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節 客人(1)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11月11日,這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當然不是後世的“光棍節”,每年的這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一戰中,中國派遣了14餘萬華工前往歐洲戰場進行援助(基本沒直接參戰,都是負責後勤事務。美英法等國對華工的評價都很高,因為中國人吃苦耐勞、聰敏淳樸,比起中國人,非洲勞工“愚笨遲鈍”,印度勞工“懶散怠惰”),約6000人在異域為國捐軀,其中有一艘運載華工的輪船在地中海被德軍潛艇擊沉,船上534名華工全部淹死。
這天上午,蔣緯國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裏忙得不可開交,他雖然隻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上尉營長,按道理沒那麽多公務要他操心,但他一方麵就是第918團和第128團的總掌門人,另一方麵還要“指導”空軍、海軍、兵工廠、軍工業、化學兵部隊、後備軍、預備軍、海外華僑募捐、煉油、冶鐵、采煤、開礦、海統局等林林總總很多事,說“日理萬機”有點誇張,但說“公務繁忙”確實很貼切。辦公室裏除了蔣緯國,還有楊梅,兩人經常這樣“一起辦公”,楊梅是蔣緯國的副官,同時也被他當成秘書來用,因為蔣緯國發現她文化水平很高。實際上,蔣緯國讓楊梅“陪”他辦公除了出於某種“不純潔的動機”外,也是出於客觀需要。蔣緯國確實很需要一個秘書,因為他此時的文化水平根本就是半文盲,雖然他在後世是一個大學生。
“這個詞怎麽念?什麽意思?”蔣緯國指著兩個讓他一頭霧水的漢字問楊梅。
楊梅看了看:“憂鬱(憂鬱),憂傷抑鬱的意思。”
“這是‘憂鬱’?”蔣緯國心裏簡直要抓狂,“‘憂鬱’的繁體字寫法怎麽這麽複雜?”
“這是什麽字?還有這個,還有這個…用紅筆畫圓圈的,你幫我念一下,順便組個詞。”
“鑿(鑿),鑿壁偷光的‘鑿’;叢(叢),原始叢林的‘叢’,邊(邊),左邊右邊的‘邊’…”楊梅不得不耐著性子給蔣緯國充當家庭教師。
蔣緯國鬱悶無比地看著這些讓他完全變成睜眼瞎的“漢字”:灑(灑)、憑(憑)、顯(顯)、識(識)、蘭(蘭)、盡(盡)、塵(塵)、籲(籲)、釁(釁)、蠶(蠶)、薦(薦)、衛(衛)、慶(慶)、藝(藝)、豐(豐)、體(體)、穀(穀)...蔣緯國發現,自己已經徹底是一個堅定不移的“簡體漢字”支持者了。蔣緯國當然隻認識簡體漢字,他以前還是比較信心的,估計自己可以認識此時的民國繁體漢字,即便不會寫,起碼也能認,畢竟簡體漢字是在繁體漢字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的,刪刪減減,形變神不變,比如“國”和“國”,但蔣緯國很快就發現,很多簡體漢字跟原型繁體漢字根本就是兩個寫法,麵目全非得堪稱做了韓國整容手術,比如,蔣緯國自己名字用繁體漢字寫出來就是“蔣緯國”,他認識“蔣”和“國”,根本不認識中間那個“緯(緯)”。如果拿起一張此時的報紙或一本此時的書,蔣緯國看得吃力無比,很多字讓他覺得“見所未見、匪夷所思”,不得不靠連蒙帶猜辦法估計那個字的真麵目究竟是什麽。
經常發生這樣的事:部下拿著一封電報跑過來:“營座!電報!”蔣緯國說道:“念!”他為什麽不自己看?因為他看不懂。除此之外,蔣緯國更痛苦的是,簡體漢字和繁體漢字的差別不隻是寫法上,連意義上都有差別。
“這是‘後(後)’?剛才那個也是‘後’?兩個字不是同一個?”蔣緯國問道。
楊梅解釋道:“那個是後麵(後麵)的‘後’,這個是王後的‘後’。”
“我靠!颳風(刮風)的‘颳’跟搜刮的‘刮’不是同一個字?”
“不是。”
“我靠!幾乎(幾乎)的‘幾’跟茶幾的‘幾’不是同一個字?”
“不是。”
“我靠!瞭解(了解)的‘瞭’跟了斷的‘了’不是同一個字?”
“…不是。”
“我靠!關係(關係)的‘係’跟聯繫(聯係)的‘係’也不是同一個字?”
“…不是!”
“我靠!發財(發財)的‘發’跟頭髮(頭發)的‘發’居然也不是同一個字?”
“蔣緯國!”楊梅忍無可忍,“你夠了沒有?”
“什麽夠了沒有?”蔣緯國一頭霧水。
楊梅實在忍不住了:“你是大學生,居然不認識這麽多的常見字?問我這麽多低級問題!”
蔣緯國回答道:“誰叫我長得這麽帥,害得我在學校裏天天被女生騷擾,沒法專心讀書。”
這麽厚顏無恥且大言不慚的回答讓楊梅幾乎氣結。
“營座!”門外傳來姚金河的呼喊,他急匆匆地跑進來,剛進門就飛快地轉身出去。“我什麽都沒看見!”他捂著眼睛喊道。
“滾你妹的!”蔣緯國罵道,“我什麽都沒做!”楊梅隻是在教蔣緯國認字,兩人靠得近,不知不覺間頭挨著頭,姚金河進來時“匆匆一瞥之下”以為自己看到了什麽不該看到的東西。
重新走進來後,姚金河笑著道:“營座,外麵有四個洋鬼子想見你。”
“洋鬼子?”蔣緯國吃了一驚,“讓他們進來吧!”楊梅板著臉起身,跟姚金河一起出去。
四個白種人走進蔣緯國的辦公室,三男一女。一名男子年約五旬,肥頭胖臉、肚大腰圓,最吸引蔣緯國注意力的還是他的發型,首先,他是個地中海,其次,他後腦那一圈頭發好像抹上發膠後被吹風機由下向上猛吹幾分鍾後才固定下來的;另一名男子年約四旬,身材消瘦、目光精明,留著希特勒式的小胡子;那位女子同樣年約四旬,皮膚粗糙,滿臉飽經風霜之色,但身上洋溢著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剩下的一個男子是一名青年,戴著眼鏡,顯得文質彬彬。
“你們好!”蔣緯國微笑著站起身。
那位發型奇特的五旬男子是四人為首者,他滿麵笑容地跟蔣緯國握手,嘴裏說了句英語。
“小蔣先生,您好。”那位戴眼鏡的青年男子用生硬的漢語開口,然後自我介紹,“我是翻譯。”他頓了頓,“我們是猶太人。”
“哦…”蔣緯國心頭大喜過望,他估計九成九是好事上門了,但表麵上還不動聲色,“各位快請坐!請問,幾位如何稱呼?”
翻譯依次介紹道:“這位是戴維·本·古裏安先生,世界猶太複國主義執行委員會主席、猶太代辦處執行委員會主席;這位是摩西·夏裏特先生,魏茨曼先生的助手;這位是果爾達·邁爾森女士,猶太工人總聯合會女工委員會書記。”他補充道,“我們是魏茨曼先生安排過來的。”
蔣緯國暗暗竊喜,但神色還是顯得波瀾不驚:“歡迎!歡迎!”他上次跟蔣百裏一起出使德國時曾半路去了英國,在國民政府駐英大使郭泰祺的引介下見到了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會長、猶太複國主義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之一(曆史上還會成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統)的猶太人政治活動家哈伊姆·魏茨曼。蔣緯國對魏茨曼“危言聳聽”一番並且提出了一項令他不得不怦然心動的互利雙贏合作提議,隨後,魏茨曼聯絡世界猶太商會組織,給蔣緯國送了三百萬美元,三個多月過去,猶太人終於再次與蔣緯國接觸了,並且是主動來華跟蔣緯國展開接觸。來的這三人都不是等閑之輩,都是猶太人組織裏的重量級人物,戴維·本·古裏安在曆史上跟魏茨曼並稱為“以色列的兩大國父”,也是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理;摩西·夏裏特在曆史上是以色列的第一任外交部長;至於果爾達·邁爾森女士,就是在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梅厄夫人,隻不過她現在還隨丈夫姓。梅厄夫人是在以色列建國後為維護婦女權益和地位而改回了原先的本姓“梅厄”。
“我們來到南京後沒能見到你父親蔣介石委員長,聽說他去洛陽了,立法院的孫院長(孫科)接待了我們。”古裏安說道,“孫院長告訴我們,你在紫金山這裏忙著訓練一支新式軍隊,所以我們便來找你。其實,我們也覺得先跟小蔣先生你進行接觸和商談是一個非常好的鋪墊,甚至效果會好過直接跟蔣委員長展開會麵。”
夏裏特微笑著道:“蔣委員長五十歲生日,我們已經送上了禮金,略表我們的一點心意。”
蔣緯國恍然大悟:“那五十萬美元是你們匯給我父親的?”
夏裏特點點頭。
蔣緯國笑了:“謝謝你們了。”
邁爾森女士解釋道:“我們之所以用‘蔣緯國的朋友’這個名字進行匿名匯款,是不想跟貴國政府帶來麻煩。畢竟,我們和你們還沒有正式展開合作,就是展開了,也不一定公開。我們很清楚,中國此時非常依賴德國,我們不願意讓你們因為我們的關係,從而跟德國交惡。”
蔣緯國有點感動:“你們考慮得真周到。”
“小蔣先生!”古裏安麵帶微笑、目光明亮地看著蔣緯國,“你公務很繁忙,肯定不喜歡浪費時間,我們也不喜歡,時間對你和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我們就直奔主題吧!”
“好啊!”蔣緯國和對方完全是心照不宣,他點起一根香煙,目光深邃地看著對方三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