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倒計時(1)
字數:7759 加入書籤
5月12日這天,蔣介石給蔣緯國打來電話,同意他的要求,調遣一個團前往平津地區。
從今年(1937年)春開始,華北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日本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威逼以及《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等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在華北地區駐軍的“特權”,稱為“華北駐屯軍”。去年(1936年)年初,東京高層把華北駐屯軍的規格提升為跟關東軍一個級別,當時,華北駐屯軍總兵力為1700多人,在五月份時增為5700多人(實際兵力有1.4萬多人)。日本人覬覦華北的意圖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並且從四月底開始,華北駐屯軍在平津郊區頻繁進行實彈演習。盡管日本人的笑裏藏刀、口蜜腹劍早已是昭然若揭,但日本人還是滿臉笑麵虎般的“親善”,屢屢以“經濟提攜”的借口找宋哲元麻煩,軟磨硬纏、步步施壓,宋哲元煩不勝煩,借口給父親修墓返回山東省樂陵縣老家躲避日本人的騷擾(此時的宋哲元還沒有意識到日本人已經準備真刀實槍地展開武裝侵略),把平津二市和河北省的軍政事務都交給了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中將和北平市市長兼第29軍副軍長秦德純中將(第29軍有兩個副軍長)。
獲悉中央軍要派一個團來到平津前沿,佟麟閣和秦德純都十分歡迎。此時的河北省(包括平津二市)的局勢是這樣的:日本人不斷逼近,河北省境內的中國軍隊是第29軍,該軍是西北軍餘脈,軍長宋哲元對馮玉祥忠心耿耿,因此西北軍被瓦解後,他對蔣介石頗為不滿,希望“保住西北軍的種子”,把河北省作為西北軍餘脈第29軍的私家地盤,所以宋哲元盡管承受著來自日本人的巨大壓力,但也不太願意中央軍部隊大規模地進入河北省。河北省境內沒有中央軍,對於宋哲元來說,有利有弊,利處是河北省不會被蔣介石滲透,弊處是真出了什麽事,第29軍會背黑鍋,成為丟失國土的替罪羊。因此,中央軍派來一個團,宋哲元是同意的,把中央軍這個團頂在最前線,到時候撐不住了,也有借口,“中央軍先退的,我們地方軍隻好一起退”,並且中央軍隻派來區區一個“團”,肯定奈何不了第29軍的十萬大軍,不怕中央軍這個團會在河北省境內反客為主。當然了,宋哲元做夢也沒有想到,蔣緯國的“團”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團,蔣緯國的兩個團都是——團的番號、旅的編製、師的人數、軍的火力。
紫金山北麓的第918團和第128團的聯合指揮部裏,蔣緯國先是宣讀了蔣介石的命令,然後望向第918團團長杜聿明、副團長孫立人、參謀長齊學啟、副參謀長廖耀湘,目光莊嚴而真誠:“軍委會打算從我們這兩個團裏抽調一個團開往平津地區,我推薦了我們第918團。因為華北地區以平原地形居多,並且少河少湖,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而第918團的機械化水平是超過第128團的。”第918團目前是不折不扣的裝甲團,第128團則是機械化步兵團。第128團團長鄭洞國參加過四年前的長城抗戰,擁有在北方抗敵的實戰經驗,蔣緯國本打算推薦鄭洞國的第128團去的,但反複考慮,覺得還是第918團更合適。
“明白!”杜聿明目光閃亮,神色亢奮,渾身微微發抖。孫立人、齊學啟、廖耀湘三人也都激動不已。
“終於要開始了嗎?”鄭洞國等第128團的軍官們同樣無不感到情緒激動、豪氣沸騰,大戰在即的緊張而期待的氣氛籠罩現場。雖說戰爭是殘酷的,盼望戰爭更是一件不理智的事,但眼下的中國已經無法躲避戰爭了,外敵壓境、無路可退,在如此境地之下,一次又一次的國恥必然刺激得每一個愛國的中國軍人對戰爭望眼欲穿,渴望在戰爭中奮勇殺敵、洗刷國恥、報答國家,也是為了證明自己。
“是的。”蔣緯國目光如炬,“要開始了。”他打開一張平津地圖,指點著說道,“團座,我已經跟佟副軍座打過電話,我們團到平津後,會被部署到最容易跟日本人發生衝突的地方,這裏,北平市南郊區(豐台區)盧溝橋以東的宛平城。你帶部隊到宛平城後,切記,一定要爭分奪秒地廣積糧、高築牆、深挖洞,我撥給你兩百萬元法幣的資金,你在當地竭盡全力地購買糧食、藥品等物資,越多越好地儲備起來,一心一意地做好戰備工作。不要有別的念頭!就想好如何守住盧溝橋和宛平城!如何在即將爆發的戰鬥中痛殲日寇!”
“明白!”杜聿明兩眼已經如同炭火般熾熱。“建鎬,”孫立人頗感驚訝,“你不跟我們一起去北平嗎?”蔣緯國畢竟是第918團的第1裝甲營營長。
“我在南京這邊還有點事。”蔣緯國說道,他雖是第918團第1裝甲營營長,但需要他操心的各方麵事情實在太多了,他望向孫立人、齊學啟、廖耀湘:“副團座、參座、副參座,也拜托你們了!”
“軍人本分所在!義不容辭!”孫立人三人凜然肅立。
蔣緯國又道:“我馬上打電話給溫營長(第918團第8步兵營營長溫應星)、王營長(第918團第9步兵營營長王庚)、趙營長(第918團第10步兵營營長趙君邁),讓他們從三營抽調部隊補充進主力,讓前往北平的第918團實際兵力突破一萬人,畢竟,戰爭真的要來了。”他言語間有股唏噓感慨。
杜聿明笑著道:“弟兄們憋了大半年了,早就等不及要揍鬼子了!”這確實是一句實話,蔣緯國自從1936年9月18日創建了第918團和第128團,一直是揮金如土地打造這兩個團,武器裝備堪稱一流頂級,別的不說,兩個團每一個普通士兵都是兩支槍,一支步槍一支手槍,人均子彈三百發,實彈訓練的次數和強度更是其它部隊望塵莫及的,薪餉方麵是中央軍其它嫡係部隊的兩倍,並且,蔣緯國這個小財神爺還時不時大灑金錢地給官兵們發各種福利補貼。深受蔣二公子“厚恩”的官兵們無不感恩戴德,夙興夜寐、發奮訓練,渴望能早日殺敵報答,官兵們的士氣和鬥誌早就沸騰得要爆炸了。
“建鎬!”孫立人看著蔣緯國,“你剛才說,我們團會被派到最容易跟日本人發生衝突的地方。”
“嗯,然後呢?”蔣緯國也看著孫立人。
“日本人故意找茬挑釁我們,怎麽辦?”
“十倍還回去。”蔣緯國毫不猶豫,並且態度強硬如鐵,“要是罵你們,那你們就十倍罵回去;要是打你們,你們就十倍打回去!他們用拳頭打,你們就用拳頭還!他們用子彈打,你們就用子彈還!”他目光淩厲地看著孫立人等人,“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不要磨磨蹭蹭地等什麽命令,隻要日本人找事,就給我狠狠地揍他們!全力往死裏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打死他全家!放心!天塌下來有我頂著!”他最後一句話說得蕩氣回腸,因為他是蔣介石的兒子,天生就有“免死金牌”。
“明白了!”孫立人目光不但火熱,而且明亮,看蔣緯國的目光充滿了欣賞和敬意。
散會的時候,蔣緯國長長地吐口氣:“真的他媽的要開始了!一年倒計時,就要歸零了!”他隨後打電話給周至柔,請空軍方麵加強在保定機場的航空兵力量。周至柔對此是欣然應允。
第三天上午,第918團開始集體搬家,全團先分批前往下關區的海軍碼頭,然後開向南京市江北岸的浦口區,最後乘坐火車,順著津浦線(天津至浦口),抵達平津最前沿地帶,同時還有大量武器裝備、軍械彈藥、軍用物資等,不止如此,還有一個團會跟第918團一起前往平津,是一個炮兵團,蔣緯國在蔣介石那裏好說歹說才爭取過來的,這個團的番號是“陸軍第10炮兵團”,是國軍第一個機械化重炮團。蔣緯國當初跟希特勒要了50門大口徑重炮,都是k16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其中一部分被補充給第10炮兵團,該團下轄三個炮兵營、一個步兵營、一個輜重營、一個團部直屬炮兵連,每個炮兵營下轄三個炮兵連,每個炮兵連配備4門k16重炮,全團總共擁有40門k16重炮、配彈2800發,火力強大,團長是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彭孟緝上校。
“建鎬、諸位!”火車站的站台上,杜聿明、孫立人、齊學啟、廖耀湘都非常動感情地看著蔣緯國、鄭洞國、丘之紀、黃百韜、張靈甫,“我們走了啊!”
“兄弟,加油!”“你們多多保重啊!”兩群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軍人互相敬禮並擁抱。
看著緩緩加速並離去的軍列,蔣緯國突然間感到心頭一下子空蕩蕩起來。
“弟兄們,起歌!”火車上的杜聿明突然大喝一聲,“大河如龍,群山如虎,長嘯仰天,長歌當哭…”火車上的第918團的官兵們一起縱情高歌“…龍盤虎踞,有鍾有鼓,龍騰虎躍,有文有武;一把劍劃開萬丈天幕,一腔血注解千秋史書…”歌聲堪稱是氣勢恢宏、聲震雲霄。
蔣緯國不由得熱淚盈眶,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最終關頭就要到來了。
送走第918團後,蔣緯國在下關碼頭迎來了一批熟人。“二公子!好久不見!”一艘緩緩開來的德國貨船上,二三十名身穿德式軍服的青年軍官興高采烈地向岸上的蔣緯國打招呼。
蔣緯國定睛一看,頓時喜出望外:“邱大哥,是你們啊!”
輪船靠岸後,這批軍官們急不可耐地下船並向蔣緯國快步走來,為首的邱清泉笑道:“是啊!我們畢業了,回國了!”跟在他身後的是龍雲峰、楚奇明、徐玉偉、張子庚等留德軍官。
“好極了!歡迎你們到我的部隊!”蔣緯國喜不自禁,“我正缺職業的裝甲兵軍官呢!”
邱清泉有點歉疚地笑了笑:“抱歉,二公子,桂率真(桂永清)已經邀請我去教導總隊擔任參謀長了。”
蔣緯國有點失望,但也表示理解:“沒關係,反正都是國軍嘛!”
龍雲峰等人則清一色地選擇加入蔣緯國的部隊,邏輯當然是現成的:蔣緯國是蔣二公子,跟著他混,肯定是前程無限;其次,全國坦克基本上都在蔣緯國的部隊裏,不去他那裏效力,哪有坦克開?其實邱清泉也想去蔣緯國部隊裏,但桂永清已經發來邀請,使得他盛情難卻(桂永清和邱清泉是好友)。
把龍雲峰等留德軍官帶回部隊並安排合適職務後,傍晚時,蔣緯國“溜去了”南京城裏,並且沒帶楊梅,因為他在南京“金屋藏嬌”。在莫愁湖旁邊,蔣緯國租了一棟別墅,安頓著蔡文娜和楊小婕(蔣緯國沒買這棟別墅,雖然他有錢,但傻子才會在1937年的南京買房子)。
看到蔣緯國過來,蔡文娜立刻喜極而泣,像隻迷途小鹿般一頭撲在蔣緯國懷裏。
“你們娘倆不能再住在南京了。”蔣緯國雖然因為懷裏撲著一個美女而“心癢癢”,並且他的手已經開始不老實,但沒忘記正事,“搬去重慶吧!我會在重慶給你們尋找一個新住處。”
“重慶?”蔡文娜瞪大眼,顯得很緊張。
蔣緯國先是感到奇怪,隨後醒悟過來,蔡文娜前夫楊森就在川東,而川東又毗鄰著重慶,蔡文娜非常懼怕楊森,因此不敢去重慶。“那就武漢吧!”蔣緯國改口,“反正南京不能住了。”
蔡文娜很溫順地點點頭,然後低著頭,低聲呢喃道:“留在這裏吃晚飯吧…”
麵對著蔡文娜這個含義清楚得不能再清楚的請求,蔣緯國當然不會繼續發揚“公忠體國、公而忘私、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的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精神,當天晚上,他果斷沒回部隊。
從五月中旬開始,蔣緯國過得堪稱“醉生夢死”,他次日帶著蔡文娜和楊小婕去了武漢,在武漢最著名的東湖風景區買了一棟別墅,安頓好這對母女倆,然後他也沒急著趕回南京“操勞國事”,完全跟蔡文娜、楊小婕過起了一家三口式的幸福生活。
四月底,日軍華北駐屯軍在平津郊區舉行大演習;
五月底,國民黨中央考察團考察延安;
六月四日,國民政府要求日方拆除日軍在天津設立的軍用無線電台,遭拒絕;
六月上旬,蔣介石前往廬山與中共代表周恩來展開廬山談判;
六月中旬,日軍華北駐屯軍開始進行以攻擊盧溝橋、奪取宛平城為目標的軍事演習;
六月下旬,日軍華北駐屯軍成立了臨時作戰科,該部門負責製定作戰計劃;
六月底,南京和延安之間的電台正式接通。
蔣緯國在六月份的“糜爛生活”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他在這個月裏“兩地跑”,有時候住南京,有時候住武漢,看似忙得日理萬機,實際上他什麽都沒忙,兩個地方都有他的女人,他純粹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蔣緯國已經發現了,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身體狀態就越不對勁,體內開始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走路宛如踩在棉花上般輕飄飄的,大腿也經常不聽使喚地顫顫巍巍地發著抖,腦子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中,心髒老是突然提速猛跳,精力奇好,可以一天一夜不睡覺卻照樣活力四射,並且睡著了還能在一陣莫名其妙的心悸激動中突然醒過來。周圍人都很奇怪,特別是楊梅和蔡文娜,因為她們是“蔣緯國神經不正常的受害者”,蔣緯國晚上根本睡不著,在南京,他晚上“折騰”楊梅,在武漢,他“折騰”蔡文娜,並且折騰得沒完沒了,從天黑折騰到天亮,精神亢奮得像抽了鴉片或打了雞血。某天淩晨,被蔣緯國“折騰”得連續好幾晚都沒睡到安穩覺的楊梅在一怒之下直接一腳把他踹下了床。
這一腳把蔣緯國踢得頓時冷靜了:“蔣緯國啊蔣緯國,你這是怎麽了?抗戰就要開始了,你不去前線部隊,反而整天紮在女人堆裏,真是沒出息啊!”在對自己的荒唐行為進行深刻反省後,蔣緯國一邊爬上床一邊重新把自己的思緒放在了正路上。
蔣緯國知道自己為什麽會這樣,因為他實在太激動了。這個“激動”並不是高興的意思,既有狂熱的興奮、期待、躊躇滿誌、蓄勢待發也有莫名的緊張、焦慮、患得患失、踟躕不定,就好像一個中了五百萬元大獎的彩民正在走向兌獎中心,身處如夢如幻的迷蒙中。八年抗戰,終於就要到來了,蔣緯國終於就要上戰場了,他比後世高三學生看到高考日期即將到來時的那種特殊心情的程度還要嚴重一百倍。
過去的十多個月裏,蔣緯國一直在竭盡全力、竭盡所能地為即將要迎來千年浩劫的祖國做出自己最大限度的貢獻,從而希望能改善祖國在八年抗戰裏的艱苦處境,能讓入侵中華的倭寇能付出更慘重的代價。蔣緯國具體都做了什麽呢?
首先,蔣緯國出訪德國,成功地拆散了德日聯盟,又空前地強化了中德合作互助關係(中德還沒聯盟),並且對德國進行了多方麵的“指點迷津”,產生的重大意義和曆史影響都難以估量,同時從德國身上結結實實地撈到了巨量的好處;接著,蔣緯國提前一步地對海外華僑進行聯絡和管理,開辟了金三角毒品基地,打通了多條重要的海外財源;然後,蔣緯國回國,整頓海軍,整頓空軍,組建了精銳的第918團和第128團這兩支中國軍隊目前僅有的機械化部隊,擴建了本土軍工業,新建了多個兵工廠,開發了玉門油礦、攀枝花鐵礦、六盤水煤礦,聯係上了猶太人,獲得了猶太人的支持,組建了中國軍隊的後備軍和預備軍部隊,提前展開東部地區的大遷徙;…蔣緯國做出了非常非常多的、非常非常重要的貢獻,可以說,能做的,他都做了。體係建立後,事情就走上了正軌,不需要蔣緯國再親力親為,所以蔣緯國在抗戰爆發前的一個月內反而無所事事,就好像一個公司老總,艱苦創業時什麽事都要自己親自幹,等公司建成了、走上正軌了,這個老總隻需要數錢就行,有事秘書幹,沒事幹…一樣的道理。
蔣緯國知道,抗戰正式爆發後,第一把戰火是在平津燃燒起來的,第二把戰火才在上海燃燒起來;另一方麵,曆史上的平津地區丟得莫名其妙,蔣緯國很想改變這一點;不止如此,第918團已經去了北平,去了盧溝橋,去了宛平城,按道理,蔣緯國應該立刻去第918團裏,但他卻遲遲沒有動身去北方。蔣緯國沒有去北平前線,當然不是因為他沉迷在女人溫柔鄉裏,忘了國家大事和抗日大業,而是因為一種“近鄉情更怯”的特殊情愫。“日!真的要打了啊!這一天還真的來了!”蔣緯國想到這一點就感到一切都很不真實,他並非懼怕或退縮,而是就因為這種“近鄉情更怯”,所以“不敢”去北平,所以心煩意亂,所以一頭鑽在女人堆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