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節 外交波瀾(2)

字數:7359   加入書籤

A+A-


    中國向葡萄牙要求歸還澳門,無疑是一件大事,折射出中國高層和中國民眾此時普遍擁有的“大國意識”和“強國自信”,中日戰爭前的中國確實是羸弱殘破不堪,但奮鬥至今,中國已非昔日可比,眼下的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在不斷崛起中的東方列強,國力飛速增長,可以說,贏得中日戰爭的勝利讓中國止住了繼續下滑的趨勢,而打贏蘇聯戰爭則讓中國脫胎換骨、浴火重生。世界八大列強:美、英、法、蘇、德、意、日、中,蘇聯已經是分崩離析,剩下七大國裏,根據德國高層的估算,在綜合國力上的排名是這樣的:美、德、英、中、法、日、意,中國儼然已是“世界第四”,不但超過了日本和意大利,甚至比法國還要略勝一籌,當然了,法、日、意三國的海軍是中國海軍難以匹敵的,但中國的綜合國力確實超越法日意。

    世界七大列強,正如戰國七雄,並且很有對比性和相似度:

    德國/秦國:一直遭到圍堵和打壓,多次陷入亡國危機,但越挫越勇、越戰越強;

    美國/齊國:實力強大,但偏安一隅(曆史上齊國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在秦國逐個滅亡其它五國時齊國麻木不仁、鼠目寸光,采取袖手旁觀的態度,終為孤家寡人,不戰而亡);

    英國/魏國:曾經的天下第一強國,但現在卻江河日下,並且安逸怠惰、消極苟且;

    法國/趙國:向來是抗擊德國/秦國的第一主力、遏製德國/秦國的橋頭堡;

    意大利/韓國:雖被稱為列強/戰國,實際上有名無實、外強中幹;

    日本/燕國:長期默默無聞,突然橫空崛起,但輝煌注定曇花一現(曆史上燕國長時間黯然無光,燕昭王時奮發圖強,有過短暫輝煌,幾乎滅亡了齊國,但隨後便輝煌不再,直至滅亡;日本也一樣,曾打得美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但在美國緩過勁後立刻就走向了敗亡);

    中國/楚國:雖地大物博但混亂動蕩,若能進行勵精圖治,必定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強國,最為寶貴的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正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以前,中國麵對列強淩辱隻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但現在,已經是“世界七大列強”之一的中國豈會繼續容忍本國領土被外國強占?截至眼下,中國自鴉片戰爭後累計被眾列強在華境內設立了27處租界(有的資料聲稱高達三十多處甚至是四十多處,那是把“居留地”和“租界”混為一談了,居留地不等於租界,居留地不算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租界才是),百年下來,大半租界都已經被收複,日本在華的5處租界也隨著中日戰爭、中日議和、中日聯盟而和平交接,此時還剩下英法兩國在華設立的13處租界(美國原本在華也有2塊租界,但都已經並入英租界裏),除此之外,還有被葡萄牙侵占的澳門和被英國侵占的香港(暫時不論日本侵占的台灣、庫頁島以及日本租借的昭和城)。

    對於中國而言,收複這些租界和殖民地的時候已經來了,因為中國現在有強大實力了,第一步就是向葡萄牙收複澳門。

    中國跟葡萄牙索要澳門,從某種意義上是“聯盟國內部的事情”,因為中葡都是聯盟國成員國,並且葡萄牙隻是德國的仆從國,中國則是聯盟國的“二哥”,實力和地位上的差別都是明擺著的,另外,澳門雖然價值不小,但畢竟隻是彈丸之地,對於葡萄牙而言,歸還後帶來的利益損失不是很大,更何況,澳門本來就是中國的。於是乎,這件事在“聯盟國內部”得到了非常妥善、非常迅速的解決。

    葡萄牙此時處於軍政府的統治階段,總統是依靠軍事政變而獲得權力的卡爾莫納元帥,國家實權則在總理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手裏。薩拉查對葡萄牙實施的是獨裁統治,但他的獨裁統治是“比較溫和、比較正麵”的,所以他雖然是獨裁者,但在後世卻被葡萄牙民眾評選為“最偉大的葡萄牙人”,薩拉查在國際形勢上追隨德國,所以他在德國的威逼和利誘下半推半就地讓葡萄牙加入了聯盟國陣營。當中國外交部向葡萄牙政府提出要求“歸還澳門”時,薩拉查也接到了希特勒的電報,希特勒建議他“把澳門歸還給中國”並且許諾“由德中為主體的聯盟國一定不會辜負葡萄牙的犧牲和退讓,會讓葡萄牙在不久的以後獲得百倍千倍澳門的新領地”,使得此事愈發地一拍即合、水到渠成。薩拉查於次日回複武漢,“願意歸還澳門,隻是對於葡萄牙官方和葡萄牙民間在澳門的財產,希望能與中方進行進一步磋商”,對此,國民政府給予了熱情的回複。考慮到葡萄牙和中國現在都是聯盟國的成員國,沒必要搞得太寸步不讓,因此國民政府隨後回複葡萄牙政府,“貴國政府和貴國公民在澳門境內的不動產隨著澳門回歸中國而順理成章地屬於中國,非不動產則允許貴國在撤離人員時一起帶走”“澳門當地居民,無論具有華裔血統還是葡萄牙血統、具有中國國籍還是葡萄牙國籍者,盡皆去留自由,澳門以後仍然歡迎葡萄牙人來此進行工作、旅遊、經商、暫居或永久性定居”。

    由於雙方都誠意十足,所以最終締結的條約讓雙方都深感滿意、皆大歡喜。

    僅僅用了一星期時間,中葡兩國便敲定了澳門轉交條約,正式廢除《中葡會議草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8月8日上午,駐澳葡軍撤離澳門,中國軍隊第九軍區(兩廣)一個團在軍區副司令長官餘漢謀親自率領下進入澳門,與葡方和平交接澳門主權,整場儀式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沒有流一滴血,沒有發生一起騷亂,澳門當地也沒有發生任何動蕩,陸地麵積約33平方公裏、海域麵積約85平方公裏、擁有約15萬人口的澳門正式回歸中國。

    雖然隻是收複了一塊彈丸之地,但其代表的重大意義足以讓整個中國陷入歡欣鼓舞中,很快,中國外交部馬不停蹄地展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動作:正式向法國政府遞交外交照會,要求法國立刻向中國歸還其在中國境內的4處租界(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以及鼓浪嶼公共租界裏屬於法國的那部分。

    接到國民政府措施強硬的外交照會後,法國高層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感到了吃驚,中國收複葡占澳門,意味著中國會陸續收複所有還被外國列強侵占著的中國領土,這也正是中國隨著國力、國際地位、國家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在這幾年內得到快速提升而必然要做的事情,小國弱國才會淪為魚肉,大國強國隻會魚肉別國,自身怎麽會被魚肉?收複澳門肯定隻是第一步,法國高層對此事心知肚明,至於吃驚,是沒想到中國這麽快就展開下一步行動,部分法國高層認為中國還是很忌憚法國的,收複澳門隻因為葡萄牙跟中國現在是同一個陣營,所以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但法國跟葡萄牙不同,中國“欺負”葡萄牙後未必敢“欺負”法國,可事實是:中國幾乎一氣嗬成,收複被葡萄牙侵占的地方後直接著手收複被法國侵占的地方。

    法國高層急忙召開緊急會議,參會的高層包括總統阿爾貝·勒布倫、總理保羅·雷諾、副總理兼陸軍部部長亨利·菲利普·貝當元帥、國防部總參謀長兼陸軍總司令莫裏斯·居斯塔夫·甘末林上將等。

    勒布倫發言道:“先生們,中國人要求我們歸還我們在中國境內的所有租借,並且態度十分強硬,提出的要求也頗為苛刻,他們聲稱,所有在華的法國租界,除了法國人,其餘的一切東西都是中國的財產,包括租界裏法國人口袋中的鈔票。先生們,你們對此有什麽看法?”

    雷諾驚愕道:“中國人剛剛收複了被葡萄牙人侵占的澳門,條件是非常溫和的,隻收走不動產,澳門的葡萄牙人可以帶走所有的非不動產,為什麽對我們卻如此苛刻?”

    勒布倫苦笑道:“先前,我以為中國人跟葡萄牙人索取澳門並且對其開出很溫和的條件,是因為中國人勇氣不足,勉強鼓起了勇氣卻又害怕葡萄牙人拒絕,所以才會如此忍讓,現在我才明白過來,那是因為葡萄牙人和中國人是一夥的,所以中國人才會對葡萄牙人那麽客氣,同時又對我們如此不客氣,中國人現在其實非常有勇氣,他們非常自信,認為他們非常強大,完全不懼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甘末林忍不住憤憤然地道:“這是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羞辱!”

    貝當開口道:“也談不上是羞辱吧?那些租界本來就是中國的,中國人隻是跟我們討要原屬於他們的東西,並非索取屬於我們的東西。”

    甘末林在感情上難以接受貝當這種近乎自我安慰的說法:“部長,你怎麽能這麽說呢?難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連葡萄牙都不如嗎?中國人就算跟我們討要原屬於他們的東西,起碼要保證言辭上的禮節性吧?看看他們的外交照會,簡直就是在下達通牒!”

    勒布倫歎口氣:“中國軍隊正在包圍我們在華境內的那幾個租界,並且還在外交照會裏聲稱如果我國政府在8月18日之前不和平交出租界,那麽,他們的軍隊就要展開武力進攻。”

    甘末林愈發氣憤:“請恕我直言,如果中國人態度良好、條件溫和,我也不反對轉交出那幾個租界,但是,他們態度近乎蠻橫,條件近乎無理,完全是不把法蘭西放在眼裏的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交出那幾個租界,雖然對我國的利益損失倒不是很大,但對我國尊嚴、榮譽、顏麵會造成極大的打擊!國際上會認為我們膽怯懦弱,迫於中國人的武力威逼而讓步。”

    貝當不鹹不淡地說道:“那些虛浮的東西又有什麽可在乎的?甘末林將軍,中國人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他們的軍隊即將包圍我們的那幾個租界,如果我們不在他們規定時間內和平轉交,他們就要展開攻擊,我們能怎麽辦?跟中國開戰嗎?甘末林將軍,如果真的開戰,並且由你指揮,你能打贏嗎?”

    甘末林繃著臉,一言不發。

    貝當顯得很達觀地笑了笑:“以前,中國很弱,所以我們才可以占中國人的便宜,可是,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那個泥足巨人的清國了,自然而然,我們就要審時度勢地采取新的對華政策。我也不是妄自菲薄,法蘭西仍然是列強大國,可是,跟中國開戰,極其地不利於我們,那幾個租界都在中國境內,我們的本土卻在萬裏之外的歐洲,難道組建遠征軍和遠征艦隊嗎?真的開戰了,中國人是本土作戰,我們卻是勞師遠征,日本人跟中國靠得那麽近,結果打敗中國了嗎?更何況是我們呢?當我們的遠征軍、遠征艦隊抵達廣州、上海、天津時,天空中是中國人鋪天蓋地的飛機,陸地上是中國人漫山遍野的軍隊,怎麽打?至於漢口,更別提了,完全在中國內陸,難道我們的軍隊要從上海一路打到漢口?就跟日本人當初一樣?不要忘了,我們的頭號大敵是德國人,德國人在哪裏?就在我們的家門口!我們忽視家門口的頭號大敵,卻跑到萬裏之外打仗,豈不是本末倒置?如果我們消耗太多國力軍力在中國人身上,豈不是讓德國人可以趁虛而入?殖民地雖然不能輕易放棄,但是,本土始終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為了那幾塊微不足道的租界而讓我們本土陷入危險,是不是?更何況,法國軍隊已經是一支防禦性的軍隊,打那種越洋遠征進攻作戰根本就不符合法國軍隊的實際情況。”

    雷諾連連點頭:“貝當部長說的非常正確啊!”

    甘末林有些不甘:“那我們就這樣忍氣吞聲?”

    貝當十分釋然地笑了笑:“我剛才已經說過,中國人隻是跟我們討要原屬於他們的東西,我們談不上忍氣吞聲的。如果中國人跟我們討要科西嘉島,那我們肯定要感到憤怒並且與之展開全力的戰爭,但他們討要的是那幾塊本就是他們的租界,我們生什麽氣呢?”

    甘末林啞口無言,隻好沉默下去。

    勒布倫最後說道:“這樣吧!先生們,同意按照中國人的要求把那幾塊租界還給他們的,請舉手。”

    絕大部分參會者都舉起了手,意見一邊倒。

    “看樣子,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勒布倫輕輕地鬆口氣,“這樣吧,把中國駐法大使立刻叫來,再通知中國政府,我們願意就此時跟他們進行下一步的商談。”

    事情沒有出意外,麵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法國人十分識相知趣地進行了肯定性的回應,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在8月15日發表公開聲明,宣布接受中國政府的要求,廢除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把原屬於中國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和鼓浪嶼公共租界裏屬於法國的租界地帶全部歸還給中國。

    8月18日,中法在上海、天津、漢口、廣州、鼓浪嶼舉行隆重的交接儀式,中國軍隊開入以上五地的法租界,當地法軍和法國僑民同時撤離,並且是“淨身出戶”,無論是屬於法國官方還是屬於法國民間的租界財產,一律被中國政府沒收。

    頓時,全國各地再次掀起了一輪喜慶歡騰。

    “現在,輪到英國人了。”蔣緯國微微一笑。

    8月19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向英國政府遞交照會,要求英國在8月28日淩晨0時之前無條件地向中國全麵歸還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即上海公共租界在日租界、法租界被歸還給中國後還剩餘的部分),以及香港全境。

    一時間,倫敦方麵朝野震動。

    英國首相張伯倫是一個“老好人”,他沒有什麽雄心壯誌,不像希特勒、斯大林那樣熱衷於對外擴張,用中國語言說,張伯倫是一個“守成之主”,在國際舞台上,張伯倫對德國以及整個聯盟國一直采取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在國內,他大力地推動社會福利建設,由於德國和聯盟國在開動戰爭車輪後確實沒有“西進”,而是正如英法美等國希望那樣向東挺進,跟蘇聯打成一團,所以張伯倫對德國的綏靖政策被視為是“成功的”,實現了英法美陣營“禍水東流”的目的,因此,張伯倫此時在英國政壇上可謂春風得意,對外政策的“成功”以及對內實施的福利成就讓他頗受英國上下的擁戴,導致他本人也有些飄飄然。不過,從今年初開始,張伯倫的心情不再陽光燦爛了,而是烏雲滾滾,因為蘇聯敗了,堅持短短一年就敗了,使得張伯倫又震驚又不安,震驚的是:蘇聯敗得也太快了點,不安的是:聯盟國特別是德國,根本沒有跟蘇聯拚得兩敗俱傷,恰恰相反,聯盟國在蘇聯戰場上高歌猛進、戰果輝煌,打敗蘇聯並且消化勝利果實後,聯盟國可謂實力大增、氣勢滔天。麵對這個跟預想中截然不同的現實,張伯倫確實有點慌了,德國不但沒被蘇聯戰爭拖垮,反而還國力大大膨脹,而德國的那幾個盟國,中國、日本、意大利等,也無不通過蘇聯戰爭而實力劇增,蘇聯已經一蹶不振,接下來呢?因此瓜分了蘇聯而膘肥體壯、胃口大開的聯盟國陣營真的就會見好就收?還是會貪得無厭、得隴望蜀,繼續發動戰爭並且把下一個目標鎖定在英國的身上?一想到這個可怕的前景,張伯倫不寒而栗、毛骨悚然,他開始後悔了,後悔自己當初那個自作聰明的“禍水東流”政策。

    盡管英國高層普遍妄自尊大、不思進取,但還是有部分高層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特別是在聯盟國取得蘇聯戰爭的輝煌勝利後,進一步地刺激英國高層產生了兔死狐悲的心理,張伯倫雖然不敢正麵抗拒德國和聯盟國,但也開始改變了主意,接受了部分高層的建議,“跟隨美國一起大力援助蘇聯,讓蘇聯盡快恢複越多越好的元氣,繼續充當英國牽製德國的棋子”,實際上,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多次聯係張伯倫,告誡他“德國和聯盟國陣營在摧毀蘇聯後幾乎不可能就此罷手,所以,如果英國和美國一樣不想直接陷入戰火,最好的辦法就是援助蘇聯、挽救蘇聯,讓蘇聯起死回生,成為替英國和美國阻擋德國的擋箭牌”,張伯倫對此比較認可。

    中國索要英租界和香港的要求讓倫敦方麵一片大嘩。(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