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節 光複台庫(3)

字數:7514   加入書籤

A+A-




    收複台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蔣緯國做到了,並且做得兵不血刃,堪稱神來之筆,不過,他接下來要麵對一件比收複台灣領土更艱難、更複雜、更不容輕視的事情,就是收複台灣的民心。後世眾所周知,台灣境內“親日派分子多如牛毛”,並且因此而孳生出一股股陰魂不散、沐猴而冠、令人深惡痛絕的"tai du"勢力。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隻要對症下藥並且及早動手,就可以還台灣一個幹幹淨淨的朗朗乾坤。就好像一潭汙水,長時間不進行有效的治理,自然會孳生出大量的蛆蟲蚊蠅,蔣緯國要做的,就是在這潭汙水還沒有發酵之前邊將其幹幹脆脆地一掃而空。在跟林獻堂、盧欣榮等台灣人經過深入交談並且結合自己“超越曆史”的先知先覺,蔣緯國完全掌握了台灣現階段的民心狀態,主要是四個心態:

    第一,心向中華,厭惡日本;

    第二,心向日本,厭惡中華;

    第三,心向中華,但同時不排斥日本甚至親近日本;

    第四,既厭惡日本也厭惡中華。

    毋庸置疑,台灣人的民心狀態是非常奇特、非常複雜甚至可以說是混亂的,各種心態各有淵源。總體而言,台灣老一輩大多數是心向中華的,繼而在心向中華的同時又分為兩股更細的心態,一種是心向中華、厭惡日本,一種是心向中華,同時不排除日本甚至親近日本,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第一種顯得更“頑固”,第二種顯得更“理智”。比如林獻堂,他屬於第二種人,懷念中華同時不排斥日本,因為他這種人一方麵無法忘記自己在骨子裏、血脈裏還是中國人,但他這種人對中國已經絕望,認為中國無法收複台灣,而日本又顯得“更先進”,所以不忘記中華的同時無可奈何地接受命運,向日本學習,用政治手段為台灣人爭取到更多權益,努力讓台灣人“以日本人的身份過得更好一點”,不過,林獻堂這種人絕對不是漢奸,因為他們不可能為了日本而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這是他們的底線,哪怕他們已經痛苦萬分地認為自己再也不能重新當中國人了,他們一方麵“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方麵“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殘酷的事實逼著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台灣年輕人比較多的是心向日本,他們同時對待中國“原鄉故國”的態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懷念,一種是厭惡。比如盧欣榮,他以前既厭惡日本也厭惡中國,用他以前的話說,“日本是台灣的後媽,中國是台灣的親媽,親媽拋棄台灣,後媽撫養台灣,一方麵恨親媽為什麽那麽沒本事,要拋棄自己,一方麵心裏知道後媽其實不是什麽好東西,所以也恨”,他這種人對中華的恨,其實是一種“因愛而恨”,並非真的仇恨,但此時,盧欣榮已經重新成為一個“台灣省中國人”,熱愛中華、仇恨日本;當然了,也有一些台灣人是真正的“親日厭華”,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是日本殖民當局常年進行洗腦教育的“成功產物”,完全地把自己當成“高貴的日本人”,不承認、痛恨、恨不得徹底地拋棄掉自己原先的“低賤的中國人”的身份。中日戰場上,日軍的台灣旅團是由台灣青壯年組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青壯年不是被強征的,少數人是為了生活,大部分其實都是自願參加的,他們在中日戰場上跟中國軍隊作戰時“表現出色”,頑強程度和凶狠程度跟日本本土軍隊沒有區別,他們在跟同胞對戰時如此絕情共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真正地“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日本軍人”,效忠對象是日本天皇,在他們看來,自己身為大日本皇軍一員,為天皇、為帝國浴血奮戰乃至獻出生命是天經地義的,二是他們知道自己並不算是“真正的日本人”,所以要拚命地殺中國人,從而證明自己對日本的忠誠,被日本真正地接納{值得一提的是,後世有資料聲稱台灣旅團參加了南京大屠殺,這是錯誤的,台灣旅團沒有參加南京大屠殺,另外,南京大屠殺期間也幾乎沒有朝鮮籍日軍參加。國恥要牢記,但不能記錯。}。

    明白了結果還不夠,還要搞清楚原因,有因才有果。之所以部分台灣人心向日本甚至厭惡中華,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日本人在奴役台灣期間對台灣人進行了持續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洗腦教育,即“皇民化運動”,向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台灣人灌輸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思想;

    第二,日本人在奴役台灣期間確實下了一番力氣治理台灣{類似於偽滿洲國},使台灣在政治、經濟、民生、文化等方麵上得到了一定的進步,讓台灣人得到了一定的實惠,所以導致部分台灣人“感激”日本人{實際上,日本人在奴役台灣期間多次搞大屠殺和武力鎮壓,殺人極多,但日本人在針對台灣人的洗腦教育中故意不提或淡化他們的罪行,同時進行狡辯、美化、粉飾,汙蔑那些勇於反抗的台灣人是“讓台灣陷入動蕩的叛亂分子、破壞分子”等等};

    第三,曆史上國民政府治台嚴重失政,讓台灣被光複後卻一片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民眾生活水平和社會秩序穩定程度還不如日占時期”,使台灣民眾大失所望,繼而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懷念日本”的情感。

    從釣魚島回到福州後,蔣緯國立刻帶著林獻堂、盧欣榮等台灣代表飛赴武漢,會見了蔣介石以及陳誠等一批高層要員。針對“如何收複台灣民心”這個問題,眾人召開多次會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最終確定了數十條有的放矢、正確而合理、長遠而有效的對策。這個過程中,蔣緯國是最大的出謀劃策者,因為沒有誰比他更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和深謀遠慮的頭腦”,也沒有誰比他更了解台灣的“今生來世”,更加沒有誰比他更渴望一勞永逸地鏟除掉纏繞著後世台灣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問題”。在蔣緯國的力促下,台灣民心問題會通過以下幾條核心對策解決:

    第一,強化教育。日本人在台灣實行的“皇民化運動”洗腦教育肯定要被全麵地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健康的、客觀的中國化教育,台灣境內的日語也要被全麵廢除,漢語重新成為台灣的唯一的通用語言、官方語言、合法語言,日本文化跟日語一起被廢除,中華文化跟漢語一起被重新推廣在台灣全境;台灣人原本被日本人強迫改用日本姓氏、取日本式名字,強迫皈依日本宗教{神道教},強迫崇拜日本神靈{天照大神},強迫效忠日本君王{天皇},強迫台灣人升日本國旗、說日語、唱日本歌曲、修建日本神社,把語言、文字、文化、藝術、宗教信仰、時令節氣等各方麵都向日本看齊,這些在台灣被光複後都要被全麵地廢除,讓台灣人重新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公開場合說漢語、寫漢字,恢複中華姓氏、漢族姓名,等等;

    第二,強化宣傳。日本人在台灣除了對台灣人進行洗腦式教育外,還進行了各種歪曲事實、顛倒黑白甚至是憑空捏造的洗腦式宣傳,台灣被光複後,這種宣傳會得到全麵的矯正,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允許一絲一毫的篡改。宣傳是大事,在這件大事上,何應欽等部分高層提議“日本人在台灣進行宣傳時大肆抹黑中華,我們現在是否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醜化日本人,否定日本人在台灣做的一切,從而盡快地讓部分立場親日的台灣人早點覺醒?”蔣緯國對此強烈反對,他說道:“有句話說得好,可以欺騙部分人一世,也可以欺騙全部人一時,但不可能欺騙全部人一世。謊言早晚會被戳破,真相早晚大白,如果撒下第一個謊言,那麽接下來就會為了圓謊而不得不撒下更多、更大、更厚顏無恥的謊言,到時候就形成一個大爆發式的破裂,政府的公信力就徹底毀了。日本人欺騙台灣人,我們絕不能跟日本人一樣,我們要對台灣同胞實話實說,那才是真正的宣傳。敢於實話實說、對錯坦白的政府,是一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政府,才會真正地贏得民眾的擁戴,贏得民心。”根據蔣緯國的要求,在對台灣民眾進行宣傳的問題上,中央政府必須恪守這幾個原則:

    首先,黑就是黑,日本人在台灣境內犯下的各種罪行、幹出的各種惡事,都必須一五一十地報道出來,屠殺、武力鎮壓、奴役統治、政治打壓、思想控製、文化侵略、洗腦教育、經濟掠奪、苛捐雜稅、監視民眾、強征壯丁、以華製華、組件台灣旅團參加侵華…一件不少,但是,絕不憑空捏造,日本人幹過一百件壞事就是一百件,絕不能為了“揭露日本人的罪惡麵目而捏造出第一百零一件,或故意誇大其詞,把日本人殺了一萬人說成殺了兩萬人”等等;

    其次,白就是白,日本人在台灣境內做的起到積極意義的“好事”,也要公正地說出來,但是,必須讓台灣人明白,日本人發展台灣是給日本人自己發展的,日本人建設台灣是為了把台灣變成日本的糧倉、糖業基地、輕工業基地、軍事基地,日本人不是真正的好心辦好事;對於日本人給台灣做出的“貢獻”,不否認、不美化、不淡化,隻是將其作為事實給說出來,同時揭露其內在的真正目的和真正原因。

    對於蔣緯國如此鞭辟入裏的分析,蔣介石、陳誠等人都表示讚同,林獻堂也深以為然、連連稱讚蔣緯國的“大氣魄、大胸襟、大智慧”。

    除了教育和宣傳,第三個重要措施是“豎立榜樣”,即紀念台灣的抗日先烈,弘揚台灣正氣和民族精神,引導廣大台灣民眾“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獲得真正的信念,讓他們知道,台灣人是有著錚錚鐵骨的,中國人也絕不是日本人汙蔑的那樣低賤,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比如,台灣被清政府割讓出去後,當時的台灣巡撫唐景崧、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台灣誌士翹楚丘逢甲、台灣名流士紳林維源等人憤然反抗,組建“台灣民主國”,領導台灣民眾殊死抗爭日軍侵台,以民族英雄莫那·魯道{台灣高山族義士}為首的台灣民眾於1930年展開的霧社事件抗日運動,還有北埔事件、苗栗事件等等{以上台灣人民抗日運動統稱為“乙未戰爭”},眾多台灣義士前赴後繼地反抗日本人對台灣的奴役統治,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壯烈篇章。他們不應該被忘記、被忽略、被醜化,日本人千方百計地試圖磨滅掉他們,但台灣被光複後,這些偉大的台灣義士、民族英雄會得到他們應得的曆史待遇,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功績,都會被世人傳頌,在曆史書上熠熠生輝、永垂不朽,他們會被豎立雕像,靈位被請入英烈祠,永遠地享受世人的尊敬和後人的紀念,永遠地活在世人和後人的心中,並且他們的精神也會永遠地激勵著世人後人,警醒著世人後人,讓活著的台灣人、台灣人的子孫後代知道,有這麽一群台灣人曾經為了台灣而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讓那些因為受到日本人的洗腦式教育、洗腦式宣傳的荼毒而迷失自我的台灣人得到振聾發聵的當頭棒喝。

    樹立榜樣就是重塑台灣的靈魂,與之相輔相成的另一項措施是大力地恢複台灣人作為中國人的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再加強台灣人的“中國人的自尊心”以及對中國的信心。很多台灣人之所以親日甚至厭惡中華,源於一種自卑感,他們痛恨中國近百年來的衰弱無能,因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寧可去當日本人”,對此,要告訴台灣人,中國近百年來確實由於各種內在的外在的的原因而飽受列強淩辱,落後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中國沒有倒下,沒有一蹶不振,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知恥後勇、奮發圖強,中國正在重新崛起,正在走向複興,在不久之後必定會再度屹立於世界之巔,中國不隻是偉大的,也是強大的,作為中國人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中國人在世界上是有足夠資格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台灣人完全不需要舍棄尊嚴,忍辱含恥地當二等日本人,台灣人完全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並且,中國在走向偉大複興的道路上,也需要台灣人跟大陸同胞一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些之後,還有兩個重要措施,加強台灣和大陸在各領域的交流,以及保護好台灣。台灣回歸後,台灣和大陸就是融為一體了,軍事、政治、經濟、交通、貿易等方麵都是密不可分的,台灣人去大陸,大陸人去台灣,自然能大大地加強兩地之間的融合程度和融合速度,不過,台灣畢竟不算大,地小、人少、資源薄弱、財富有限,如果大陸人一窩蜂地跑到台灣,投資、旅遊、定居、工作,必然會大大地衝擊到台灣社會各階層,導致台灣人再度對大陸人產生反感{比如原先曆史上的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到台灣時帶去了大批的大陸人,導致台灣從那時到後世一直存在著“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矛盾},因此,中央政府要刻意地保護好台灣,不能讓台灣人的資源、財富、工作崗位被大陸人搶走,一方麵要鼓勵兩岸交流,另一方麵要保護好台灣{當然了,也不是要犧牲大陸人利益倒貼台灣人},實現兩岸一家親。

    毋庸置疑,由蔣緯國主導的這些“治台對策”是非常有利於台灣人的,因為蔣緯國的先見之明和嘔心瀝血,所以後來得知以上內情的台灣民眾非常感激蔣緯國,自發地在台北市中心廣場上給蔣緯國豎立了一座大型雕像,並且市中心廣場上隻有兩座雕像,一座是蔣緯國,另一座是鄭成功。台灣民眾都說,“把台灣從日本人魔掌中解救出來的是小蔣將軍,又因為小蔣將軍的保護和關照,台灣在回歸後沒有受到任何衝擊,並且越來越好”。由於台灣民眾極度尊敬和喜愛蔣緯國,所以都稱他是“鄭成功第二”“小鄭成功”“當代鄭成功”,實際上,對於台灣和台灣人而言,蔣緯國和鄭成功實在太相似了,都解救了台灣,又都是中日混血兒。

    4月30日子夜12時,福州,港口內軍艦如梭,陸地上軍人如洪,全城燈火輝煌,夜幕亮如白晝。

    “時間到了!”看到時間已經是5月1日淩晨0時,站在台灣號重型巡洋艦上的蔣緯國意氣風發地高揮右手,然後振臂大呼,“光複台灣的時候來了!全體上艦!出發!去台灣了!”

    “人生如夢啊!”站在蔣緯國身邊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頓時潸然淚下,“沒想到我這把行將就木的老骨頭居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台灣光複!幸甚至哉!此生無憾矣!”他仰麵唏噓。

    “林公,您畢竟年紀大了,請您保重身體,您真的沒必要跟我們一起去台灣的,雖然台灣海峽不算寬,但畢竟風浪顛簸,要不,您就在這裏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吧?”蔣緯國真心誠意地勸解著林森。

    “不不不!”林森連連搖頭,“我必須去。我是國府主席,所以我必須親自去台灣一趟,因為我們太對不起台灣同胞了!”他神色悲苦而莊嚴,“拋棄他們都快半個世紀了,現在好不容易把他們接回來,我這個國家最高領袖怎麽能不親自出麵?我不親自出麵,又怎麽能體現我們的心意和愧疚?”{原先曆史上,林森因車禍於1943年8月1日在重慶去世,彌留之際反複囑咐蔣介石等人“務必要光複台灣”,他臨死前都掛念著台灣。}

    看著已經七十五歲、白發蒼蒼、銀須飄飄的林森,蔣緯國忍不住肅然起敬。

    載著南京軍第180師的三萬五千餘官兵和兩千多名政府官員、新聞記者等非軍事人員,艦隊浩浩蕩蕩地從福州港起錨出航,橫渡台灣海峽,駛向台灣。

    台灣海峽北窄南寬,北部寬約200公裏,南部寬約400公裏,艦隊從福州出發,駛向台北,走的是北部海峽,當台灣島北部陸地輪廓出現在海平線遠處時,天也正好亮了。看到台灣近在眼前,艦隊裏不少人都抹起了眼淚,盧欣榮等一批原是第417特戰隊的台灣籍軍人更是淚流滿麵。“台灣啊台灣,我們終於回來了!”盧欣榮迎風落淚,“五年了!終於回來了!”

    蔣緯國也心情激動、心潮澎湃,他看到盧欣榮身邊的第180師師屬炮兵團團長穀尋之,向對方招了招手,穀尋之立刻不動聲色地靠近過來。穀尋之不是台灣人,是福建人,他一直都是海統局特工,以前被安插在第417特戰隊裏進行秘密監視活動,現在他的身份是海統局台灣站站長。

    “台灣內部幹淨嗎?”蔣緯國目不斜視地看著前方,“不要出什麽意外。”

    “局座請放心!”穀尋之低聲道,“別的地方還有點不太幹淨,但台北和台北周圍一帶絕對幹淨。中日結盟後,我們一直在向台灣進行滲透,日本人對此是心知肚明,但我們隻要不幹得太過火,日本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日本人知道台灣早晚會被還給我們,加上中日結盟了嘛,我們不殺他們的人,他們也會不殺我們的人。在台灣的地下世界裏,我們和日本人還算‘和氣’,因為我們不針對日本人,日本人知道好歹,不會打擊或搜剿我們的人,頂多抓起來,然後再跟我們暗中交換己方被對方逮捕的人。我們沒理由在台灣搞破壞或刺殺日本人,日本人也知道我們的目標隻是台灣的親日派分子,所以采取了默認態度。”他稍微頓了頓,“台北地區的親日派組織、親日派主要分子完全在我們的監視下,二三十個有較大危害性的人或組織都被我們解決了。”

    “嗯,做得好。”蔣緯國點點頭,“你們要記住,盡量不要在台灣境內殺人,那會造成社會恐慌的,影響台灣人的民心,對於那些親日派,盯緊了就好。有危害性的或者鐵了心的要當漢奸的,做掉,但必須做得幹淨點。”

    “局座教導,我們牢記。”穀尋之心領神會。(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