾地方,則軍糧、大洋即可交付。軍火部分需要看到你們到達尉犁縣(尉,音yu)則可以交付。”
尉犁縣到了博斯騰地區的邊沿,再往前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了。雖然距離新疆省的邊界還有上千裏,但是已經離開了新疆的腹地。更重要的是,兩三天之後,東北軍的先頭部隊,一個裝甲團就到了迪化。到那時還怕他們動武嗎?張部現在就在庫爾勒城下,城中的守軍不多,地方軍的戰鬥力也不強,他們的意圖不明,這種環境的確不能資助其軍火。再者說,這批軍火還沒有運過來嘛。
張培元讓他們等候在那裏,把金樹仁拉倒一邊商議去了。
“楊老頭有這麽好心嗎?”這是張培元在問。
金樹仁說道:“有可能,如果我們攻擊博斯騰地區,那麽此地在戰火下的損失更大。相比較,他們拿出三萬大洋,一百石軍糧還是個小數字,楊老頭是合算的。他這是送瘟神啊!當然我們更合算。”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東北軍認為他們進入西藏對國家有好處,東北軍的目標是改善西藏的環境。他們二人還沒有這個政治覺悟。
張培元說道:“我們應該答應嗎?”
金樹仁:“答應,為什麽不答應?不用打仗,不用耗費軍火,白得的好處為什麽不要?再者說,現在的迪化通鐵路,東北軍很快就會過來,這裏是久留之地嗎?咱們走的越快越好!”
金樹仁成了張培元的高參。
就這樣,張培元部在庫爾勒補充了糧草和大洋,快速向南行進。
庫爾勒地區是富庶之地,拿出部分糧食和大洋是沒問題的,可軍火不一定能拿的出來。
拿軍火也的確要等,因為東北軍給他們補充了82迫擊炮,60迫擊炮和擲彈筒、輕機槍,此外就是彈藥手榴彈。這些軍火需要從迪化運來,也需要時間。
補充這些軍火的用意就不用說了,那是為了加強他們的戰鬥力,能夠在西藏稱王稱霸,這對於國家有好處,東北軍拿出再多的軍火也是劃算的。
張培元這隻部隊是新疆的普通步兵,他們隻有極少的迫擊炮,貿然得到這些火炮他們還需要訓練炮兵。東北軍如果給他們山炮,他們訓練炮兵的教官都沒有。張部得到這些火炮機槍的加強,對付西藏的兵就更沒有問題了。
就在東北軍為張培元部補充物資之時,張部又提出一份要求,讓楊增新、張學良也很吃驚。張部隊提出製作新的軍旗和一批印章。這當然是由於他們接到了南京的訓令,也給了他們番號,這種冠冕堂皇的旗子能不打出來嗎?可是一個團的部隊中哪有手藝人?辦這事情就要進城市,起碼得是縣城。可他們與東北軍有約在先,不能進城,他們也不敢攻打縣城,就隻能找楊增新和東北軍了。對於東北軍來說,這也是好事,更樂於幫忙。
這可就成了怪事:一支叛軍隊伍成了香餑餑,大家搶著幫忙。南京給番號,給名分,也給大洋。東北軍呢?忙不迭的送軍糧,送大洋,送軍火。搞得張培元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這天下真是無奇不有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