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顧全大局
字數:5365 加入書籤
上一章說到張學良和東北軍的一幹官員對趙三本獨斷專行,自作主張成立了南洋艦隊的事都是氣憤填膺。
像張作相等這一班老臣也是了解趙三本的,原本老成持重的一個人怎麽就變得這樣剛愎自用了呢?內中道理他們也能猜到幾分,究其緣由還不是張學良給逼的?
一個年輕軍官名起身說道:“少帥,我可以說兩句嗎?”
此人名叫譚海,原來是張學良的衛隊長,現在任帥府{就是東北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就是頂替原來趙三本的職務。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張學良上台就要提拔自己的親信。譚海自覺得資曆太淺,在這幫大佬麵前說話沒底氣,所以試探著問。
張學良:“說吧,說吧,讓你參加會議就是要你說話的嘛。”
譚海:“是!少帥。我想說趙三本太囂張了,他的眼裏還有少帥嗎?這種人就應該抓起來,交軍法處審判!槍斃了他也是應該的。請少帥下令,我去印度走一趟,一定把他押回來見少帥!”
譚海真是年輕氣盛,這哪裏是議政啊,純粹是撒火出氣。
不過趙三本的做法的確是出格了,站在東北軍的角度說,他無異於叛逆。無論在座的老臣心裏怎麽想,可以盡力開脫減輕罪責,但不敢替趙三本辯護,所以所有的人要麽隨聲附和,要麽不出聲。一時間會議室中都是嚴懲趙三本的呼聲。
在這種氣氛中榮臻說話了,他說:“把趙三本撤職吧。接替的人選呢?......我提議還是讓邢士廉回去吧,他熟悉那邊的情況而且這些年幹得不錯,他也懂軍事,對海軍也算熟悉。數一數我東北軍的官員一時還找不到更合適的。”
作為與張作霖的老臣榮臻當然知道趙三本去南洋的緣由,他的提議也是迫不得已,不過他沒法為趙三本辯解,他也認為下屬必須按令而行。他也能料想得到,趙三本就是被撤職也不會回來的,不回來也就沒什麽危險啦,他不回來東北軍也不會有什麽內鬥。
不過話說回來,趙三本要是真的回來了,除非被張學良殺死,否則東北軍必然大亂。原因嘛看看張學良的作為就知道了,隻要有趙三本這樣的人牽頭,跟著的人多得很。
榮臻的提議得到幾個人的讚同,這讓張學良的氣消了不少,麵色也好多了,停止了來回走動坐到了椅子上。
張學良:“嗯,榮總參說調邢士廉恢複原職......這個......看看還有合適人選嗎?”
榮臻的意見符合張學良的心意,他這是要拍板定案了。照現在的樣子趙三本與東北軍的關係是維持不下去了,這是要撕破臉的節奏啊。
除了張作相還沒有表態之外其他人意見基本統一了,就在此時顧維鈞發言了,他說道:“少帥,趙三本所處的位置和他現在所為已經形成了影響,已經是國內國際多方矚目了,所以我們對趙三本的處置也會影響到各個方麵的關係。從國內來說主要是南京方麵,趙三本建立南洋艦隊的行動等於在幫助南京派往緬甸的遠征軍,他們的目標都是保那條鐵路嘛,所以南京會重視的。從國際上說,趙三本的行動直接幫助了英國人,還有荷蘭、法國和美國等,情報顯示這些國家都非常看重並表示願意與趙三本合作。因此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到國內國際的關係,我的意見是建議我們處置趙三本的行動要盡量的避免損害國內外各家的利益,對於趙三本本人的處置也要恰當,不要給各方麵留下口實。從國內關係上說,南京方麵是不能不考慮的。國際上,英美法國在我們東北境內都有投資工廠、貿易公司和銀行,還有我們東北的經濟也依賴於國際間的貿易,所有這些直接關係到我們東北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各位,這方方麵麵關係需要認真考慮。以上是我的意見,供少帥參考。”
到底是外交家呀,一語點破關鍵點。前邊幾個人的議論是趙三本目無尊長自行其是,現在顧維鈞的說法就是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了。盡管顧維鈞說得很委婉,但是從這個思路上說趙三本做的是對的,趙三本第一次的報告就應該批準並且以東北軍的名義去執行。現在的結果是張學良不支持,並且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對趙三本的報告擱置拖延,甚至是拒絕回答。
按照顧維鈞的論述是非的說法張學良的錯誤更嚴重!雖然顧維鈞沒有那麽說,但品味起來就是那個意思。在這種情況之下對趙三本撤職法辦必定遭到國內外的反對。雖然外部的人不能對東北軍發號施令,可是各方麵的關係將被破壞,其損失是間接的,並且可能很嚴重。
張作相是張作霖最知心的老兄弟,他當然知道趙三本放外任是怎麽回事,也就是說他知道其中的奧妙,隻是不願意直說罷了。現在有了顧維鈞的話他覺得有了說話的機會,於是他說道:“漢卿,我提個建議吧。對趙三本目無長官應該給予申斥!可以派出一名要員到達卡當麵訓誡,隻要趙三本還有悔改之心則可以暫時保留職務監督察看半年。這個辦法是緩了一些,懲戒不足,但是對國內外各方保護了我東北軍的形象。正如顧廳長所說,使得我東北軍能保持國內外各方的友好關係,也不會對我方經濟技術政治造成過大的影響。如果還信得過老夫,我願意走一趟,以此來表達我對老帥和少帥的忠心!”
張作相的這番話分量夠重,這是拿著老輩兒人的臉麵勸誡張學良了。
顧維鈞在前張作相在後這兩個大佬的話扭轉了會議的氣氛,結果會議冷場了,顯得很緊張,有些官員嚇得眼睛都不敢抬,低頭盯著自己的衣襟。張學良剛剛轉好的心情又被破壞了,他重新站起來急匆匆地在室內來回走動,還不時地敲敲桌子。“都說說,都說說,還有什麽意見都說出來!”有點氣急敗壞的味道。
等了好長時間再沒有人願意說話,在這種氣氛中誰還敢說話呀?也有不怕的,孫銘九就打破沉寂站起來說道:“少帥,我支持榮總參的意見,趙三本應該撤職。在我東北軍,抗命之風不可長!如此目無長官之徒必須嚴懲!”
孫銘九也是張學良上台後提拔的青年軍官,在總參謀部任職,是陸軍處的副處長。
張學良就等著支持他的意見呢,所以孫銘九說完他就說道:“我決定了,調邢士廉恢複原職......這個......讓他帶上給馬佑銘和劉平的密令以防不測。”
馬佑銘是航母吉林號艦長,劉平是潛艇艦隊司令,他這是想抓住軍權,帶著手令是擔心這些軍官已經被趙三本收買而不聽指揮。
張學良是鐵了心要處置趙三本,置國家大局於不顧了,張作相、顧維鈞等老臣們所說的話就這樣被置於一旁,既沒有批駁也沒有解釋,是張學良幼稚呢還是太過於狂傲?
對張學良這麽頤指氣使的作為東北軍的大佬們就這麽忍氣吞聲嗎?是的,這就是老帥張作霖的餘威了,隻要張作霖沒有死,還有一口氣,他的那些老兄弟們還是要維護他,也就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張學良。張學良自己倒是未必懂得,他還以為自己有多大的權威呢?
......
邢士廉得令再次打點行裝前往達卡,此事必然驚動南京政府,因為總領事的任命需要通過南京外交部,這不就等於是通知南京了嗎?
南京那邊已經討論過了,利益得失已經看明白了,對於東北軍換人的動作就不能沒有反應了,為此蔣介石緊急召集會議商議對策。與會者有外交部長王正廷,軍令部長何應欽,軍委辦公廳主任賀耀祖,軍統局長戴笠和遠征軍司令羅卓英。
蔣介石:“東北方麵的任命表明他們的態度很明顯了,張學良為了維護個人權威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有利的局麵毀於一旦,對於趙三本開辟的局麵我們要盡力維持和挽救。對此希望各位能有好的建議和辦法。”
王正廷說道:“委員長,從國際關係方麵來說我中央政府擁有外交的權利,達卡的外交官不就需要我們任命嗎?此前對於達卡領事館我們是按照國內政治的慣例去辦,因此,必要時我們完全可以獨自行事,否決奉天方麵的任命也是可以的,或者任命趙三本為民國駐印度全權大使。當然這會有後果,那就是破壞了與東北軍的關係,給國內政治帶來麻煩,甚至有可能引發衝突。因此這個利弊的權衡需要委員長下決心。”
蔣介石:“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說需要謹慎,在可能的情況之下不要破壞國內和平大局。國家大事不可意氣用事嘛。”
何應欽:“委員長,在印度的海軍都是屬於東北軍的,對此中央沒有辦法。我們不知道趙三本他能不能掌握這個艦隊,假如他完全掌握了軍權那就有轉機,他就有可能對抗東北軍對他的撤職命令。但是這樣一來他就等於脫離東北軍鬧獨立了,就像國內的軍閥一樣。在國內這種先例太多了,比如說,原馮玉祥的西北軍分裂出去的還少嗎?現在的楊虎城部、陝西的張維璽部和井嶽秀部、河南的石友三部、山東的韓複榘部,如此等等太多了,那麽東北軍為什麽就不能分裂出來一個趙三本呢?在正常的國家裏不可想象的事,在咱們中國就習以為常。可這支部隊是海軍,他們有兩個特殊性。第一軍費給養裝備耗費巨大,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持。第二,他們居於國外的環境,趙三本沒有地盤也就沒有稅收來源。總之都是資金上的問題,這是趙三本的難處。”
羅卓英說道:“這好啊!他的這個難處不正是我們招攬的便利嗎?我們提供給養就得到一個艦隊,這個買賣可是劃算啊!”
他這番話說得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蔣介石:“好,各位的意見都很好。我決定了,派一個有分量的使團前往達卡。嗯,這個......這樣吧,由正廷先生牽頭,軍方是尤青{羅卓英}先生吧,你是遠征軍總司令嘛,看看還需要誰,你們去達卡辛苦一趟。章程就是我們剛才議論的,具體方向現在還不能定,要見機行事了。我們爭取的目標就是讓趙三本所製定的計劃能夠執行下去以利於我遠征軍作戰。國家的大目標還是保住中緬印鐵路暢通無阻,這是抗戰的大局,是國家的大局啊。你們可以對趙三本允諾承擔南洋艦隊的軍費,可以大膽承擔責任,養一個艦隊對於我們的經濟並不是太大的負擔,這樣一支艦隊能夠為我所用還是很合算的。”
蔣介石的決策目標明確,並且給他們很大的權限。他繼續說道:“在策略上盡可能的不要破壞與東北軍的關係,不要公開樹敵。誠然這事情本身就是挖東北軍的牆角,但也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為了便於今後的抗日作戰也為了籠絡趙三本,你們可以酌情給予任命,比如任命全權大使,任命南洋艦隊總司令,可以授予海軍上將軍銜。如此等等,其他方麵也可以靈活掌握。
“你們還有一重任務,是麵見印度總督爭取我們的遠征軍早日進入緬甸戰區設防。”
蔣介石的意思就是,東北軍方麵所撤銷的南京方麵都可以給,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掌握軍權,能夠配合緬甸遠征軍的作戰。
未完待續。
---635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