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字數:4127   加入書籤

A+A-




    很快,就是三年一次的秋闈,整個京城都活絡起來,到處能看到各地趕考的考生,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尤其是一些什麽狀元樓之類的地方,幾乎天天爆滿。

    開始的時候葉雨竹還有點兒興趣,後來發現很多都是滿口之乎者也的偽君子之後就完全沒了興趣,不說千人一麵也差不多了,沒有好玩兒的人。

    舉人考進士,那是九天,這九天是不能出來的,考試的地方叫做貢院,葉雨竹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不過有一樣讓她挺高興,因為有榜下捉女婿的典故,因此不少人家準備這個時間段另女兒出閣。

    出閣要給嫁妝,嫁妝裏麵基本都有首飾,所以銀樓的生意暴漲,再次被葉雨竹賺了個杯滿缽平。

    九天考試畢,開始各種封卷紙批閱。

    二百名進士,一百名同進士,這一百名同進士是肯定不能進入金鑾殿的,剩下的二百名前二十名進入金鑾殿,皇帝進行最後一道測試,點出前三名!

    不過再沒進入金鑾殿之前,榜單是會放出來的,前二十名沒問題,大多數都是這些日子在京城比較出名的才子。考生都是提早進京的,真有才學自然能在京城中弄出一些名頭,偶爾有書呆子,總是不多,所以前二十名大多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隻有一兩個生僻人,這個正常。

    可是二十而下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禹州趙紅滿是誰?”一個人大叫一聲。

    “好像你能認識天下的舉子似的。”有人在旁邊嗤笑。

    “別的地方不敢說,禹州中有點兒名聲的我還是知道的。”那人明顯不忿。

    緊接著又有人道:“青州白書明,這人是個酒囊飯袋。”

    “渝州劉萬華,這人寵妾滅妻,是個酒色之徒。”

    “萬州……”一時間,不少不學無術之人的名字被說道。

    偶爾一個半個這個也算正常,哪一年都有一二運氣好之人,考的偏偏是自己做過的文章,寫過的策論,但是今年也太多了些?而且有心人略微一打聽算計就知道,這些人都是家底豐厚之人,一下子,榜單前的人就炸開了鍋。

    名落孫山的人自然不甘心,尤其上榜的還是酒囊飯袋,這樣就更加加劇了那份不滿,文人相輕,自古而來,沒有哪個文人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如今有個宣泄的渠道,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上午放榜,下午京城的舉子就鬧開了。

    皇帝在乾清宮氣得摔了白玉鎮紙,萬萬沒想到,竟然能出現科場舞弊案,皇帝的心是惶恐的,他們家的皇位是從前朝那兒搶過來的,而前朝為什麽會不得人心?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起義軍?

    而這些事情的源頭,也是因為科場舞弊案,因此在大魏朝,皇帝都非常重視科舉,所有直到這第六位皇帝,朝中有諸多弊端,可是在科舉這一塊是非常嚴謹清廉的,結果,萬萬沒想到,兒子把自己的臉給打了。

    坤寧宮的皇後驚掉了手中的葡萄,一疊聲的問:“科場舞弊?怎麽會這樣?是不是那個人運氣好?還是說有人陷害大殿下?陛下現在如何了?”

    “回稟娘娘,科場舞弊這個不是單純一個人的運氣好,如今叫嚷出來的有十個人之多,陛下現在十分惱怒,摔了白玉鎮紙。”

    皇後的心猛然一沉,皇帝自負有涵養,因此哪怕生氣,也絕對不會摔東西,君子不能如此沒有風度,如今摔了白玉鎮紙,可見心中之惱火,她現在不能觸黴頭,她得想想怎麽辦。

    至於科場舞弊,嗬嗬噠,有一兩個人湊巧做到了題目也就罷了,現在嚷出來的就有十個人之多,可見,這裏麵有貓膩是妥妥的。

    龍淵坐在文淵閣,與花雪楓麵麵相覷,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出現這種事,兩個人對科場舞弊案這五個字都不陌生,前朝的滅亡與這個息息相關,可是他們沒走心,因為大魏從開國初到今日,多少次科考,也沒發生過,或者說,在所有魏朝人的心裏,這就是不存在的。

    比如說天下有仙人,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這個傳說,也都了解仙人與凡人是怎麽的不同,但是如果有一天仙人落到了凡塵,大家都是驚嚇好嗎?

    柳尚書也傻了,但是他想到的更多,第一個他沒想龍淵在這件事中可以撈多少好處,大殿下會怎麽倒黴,他第一個想到的是陶小郎君那副神棍的樣子,難道說,他早就知曉?

    那一句“事情沒那麽簡單”這幾個字言猶在耳,說陶朱不知道,柳尚書是不信的,可是這麽大的事兒,他到底是怎麽知道的?那麽又在這件事中充當了什麽角色呢?聰明人就是想的多,這般想下去,柳尚書越發覺得陶朱的背後勢力深不可測。

    咳咳,柳尚書與龍淵一樣,沒想過這些錢都是陶朱折騰出來的。

    至於事情真相麽?葉雨竹看到了禮部尚書女兒的麵相而已,倒黴相太明顯,所以葉雨竹才敢那麽心大。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個話不誇張,皇帝真正怒了,自然有大批的人倒黴,禮部尚書吳世成問斬,家中男丁為奴,女眷進入教坊司。

    皇後自己跑到乾清宮那裏跪地不起請罪,秋老虎毒的狠,皇後視若無睹,就是跪在台階那裏請罪,未曾有半句求情,皇帝原本滿心的怒火,在皇後中暑暈厥之後,心疼的不得了。

    “玥玥,這事兒與你無關。”皇帝眼見宋玥醒了過來,抓著她的手說。

    “陛下,妾嫁與陛下這麽多年,兄長如何妾不知,便是當初在娘家,男女有別,往日都同姐妹伴著,隻是龍騰,是妾沒教導好他,嗚嗚……”皇後是真哭了,禮部尚書,自己的妹夫,肯定是保不住了,這是妥妥的大皇子黨,自己的兄長,也是完了,而且這兩個蠢貨還把兒子拉到了坑裏,宋玥恨得要死。

    皇帝的心瞬間就軟了,他原本以為宋玥要為兄長和妹夫求情,後來發現不是,如今也沒求情,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體貼,至於對龍騰的惱火,有宋玥這般的說辭,也少了不少的怒火,想想兒子也是自己教的,下意識就給龍騰開脫:“他小孩子家家的知道什麽?想是被人蒙蔽,吃一塹長一智。”

    “唉,也是妾的錯,總認為天下都是好人,生累了他!”宋玥美目含淚,宛如盈盈秋水。

    “你就是太過良善,騰兒的事你不用操心,教育兒子,是朕的責任,你隻要教好朕的永福公主即可。

    “陛下。”皇後破涕為笑,明豔的臉上更添媚色。

    咳咳,剩下的是和諧!

    不管怎麽說,皇後狐媚惑主也罷,皇帝對自己的大舅哥到底是網開一麵,隻是流放,並沒有問斬,當然,擦邊球打的也好,畢竟他是副主考。

    輪到龍騰這裏,皇帝更是棘手,原本想給兒子鍍一層金,結果現在沾了一身的屎,兒子不能打殺,也不能流放,尤其看到龍騰跪在那裏,痛哭流涕被小人蒙蔽的時候,心更是軟的一塌糊塗,這可是從小就抱在懷裏的孩子,想到團子樣的兒子長的這麽大了,皇帝也隻是罰他麵壁一年,熟讀經史,弄明白何為君子小人。

    可謂是偏心至極。

    皇帝是沒有怎麽罰大皇子,但是這件事造成的後果卻很嚴重,皇帝派二皇子和柳尚書去幹那麽一件艱難的差使,人家能扭虧為盈,好吧,用詞不當,但是肯定是這個意思,可是大皇子這看起來萬無一失的鍍金之旅,結果搞成這樣,這兩個人在朝臣中的地位,那立刻就不再是天平。

    哪怕是純臣,誰不想跟個英明睿智的皇帝啊?難不成還打算跟個無道昏君?自己又不是幸臣。

    皇後和龍騰不傻,自然知道這裏麵的門道,而且大皇子一脈失了一個禮部尚書,也是元氣大傷,一時間皇後在後宮的權威都少了兩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