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遍地狼煙(2)

字數:8512   加入書籤

A+A-


    進入或橫穿外蒙古的南京軍共有八個師,總兵力超過27萬,匯聚成一支巨龍般的隊伍,但在這支巨龍般的隊伍的後麵,還有一支規模遠超過前者的洪水般的隊伍。

    第五軍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騎乘著一匹高大矯健的東洋馬,策馬揚鞭在茫茫的蒙古高原上,他眼睛發熱地看著身邊的這一幕:人、無數的人、蟻群般無數的中國平民,匯聚成黃河般既一眼望不到頭也一眼望不到尾的蜿蜒而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跋涉在千裏無垠的原野上,壯觀恢宏的場景難以用筆墨形容,令看到這一幕的人無不感到一股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感和心理衝擊感撲麵而來,雨點般密集以及雷霆般巨大的人的說話聲、腳步聲、車輪聲、家畜家禽的哼鳴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卷起的塵土更是猶如刮起一場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天蔽日地呼嘯在蒙古高原上,身在其中,二三十米外便看不清人了,隻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影憧憧,猶如一片黑壓壓的會移動的森林。

    這是中國內地後方支援遠東戰場前線軍隊的民工隊伍,參加的平民人數高達兩百多萬,大大地超出南京軍總部先前的預定,這些平民絕大部分來自華北六省一市,也有少部分來自別的省份地區,成員基本上都是農民。中國很弱、很窮,國力衰微,想要維持二三十萬軍隊在二三千公裏外進行高強度的、大規模的戰爭,靠軍隊自身的後勤運輸力,肯定會不堪重負,因為沒有那麽多汽車和火車,就算有,外蒙古也沒有公路網和鐵路網,因此,人力運輸就是唯一的選擇了,人的兩條腿就是運輸工具。大戰爆發後,華北政務委員會和軍委會北平行營迅速在華北六省一市境內展開了戰爭總動員,號召廣大平民百姓加入支前隊伍,為前線部隊運輸物資。動員令一下,應者雲集,來自各省各市的無數民眾猶如百川入海般匯聚向外蒙古,最終形成了這場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支前大軍。張發奎看見,隊伍裏,汽車幾乎是沒有的,自行車不少,有兩輪自行車,也有三輪自行車,蔣緯國創辦的“大眾自行車公司”工廠遍布全國各地,大眾牌自行車也暢銷全國,一半供應軍隊,一半供應民間,戰爭爆發後,大批的民間自行車被軍隊征用,但民間還有很多自行車,此時就體現在支前隊伍裏,但支前隊伍裏最多的還是牛車、馬車、驢車、騾車以及帆車、獨輪車、人力車等。數十萬車輛發出的嘎吱聲猶如山洪海嘯,猶如這個古老的、傷痕累累的、不屈不饒的民族在發出的低吼。支前平民以家庭為單位,此時是冬季,農村人口大部分處於賦閑狀態,所以很多村莊集體出動,爺爺奶奶在家裏帶孩子,夫妻倆參加支前隊伍,丈夫拉車,妻子推車,一步一步,靠著雙腳走完來回超過五千公裏的路程。車子上堆滿大米、白麵、幹肉、鹹魚、土豆、辣白菜等食物,不過,因為支前民工一路上自身也需要吃飯,所以一輛車的物資隻有不到一半是送到前線的,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上百萬民工一點一滴地,給前線南京軍提供了堆積如山的巨量物資。

    “同胞們!父老鄉親們!謝謝你們!謝謝!”張發奎眼睛濕潤地策馬前進,他不斷地朝著身邊支前大軍裏的百姓們拱手致謝。

    張發奎此時的軍銜是陸軍二級上將,他的年齡、氣質和領章上的三顆三角金星讓看到他的百姓們都立刻知道這是一位“國軍大官”。百姓們紛紛熱情洋溢地跟張發奎打招呼回話:

    “不謝!不謝!你們更辛苦,你們要跟老毛子拚命呢!”

    “老總啊,你們狠狠地打!你們一定能打贏的!”

    “是啊,打贏了,咱們國家就更大了,咱們也能分到新土地了!”

    “你們放心!會打贏的!我們一定會打贏的!”張發奎熱淚盈眶。南京軍動員這麽多老百姓組成支前隊伍,並非隻是靠空口宣傳和愛國的大道理,老百姓做出貢獻,政府和軍隊肯定要給予報酬。支前隊伍裏每家每戶每個百姓,送到前線的物資都會進行統計,按質和量支付現金,南京軍給出的價格是市場價的三倍,三倍價格是很豐厚的,但肯定還是遠遠不夠,畢竟百姓們是長途跋涉幾千公裏送過來的,成本高昂自然無需多言,給十倍價格都不為之過,不過,蔣緯國沒有那麽多錢,他用現成的東西作為百姓的報酬:土地。南京軍打贏這場戰爭,肯定能獲得大片土地(即便不能額外開疆拓土,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這三個已經到手的地方加起來也有三百多萬平方公裏),所以南京軍報答民眾就是用土地來償還:比如一戶山西農民參加了支前隊伍,根據相關規定,獲得了一百畝新土地(南京軍肯定不可能用沙漠戈壁之類的價值很低的土地作為百姓們的酬勞,雖然沙漠戈壁裏也可能有礦產資源),這片新土地肯定不在山西,這戶山西農民可以全家搬去新土地,也可以繼續住在山西老家,同時經營開發那塊新土地,或者把那塊新土地賣給政府、轉售他人等等。對此,參加支前隊伍的百姓們都非常擁護,因為對於中國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農民,他們最在乎最想要的就是土地。他們支援軍隊收複失地、開疆拓土,軍隊把一部分收複的土地或開拓的土地給他們作為報酬,顯然是一種非常各得所需的互惠模式。

    “有這麽多忠良勤善的百姓支持我們,我們怎麽可能打不贏呢?”張發奎心頭很溫暖,參戰的南京軍官兵們也無不心頭溫暖。

    滿洲裏前線,狼煙遍地、血火衝天。抵達戰場的南京軍第77、第88、第99師集中了三個重炮團、六個常規炮兵團,難得地“奢侈了一把”,以火海戰術猛烈轟擊滿洲裏的蘇軍。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還很低,南京軍雖然是中國軍隊的精華,背後還有蔣緯國這個財神爺,但如此猛烈的炮火也是前所未有的。數百門大炮爆發著天崩地裂般的雷霆巨響,數百道一起噴射出來的炮火烈焰猶如火山群爆發,地麵顫抖得幾乎令人無法站立,地動山搖的咆哮巨響幾乎震碎了天空,無數顆炮彈形成一場場颶風海嘯般的烈焰鋼雨,在被彈火尾跡映照得猶如火燒雲般的半空中傾瀉向滿洲裏的蘇軍陣地,無數朵黑紅色的火球旋即雨後春筍般在滿洲裏綻放開一片片怒濤火海,爆炸開的衝天烈火和龍卷風般的衝擊波直上雲霄,蘇軍各陣地齊齊陷入滔天的火海汪洋中,天塌地陷中,血肉模糊的蘇軍士兵肢體、燃燒著的車輛殘骸、化為齏粉碎末的混凝土水泥塊、炸彎變形的火炮、化為零件的槍械武器以及撕成碎片的鐮刀錘子紅旗一起在沸騰的火海中漫天飛舞。

    炮兵們無不大呼過癮,高級將領們則一邊感到痛快一邊感到痛心,這頓炮火覆蓋下去,幾千萬美元打了水漂。

    蘇軍的炮兵力量並不遜於南京軍,甚至還大大超過,但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製空權掌握在南京軍的手裏,一隊隊威風凜凜的bf-109掩護著一隊隊ju-88和hs-123盤旋在戰場上空,劈頭蓋腦地轟炸蘇軍的炮群和坦克群,盡情地發揮著空中優勢。中國空軍現有轟炸機主要有四種:ju-87、ju-88、熊貓、hs-123,四種轟炸機各有自己的戰鬥崗位。ju-87是俯衝轟炸機,擅長精確對地對海打擊,因此主要被用於對付敵軍艦船,ju-88是常規水平轟炸機,既能攜帶炸彈也能攜帶魚雷,主要用於南京軍地麵部隊的空中火力增援,熊貓是戰略轟炸機,轟炸蘇軍地麵部隊是大材小用,因此被用於轟炸機蘇軍的西伯利亞鐵路幹線,至於hs-123,則是蔣緯國從德國那裏“淘來的”寶貝。hs-123是一種俯衝轟炸機,是ju-87斯圖卡的前輩,不過,性能不是特別出眾,它甚至還是雙翼結構的,所以已經被斯圖卡取代,德國已經停產這款飛機,生產線被希特勒“清倉大處理”免費贈送給了蔣緯國,實際上,hs-123是一種強擊機(對地攻擊機),雖然不具備斯圖卡那種精確打擊的能力,但對地攻擊力十分的強勁。可以說,被德國人看不上、性能確實不出眾但在對地攻擊上十分出色的hs-123是中國空軍又一種“物美價廉的弱國武器”,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該能力不太屬於轟炸能力),隻要取得製空權,hs-123就能大顯身手,痛擊敵方地麵部隊。蔣緯國很喜愛這種看似平常無奇、貌不驚人但卻身手不凡的飛機,給它取了一個恰如其分的並且很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名字:“麻雀”。此時的滿洲裏戰場上,參戰的數十架“麻雀”不負眾望,機翼掠過之處,地麵上烈火騰騰、濃煙滾滾,炸得蘇軍炮群、坦克群損失慘重。落彈處電閃雷鳴、烈焰衝天,拔地而起的火球伴隨著大量猶如花瓣般漫天飛舞的蘇軍斷手斷腳和蘇軍坦克車輛的碎片殘骸,遍地青煙嫋嫋的彈坑,彈坑周圍的滾燙泥土上落滿四分五裂的屍體和支離破碎的武器碎片。以爆炸彈坑為圓心,落彈點近處的蘇軍粉身碎骨、無影無蹤,變成一地的碎肉膿血,稍遠處的血肉橫飛、身首異處,化為一地猶如木材般的斷手斷腳,更遠處的則被爆炸衝擊波掀翻或掀飛,五髒破裂、七竅流血,猶如被風刮倒的莊稼般倒得齊齊整整、層層疊疊。

    “全體攻擊!拿下滿洲裏!”隨著總指揮傅作義一聲令下,機群和炮群的狂轟濫炸後,南京軍的地麵部隊隨即大舉出動,上千輛坦克、裝甲車、裝甲汽車、汽車或乘坐著或掩護著或攜帶著十餘萬步兵以氣吞萬裏如虎之勢席卷向滿洲裏。

    蘇軍第57軍還在齊齊哈爾斷後,第56軍已被南京軍擊潰,此時在滿洲裏的是第58軍。滿目瘡痍的滿洲裏郊區,蘇軍第58軍軍長m.f.格裏高裏耶維奇少將臉色慘白地舉起望遠鏡,在他的視野裏,密集如雲、洶湧如浪的南京軍正在咆哮而來,天空中是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群在瘋狂投彈,南京軍衝鋒部隊的後麵是炮群在把飛火流星般的炮彈不斷地怒射而來,滿洲裏蘇軍遭到了慘重損失,成千上萬的蘇軍和大量的裝備物資在南京軍這股地毯式的飽和性轟炸炮擊中粉身碎骨,蘇軍的整體防線已經陷入癱瘓和極度的混亂中,空氣中的煙塵味、血腥味、硫磺味濃烈得令人窒息。通過望遠鏡,格裏高裏耶維奇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正在越來越近的那些中國軍人的白花花密集刺刀以及德式鋼盔下那無數雙噴射著怒火的黑色眼睛。“中國人...中國人...”格裏高裏耶維奇在心理上感到匪夷所思,蘇俄人和中國人不是沒有打過仗,從《尼布楚條約》簽訂前開始計算,俄羅斯人和中國人斷斷續續地打了二百四五十年,大規模戰爭基本沒有,局部衝突不斷,規模都不大,即便是中國某些曆史學家經常鼓吹的“雅克薩大捷”,清軍和俄軍先後打了兩場,清軍累計參戰兵力隻有四五千,俄軍累計參戰兵力則一千二三百,實在算不上什麽大戰或大捷。格裏高裏耶維奇覺得自己沒有記錯,中俄(蘇)二百幾十年來,都是中國吃虧、俄國(蘇聯)占便宜,中國人以如此雄盛的軍隊、如此龐大的規模反擊蘇俄,確實是第一次,不得不讓格裏高裏耶維奇覺得思維發飄。

    “同誌們!為了祖國!為了蘇維埃!為了斯大林!開火!”衣衫襤褸的蘇軍軍官揮舞手槍拚命嘶吼著。滿洲裏的焦土上,被打得暈頭轉向的蘇軍開始倉惶地還擊。

    泥石流般湧過來的南京軍與蘇軍爆發了麵對麵的大戰,漢語的怒吼和俄語的嚎叫聲中,黃皮膚的中國軍人和白皮膚的蘇俄軍人在遍地的屍骸彈坑間殊死搏殺。雙方首先展開了鋼鐵與鋼鐵的猛烈碰撞,超過四百輛南京軍坦克與數量旗鼓相當的蘇軍坦克在滿目瘡痍的滿洲裏戰場上扭曲成了一個搏殺漩渦,但蘇軍坦克群在正式參戰前被南京軍的轟炸機群打得損失慘重,隻有兩百餘輛真正參戰,從而在數量上落了極大下風。

    鋼鐵和鋼鐵的搏殺驚心動魄,雙方六七百輛坦克發出的巨大轟鳴響徹雲霄,坦克履帶揚起的灰土更是遮天蔽日,雙方的坦克猶如兩群發瘋的野牛般猛烈撞擊在一起、廝殺在一起、糾纏在一起。連天的炮火間,坦克群飛輪馳騁,地麵猶如巨鼓被敲擊般轟鳴作響、顫抖不已,黑雲般的沙土塵埃滾滾籠罩著雙方的坦克群和滿洲裏交戰區域上空。機械咆哮聲堪稱山河變色,成百上千道閃電般的坦克炮彈在驚雷般的轟擊聲中交錯橫飛,炸起一團團耀眼的火球和一股股拔地而起的黑煙,雙方坦克上的坦克機槍也瘋狂傾斜彈藥,坦克馳騁聲、炮彈轟擊聲和爆炸聲、機槍機炮的掃射爆鳴聲...匯聚成震耳欲聾的巨大聲浪,空中的彈痕火光密如暴雨,猶如無數隻螢火蟲在高速飛梭,霹靂雷霆般的血肉火球在戰場上瘋狂地綻放著。

    南京軍的參戰坦克大多是德國的三號和四號,還有三四十輛五號,蘇軍坦克主要是t-26、t-27、t-46、t-28、bt-5、bt-7等,型號較為雜亂,其中t-26最多。總體而言,蘇軍隻有部分坦克能與南京軍的三號、四號相抗衡,大部分坦克的性能都不如南京軍坦克,南京軍的五號在戰場上堪稱虎入羊群、所向無敵。蘇軍坦克最大的劣勢不隻是數量和質量,還有通訊,此時的蘇軍坦克跟蘇軍飛機一樣,無線電普及率很低,不同坦克之間需要用信號旗或信號燈進行聯絡,而南京軍的坦克百分之百地裝備著無線電,各營長、連長、排長甚至各車長之間都能互相通話,因此互相配合程度很高,相反,大部分蘇軍坦克在戰場上都是單槍匹馬戰鬥,哪怕戰友坦克就在附近,都難以進行配合。

    第77旅旅長胡璉拿起無線電對講機,調到通訊頻道,裏麵立刻傳出了己方裝甲兵各種聲嘶力竭的呼喊聲:

    “一營二營,正麵頂住!三營從東邊的小土坡上迂回到敵軍坦克群後方!”

    “擊中火力!穩紮穩打進攻!繼續進攻!”

    “注意左側!左側有敵軍坦克!一定要注意兩側!”

    “不許猶豫!搖擺不定等於自殺!注意保持車距!別紮堆!”

    “全速開動!不許停下!停下等於自殺!以連為單位集中在一起!別掉隊!”

    “觀察手進行瞄準!六點鍾方向!急停齊射!預備!放!”

    “別開得太快!讓步兵跟上來!記住步坦協同!保護好我們後麵的反坦克炮兵!”

    風雷滾滾的爆炸火球在交戰區內騰空而起,無數的鋼鐵碎片和人體碎片一起漫天飛舞,被擊毀的坦克猶如斷了氣的怪獸般癱倒在戰場上,裏麵的裝甲兵鮮血淋漓、交相枕藉,坦克成了裝甲兵的墳墓,甚至是焚屍爐。被擊中並爆炸的坦克熊熊燃燒,長長的火舌從坦克殘破不堪的身軀上每個通風口和爆炸窟窿裏噴射出來,坦克裏的炮彈被引爆,引起猛烈的大爆炸,使得整個坦克粉身碎骨,裹挾著無數鋼鐵碎片的颶風在戰場上橫掃呼嘯,幸存的裝甲兵渾身鮮血、踉踉蹌蹌地爬出正在冒煙或著火坦克,迅速就被戰場上的槍林彈雨射殺,有的裝甲兵渾身大火地爬出坦克並發瘋般地打滾慘叫,每輛被摧毀的坦克周圍都橫七豎八地躺著裝甲兵的屍體,有的支離破碎,有的血肉模糊,有的已經被燒焦。南京軍的反坦克兵則在戰場邊緣奮勇操作一門門戰防炮、反坦克炮、八八高射炮轟擊向蘇軍坦克,鐵拳般的炮彈呼嘯而去後,被擊中的蘇軍輕型坦克立刻變成一團大火球,徹底地分崩解體,坦克和裏麵的裝甲兵變成了稀爛的金屬肉泥,被擊中的蘇軍中型坦克立刻四分五裂,癱瘓著不動了,濃煙滾滾,裏麵的裝甲兵要麽被炸死,要麽被震死;被機槍子彈籠罩的坦克就像火花刺蝟般,渾身密密麻麻地綻放開無數耀眼的火星,部分交戰中的輕型坦克的薄弱裝甲直接被機槍打得千瘡百孔。交戰區域猶如鋼鐵粉碎機,又猶如人命絞肉機,狼藉遍野、觸目驚心。

    “真殘酷啊!”胡璉等南京軍高級軍官都感慨不已,但臉色是津津有味,並沒有痛惜,因為戰場上的慘狀一大半都是蘇軍。

    鏖戰半個多小時,蘇軍坦克群幾乎被全殲,兩百多輛坦克要麽變成廢鐵殘骸要麽變成遍地的鋼鐵碎片,數百名蘇軍裝甲兵的屍骸散落在坦克周圍,南京軍則損毀了七十多輛坦克,不過其中一半是可以拖回去修複的。殲滅蘇軍坦克群後,搏殺得龍甲浴血的南京軍裝甲部隊繼續橫掃千軍如卷席般前進,掩護著步兵集群展開全麵衝鋒,飛輪行駛的坦克直接在遍地的蘇軍屍體和蘇軍傷兵上碾壓過去,撕心裂肺的俄語慘叫哀嚎聲此起彼伏。緊隨著己方坦克群,南京軍的步兵們在震天殺聲中蜂擁著攻入滿洲裏,部分蘇軍仍然在拚死抵抗,一些蘇軍軍官以及臂章上繡著紅色五角星的蘇軍政委拚命地嘶喊著,試圖穩住全線陷入混亂的部隊並組織反攻,但被打亂建製且開戰前就損失慘重的蘇軍一股接一股地在南京軍雪崩滑坡般的攻勢中迅速被湮滅掉。戰場上,到處都是個頭相對而言略顯矮小的南京軍在追殺著人高馬大的蘇軍,舉手投降的蘇軍在屍骸血泊裏成群結隊。

    經過大半個白天的奮勇激戰,南京軍擊潰蘇軍第58軍,成功攻占了滿洲裏。第77師在滿洲裏展開防禦,第88、第99師則揮師北上,勢如破竹地拿下了靠近東北的蘇聯境內的博爾賈和涅爾琴斯克,完全地堵住了黑西戰場上蘇軍撤離黑龍江省、重回到蘇聯境內的通道。

    “停止繼續進攻!全體轉攻為守,準備展開大規模的防禦戰!”總指揮傅作義對全軍下達了新命令。

    不少殺得性起、準備再接再厲的高級軍官都不太理解這個新命令。實際上,傅作義的這個新命令是非常正確的,也是符合客觀情況的,首先,南京軍之所以能旗開得勝,因為“狠狠地揮霍了一頓”,耗費了一半的家底本錢,接下來繼續發動進攻,確實沒有那麽多的炮彈、炸彈、燃油了,滿洲裏一戰,把南京軍為這場遠東戰爭而準備的、事先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炮彈、炸彈、燃油一下子消耗了差不多一半,繼續維持這種高強度高烈度的進攻戰,南京軍根本沒有能力了,所以要停止進攻、轉入防禦,打防禦戰肯定比打進攻戰“更省錢”;其次,南京軍的目的就是把遠東蘇軍主力堵回黑西戰場上,至於消滅,倒不著急,如果南京軍再打,苦仗惡仗以及戰爭的巨大消耗基本都讓南京軍承受了,豈不是便宜了“友軍”日本人?第三,隻要截斷西伯利亞鐵路幹線,再把遠東蘇軍包圍住,哪怕不打,餓也能餓死包圍圈內的蘇軍,所以南京軍沒必要用子彈去消滅蘇軍。

    涅爾琴斯克,南京軍第99師的控製區,師長鄭洞國和副師長餘程萬感慨不已。鄭洞國問道:“堅石(餘程萬的號)啊,你知道涅爾琴斯克又叫什麽嗎?”

    餘程萬笑道:“知道,尼布楚。”

    鄭洞國愈發感慨:“是啊,尼布楚,《尼布楚條約》就在這裏簽訂的。根據那份條約,清政府一方麵阻止沙俄向黑龍江流域擴張,一方麵也默認了沙俄可以擁有遼闊無垠的西伯利亞,放棄了部分在當時看來沒有價值的土地,這份條約,我們中國人勉強可認為是平等條約,但蘇俄人卻不這麽認為,蘇俄曆史學界認為《尼布楚條約》是對俄國不平等的條約,倒是《中俄璦琿條約》(沙俄通過該條約掠奪了中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省以北的外東北6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和《中俄北京條約》(沙俄通過該條約掠奪了中國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才是平等條約。”

    餘程萬冷哼一聲:“這個強盜民族!平等在他們眼裏是吃虧,占別人便宜在他們眼裏才是平等,把別人東西據為己有在他們眼裏居然是天經地義的,什麽東西!他們憑什麽這麽無恥!這麽貪婪!這麽狂妄!”

    “是的,俄羅斯人,什麽東西!”鄭洞國也恨恨不已,“他們當初吃下了多少,現在我們就讓他們吐出來多少!並且還要連本帶利!”(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