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工程(2)

字數:5769   加入書籤

A+A-




    “話雖如此…”蔣緯國猶豫地道,“如果對症下藥地改善和加強江陰要塞甚至整個江陰,再部署精銳部隊堅守江陰,那我們這場對抗日寇的江陰保衛戰就很可能像1645年江陰抗清保衛戰那樣,不好嗎?”蔣緯國指的的是著名的“江陰八十一日”,公元1645年,滿清席卷中國南方,在那一年的夏天,堅持效忠大明、不忘漢人先祖的江陰百姓在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的領導以及沒有政府軍(明軍)參與、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自發展開的一場反清守城戰役,前後堅持81天,史稱“江陰八十一日”,江陰全城為大明殉國,無一人投降。清軍出動了二十四萬兵馬、二百多門大炮,死傷七萬五千餘人,包括三個王爺和十八個大將,而江陰方麵,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江陰全城隻有五十三人幸存。

    蕭爻看著蔣緯國:“你想帶部隊去江陰?”

    蔣緯國點點頭。蔣緯國記得曆史上的蘇德戰爭中曾有一場著名的“布列斯特要塞之戰”,布列斯特要塞是蘇聯在蘇德邊界處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德軍想要全麵推進,必須要拿下這個關鍵地方,這場要塞保衛戰持續了約一個月(德軍擁有絕對的優勢,包括絕對的製空權、絕對的炮火優勢,並且當時的蘇軍主力已經全麵潰敗,布列斯特要塞完全陷入德軍重圍中),堅守要塞的蘇軍累計戰死了2000-2500人,進攻要塞的德軍則戰死462人,受傷1000餘人。都是要塞,為什麽蘇軍的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能打得那麽可歌可泣,而中國軍隊的江陰要塞保衛戰卻打得那麽憋屈呢?蔣緯國有點不甘心。

    蕭爻看出了蔣緯國的想法,他搖了搖頭:“今昔不同往日,江陰八十一日的輝煌是難以複製的,今天的日軍可不是當年的清軍能比得了的。江陰這座城市坐落在長江中下遊平原上,看看江陰四周的地形吧,江陰號稱有‘三十三座半山’,其實都是小山包,海拔超過100米的隻有十座,最高的是定山,海拔273.8米,其次是花山,241.2米,第三是砂山,192.8米。依靠這些小山包,想要捍衛捍衛江陰、阻擋日軍,難度很大啊!”

    “難度很大?但事在人為嘛!”蔣緯國語氣變得堅定起來。蔣緯國此時又想起了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硫磺島戰役,硫磺島總麵積隻有22平方公裏,一個不折不扣的彈丸之地,島上最高峰折缽山的海拔隻有160米,防禦該島的日軍共2.3萬人,進攻該島的美軍則有7萬人,並且美軍擁有陸海空各方麵的絕對優勢,但最終,攻下該島的美軍卻付出死傷近2.9萬人的代價,日軍全軍覆沒,雙方傷亡比例高達1.23比1。為什麽日軍可以把硫磺島戰役打得那麽漂亮,中國軍隊卻不行?蔣緯國愈發的不甘心。

    蕭爻看了看蔣緯國,顯得非常推心置腹地說道:“營座啊,你、我們、我們這支部隊的真正舞台是在南京。江陰保衛戰隻是一場普通的城市保衛戰,而南京保衛戰除了在軍事上的意義外,在政治上、外交上、宣傳上的意義都是江陰保衛戰無法相比的,我們應該保衛南京。”

    蔣緯國心頭猛地一動,因為他聽得出蕭爻的話外音。

    “其實,我不讚同在江陰跟日軍死打硬拚,還有一個原因。”蕭爻正色道,“戰略上的。我們如果要引誘日軍由東向西,就必須要足夠地引誘到日軍。第一,我們要讓日軍感覺他們從上海到南京的這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第二,我們要讓他們的目的地、他們的目標、讓他們無法不動心的最豐厚的果實——中國首都南京,就在他們眼前,就在他們嘴邊,這樣,他們才會卯足全力地展開攻擊,在戰略上完全陷入被動。看地圖,上海是起點,南京是終點,江陰是中間點,如果日軍在中間點江陰就裹足不前,那日軍高層難保不會想打退堂鼓,但是!如果他們已經兵臨南京城下,距離終點隻有一步之遙了,他們還會輕易放棄嗎?江陰守衛戰是孤軍死守孤城,南京守衛戰同樣是孤軍死守孤城,既然後者意義遠大於前者,那我們為何不把並不充裕的軍力、精力、物力、人力、財力都放在南京呢?還有,日軍從上海到南京的這一路上,不能讓他們走得太艱難,要讓他們看到中國軍隊一觸即潰、望風披靡,江陰要塞同樣不戰而退,他們才會誌得意滿地抵達南京城下,以為南京跟江陰一樣,都是唾手可得的。到時候,我們就達成了戰術上和戰略上的兩大目的,一是讓日軍在進攻南京前陷入驕傲自大、狂妄囂張的輕敵情緒中,從而讓我們可以迎頭痛擊,使其驕兵必敗;二是讓日軍的戰略重點完全地被我們牽著鼻子走,牽到了華東。”

    蔣緯國感歎地看著蕭爻:“浩然兄,你分析得真好!不過…”

    “不過什麽?”

    “不過太險了吧?”

    “何出此言?”

    “我們丟了上海,丟了江陰,可以說是演戲,萬一南京弄巧成拙、假戲真做,也丟了,那豈不是弄巧成拙、引狼入室?”

    “事在人為,把‘引狼入室’變成‘關門打狗’不正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嗎?”

    “你說得非常對。”蔣緯國已經有八分被蕭爻說服了,但他還是沒有下達最後決心,“可我總覺得,把江陰要塞不戰而棄,太可惜了!其實,在江陰狠狠地痛擊日寇,也能起到引誘日寇東進的目的,江陰是南京的大門,日軍光是攻擊南京的大門就死傷慘重,豈不是更加能大振我國國威、我軍軍威?另外,江陰雖然屬於江南地區,但民風忠正剛烈,否則又怎麽會產生彪炳史冊的‘江陰八十一日’呢?江陰百姓,鐵骨錚錚、浩氣長存,不帶著他們好好地為保家衛國大幹一場、大戰一場,可惜啊!”

    蕭爻眯著眼看著蔣緯國:“如果營座你真打算在江陰打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衛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必須要注意到江陰和南京的區別。南京,是我國首都,是日軍的第一目標,甚至可以說是日軍在華東戰場上的終點站,南京是日軍必攻之地,至於江陰,雖然它的戰略價值也非常高,但它畢竟隻是一個大門,日軍是可以繞過江陰攻打南京的。也許,江陰全城;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日軍卻根本就不打江陰,在幾十公裏外大搖大擺地繞路經過,怎麽辦?注意,江陰是平原城市,它雖然卡在長江的必經之道上,但卻不卡在蘇南平原的必經之地上。”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煩悶地抽著,同時狠狠地道:“那就主動出擊!江陰周圍是平原,我的部隊是裝甲團!是機械化部隊!正好可以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縱橫馳騁!”

    蕭爻露出一個略帶輕微揶揄的表情:“江陰在長江南岸,日軍如果在長江北岸一路向西,你的坦克怎麽過江追擊?”

    “這個…可以兵分兩路嘛!比如,第918團在江南,第128團在江北。”

    “那就犯下分散軍力的錯誤了。兩團合兵一處後,戰鬥力才能達到最大化;分成兩處,日軍攻打江南部隊,江北部隊無法增援,反之一樣。更何況,如果把裝甲部隊拆散開來使用,豈不是低級戰術?坦克應該成群展開衝擊,才會形成勢不可擋的衝擊力,分散開,不就等於把坦克當成鐵皮碉堡來用了麽?兵分多處,隻會被敵軍逐個擊破。並且,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可不同,華北平原河流很少,適合坦克衝擊,而長江中下遊平原則河網密布,到處都是溪河、湖泊、池塘、沼澤,坦克在這種平原上其實發揮有限。”

    “這個…”蔣緯國有點啞口無言。

    “還有兵力問題。守衛江陰,需要多少兵力呢?一兩萬,形成不了太大的軍力,更加別說主動出擊了;三五萬,撐不了多久;十萬,差不多,進可攻、退可守,但是,需要耗費多少糧食和生活物資?萬一日軍根本不打江陰,讓你十萬大軍閑置在這裏,豈不是造成保衛南京的軍力浪費?南京打得熱火朝天,而江陰的十萬大軍卻隻能幹瞪眼,無法增援南京戰場,如果繼續呆在江陰,毫無意義,如果突圍增援南京,那麽一開始為什麽不直接就在南京戰場?日軍故意不打江陰,讓你十萬大軍整天吃飽飯沒事做,活生生地困死你,或者,日軍在江陰外圍構建防禦線,以逸待勞、守株待兔,等著你忍無可忍時主動出擊、主動送死。你怎麽辦?”

    蔣緯國徹底投降了:“好吧,我的軍師,我承認我被你說服了,你考慮問題比我更全麵。”他本打算拿硫磺島跟江陰進行對比的,但他卻忽略了,硫磺島是敵軍必攻之地,江陰則不是。

    蕭爻笑了笑:“所以說,你構想中的那場‘江陰八十一日’式的江陰保衛戰是行不通的,還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南京和上海吧!”

    蔣緯國深深地抽口煙:“南京,我理解,上海,我不大理解,為什麽要在上海大興土木?”

    蕭爻打開一張上海地圖,並取出一疊照片:“五年前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後,國民政府跟日本簽署了《淞滬停戰協定》,根據該協定,上海為非武裝區,國軍不得在上海以及附近的蘇州、昆山等地駐軍,而日軍卻可以在上海境內駐軍。眼下,國軍在上海地區的軍力隻有江蘇省保安部隊以及上海市警察總隊,總人數5000餘,而日軍卻可以在上海地區堂而皇之地駐紮一支海軍陸戰隊,總人數3000餘,如果日方從上海的日本僑民裏緊急動員退役軍人,應該還能增加一千人。上海日軍的老巢是‘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該司令部位於上海的東江灣路一號,這是一座黃褐色的城堡式建築,始建於十三年前,這個司令部的占地麵積約6130平方米,整體上呈現出一個‘回’字形,外麵一圈是辦公樓和倉庫,裏麵是麵積約2200平方米的軍事操場,旁邊是日本海軍駐上海部隊的俱樂部和虹口靶場,同時,以日本商販開辦的楊樹浦公大紗廠和滬西奉天紗廠為兩翼,另有附近二十多個日本租界裏的堅固高樓為輔助。客觀上講,駐滬日軍的兵力並不多,重武器也不足,但工事修得非常堅固,這個司令部的牆壁不但是鋼筋水泥澆築的,並且厚度要比民宅牆壁厚一倍多,根本就是當成軍事堡壘來設計和建造的。日本人五年來的苦心經營、精心謀劃,把這個司令部以及周圍的附屬建築完全修建成了一片永久性的立體連環碉堡群,水泥厚度之厚,能挨得起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更別說普通的步兵炮和手榴彈了。司令部是最大的主堡壘,周圍則起碼有三十個輔助碉堡,並且地下還挖掘了防空洞和地下室彈藥庫,這些建築的每扇窗戶都是槍械射擊口,有的屋頂的天窗上還秘密安裝著迫擊炮,加上日軍陸戰隊常年經營和反複演習操練,可以說,這個司令部是不折不扣的‘固若金湯、堅若磐石’。”

    蔣緯國感同身受地點點頭:“是,這片立體連環堡壘群確實是易守難攻。”他心裏有數,曆史上的淞滬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先下手為強,集結重兵和精兵,準備一舉拔除掉這個日軍司令部,但因為指揮失誤、軍隊素質不高以及日軍依靠堅固工事的頑強抵抗,所以始終無法將其攻克,使得日軍主力得到寶貴時間,源源不斷地在上海進行增兵,最終演變成全麵大戰。

    蕭爻指點著照片上的日軍駐滬部隊司令部:“我軍如果想把日軍的重心和注意力吸引到華東、吸引到上海,開戰後必須先下手為強,攻打這個司令部,拿下這個司令部,這樣既能挑釁日軍、激怒日軍,也能振奮我方士氣民心和勝利信心,但是,這個地方的攻打難度很高,硬攻的話,不但勝算很低,並且代價會很大,同時,我們還必須速戰速決地拿下它,不能拖,因為一旦拖下去,日軍得到時間,就會向上海大規模增兵,我們就徹底失去先機,出師不利。”

    蔣緯國愈發感歎和佩服地看著蕭爻:“軍師,你考慮問題真周到。你有什麽好辦法可以速戰速決地拿下這塊硬骨頭嗎?”蔣緯國已經特地跟德國買了100具35式單兵火焰噴射器,該型火焰噴射器全重38公斤,噴火距離為25米-30米,可以一次性長射連噴,也可以進行十五次短射點噴,並且,蔣緯國還又跟意大利買了30輛l35式噴火坦克(噴火射程100米。注:德國在二戰中也有噴火坦克,但此時還未正式投入量產,意大利在這方麵還算比較先進)。這些火焰噴射器和噴火坦克就是蔣緯國打算在這場難度極大的攻堅戰中發揮作用的,眾所周知,對付極其堅固的碉堡,火焰噴射器是最佳利器。曆史上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遍地挖洞,美軍就專門用火焰噴射器把坑道洞穴裏的日軍燒成烤乳豬。

    蕭爻看著蔣緯國,一字一頓:“爆破!”

    蔣緯國瞪大眼。

    “爆破解決!”蕭爻目光堅毅,“現在就開始動手,在距離這個司令部幾公裏的地方外挖掘地道,挖到司令部地底下,埋上幾十噸炸藥,把司令部碉堡群和裏麵的日軍都炸上天。”(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