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節 大搜刮(4)

字數:10505   加入書籤

A+A-


    人口絕不是負擔,恰恰相反,人口是最寶貴的資源。中國人口世界第一,肯定不缺人,但蔣緯國並未因此而放棄吸收蘇聯的人口,因為有三種蘇聯人是中國人難以代替的,分別是:

    第一,技術人員;

    第二,苦力勞工;

    第三,軍隊炮灰。

    第一種是無需多言的,中國百年來科技落後,想要奮起直追,除了培養和發掘本國的人才,還要楚才晉用地大量吸收外國人才,蘇聯是一個工業大國、工業強國,擁有大批科技人才以及無數技術嫻熟、經驗豐富的工人,中國是非常需要這些蘇聯人的,不管是尖端科技還是基礎建設,人才都是越多越好的,打個比方,蔣緯國想創建一個坦克研究所,肯定需要越多越好的坦克專家,蔣緯國想創辦一個大型煉鋼廠,肯定需要越多越好的技術嫻熟、經驗豐富的煉鋼工人,中國本土的專家和工人雖然也在不斷增加中,但對於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而言,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因為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拒絕吸收、故意排斥外國人才,無疑是短視之舉,也是對國家的不負責,蔣緯國肯定不會幹希特勒幹的那種傻事,愛因斯坦本是德國人,但卻因為他是猶太族,所以被希特勒趕出了德國。為了中國的發展大業和長遠考慮,雖然蔣緯國很憎惡蘇聯和俄族,但他會對蘇聯人做到不計前嫌、廣納賢才,這正是他的遠見。

    第二種也是無需多言的,中國需要建設、需要發展,自然需要數量越多越好的勞動力,從事開礦、修路、拓荒等工作,其中,很多工作都是勞動量巨大、任務繁重、危險、對人體有害的但又不是特別需要技術的,比如挖煤、修建鐵路、修建公路、開拓荒地等,如果使用中國本土勞動力幹這些工作,成本肯定很大,因為工作的是中國工人,必須要給予合理報酬,必須要提供良好的食宿條件、醫療條件、人生安全保險等,但如果使用外國勞工苦力幹這些工作,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隻要讓其吃飽穿暖再給點工資即可,對待外國勞工肯定不需要對待中國工人那麽人性化(說難聽點,就是把外國勞工當成兩條腿的牛馬進行使用),無疑,大量地使用外國勞工為中國工作,可以極大地減少中國進行建設、發展的成本,何樂不為呢?

    第三種還是無需多言的,打仗,肯定要流血死人,流中國軍人的血、死中國軍人的命,一方麵會讓蔣緯國這種中國軍隊高層於心不忍,一方麵也會增加中國軍隊的負擔,陣亡軍人、傷殘軍人需要撫恤金,立功軍人需要獎金,和平時期需要軍餉,戰爭時期需要增加津貼補助,都是巨大的開銷,如果使用外國人充當雇傭軍,事情就好辦了,軍費會大大減少,在感情上也更能接受,比如,南京軍陣亡一萬官兵,蔣緯國肯定心痛不已,但換成黃俄軍死了一萬人,蔣緯國心裏根本就不會有任何波瀾。讓外國人在戰場上替中國人喪命流血,自然是善莫大焉。

    基於這三方麵的考慮,蔣緯國在說服蔣介石並且得到蔣介石給予的尚方寶劍後,立刻熱火朝天地展開了這項龐大的工程。

    蘇聯戰爭前,蘇聯擁有約1.9億人口,戰爭期間,蘇聯軍民累計有超過1000萬人喪命,另外有超過3000萬人受傷、生病、殘疾,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糧食短缺、物資缺乏的營養不良中。蘇聯這個國家已經是分崩離析,蘇聯人也是流離失所,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戰爭爆發時,蘇聯國土就處於聯盟國的全麵包圍中,所以在戰爭爆發後逃離蘇聯的蘇聯人非常少。在蘇聯乞和停戰後,還活著的一億八千萬蘇聯人迎來了迥異而複雜的命運:

    3000多萬烏克蘭人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2000多萬中亞人成立了自己的國家(土庫曼人被並入伊朗,成為伊朗國內的少數民族;伊朗是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是波斯人,數量占全國人口總數約三分之二);

    8000多萬人(以俄羅斯人為主)在蘇聯所剩領土裏;

    約5000萬人暫時滯留在德、中、波蘭、芬蘭等國新領土裏和烏克蘭、哈薩克等國境內;其中的約4000萬人在東歐和外高加索,約1000萬人在北亞和中亞;其中的約80%是俄羅斯族,約20%是韃靼族、楚瓦什族、巴什基爾族、車臣族等蘇聯的非俄羅斯族非烏克蘭族非中亞人的其他一百九十多個少數民族人口。德、中、波、芬、烏、哈等國對於這些蘇聯人,態度和政策是不同的,德國最嚴厲苛刻,烏克蘭人禮送去烏克蘭,中亞人禮送去中亞,至於其他蘇聯人,不管是俄羅斯族還是韃靼族等別的民族,統統趕去蘇聯所剩領土或強征為勞工;波蘭、芬蘭、烏克蘭、哈薩克等國比較溫和,願意接受韃靼族等別的民族,但對於俄羅斯族,則跟德國一樣,強行驅逐或強征為勞工;根據統計,東歐和外高加索的3200多萬俄羅斯人,約500萬人被德國、烏克蘭等國強征為勞工,約2700萬人被分批強行驅逐向蘇聯所剩領土;東歐和外高加索的七八百萬韃靼族等別的民族,約100萬人被德國強征為勞工,約100萬人被分批強行驅逐向蘇聯所剩領土,還有四五百萬人被烏克蘭、波蘭、芬蘭等國接納;在中亞,400多萬俄羅斯族人大部分遭到強行驅逐,少部分淪為勞工,幾十萬韃靼族等民族得到接納;至於北亞,約有600多萬蘇聯人口,其中的100多萬韃靼族等民族得到接納,還有500多萬俄羅斯族人則遭到強行驅逐或被強征為勞工。

    烏克蘭人有自己的國家,中亞人也有自己的國家,韃靼族等民族基本上能夠得到接納,數量更多的俄羅斯族人隻會迎來了不幸的命運。不過,東歐和高加索的3200多萬俄羅斯人,中亞和北亞的900多萬俄羅斯人,在蔣緯國的眼裏則是一個大寶庫,因為幾千萬俄羅斯人裏,肯定有中國急需的技術人才,更能給中國提供數百萬物美價廉、質量優良的勞工苦力和炮灰。用蔣緯國自己的話說,“不把俄羅斯人的剩餘價值給壓榨幹淨,簡直是暴殄天物啊!”因此,海外部、南京軍、海統局迅速把蔣緯國的“撈人”工程進行了滾雪球般的擴大化,但也沒有饑不擇食,寧缺毋濫的原則仍然是堅定不變。各機構按照蔣緯國的命令,迅速組建了眾多“招賢工作隊”,四處前去為中國招募蘇聯的技術人才(不限於俄羅斯人,但俄羅斯人比例最大)。

    無論是北亞、中亞,還是東歐、外高加索,俄羅斯人都已經是過街老鼠,要麽被驅逐,要麽被強征為勞工,忍饑挨餓、缺醫少藥,遭到淩辱、毆打、虐待、折磨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會遭到集體處決或大規模屠殺,可謂是身如浮萍、命如草芥,在這個時候,蔣緯國向他們打開了一扇讓他們看到希望的窗口,影響可想而知。對此,希特勒等人難以理解,中國人和蘇俄人幾百年的仇恨是鮮血淋漓的事實,蔣緯國居然還願意接納蘇俄人,確實顯得匪夷所思,希特勒特地十分好心地提醒蔣緯國“蘇俄人和猶太人一樣都是劣等種族,並且蘇聯人還不如猶太人,猶太人奸猾狡詐,蘇俄人野蠻卑劣,中國接納猶太人還算可以理解,畢竟猶太人跟中國人無冤無仇,但蘇俄人跟中國人是不共戴天的世仇,怎麽可以接納他們?當心引狼入室、養虎為患”。蔣緯國十分禮貌地向希特勒表達了謝意,同時又請求希特勒配合他的這項工程。

    希特勒雖然不理解蔣緯國,但還是給予了支持,他巴不得把德國新領土裏的蘇俄人“清除幹淨”,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當南京軍在北亞驅趕俄羅斯人時,當中亞軍在中亞驅趕俄羅斯人時,當德軍、烏克蘭軍隊在東歐、外高加索等地驅趕俄羅斯人時,蔣緯國的“招賢工作隊”無孔不入地前去工作,大旗一舉,應者如雲。除了身不由己地被強征為勞工外,這些俄羅斯人隻有兩個選擇,一是前往蘇聯所剩領土,二是留在中國或前往中國,四千多萬俄羅斯人裏,願意留在中國或前往中國的超過一半,比例之大,令人吃驚。希特勒幸災樂禍地說道:“就算俄羅斯人,也已經不支持斯大林了,由此可見他的倒行逆施是何等的不得人心,最終必定眾叛親離,淪為孤家寡人”。願意留在中國或前往中國的俄羅斯人,肯定是不再心向蘇聯、蘇維埃、斯大林的了,不願意的俄羅斯人,其實不一定還心向蘇聯、蘇維埃、斯大林,其中很多人是害怕上當受騙,或不想給中國充當勞工苦力、軍隊炮灰,他們並不想回蘇聯,隻是不敢留在中國或前往中國。

    不僅如此,蔣緯國的“招賢工作隊”還跑到蘇聯所剩領土裏,大張旗鼓地公然招募“願意脫離蘇聯、為中國效忠效力的蘇聯人”。對此,蘇聯當局自然是又氣又恨,但又無可奈何。蘇聯戰敗乞和,雖然得到了苟且殘喘,但國土損失驚人,財富消耗空前,可以說是千瘡百孔、生靈塗炭,社會秩序完全癱瘓,經濟體係完全崩潰,盧布已經淪為廢紙,民生凋敝衰敗至極,物資奇缺,處處都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慘狀,饑民無數、餓殍遍野,失業率達到了驚人地步,無數工業設施被搶走導致無數工人失業,若非蘇聯的特殊政治製度以及美國等國開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蘇聯肯定會自我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緯國的“招賢工作隊”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萬眾響應,排隊報名的蘇聯人匯聚成了一條條長龍。渴望獲得新生活希望的蘇聯人、不願再生活在蘇維埃政治製度下或斯大林獨裁暴政下的蘇聯人、被生活逼迫得走投無路的蘇聯人、早就想逃離苦海火坑的蘇聯人…數以百萬甚至上千萬。蘇聯政府對此進行了一定的鎮壓和阻擾,但毫無作用,以前在斯大林統治下敢怒不敢言的蘇聯人此時紛紛爆發了,前去鎮壓和阻擾的蘇聯軍人甚至都加入了報名的隊伍中,加上中方、美方施加的壓力,蘇聯政府隻得放手不管,另一方麵,蘇聯政府也困擾物資特別是糧食的短缺匱乏問題,已經沒有那麽多糧食喂飽此時的八千多萬蘇聯人,蔣緯國減少蘇聯的人口,也算幫助蘇聯政府減負了。

    蔣緯國為這件事投入了極大的心血,他製定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規定,實際上主持這件事的是蔣經國。根據蔣緯國製定的方案,符合了“忠誠”和“有用”這兩個要求的俄羅斯人,就能留在中國,兩者缺一不可,如果不滿足,堅決不要,即便在中國新領土裏的,也要強行驅逐出去。蔣經國在整理總結後,向蔣緯國作了匯報,根據蔣緯國的方案,能得到接納的俄羅斯人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的並且具有一技之長的俄羅斯人;

    第二,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的但不具有一技之長的俄羅斯人。

    蔣緯國指示蔣經國:“第一種俄羅斯人就這樣定了,第二種俄羅斯人還要滿足第三個要求,那就是身強力壯。長得跟林黛玉一樣弱不禁風又沒有一技之長的,老子要他們幹什麽?養著浪費糧食麽?沒有一技之長,就必須身強力壯,才能為中國幹活嘛!”

    蔣緯國隨後又補充了針對第二種俄羅斯人的規定,既可以選擇當勞工也可以選擇參加黃俄軍。要麽在後方工地上、礦場裏為中國流汗,要麽在前線戰場上為中國流血,反正中國不會養沒用的俄羅斯人。

    蔣經國又請示蔣緯國:“他們的國籍和待遇怎麽辦?家人怎麽安頓?”

    蔣緯國想了想,回複道:“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的俄羅斯人,在原則上是要給他們中國國籍的,但是,他們必須經過時間和事實的考驗,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真的忠於中國的。我可不想讓大批心懷不軌的異族人混入咱們中國,無論是引狼入室,還是養虎為患,還是鵲巢鳩占,任何一種事都不能發生,所以要製定嚴格而詳細的規定以此防微杜漸。”

    蔣緯國為了這件大事確實是嘔心瀝血,他和蔣經國等人通宵達旦地反複研究,製定出一係列完善的措施,大致上是這樣的:

    第一,北亞已經是中國的新領土,是中國的巨大的原料產地,也是中華民族新的生存空間,急需開發和經營,北亞境內共有16座較大的城市,雖然以後肯定會發展出、新生出更多的城鎮居民點,但北亞畢竟是條件苦寒的地方,人口增長前景不大,為促進北亞的發展以及北亞早日真正地融入中華大版圖裏,中國本土內地居民(主要是漢族)肯定會大規模地遷居到北亞,同時,願意忠於中國的俄羅斯人也會被安排在北亞境內,眼下不會讓其自由地進入中國本土內地,一是為了防備他們,二是為了防止他們和本土內地居民發生衝突,擠壓本土內地居民的生活資源。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具有一技之長的俄羅斯人及其家人會被集中性安排在北亞現有16座城市裏,一是方便管理,二是方便於把那些城市早日得到重建和擴建,令其成為中國的工業城、重工業基地、軍工業基地;這一類俄羅斯人及其家人,他們來華後隻能在以上指定地區內,不得自由離開,在為中國效力工作一定時間,比如五年、十年,期間沒有任何反華言行,再根據其表現、成果、貢獻,進行審批後即可得到中國國籍,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就可以獲得自由行動的準許,可以留在北亞,也可以搬去中國內地,享受跟漢族一樣的公民權益;

    第二,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不具有一技之長、參加黃俄軍的俄羅斯人,他們同樣要接受考驗,用實際行動證明對中國的忠誠,比如在戰場上立功、親手消滅蘇聯軍人等,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一樣隻能住在北亞境內,不得自由離開;

    第三,願意忠於中國、為中國效力、不具有一技之長、充當勞工的俄羅斯人,這些人還是一樣的,需要通過勞動來證明對中國的忠誠,再經過多層次的審批後,才能真正地獲得中國國籍,擁有跟漢族人一樣的公民權益。

    說到底,被蔣緯國接納的蘇聯人其實在中國境內還是“二等公民”,這也是必然的事,蔣緯國不可能一下子就讓這些蘇聯人享受到跟中國本土公民相同的權益,比起希特勒等人的做法,蔣緯國的明智之處就是給這些蘇聯人提供了得以上進的渠道,他們在通過時間、事實、實際行動的考驗後,就可以變成真正的中國人了。

    通過巨細無遺、嚴格而周密的一係列政策,蔣緯國的這項工程取得了極大成功,累計為中國招募到了超過100萬蘇聯技術人員(以俄羅斯人為主),包括上萬名科學研究人員和上百萬名工程師、醫生、藥劑師、機械師、建築師、會計、電工、鉗工、車工、焊工、木工、兵工廠工人、電氣工人、煉鋼工人、冶金工人、采礦工人、水利工人、造船工人、鐵路工人、伐木工人、衝壓工、機械維修工、油漆工、電焊工、管道工、泥瓦匠、司機等涵蓋各行業和各方麵的技術人員,其中不乏大科學家、坦克設計師、飛機設計師、火炮設計師等尖端人才。在撈取蘇聯技術人才這件事,沒人跟蔣緯國搶,蘇聯政府自顧不暇,德國、烏克蘭等國都把俄羅斯人當成瘟神老鼠,趕之不及、除之不及,哪裏還會留之、用之,使得蔣緯國一家獨占。

    在視察戰後重建的冠軍城時,蔣緯國看著城內城外一片片廢墟間一棟棟工廠正在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一棟棟煙囪再度冒出滾滾黑煙,一批批蘇聯技術人員正魚貫而入建設中的冠軍城軍工基地,他得意洋洋,然後不文不白地仰天長歎道:“蘇聯人才,盡入老子掌中矣!”

    除了一百多萬蘇聯的技術人員,蔣緯國還撈到了幾百萬蘇聯勞工和幾十萬黃俄軍兵員。星羅棋布地分散在茫茫北亞大地間的一個個礦區、工地、軍隊訓練場裏,幾百萬的蘇聯勞工在沒日沒夜地工作著,為中國挖掘煤炭、開采鐵礦、修築鐵路、修建公路,幾十萬的黃俄軍官兵則在揮汗如雨地地訓練著,隨時準備上戰場為中國流血衝鋒。

    蔣緯國得意沒多久,煩惱就來了,因為蔣經國問他:“除了技術人員、勞工、黃俄軍官兵,第四種蘇聯人怎麽處理?”

    “第四種?”蔣緯國有點驚訝,“什麽人?”

    蔣經國看著蔣緯國,露出一種不可捉摸的笑意:“蘇聯女人。”

    “哦?”蔣緯國驚奇了,他隨即明白了,“嗯啊,蘇聯的女人…”

    戰爭是人類最粗暴的行為,女人則是柔弱的,並且女人天生就應該被男人保護,女人碰到戰爭後,下場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戰爭讓女人走開”可不是什麽空話。世界八大列強,美、英、法、蘇、德、意、日、中,在性犯罪紀錄上最好的是英軍,無論是私人回憶還是曆史檔案記載,英軍個人"qiang jian"敵國女性平民的紀錄都是比較罕見的,而群體性的性放縱更是聞所未聞;其次是德軍和美軍,德軍注重榮譽,再加上希特勒的那套“種族優劣論”不允許德意誌血統受到“玷汙”,所以德軍極少犯下"qiang jian",根據戰後調查,總數高達約1700萬的德國軍人在戰爭期間總共犯下了5300多起性犯罪,比例是萬分之三,美軍差不多,進入和駐紮在德國境內的160萬美軍總共犯下了487起性犯罪,比例也是萬分之三;法軍聲名很差,在二戰中受夠德國人窩囊氣的法軍在搭著美英順風車成為戰勝國後對德國平民進行了報複泄憤,其中包括大批性犯罪;意大利軍隊還好,意大利人似乎天生不擅長幹壞事,有但很少;蘇軍和日軍完全就是臭名遠揚了,這兩支軍隊都是穿著軍裝的土匪,性犯罪簡直是令人發指;中國軍隊情況複雜,中國軍人當然沒機會對日本女人犯罪,很多敗軍殘兵會禍害本國女同胞,但也有很多軍隊嚴格維持軍紀,蔣緯國的南京軍自然是軍紀嚴明,性犯罪事件還是非常少的,南京軍在蘇聯境內雖然殺人如麻,但嚴禁"qiang jian"蘇聯婦女。蔣緯國不允許他的軍人們"qiang jian"敵國婦女,因為那是對中國軍隊榮譽的玷汙。不過,蔣緯國不允許"qiang jian",但沒規定不允許“通奸”,所以問題就來了:大批蘇聯婦女為了自己活命或為了家人活命,自願向南京軍官兵賣身或者以身相許,該怎麽處理?

    “這個麽…”聽完蔣經國的敘述,蔣緯國想了想,回答道,“我覺得還是接納了那些蘇聯婦女吧!一來,促進漢俄民族融合嘛,二來,解決官兵們的生理需求嘛,三來,也可以作為對官兵們的嘉獎嘛。官兵們大多數是單身漢,需要找女人,需要結婚生子,一舉三得嘛!”

    蔣經國笑了:“那麽,我們又要製定相關的對策了。那些蘇聯女人一來沒有一技之長,二來不能參加黃俄軍打仗,三來不能充當勞工苦力,想要成為中國人,也隻能嫁給中國人了,前線官兵們勞苦功高,他們擁有這方麵的優先權是天經地義的,你覺得怎麽樣?”

    “嗯嗯嗯,挺好的。”蔣緯國笑了,“作為征服者,肯定要享受這方麵的好處。咱們不許弟兄們"qiang jian"蘇聯婦女,但弟兄們娶蘇聯婦女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嘖嘖,弟兄們去蘇聯流血打仗,回國回老家時順便帶回去一個金發碧眼的俄羅斯媳婦,不錯,不錯。”

    蔣經國說道:“既然是嫁到中國、嫁給中國軍人,那麽這些蘇聯女性就應該立刻獲得中國國籍了,另外,也可以讓她們的家人獲得中國國籍,當然,要限定數額,不能搞出一個蘇聯媳婦拖家帶口讓十幾個蘇聯人冒充其家人跟著一起沾光。我覺得,這樣規定,嫁給中國軍人的蘇聯女性可以立刻獲得中國國籍,享受跟漢族女性一樣的公民權益,其夫家不得對其進行歧視、虐待、淩辱等各種違法行為,同時,其父母雙親再加上兩個家人或親人名額可以隨其一起獲得中國國籍。”

    “嗯,就這麽規定吧!”蔣緯國從善如流。

    “好。”蔣經國收起文件,正要離開,又想到了什麽,“緯國,還有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一個中國男子,當然,前線中國軍人優先,可以娶幾個蘇聯女性?”

    “啊?”

    “緯國,你忘了?咱們國家雖然在提倡一夫一妻製,但並沒有把一夫一妻定為法律啊,男人是可以納妾的,是可以一夫多妻的。”

    “嘖嘖嘖!”蔣緯國笑起來,“確實,這也要好好地規定一下。不然,肯定會有很多家夥鑽空子,一下子娶七八個、十幾個蘇聯老婆,享盡齊人之福,世界上哪能有這麽好的事!”他思考了半晌,打了個響指,“有了!規定,第一,無妻子者,最多娶兩個蘇聯妻子,但是,離婚時要分其一半家產,從而防止以結婚之名玩弄女性,最後再始亂終棄;第二,有妻子者,在得到妻子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再娶一個蘇聯妻子,離婚時要分其三分之一家產,道理相同。”說完,他咧嘴笑起來。

    蔣經國頓時忍俊不禁:“世上有哪個妻子會輕易同意自己丈夫再給自己增加一個姐妹?緯國,你製定的這個規定可真是‘用心險惡’啊!”

    蔣緯國嘻嘻一笑:“老子可不希望老子軍隊裏出現一大堆陳世美,就這樣決定了!”

    隨著蔣緯國這個別出心裁的規定,一時間,成千上萬的蘇聯女性嫁給了南京軍官兵(肯定是年輕漂亮的,老的醜的沒人看得上),由於嫁人後立刻就能獲得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比那些技術人員、勞工、黃俄軍官兵要迅捷得多,堪稱捷徑,在生活壓力迫使下,這股浪潮愈演愈烈,光是第一個月內就有超過十萬蘇聯女性嫁到了中國、嫁給了南京軍官兵,官兵們對蔣緯國交口稱讚:“二公子真是太他媽的厚道了!我們來到蘇聯打仗,不但得到了榮譽、土地、獎金,還娶上了媳婦。”前線各部隊一邊忙著集體相親一邊大呼“二公子萬歲”。

    蔣緯國向來是“有人誇獎就有人罵”,果不其然,國內大批衛道士、老夫子迅速對他展開了一番番口誅筆伐,聲稱他“傷風敗俗”,痛心疾首地聲稱“南京軍正在墮落”之類的。蔣緯國對此充耳不聞,反正他挨的罵已經夠多了,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他都看透了。

    戰後需要蔣緯國費心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除撫恤陣亡、傷殘官兵,嘉獎立功官兵,還有軍隊的整頓問題。蘇聯的乞和讓南京軍繳獲到了數量巨大的蘇械武器裝備,特別是坦克、飛機、大口徑火炮,多得讓窮日子過慣了的蔣緯國高興得恨不得跳到屋頂上唱歌,那幾千輛坦克、幾千架飛機、幾千門大炮以及不計其數的其它武器裝備,自然可以讓南京軍如虎添翼,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繳獲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南京軍還要會自己生產、提升後勤。蔣緯國手裏(也就等於中國手裏)目前共有七大軍工基地:武漢、重慶、福州、青島、濟南、太原、沈陽,眼下,得到蘇聯的大量機器和大批技術人員,七大軍工基地都可以進行擴建了,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第八大軍工基地,即位於北亞境內的冠軍城軍工基地,用蘇聯的機器和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生產中國軍隊最薄弱同時也是最緊缺的坦克、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

    如此美妙的前景,讓蔣緯國越忙越開心,整天眉飛色舞、興高采烈。

    五月下旬時,蔣緯國的好心情受到了影響,因為日本人來找他了。日本人來找蔣緯國,是為了索取中國在當初的合作條約裏承諾轉交給日本的中西伯利亞領土。根據當初的中日合作條約,打敗蘇聯後,北亞由中日瓜分,西西伯利亞屬於中國,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則屬於日本。

    “該死的小日本,現在就來討債了!”蔣緯國惱火不已,“也罷,老子也是時候跟那幫小日本徹底解決偽滿洲國的問題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