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千層浪(1)
字數:5596 加入書籤
受到蔣緯國旗開得勝、初戰告捷的鼓舞,本就傾向於對日開戰的蔣介石更是堅定了抗戰決心,說得更準確一點,蔣介石是堅定了對日強硬決心,如果能不打,蔣介石還會選擇不打,但在談判桌上肯定是不會再讓步了,另一方麵,軍隊在戰場上的勝利才是政治家在談判桌上進行談判的底氣來源和最重要籌碼,國軍在平津前線獲得大勝,蔣介石應付日本人自然遊刃有餘,談判的話,作為勝利者的蔣介石可以從容應付日本人,退步是不可能的了,保持現狀是綽綽有餘,逼日本人讓步都是很有可能的,蔣介石不至於像中法戰爭結束後的李鴻章那樣,明明打贏了,卻還簽署不平等條約,作為戰敗一方的日本人當然不可能打輸了還在談判桌上逼迫中方讓步;開戰的話,蔣介石也覺得底氣充實了不少,雖然他還是很忌憚日本人的實力,但主要是忌憚,懼怕成分確實大大地降低了。
後來有人指出,蔣緯國在平津取得的初戰勝利隻是“僥幸得手”,“國軍之所以能夠打贏宛平城戰役,第一功臣並不是蔣緯國,而是牟田口廉也,因為牟田口廉也的愚蠢和蔣緯國的魯莽,這才產生如此荒唐的戰役和國軍華而不實的勝利”,並且正因為蔣緯國“打得太順手”,導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軍政高層“或多或少地輕視日本和日軍的實力”,認為日本人和日本國“色厲內荏、外強中幹、徒有其表、不堪一擊”,繼而產生了惡劣後果:國民政府明明可以借助平津戰役這場“基本上是靠運氣而獲得的勝利”以及該勝利帶來的有利於中國的大好局勢,在談判桌上迫使日本人讓步,並且見好就收地控製住已經即將失控的戰爭態勢,從而成功地再次拖延時間,讓中國的戰備工作因為得到更多的寶貴時間而更充分,但就因為蔣介石“昏了頭”,不但沒見好就收,反而貪心不足,“輕率魯莽地采取過度強硬的對日對策,刺激得原打算不對華開戰的日本政府和日本軍部惱羞成怒,決定全麵對華開戰,最終導致了中日戰爭在不利於日本但更不利於中國的情況下提前爆發”。
根據蔣介石的授意,國民政府軍委會、軍政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以及屬於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掃蕩報》、《中華日報》等宣傳機構和官方喉舌媒體在平津戰役還未完全結束時就開足馬力地大肆宣傳“國軍在平津前線取得的空前大捷”,並且宣傳力度完全可以用“吹噓”來形容,中宣部部長程滄海、副部長陳布雷等人哪裏會不清楚蔣介石的意思,作為政府宣傳人員,他們早就把“揣摩領袖心思”這門看家功夫修煉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平津戰役必然要好好地、狠狠地宣傳的,一是出於軍事、政治、外交等大的方麵,二是該戰的國軍指揮者裏有蔣介石小兒子蔣緯國,把平津戰役宣傳得越猛烈,就能愈發地增加蔣緯國在此戰中獲得的政治資曆和軍事資本。正是出於這一點上“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思,《中央日報》在刊登“平津大捷”這個爆炸性特大新聞時,頭條上是足足占了整頁三分之一麵積的蔣緯國的戎裝大照片,至於杜聿明、彭孟緝、孫立人、馮治安、張自忠、秦德純、佟麟閣、宋哲元等軍銜軍職都比蔣緯國高的國軍指揮官,不但照片小得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究竟誰是誰,並且都被蔣緯國的“特大照片”給擠到邊框角落裏去了。至於新聞內容裏,連篇累牘的足有四分之三介紹的是宛平城戰役,並且這四分之三的內容裏有超過一半都是描述“蔣緯國在戰鬥中如何鎮定自若、力克頑敵、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用詞堪稱天花亂墜、巧舌如簧。儼然間,在這場雙方參戰兵力八萬餘的平津戰役裏,蔣緯國這個少校營長是戰役一號主角(國民政府沒有宣傳部,隻有“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簡稱中宣部,《中央日報》是國民黨的黨報,報社社長由中宣部部長兼任;《中華日報》也是國民黨的黨報,該報受汪精衛政治派係操控。)。
七月九日上午,國民政府豪氣衝天地向全世界通電宣布:
七月七日下午,日軍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等部在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指揮下悍然出兵包圍北平市宛平城,用武力手段挑釁宛平城的國軍駐守部隊且下達蠻橫無理之軍事通牒,要求宛平城的國軍駐守部隊在天黑前撤離宛平城,將屬於中國國土的宛平城交其掌控,並且日軍開炮轟擊宛平城,實施軍事進攻,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和中日以往簽署和約。宛平城的國軍駐守部隊在忍無可忍且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奮起反抗,經三小時血戰,進犯宛平城的日軍被宛平城國軍全殲,國軍累計斃敵8848名、俘敵365名、繳獲大批武器裝備,牟田口廉也本人在激戰中被國軍擊斃;隨後,平津地區其餘日軍妄圖展開報複,主動攻擊平津地區國軍駐紮地,平津國軍遂展開全麵反擊,經兩天兩夜激戰,平津日軍被國軍全麵殲滅,國軍共斃敵15000餘名,俘敵1000餘名,摧毀日軍飛機50多架、坦克180多輛、大炮150多門、繳獲物資和戰利品不計其數,攻陷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和日軍步兵旅團旅團部,收複豐台、塘沽等被日軍非法占領之我國領地,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少將、駐屯旅團參謀長森田徹中佐、駐屯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第二聯隊聯隊長萱嵨高大佐、炮兵聯隊聯隊長鈴木率道大佐、戰車隊隊長北武樹大佐等日軍高級將佐俱被國軍擊斃。日軍華北駐屯軍在此戰中全軍覆沒,該軍下屬之駐屯軍步兵旅團、炮兵聯隊、戰車隊、騎兵隊、工兵隊、通信隊、憲兵隊等部被國軍全麵消滅,日軍損失史無前例。
“我操!這也太能吹了吧?”捧著國民政府的對外通電宣文以及《中央日報》、《掃蕩報》等官方報紙,蔣緯國看得瞠目結舌,因為上麵公布的戰果都被狠狠地注了大量水分,哪裏是宣傳,簡直是大吹特吹。“浩然兄啊…”蔣緯國很無語地看著身邊的蕭爻,“中宣部那幫官僚比你還能吹牛啊!你把五千人吹成七千人,他們卻把五千人吹成了八九千人,更上一層樓啊!”
“宣傳嘛…”蕭爻十分不以為然地道,“本來就是吹牛和說謊。”
蔣緯國想了想,確實如此,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那句名言是怎麽說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了。宣傳部就是這麽一個睜眼說瞎話的部門,壞事要說成好事,好事要吹成大好事。
兩人此時在宛平城的地下指揮室內,距離隻不到三米,但互相說話卻不得不大聲,因為耳邊都是震耳欲聾的鞭炮煙花聲,聲音之大之密,堪比剛剛結束的平津戰役的槍炮爆炸聲了,此時的北平市正沉浸在遠超過除夕新年的狂喜氣氛中,全城張燈結彩、歡騰慶祝,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就沒有停止過,夜空中的煙花更是雨後春筍、此起彼伏,綻放開讓夜幕下的北平市亮如白晝的閃光漪瀾,爆竹店和酒店裏的貨架都空空如也,鞭炮煙花和酒水都被爭先恐後的人群搶購一空,飯店、酒肆、茶樓、戲院裏的顧客更是排成長龍、水泄不通,全城一片狂歡。
燈火通明的大街上,報童們舉著報紙又跑又叫:“快看報啊!國軍打勝仗啦!東洋鬼子吃大敗仗啦!”街邊人群在極度的興奮和激動中紛紛掏錢買報紙:“來一份!”“給我也來一份!”
供不應求的報紙已是洛陽紙貴,報館的工作人員們都挑燈夜戰、奮筆疾書,然後用汽車裝著大捆號外在街上鋪天蓋地潑撒著,興高采烈的人們歡天喜地爭搶著,奔走相告這個喜訊。北平城家家戶戶在門前都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以示愛國,全城到處都是大幅標語;大街小巷間,一隊隊最熱血的學生們和數以萬計同樣熱血的市民組成一支支高舉火把、遊行慶祝隊伍,群情激奮、欣喜無限的學生們高呼道:“慶祝平津大捷!”“全麵抗戰!收複失地!”“中國必勝!國軍必勝!”“打到關外!收複東北!”
北平這樣,平津也這樣,當晚都是煙火漫天、人聲鼎沸的不夜城,不隻是平津,南京、武漢、上海等國統區大城市都在沒日沒夜地歡慶這場“平津大捷”。中國的老百姓們不沸騰才怪,近百年來中國備受列強大國的欺辱,其中以日本最突出、最惡劣,再加上在這六年裏,日本人先是吞東北,然後犯上海,接著侵華北,中國人積壓在心裏的屈辱怨氣早就盼著中國軍隊來一場大勝利從而狠狠地發泄一番。實際上,當平津戰役的捷報傳遍全國後,絕大部分國人包括國民政府高層都覺得非常的意外,非常的突然,因為中日兩國畢竟還沒有正式開戰,猛然間就冒出一個“平津大捷”,確實非常突如其來,但前線部隊可沒有空穴來風,報紙上,到處是可以證明國軍這場勝仗的照片:堆積如山的戰利品、遍地狼藉的日軍屍骸、殘破不堪但卻飄揚起中國國旗的日本人軍事機構、垂頭喪氣的日軍俘虜、站在屍山血海和殘垣斷壁間歡呼勝利的中國軍人…盡管國府高層還存在各種複雜的想法,但社會基層老百姓的思維卻是非常直接的:不管這場勝仗是怎麽突然間打起來的,不管這場勝仗是為什麽打起來的,但是,本國軍隊獲得了一場大勝,這就足夠讓百姓們激動狂喜了。也許高層有人想“這場仗打贏了還不如打輸了”,但老百姓沒有那麽“深謀遠慮或高瞻遠矚”,“本國軍隊打贏難道不是好事?打贏了怎麽可能不如打輸嘛!”平津戰役的捷報立刻在霎那間猶如烈火點著草原般引得國內一片歡騰。而在這其中,又以北平、天津的居民是最興奮的。不包括東北和台灣的話,中國國內最忍受日本人欺淩的就是北平、天津、上海這三地的居民了,因為這三地都有日軍駐紮,當地百姓早就看夠了日本人趾高氣昂、盛氣淩人的嘴臉,並且,平津滬三地居民也是最直接生活在日本人帶來的威脅陰影中的。對於平津百姓而言,首先,他們是親眼目睹了本國軍隊痛擊日軍的“痛快過癮場麵”的(光是宛平城戰役,就有十萬多的北平市居民在永定河西岸觀看),最清楚國軍的這場大捷,其次,在他們家園裏盤踞著的日本人被趕走,讓他們不但感到興奮,還感到了安全,兩個原因加起來,自然讓平津百姓們興奮得如癡如醉。平津二市的八街九陌、九衢三市間,無不萬人空巷、摩肩接踵,全城人流如潮、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鞭炮震天,歡聲笑語和激情盎然的口號聲直衝雲霄;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地走上大街又唱又跳、載歌載舞,密如繁星的燭火使得兩城璀璨輝煌、燈火通明,地麵上的爆竹煙花紙屑厚達數寸。城內的各家酒肆飯店一律燈籠高挑、彩旗飄揚,食客們的高談闊論聲和喝彩叫好聲溢滿街市,特別是“有幸(冒著生命危險)”親眼觀看到戰役的市民,更是成了旁人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的明星人物,一個個精神抖擻、眉飛色舞、唾沫橫飛、繪聲繪色地向周圍好奇得都伸長脖子、兩眼眨都不眨、神色焦躁而揪心、心急如焚得好像心裏有貓在撓著、豎起耳朵聚精會神聆聽以及因為自己沒能親眼看到交戰過程而惋惜得連連頓腳的聽眾人群講著當時戰場上的畫麵:
“你們當時沒看到啊!小鬼子欺人太甚,不但包圍宛平城,還開炮轟擊宛平城,國軍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國軍大炮一開火,那個小山坡上的小鬼子都被炸成灰了!我親眼看到好幾條人腿在天上飛!然後一開打,我的天呐,宛平城的這支國軍真是不得了啊!鋼鐵戰車足有上千輛,呼啦啦地開到小鬼子人群裏,立刻把小鬼子打得丟盔棄甲、哭爹喊娘,鐵車輪直接把大批小鬼子碾成了肉泥,哎喲喲…小鬼子那個慘啊,我都可憐他們起來了!”
“這些小鬼子可真是不知死活不長眼啊!”有聽眾嘖嘖感慨,“宛平城的那支國軍又是大炮又是鐵甲車,小鬼子不是送死嗎?”
“嗬!你們懂個屁!你們知道宛平城的國軍是誰的部隊嗎?”
“誰啊?到底是誰啊?我們也一直在猜呢!”
“你們沒看報紙?宛平城的那支國軍是蔣委員長二兒子蔣緯國的部隊!”
“原來如此!難怪那支國軍這麽強,原來是蔣委員長兒子的部隊啊!”
“這下好了!蔣委員長都把他兒子派到北平來,看來,北平沒事了!”
“對對對!以前就是擔心小鬼子真的打北平,宋哲元的第29軍怕是擋不住,現在好了,中央軍來了,北平可以高枕無憂了!”
平津城內,人人喜笑顏開、談笑風生,數十萬人的談笑聲匯成巨大的聲浪,震耳欲聾、響徹碧空,盡情宣泄心頭的狂喜和憋在胸口裏的惡氣,徹夜的狂歡甚至讓城市交通都陷入了癱瘓。為了振奮民心、鼓舞民氣,第918團、第10炮兵團、第37師、第38師等參戰部隊在平津二市的城區裏設立了多個“戰利品展覽現場”,展示部隊在戰鬥中繳獲到的日軍裝備,同時被展示的還有成百上千張照片,照片上有的是交戰畫麵,有的是戰事細節,有的是兩軍高級指揮官的照片,更多的是日軍屍體的照片。日本人的屍體肯定沒法拉進城內進行展覽的,又惡心又不衛生,畢竟眼下是盛夏,屍體放一兩天就會腐爛發臭,所以進行了全方位的拍照,特別是田代皖一郎中將、橋本群少將、牟田口廉也大佐等日軍高級將佐的屍體,更是照相機、攝像機輪番上地進行了寫真集式的特寫拍攝。(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