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金菊近況(第六更)
字數:2904 加入書籤
一個村婦就道:“聽說金菊的那些陪嫁銀子是用一個箱子裝著的,我們這村裏就隻有幾戶人家被魏老太太邀請去看金菊的嫁妝,看見過那整整一箱白銀,我們誰都沒有見過,金菊出嫁那一天,裝白銀的那個箱子可是整整掛了三把大鎖,想必到了關家,如果金菊不開那個箱子,關家也是不知道箱子裏麵是真銀子還是假銀子。
但是那一挑挑的綾羅綢緞就不同了,到了關家,無論誰隨便用手翻一下,就能知道底下裝的是些什麽了,那關家人那還不得氣死,咋還會讓金菊嫁過去之後過上一段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要不是她二哥田家安出事的話,隻怕她這種好日子一直過下去!”
林氏就道:“再怎麽說金菊那些舊衣裳即便放在小地主家也算不錯的,關家即便知道真相,也沒什麽好生氣的,反而認為田家家底不錯,金菊做閨女的時候竟然能夠穿的這麽好!”
眾人都點頭,認為林氏說得很有道理。
采薇分析道:“說不定人家金菊在這這些陪嫁的禮物擔子上並沒有欺騙關家,因為根本就欺騙不了,到了夫家,她陪嫁擔子的東西關家那邊的親朋好友肯定會翻來看。田家隻是欺騙我們這些村裏人,讓我們豔羨金菊的嫁妝多罷了!因為我們不可能去翻看金菊的嫁妝!”
裏正不齒的笑了一聲:“田老漢這麽做就可笑了,她女兒嫁妝是多是少,她女兒嫁到別人家過得是不是好,跟我們半點關係都沒有,我們隻是看個熱鬧而已!”
眾人都附和:“就是這個理兒!打腫臉充胖子有什麽好?等到謊言被戳穿了,他田家還有金菊就都變成了大家夥嘴裏的笑料!”
那個閨女和金菊家對門的村老繼續說下去:“金菊嫁過去的當天發生了一件事,就如你們猜測的那樣,金菊成親那天,花轎和嫁妝到了關家,關家那邊的親朋好友當然翻看了金菊的嫁妝,看見金菊陪嫁過來的那些細布全都是白色的,沒有染色,關家的人臉色當時就有些不好看,誰家出嫁會用白色的細布當陪嫁,一般都是買色彩鮮豔的布當嫁妝,白布多不吉利呀!”
林氏笑起來:“那些白色的細棉布都是我和我兩個女兒紡織出來的,魏老太太每年攢一些,就是留著等金菊出嫁之前一起送到染布坊染色當陪嫁品,估計是金菊出嫁之前田家已經很窮了,連把布匹送去染色的錢都沒有,所以才逼於無奈就那麽白啦啦的拿去給金菊陪嫁,充門麵,卻沒想到弄巧成拙,惹怒了關家!”
有人就好奇的問:“既然這麽著,那後來田家是怎麽擺平這件事的?”
那個村老看了一眼那個問話之人:“你們都別小看了金菊,以為她生的胖胖壯壯的一副蠢相就以為她真蠢呢,她才不蠢呢,和她老爹一樣有心機,當關家那邊的親朋好友質問她為什麽拿這麽多白細布來陪嫁,她不知多能說會道!”
“金菊是怎麽說的?”眾人都饒有興趣的問。
那個村佬拈了拈須說道:“金菊她說,這些布匹都是她做姑娘時紡織出來的,故意不染色,是想帶到夫家之後,留著慢慢孝敬公公婆婆的,他們喜歡什麽顏色,再染什麽顏色。”
有人就道:“這話說的漂亮!”
有人不屑:“金菊臭不要臉這一點完全傳承了田家的精髓,居然敢把縣主和林夫人織的布說成是她織的,這村裏人誰不知道,她連針線活兒都不會做還會織布?笑死人了!”
那個村佬嘴邊帶著一絲譏笑:“金菊不光花言巧語的安撫了她的公公婆婆,而且還故意把那個上了三把鎖裝著白銀的箱子打開,讓關家人看了一眼她那整整一箱子的白銀,教關家人放心她的嫁妝真的是很豐厚的,所以關家雖然為她陪嫁帶來的是白細布而心中有些不悅,可也隻能強壓下去,把她好吃好喝的供著。”
“那後來關家是怎麽發現金菊陪嫁的白銀大部分都是假的?”有人疑惑的問。
那個村老說道:“還不是因為金菊的二哥田家安犯事兒了嗎,關家肯娶田金菊裏麵就有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田家安必須通過知府給他在衙門裏謀一個職務,現在別說田家安失勢了,就連知府都要明年秋後問斬,田家怎麽可能兌現當時定親時所許下的諾言,關秀才自然對金菊翻了臉,對她非打即罵,要她把她陪嫁的那三百兩紋銀交給他,不然他就打死她!
金菊哪裏禁得起打,雖然明知道自己那一箱子白銀幾乎都是假的,可也隻能鋌而走險,希望能在關秀才麵前蒙混過關,於是把裝著白銀箱子的三把鑰匙全都交給了關秀才。
關秀才大喜,拿了那些白銀就想去捐個官,誰知道到了官府,被查出那些白銀幾乎都是假的,官老爺大怒,把箱子裏的那一層真白銀沒收,然後給了官秀才一頓板子,革了他的功名,把他扔出衙門,並且還把他的名字進入黑名單內,無論他以後出多少錢捐官,都不許錄用他。
關秀才挨了打也就算了,還被革去功名,別說以後沒有當官的希望,就連每月夠兩個人吃的稟米也領不成了,並且沒了秀才身份,人家學館也不會再聘用他了,他就徹徹底底失去了謀生的進項,斷了收入,你們可以想想關秀才心中有多氣。”
有人就笑了幾聲:“金菊可把關秀才害慘了,關秀才不娶她,還能過著衣食無憂殷實的日子,可娶了她,就相當娶了個喪門星,把他給全毀了!”
采薇冷笑:“關秀才取金菊,也不是真心想娶她,隻是想利用她攀上田家安,再進一步攀上知府,想做官,而金菊明明知道關秀才不想娶她,卻故意拋出那麽多誘餌引關秀才上鉤,兩個人都動機不純,互相算計,結果兩敗俱傷!依我我說誰也別怨誰,全都是咎由自取!”
眾人紛紛點頭:“縣主這話極有道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