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節 遍地狼煙(8)

字數:7815   加入書籤

A+A-


    十二月時,蔣緯國終於可以捧上一杯熱茶,氣定神閑地等待著最終勝利了,因為遠東戰場的大局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了。

    伊爾庫茨克戰場上,南京軍第74師不負使命,全師雖然傷亡慘重,但陣地卻固若金湯、穩如泰山、堅若磐石,牢不可破地阻擋著蘇軍的反撲腳步,死死地盤踞著伊城,維持著西伯利亞鐵路幹線此時被截斷的狀態,前去增援的南京軍第150師大膽而果斷地迂回橫切向伊城蘇軍的側後方,形成威脅蘇軍側翼的態勢,配合守城的第74師,裏應外合,成功地重創了蘇軍。林海雪原間,南京軍奮力廝殺、勢不可擋,雖然參戰南京軍人數隻是蘇軍的三分之一,但卻氣勢如虎地壓著蘇軍打,邱清泉匯報道“即便蘇軍再增兵二十萬,伊城局勢也沒有問題”;

    滿洲裏戰場上,南京軍第77、第88、第99、第101、第200師在被困在黑西的蘇軍的西部形成一個巨大的、堅不可摧的“c”字半包圍圈,死死地把蘇軍堵在黑西,先後粉碎了蘇軍五次突圍衝擊。被困在黑西的蘇軍可以說是插翅難飛,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從諾門罕戰役開始,遠東戰爭已經持續四個月了,參戰的蘇軍根本就沒有攜帶足夠的補給,因為低估中日、盲目樂觀,蘇軍高層在遠東戰爭開始前估計“戰爭慢者兩個月,快者一個月甚至隻需半個月就可以結束”,所以蘇軍完全沒做好打持久性、打消耗戰的準備,彈藥和糧食都隻能維持兩個月左右,加上西伯利亞鐵路幹線被南京軍切斷,孤懸在遠東的蘇軍遠東部隊更加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實際上,此時的蘇軍已經彈盡糧絕,中日聯軍如果一起發動強大攻勢,足以摧毀蘇軍,隻不過中日“各懷鬼胎”,誰也不肯死打硬拚,所以都采取轉攻為守、圍而不打的戰術,才使得被圍蘇軍可以苟延殘喘至此時而沒有全軍覆沒。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圍蘇軍在糧食供應上逐漸枯竭,陷入食不果腹、饑腸轆轆的艱難處境,覆滅隻是早晚的事;

    遼寧戰場上同樣烽煙席卷,東北軍和日軍打得如火如荼。此戰在政治性質上十分奇特,東北軍雖然屬於中國軍隊,但他們的行為卻是“以下克上”搞出來的,遼寧戰事可以說是“中日再戰”,但在嚴格意義上又不算中日再戰,因為中方統帥部對日方聲稱“對此事毫不知情”,東北軍隻是以“東北地方軍”甚至是“中國叛軍”的身份與日軍交戰的。由於日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此趁虛而入的東北軍堪稱勢如破竹,不但連續拿下錦州、盤錦等多個大型城市,還在12月15日這天一鼓作氣地拿下了沈陽,可以說是戰果輝煌。收複沈陽,不得不說是“具有曆史性巨大意義的偉大勝利”,捷報傳來後,舉國一片歡騰,當然了,東北軍進攻沈陽時,沈陽日軍隻有區區一個大隊,東北軍以寡敵眾,自然獲勝,並且還付出了五倍於日軍的傷亡。

    “沈陽啊沈陽,八年了,我終於回來了!”步入沈陽的張學良情難自已、喜極而泣。

    東北軍占領沈陽,不但得到了城內幾十萬東北平民的支持,還得到了大批的糧食物資以及最寶貴的軍械補充,因為沈陽有一座規模極大的兵工廠。該兵工廠的前身是張作霖當年創辦的奉天兵工廠和奉天迫擊炮廠,原本就是全中國最大乃至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擴建了這兩座兵工廠,合並為沈陽兵工廠,使其規模和生產力都更上一層樓,此時,該廠擁有機器一萬多部、職員1200多人、工人30000多人,堪稱驚人。東北軍得到該廠,無異於得到了一座寶藏,實際上,該廠本來就是東北軍的,這一點倒是頗有諷刺意味。

    不過,東北軍的“好日子”也隨之戛然而止,因為從黑西戰場上抽調部隊的日軍展開大舉反撲。反撲沈陽的日軍以第2、第6師團為骨幹,總兵力約5萬,守城的東北軍在兵員人數上比日軍還多,但陷入苦戰是不可避免的事。12月17日,沈陽戰役爆發,五萬餘攻城日軍與六萬餘守城東北軍展開了殊死搏殺,參戰的不隻是雙方軍人,還有形形色色的“民兵”,日軍有大批武裝日僑助戰,東北軍也有大批東北平民助戰,使得沈陽戰役的規模被大大增強,一時間,雙方打得天昏地暗、山河變色。

    蔣緯國對張學良沒有見死不救,他采取了一係列“間接而巧妙”的對策。首先,獲悉沈陽戰場上的日軍用炮群猛轟沈陽城後,蔣緯國勃然大怒地向關東軍總部提出了“強烈抗議和嚴重譴責”,他聲色俱厲地道“我國政府從來沒有放棄東北,也從來不承認所謂的滿洲國,東北地區的歸屬問題,中日也已經有了協議(根據中日結盟的相關協議,中國可以用第三國領土跟日本等價交換東北地區,這個“第三國”指的就是蘇聯),所以,東北就是中國領土,東北人民就是中國國民,你們用大炮轟擊沈陽城,炸死炸死大批沈陽平民,等於變相地殺害我國國民,簡直豈有此理!這是"chi luo"裸地踐踏聯盟條約!貴方必須立刻停止此等令我國無法容忍的行為!否則,我國會采取一切措施進行回擊!”對於蔣緯國的抗議、譴責以及“警告”,日軍高層又氣又怒但又無可奈何。蔣緯國的意思是這樣的:你們日軍可以消滅東北軍,但是,不得傷害東北平民。這套冠冕堂皇的說辭的內在含義根本是昭然若揭:日軍在攻殺東北軍時不可以動用機群炮群等會大規模誤傷東北平民的重武器,自然而然,東北軍也得到了“保護”。氣急敗壞的日軍迫於蔣緯國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忍氣吞聲地按照蔣緯國說的做,不再用炮群攻擊沈陽城,使得守城東北軍壓力大減,否則,蔣緯國會名正言順地派部隊進入沈陽,還會調動飛機幫助東北軍作戰。

    不止如此,蔣緯國又調動幾個南京軍二線師集結到熱河省和遼寧省的邊界處,對日方宣稱是“清理原東北軍舊部的叛亂分子,並且隨時做好在日方邀請下進入遼寧協助日軍剿滅東北軍”,這套說辭仍然是冠冕堂皇,但日本人怎麽敢相信,所以不得不調動兩個師團前往遼熱邊界處進行防備。因此,蔣緯國又幫助張學良牽製了大批的日軍,減輕了東北軍的壓力。

    相當於南京軍總部的北平行營,某間茶廳內。

    蔣緯國和蕭爻正在悠閑無比地一邊下象棋一邊喝茶,兩人都心情愉悅,堪稱滿麵春風。

    “軍師啊...”棋藝和棋品都很差勁的蔣緯國再度悔棋,同時問蕭爻,“你說,我們的‘張少帥’在沈陽撐得住嗎?”

    蕭爻微微笑道:“撐不住也得撐住,他有的選擇嗎?”

    蔣緯國嘻嘻笑起來:“對,他根本沒有選擇,所以我們完全算死了他。八年前他跑了,現在再跑,怎麽說也說不過去嘛!就算他想跑,東北軍官兵們也不肯跑的!所以,他和他的東北軍會在沈陽跟日本人死磕到底,哪怕他醒悟他隻是我們的過河卒子,也別無選擇。”他懷著一種感激的心態拍了拍蕭爻的肩膀,“一切盡在我們的掌握中!”

    “張學良雖然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花花公子,頭腦簡單是他的缺點,但這一點正好可以被我們所用。”蕭爻眯著眼,“別人可以利用他的蠢,我們當然也可以利用。否則,我們何必故意給他提供那麽多彈藥物資。下了那麽大血本,豈能沒有回報?”

    蔣緯國對蕭爻愈發地五體投地:“軍師,你太牛了!張學良在我父親那隻是一個廢棋,但在你手裏卻是一個威力無窮的妙棋啊!”

    蕭爻很謙虛地笑了笑:“哪裏哪裏,我隻不過利用這個蠢貨把東北的水攪渾了,這樣,我們才可以渾水摸魚嘛!”他拿起一顆棋子輕輕地放下,“好了,你輸了,這次不許悔棋了。”

    蔣緯國無可奈何地看著自己又被蕭爻將死了:“好吧,我認輸,這一招叫什麽?”

    蕭爻一字一頓地道:“驅虎吞狼。”

    遠東戰爭從十二月中旬開始,正式走向了尾聲。

    12月20日,黑西戰場上的被圍蘇軍展開了第六次突圍攻擊,對於蘇軍而言,這是一場破釜沉舟、背水而戰的奮力一搏。在布柳赫爾和朱可夫的策劃下,包圍圈內此時還幸存著的約三十萬蘇軍(包括大批的傷員病員)進行重新整頓,把所剩無幾的彈藥、糧食集中給十萬無傷無病的官兵,以第57軍的番號和編製,組成一支“精華種子部隊”,寄托全軍的希望。接下來,布柳赫爾率領那二十萬有槍無彈、饑寒交迫的殘兵部隊再度對包圍圈西部的南京軍阻擊線發動突圍,此舉實際上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以迷惑南京軍,同時欺騙日軍,讓南京軍和日軍都誤以為蘇軍的第六次突圍跟前麵五次一樣還是向西的,從而吸引住南京軍和日軍的注意力,當布柳赫爾發動這場堪稱自殺性攻擊突圍時,朱可夫則帶著那十萬“精華”,猛然回頭攻擊日軍阻擊線,一反常態地向東突圍。

    分別時,朱可夫熱淚滾滾地跟布柳赫爾告別,他心知肚明,布柳赫爾肯定是有去無回,甚至是有死無生。哽咽了半天,朱可夫說不出話來,他隻能含淚地向布柳赫爾敬了一個軍禮。

    “朱可夫同誌...”布柳赫爾歎息著拍了拍朱可夫的肩膀,“不要辜負我,不要辜負我們,就可以了。另外,你在向克裏姆林宮匯報時,就說我們大部分都戰死了,包括我在內,沒有投降,這樣,好歹能讓我們的家人不受到連累。”他臉上是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滄桑,也有一種窮途末路的蒼涼。

    布柳赫爾隻能這麽做,因為他別無選擇,他哪怕突圍逃生了,回到莫斯科,等著他的也絕不是安慰、勉勵、嘉獎,而是斯大林的怒火、牢獄之災、行刑隊的子彈。與其在監獄裏毫無尊嚴、受盡折磨和淩辱地死去,還不如在戰場上光榮地戰死。布柳赫爾希望用自己以及那二十萬官兵的生命、戰俘命運換來朱可夫和那十萬官兵的生存。

    蘇軍的這場突圍作戰十分成功,日軍被打得猝不及防,沒想到蘇軍居然回頭向東突圍,加上日軍抽調大批部隊前去遼寧“平亂”,所以在軍力上陷入薄弱,朱可夫和第57軍一鼓作氣地擊破了日軍在齊齊哈爾的阻擊線,隨後急速向北前進,穿過莽莽大興安嶺,橫渡已經冰封的黑龍江,成功突圍,回到蘇聯境內,但是,因為西伯利亞鐵路幹線已經被南京軍截斷,朱可夫和第57軍不得不繼續向北,在西伯利亞鐵路幹線北部一百多公裏的茫茫林海雪原裏一路向西,長途跋涉了一千多公裏,最終在1940年1月中旬抵達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東部、西伯利亞鐵路幹線樞紐、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這一路上,近十萬逃出生天的蘇軍因為饑餓、疾病、嚴寒等因素而死亡了一半,最後隻有五萬多人抵達新西伯利亞。

    朱可夫突出重圍時,布柳赫爾已經在滿洲裏全軍覆沒了。二十萬彈盡糧絕、饑寒交迫、毫無鬥誌的蘇軍再度衝擊南京軍的阻擊線,戰況是可想而知的,戰鬥完全是一邊倒,南京軍用萬箭齊發的火力網射殺得蘇軍死傷驚人,原本已經倒滿了被寒風低溫凍得猶如石頭冰雕的蘇軍屍體的滿洲裏荒野上再度層層疊疊地倒滿了蘇軍屍體。開戰一個多小時後,得知朱可夫已經率部突破日軍阻擊線的布柳赫爾知道自己的掩護任務已經完成了,不忍心部隊繼續白白送死並且萬念俱灰的他命令部隊投降,繼而開槍自殺。

    二十萬蘇軍,被南京軍打死打傷了三萬多人,另有近十七萬人向南京軍投降。南京軍一口氣抓到了人數比他們自己還要多的蘇軍俘虜,蘇軍俘虜多得讓南京軍一時間都感到不知所措。對於蘇軍俘虜裏的傷勢不輕的傷員、病情不輕的病員,南京軍仍然采取了老辦法處理,不管不顧、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從而節約醫藥和糧食,此舉導致四萬多蘇軍白白喪命,最後仍然有多達十五萬蘇軍被南京軍關進在外蒙古荒原上臨時搭建的戰俘營裏,南京軍同時還繳獲到可以武裝二十萬人的蘇製武器裝備,槍械高達二十多萬支,大口徑重炮超過四百門,汽車一千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超過四百輛,機槍、迫擊炮也非常多,美中不足的是彈藥很少。

    南京軍之所以會繳獲到如此豐厚的戰利品,因為此戰中存在這麽一個細節:已經預感自己和自己部隊會全軍覆沒的布柳赫爾曾秘密地派出使者聯係南京軍,遮遮掩掩地商談“投降事務”,從而試探南京軍的態度和口風,暗示“蘇軍可以投降,但南京軍要善待蘇軍俘虜”,對此,張發奎回複布柳赫爾“中國軍隊不是殘暴之師,當然會根據國際戰爭法、日內瓦公約和人道主義精神對待蘇軍俘虜,但是,蘇軍必須交出所有的武器裝備,不得在投降前毀壞掉武器裝備,否則,一無所獲的中國軍隊不保證蘇軍俘虜能得到善待”。正因如此,布柳赫爾才沒有下令部隊大規模地毀壞武器裝備,讓南京軍繳獲到了極其豐厚的戰利品。

    “這麽多老毛子戰俘,嘖嘖,都是以後我們修路采礦的上好勞動力啊!”大勝之後的南京軍將領們無不喜形於色。

    蘇軍戰俘裏還有四萬多名“特殊戰俘”,都是偽蒙軍,包括偽蒙軍首腦、偽蒙古人民共和國、偽蒙古人民革命黨首腦霍爾洛·喬巴山。主子自身難保,這些跳梁小醜自然也走投無路。對於這種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蒙奸敗類,南京軍官兵們都恨之入骨,發現喬巴山的第77師副參謀長劉峰嶺下令把喬巴山等超過四百名偽蒙軍、偽蒙國、偽蒙黨主要分子統統扒光衣服,扔在滿洲裏的荒野雪原上任其活活凍死。

    蘇軍的第六次突圍,宣告蘇聯發動的這場“遠東戰爭”徹底失敗。同日,德國在歐洲展開一項大型軍事行動,遙相呼應中日聯軍一起對蘇聯施壓,幾十萬德軍在羅馬尼亞境內與羅馬尼亞軍隊展開“德羅聯合軍事演習”,並且演習地點就在羅馬尼亞北部與蘇聯接壤並且曾被蘇聯要求羅馬尼亞割讓給蘇聯的比薩拉比亞省、北布科維納省,不止如此,德國和波蘭一起宣布“德波兩國先前發生爭議的‘但澤問題’已經得到了友好解決”,德波兩國以後會展開全方麵的軍事、經濟、政治合作。德國的這些“大動靜”自然讓蘇聯當局大為震驚焦慮,極度懷疑德國會突然間發動侵蘇戰爭並且極度恐懼會陷入腹背受敵的蘇聯當局因此而被迫在跟中國展開的談判中進行“大幅度讓步”。

    經過前後持續一個多月的唇槍舌戰,12月31日,1939年的最後一天,中蘇正式簽署議和停戰條約,“恢複中蘇和平”。該條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蘇聯承認外蒙古、新疆、唐努烏梁海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第二,蘇聯廢除《中俄璦琿條約》,把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外東北地區超過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歸還給中國;

    第三,蘇聯廢除《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超過4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歸還給中國;

    第四,蘇聯廢除《中俄恰克圖條約》,把貝加爾湖以南和貝加爾湖西南超過1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歸還給中國,貝加爾湖完全屬於中國;

    第五,蘇聯支付中國三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六個月內還清。

    這份中蘇議和停戰條約的簽署地點是蔣緯國特地安排的,不在莫斯科,也不在武漢或北平,而是在滿洲裏正北兩百多公裏的涅爾琴斯克,因為涅爾琴斯克的中國名字叫“尼布楚”。1689年9月7日,中(清)俄(蘇)在尼布楚簽署了中俄曆史上第一個關於領土紛爭的《尼布楚條約》,整整的250年後,中蘇在尼布楚再次簽署關於領土紛爭的條約,含義不言自明。這份中蘇議和停戰條約被稱為《中蘇尼布楚條約》,跟250年前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形成一股曆史的“巧合意味”。

    根據這份《中蘇尼布楚條約》,中國一次性地收複了約120萬平方公裏的北方失地(主要是外東北、外蒙古北部等地,沒有收複新疆西北和新疆以西,光是貝加爾湖,麵積就高達三萬多平方公裏),麵積之大,震古爍今。實際上,蘇聯當局別無選擇,一是德國大動幹戈、咄咄逼人,二是西伯利亞鐵路幹線被截斷後,遠東這些遼闊的土地對於莫斯科而言根本是“廢地”,無法進行實質性的有效控製,不得不讓,不讓沒辦法,隻要南京軍一直盤踞著伊爾庫茨克,伊爾庫茨克以東地區就在實質上斷絕了被蘇聯政府的控製。眾所周知,蘇聯的北亞(俄羅斯的亞洲地區)雖然極度遼闊,麵積高達1300多萬平方公裏,但隻有南部地區(緊靠著中亞和緊靠著中國的地方)能進行交通、開發、經營,中部和北部都是氣候極其惡劣、條件極其艱苦的無人區,跟中國的青藏高原一樣,從軍事角度上進行分析,這種地方“敵國軍隊難打,本國軍隊難守”,隻要主要交通線被截斷,立刻大片大片地淪為“廢地”。

    “快哉!快哉!”走出尼布楚談判現場的中方簽字代表楊傑意氣風發地仰天大笑,“外東北啊外東北、貝加爾啊貝加爾、海蘭泡啊海蘭泡、海參崴啊海參崴...你們終於都又回來啦!”

    這場從1939年8月8日持續到1939年12月31日的遠東戰爭,中國大獲全勝。此戰,參戰蘇軍高達75萬餘(包括黑西和伊城),參戰南京軍高達30多萬,參戰日軍也高達30多萬,最終,蘇軍死、傷、病、被俘超過60萬(包括突圍蘇軍一路上的損失人數),南京軍傷亡超過6萬,日軍傷亡超過9萬,偽蒙軍死傷病被俘8萬餘,偽滿軍死傷約4萬。毋庸置疑,中國是此戰的最大贏家。

    不過,中蘇、日蘇戰爭雖然結束了,但中日“戰爭”還在持續中。(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