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節 戰局突變(4)

字數:6384   加入書籤

A+A-


    哈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境內地勢平坦,多為平原、沙漠、戈壁、低地,其中又以西部和西南部地勢最低。南京軍第100軍此時駐紮在哈薩克西北部,當地是一馬平川的荒漠原野,山丘河流極少,並且人煙罕至,幾十萬平方公裏範圍內隻有稀稀拉拉的百十來個村莊以及寥寥可數的十來個小鎮,無論是地形還是人口數量、人口密度,都跟新疆是一樣的。克城(克孜勒紮爾)是哈薩克中北部最靠近俄羅斯的地方,此地是一個人口不滿一千的小鎮,也是南京軍第100軍的軍部所在地。軍長李玉堂帶著第88、第99師趕赴冠軍城後,副軍長孫桐萱帶著第203、第204、第205師留守在克城一帶,三個師總兵力約八萬人,另有哈軍兩個師、兩萬餘人協同作戰。之所以隻有兩個師的哈軍,是因為哈軍此時的規模雖然不算小,但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軍隊寧缺毋濫也不能濫竽充數,哈薩克西北部地廣人稀、交通落後,如果南京軍調來十幾萬哈軍,雖然可以“壯大聲勢”,但十幾萬人吃喝拉撒會成為後勤上的重大負擔,當地的運輸本來就不方便,南京軍自然不會額外增加後勤部門的負擔,另一方麵,哈軍雖然士氣、精神還算可以,但裝備不佳(因為南京軍自己都缺乏裝備),所以調來太多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被調到克城一帶的哈軍第1師、第2師都算是哈軍裏的精銳,但戰鬥力肯定大不如南京軍。

    確定自己已經被蘇軍包圍後,孫桐萱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他不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也不是一個畏敵如虎的膽小之輩,同時他也不存在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的心理,他隻是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敵我實力的差距。孫桐萱此時手裏的三個師都是南京軍的“二線部隊”,其實,這三個師的戰鬥力並不差,也是很強的,官兵都久經訓練,在武器裝備相同的情況下,可以跟日軍老牌師團打得不分上下,但由於家底有限的原因,南京軍“二線部隊”在裝備水平上和一線部隊有著較大差距,武器彈藥的數量都隻有一線部隊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重型武器更是大大不如,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援助冠軍城戰事,李玉堂在帶走第88、第99師的同時也帶走了第203、第204、第205師大部分的儲備彈藥。更加讓孫桐萱心情沉重的是,部隊所在區域完全是一片平原荒野,這種地形與敵軍開戰隻能打野戰,沒有山川河流、城市建築進行依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戰壕和工事,但來襲的蘇軍以騎兵和坦克為主,而一馬平川的原野恰恰正是騎兵和坦克發揮衝擊優勢的最理想的舞台。

    關於第203、第204、第205師被蘇軍“輕易包圍”的結局,南京軍內部不少將領指責李玉堂和孫桐萱“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因為蘇軍也不是瞬間即至的,冠軍城南京軍發現對麵蘇軍已經轉移後,克城南京軍多次發現有蘇軍一批接一批地抵達,中間是存在時間差的,克城南京軍完全有時間撤退或轉移,結果卻遲遲不動,坐在原地被蘇軍包圍。對此,孫桐萱解釋道:“我沒有下令撤退或轉移,共有三個原因,一是我沒有得到明確的撤離或轉移命令,二是第100軍的責任就是坐鎮哈薩克西北部,震懾和牽製蘇軍,如果輕易撤離或轉移,恐怕會對我軍全局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三是部隊實際上也無法撤離或轉移。我們呆在原地不動,好歹還有戰壕工事,如果撤離了,弟兄們就會在哈薩克的荒漠戈壁上被蘇軍追殺,局勢徹底一發不可收拾,我們靠兩腿和自行車怎麽跑得過蘇軍的戰馬和坦克?”

    不管孫桐萱的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南京軍第203、第204、第205師迎來了惡戰。戰前那段短暫的“時間差”裏,孫桐萱明智地把部隊防區進行了全麵的收縮,三個師原本較分散,第88、第99師的撤離又導致防區內出現了兩大片空白處,進一步地加強了三個師的分散度,根據孫桐萱的命令,三個師放棄了大片控製區,全麵收縮成一個品字形的三角形地帶,麵積隻有原先控製區的五分之一,從而大大地加強了防線上的兵力密度。“五根手指必須要握成拳頭,不能分散開。”孫桐萱說道,“蘇軍的目的不是攻占克城,而是要吃掉我們。”

    孫桐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雖然不知道蘇軍的作戰計劃書,但根據局勢也分析了出來,克城這裏就是一片散落著一些村莊的荒漠地區,既沒有什麽軍事重鎮,也沒有什麽咽喉要地,不存在攻占這裏的意義和概念,並且在一開始時,蘇軍就包抄了孫桐萱部的後路,意圖非常明顯。部隊收縮防線後迅速展開了加強工事的土木作業,當蘇軍大舉殺來時,南京軍官兵們正在瘋狂地挖著戰壕和散兵坑。

    首先抵達克城一帶的蘇軍是布瓊尼的騎兵部隊,不計其數的騎兵猶如烏雲般滾滾壓來,大地被震顫得轟鳴作響,數量高達五萬。騎兵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了,但仍然擁有一些讓坦克難以相比的優勢,就是跋山涉水的行軍能力,在交通條件很差以及沒有道路的地方,騎兵的行軍能力和機動性、靈活性都大大地超過坦克,另外,戰馬在行軍時的“損壞率”也大大地小於坦克(即便是完好無損、不參加戰鬥的坦克,開二三百公裏後都會因為零件磨損而需要進行維修),所以先到達克城戰場上的是布瓊尼的騎兵。由於蘇軍時間緊張,因此抵達克城並且稍作休息後,布瓊尼便下達了進攻命令。蘇軍的坦克、炮兵部隊此時基本上還沒有抵達。

    趴在齊腰深的戰壕裏,南京軍官兵們目光專注地注視著遠處奔騰而來的騎兵狂瀾。

    第203師師長藍運東、第204師師長葉佩高、第205師師長甘麗初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但他們又表現得談笑風生、從容不迫。三位師長神色輕鬆地巡視陣地,鼓舞著官兵們的士氣:

    “哈哈!我們的機會來啦!打贏了這場戰鬥,我們師就是七十七師那樣的主力了!”

    “老毛子這是看不起咱們呢!他們在冠軍城戰場上被七十七師等兄弟部隊打得狼狽不堪,所以過來‘欺負’咱們了!咱們是軟柿子嗎?”

    “慌什麽?老子不是還在這裏嗎?真要死了,老子跟你們一起死!”

    長官們的鎮定自若和豪言壯語讓士兵們感到極大的安心和信心。

    布瓊尼把進攻時間拿捏得很精確,他的騎兵部隊是在中午、下午時陸續抵達的,經過幾個小時的休息後正好夜色降臨,加上此時下著小雪,夜幕和風雪使得南京軍難以看清敵情。為了進一步地擾亂南京軍,布瓊尼命令把部隊一分為二,全軍絕大部分武器、彈藥都集中給其中一半部隊,加強其火力和戰鬥力,另一半部隊缺槍少彈,火力和戰鬥力很弱,前者充當主攻力量,後者充當佯攻力量,前者展開真槍實彈的強攻,後者在南京軍其它防線前來回地奔跑馳騁,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響聲,從而迷惑南京軍、牽製南京軍。

    晚上八時整,蘇軍發動了進攻。

    “烏拉!”布瓊尼高高地揮舞起他的馬刀。

    “烏拉!”驚天動地的俄語吼叫聲霎時響徹夜空,緊接著就是震如雷霆、密如暴雨的馬蹄聲。幾萬騎兵一起展開衝擊的氣勢堪稱神驚鬼顫,大地被震得轟隆隆作響,地上的積雪、凍土被馬蹄踐踏成粉末齏粉,繼而被揚到半空中,挾風裹雷、塵土滾滾,猶如黑雲般籠罩在發動排山倒海般衝擊的蘇軍騎兵群的上空,匯聚成了一片暴風雨下的沸騰的海洋,雷霆萬鈞,極度地震撼人心。衝鋒的蘇軍騎兵們先是緩速前進,隨後慢慢地加速,直到最後風馳電掣的全速衝刺,離弦之箭般咆哮而去,無數的離弦之箭匯聚成了萬箭齊發般的衝擊狂瀾,狂奔的蘇軍騎兵幾乎像升空起飛前的飛機般即將飛起來。

    “放!”南京軍陣地上的炮兵炮手們憤怒地操控著手裏為數很少的榴彈炮、山炮以及數量不算多的步兵炮、迫擊炮轟射向正在猶如海嘯浪潮般迅速逼近的蘇軍騎兵群,與此同時,蘇軍騎兵部隊裏的炮兵炮手們也開始展開轟射。雙方火炮數量都不多,大口徑重炮寥寥可數,使得爆發開的炮戰並不激烈。落到南京軍陣地上的蘇軍炮彈沒有給南京軍造成太大的打擊,彈落火起後飛沙走石,依靠著戰壕工事的保護,隻有不多的南京軍官兵被炸死炸傷,但蘇軍騎兵群裏則血肉橫飛,彈落火起後血霧滾滾、肉塊亂舞,被炸死的騎兵四分五裂地摔下戰馬,被炸死的戰馬一頭撲倒,死人死馬一起變成鮮血淋漓的殘肢斷臂在火球氣浪中飛舞,受傷的騎兵和戰馬也迅速喪命,被炮彈殺傷殺死的蘇軍騎兵和戰馬在倒地後根本就來不及發出慘叫哀鳴,眨眼間被後麵湧上來的同夥踩踏成肉泥。南京軍陣地上不斷地怒綻開一道道炮火烈焰,蘇軍騎兵群裏不斷地彌漫開一團團血雨腥風。

    “烏拉!”俄語的嗥叫聲完全掩蓋住了炮彈爆炸聲和人喊馬嘶聲。騎兵在衝刺時速度非常快,短短幾分鍾,蘇軍騎兵群便猶如山洪般呼嘯到了南京軍陣地前,陣地上頃刻間遍地開花,雨後春筍般的霹靂火球在蘇軍騎兵的馬蹄下沸騰怒放,一批批蘇軍騎兵的戰馬在嘶聲哀鳴中血如泉湧、人仰馬翻,那是因為踩中了南京軍事先埋下的地雷,戰馬被炸得斷腿亂飛、肚破腸流,騎兵因為衝擊力慣性而被甩出了馬背,在重重落地後非死即傷。騎兵的慘叫聲和戰馬的慘嘶聲隨著地雷的爆炸聲一起震耳欲聾,火球中,人肉馬肉一起飛濺,人血馬血一起瓢潑,後續蘇軍騎兵繼續瘋狂地湧上來,雙方在正式交鋒前,大批蘇軍騎兵死於非命,有的被炮彈炸死,有的被地雷炸死,有的因為南京軍陣地前的陷阱、陷坑、鹿角而喪命,南京軍事先用很多木頭在削尖後交叉捆綁固定在陣地前,使得大批蘇軍騎兵因為來不及躲避而一頭撞上,猶如羊肉串般連人帶馬地被這些鹿角洞穿,死狀慘不忍睹,但後續的蘇軍騎兵蜂擁著湧上,死傷的騎兵和戰馬迅速填平了南京軍的陷阱陷坑。

    “打!”火山爆發般的漢語喊殺聲伴隨著槍械掃射聲一起衝天而起,南京軍的防線上頃刻間狂飆出暴風驟雨般的彈火,密不透風地籠罩住了席卷而來的蘇軍騎兵群,射殺得蘇軍騎兵群猶如開進絞肉機般一片片急劇地變成遍地的肉泥血漿,被籠罩在火力網裏的蘇軍騎兵一叢叢觸電般發瘋地抽搐抖動著,人的慘叫和馬的哀鳴形成震耳欲聾的聲浪,濃烈的硫磺味和刺鼻的血腥氣一起驟然騰起,衝在最前麵的蘇軍騎兵幾乎全部被彈火給攔腰斬斷,一排排斷裂了人的軀體和馬的軀體齊齊噴湧血泉轟然倒地,被打成爛西瓜的頭顱遍地亂滾,肉泥般的碎肉和破裂的內髒像漫天櫻花瓣一樣翻飛。南京軍的彈火所到之處,蘇軍騎兵群一片片地淹沒進血海,群魔亂舞間鬼哭狼嚎,被子彈射中頭部和身軀的蘇軍猶如風中樹葉般滾滾倒地,腦袋被子彈旋轉的強大威力給攪成了碎片,身軀被爆開臉盆大的血窟窿,被子彈擊中胳膊或大腿的蘇軍在血霧中手舞足蹈。從南京軍陣地上噴射出的成千上萬道刺眼的彈火像電焊弧光一樣在蘇軍騎兵群裏來回交叉地反複橫掃,高度密集的蘇軍在哀鳴和血雨中支離破碎、東倒西歪,飛火烈焰所到之處,蘇軍成片成片地化為紛飛的血霧肉雨,人群和馬群以急劇的速度滾滾倒下去並化為一灘灘稀爛的骨骸,遍地肉泥、血水橫流,遍地殘缺不全的屍首交相枕藉、狼藉遍野,戰場變成了巨大的屠宰場。由於是在夜間,可視度不高,後續的蘇軍不清楚前麵狀況,隻知道前赴後繼,使得南京軍陣地前的蘇軍屍骸如山,後續蘇軍完全是踩著己方人馬屍體在繼續衝鋒。

    “弟兄們!打得好!”第203師副師長彭佐熙站在第一道前線上大聲喝彩,但猛然間,一個蘇軍騎兵從他前麵的死人死馬堆裏竄起來,極速地掠向彭佐熙。

    “嗚呀!”蘇軍騎兵像野獸般嚎叫著,手中馬刀猶如閃電般在一股勁風中劈向彭佐熙。彭佐熙措手不及,完全沒有反應過來,他最後的意識發現自己已經身首異處。從脖腔裏噴射出的一米多高的血泉中,彭佐熙頭顱飛上了天,頭顱上的眼睛還大睜著,似乎不相信這一幕。

    南京軍用機槍群掃射蘇軍騎兵群的“美妙情景”並沒有持續多久,靠著戰馬的衝擊力和高速,蘇軍騎兵踏過屍山血海,迅速湧上了南京軍的陣地,局勢一下子急劇地倒向了蘇軍。衝到南京軍陣地上的蘇軍騎兵縱馬馳騁,用馬槍射擊南京軍,用馬刀劈砍南京軍,把手榴彈雨點般地扔向南京軍,陣地上迅速陷入混戰。到處都是瘋狂蔓延著的血雨腥風,操著步槍的南京軍與手持馬槍的蘇軍騎兵展開對射,中彈的軍人不斷地倒進血泊裏或翻身落馬,手榴彈漫天飛舞,雙方軍人和戰馬被此起彼伏的手榴彈爆炸火球炸得鮮血淋漓地倒下,雪亮的馬刀亂砍亂劈,濺起一股股肉雨血泉,呼喊聲、怒罵聲、哀嚎聲、慘叫聲中,雙方一起死傷慘重,受傷戰馬嘶鳴著撒蹄子狂奔亂跑,被打死的蘇軍和陣亡的南京軍滾成一團,血肉狼藉、斷肢枕藉,血淋淋的人頭猶如皮球般遍地亂滾。雙方都殺紅了眼,打光子彈、扔完手榴彈的蘇軍騎兵揮舞著馬刀瘋狂地劈砍向南京軍,血水瓢潑間斷肢人頭橫飛,被砍掉頭顱的南京軍官兵重重地撲倒在地,被劈開腦袋的南京軍官兵腦漿迸濺,被砍掉手臂的南京軍官兵痛不欲生地放聲號叫,你死我活的血戰讓南京軍官兵們也無不殺得性起,很多打光子彈、扔完手榴彈的南京軍官兵嚎叫著端起刺刀衝向蘇軍騎兵,繼而被撞飛。血流漂杵的陣地上,大批雙方軍人被狂奔的戰馬給撞飛、踩死,很多倒地的南京軍傷兵一狠心,直接拉響手榴彈,炸得周圍的一片敵我雙方軍人同歸於盡。

    “烏拉!”蘇軍騎兵發瘋般地衝擊著。

    “殺賊!”南京軍官兵們發瘋般地抵抗著。

    山河變色的血戰讓跟隨南京軍一起參戰的哈軍官兵們紛紛亡魂喪膽。哈軍也不能說是烏合之眾,因為滿腔對蘇俄的仇恨,哈軍作戰時還是比較勇敢的,並非一觸即潰的土雞瓦狗,但也隻是在普通的戰鬥裏,此時的這場戰鬥讓哈軍官兵們無不心驚膽寒,因為實在太血腥了。惡戰了半個多小時,靠著血氣之勇而堅持到現在的哈軍各部紛紛撐不住了,開始出現了逃兵,並且逃跑趨勢有著迅速擴大的跡象。

    “臨陣脫逃,格殺勿論!”哈薩克語的慘叫聲中,發現哈軍逃跑的南京軍毫不客氣地用機槍掃射逃兵,使用雷霆手段把哈軍再度趕回了戰場。

    第100軍的軍部裏,孫桐萱心神不寧地抽著煙,克城的局勢已經非常明朗化了,蘇軍就是要吃掉他的部隊。對此,傅作義已經下令李玉堂帶著第88、第99師返回克城參戰支援,南京軍總部也命令陳明仁調動第17師從哈薩克南部前往克城參戰。援兵在路上,但孫桐萱不清楚部隊能不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就在這時,孫桐萱接到了一個噩耗般的報告:“蘇軍有坦克和重炮參戰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