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楊心蘭總算是能歇著了

字數:3314   加入書籤

A+A-




    既然是救命的事兒,楊三槐無論再怎麽擔心閨女,也不好就這麽把女兒帶回去了,隻能再三的叮囑,讓她注意安全。

    畢竟是陌生的人家,也不知道這家人的品性如何,甚至都不知道這家人是幹嘛的,就讓閨女宿在這裏,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好在有劉強和趙子健兩人在,對於這兩個人,楊三槐是比較放心的,如果沒有他們兩個人做人情,再說救命,楊三槐也不能把蘭兒留在這裏。

    楊心蘭也知道爹爹的擔心,“爹,我想這家老夫人的病症,今天晚上就會有個定局,如果能熬過今晚,那就是福壽天齊,如果熬不過,也隻能隨緣了。”

    楊三槐自然也是隻能點頭,“就是,就是,閨女,既然留下了,那你可得盡全力給人家看好嘍,人命關天可不是小事。”

    想到老夫人的病情,楊心蘭也有些無奈,“好還是不好,我盡力就是了,神醫也不敢各個病人都救得活呀,盡人事聽天命。”

    聽自家閨女的語氣,這家的老夫人病得還真是挺嚴重的,對於看病這事兒,楊三槐是真不懂,也就不敢再說些不著邊際的話了。

    “蘭兒,咱家裏的事兒你比爹爹想的周全,你看除了咱白天商量的那些,還有啥事兒是爹沒想到的,你跟爹說說,爹一總給你辦好。”

    楊心蘭把爹爹叫過來,自然就是有話要跟爹爹交待的,現在爹爹問起來,她也趕緊把自已想要辦的事情跟爹爹仔細地講一下。

    “爹,你得先把有特殊技能的人拉個名單出來,包括家人,讓舅姥爺幫你寫,咱們現在最缺的是紡織女工和繡娘,這個可以讓知近的人互相介紹一下。”

    “再有,盡快去把山南、山西的陸地草質、水域情況摸清楚,讓於家三位叔叔陪著你和舅姥爺、曾伯伯一起去。”

    “他們水性好,有他們跟著也能安全些,我既然去不了,你們就要勘察得越仔細越好,過後我心裏也能有個數。”

    “水域重點要查看灘島的土質,看能否開成稻田、大田,讓我舅姥爺詳細地畫出圖來,記錄也要詳細一些,我明天要看的。”

    把該說的事情交待完畢,楊心蘭就起了身,“好了,爹爹,暫時著急的也就是這些了,你回去,我得去看看那位奶奶的情況咋樣了?”

    說著就轉身向後麵的臥室走去,走到了門口,又回頭叮囑了一句,“爹,告訴我娘一聲,我挺好的,別讓她又擔心得睡不好覺。”

    趙子健呆呆地看著楊心蘭的背影,怎麽看都有種妙齡少女的神韻,不由得就有點恍了神,但緊跟著又搖了搖頭。

    心裏自嘲地笑了,還是個孩子呢,自已這是瞎想什麽呢,“叔兒,我送你。”揚著手臂做了個請的姿勢,和劉強兩人又把楊三槐送了回去。

    楊心蘭回到了後麵的臥房裏,看到老夫人已經醒了,正咳嗽著,老人家的身體虛弱,睡覺也睡不踏實,沒一會兒就醒了,但氣色比照之前可是好多了。

    “咋了這是,怎麽還咳嗽起來了?”楊心蘭有點疑惑的問到,老夫人的病症雖然嚴重,但不應該有咳嗽的反應啊?

    旁邊一個十一、二歲的小丫鬟就惶恐的回答到,“是奴婢的錯,奴婢剛剛喂藥沒有喂好,嗆著好夫人了。”

    楊心蘭觀察了一會兒老夫人的情況,沒大礙,就安慰著那個小丫頭,“沒事,咳幾聲也好,清清肺內的痰堵,藥呢?”

    小丫鬟趕緊回話,“在火上溫著呢,剛才也沒喂幾口,老夫人就嗆得咳了,怕藥涼,就拿出去溫著了。”

    說完又有忐忑的問到,“那藥溫著沒問題?”她有點後悔在溫藥的時候,怎麽就沒有想著去問問這位小神醫,會不會傷到藥性呢?

    楊心蘭也看出了小丫鬟這是有點擔心,害怕做錯了事受責罰,就語聲輕柔地道,“拿過來,沒關係的,溫著也不會毀了藥性。”

    等到小丫鬟把湯藥端進了屋,楊心蘭就親熱的叫了聲‘奶奶’,“奶奶,我喂您喝藥?保證嗆不到您。”

    楊心蘭沒叫‘老夫人’,而是按自已的年紀叫了聲‘奶奶’,覺得這樣才更符合自已的身份。

    農村出來的小丫頭,哪懂得什麽夫人、太太的,按著年紀叫奶奶,顯得親近一些,聽起來不顯得生分,可也沒顯得過分巴結。

    “咱們趁著熱乎喝了這碗藥,再睡上一覺,奶奶您的身子就會更清爽舒服了,明天一早起來就沒事兒了。”

    楊心蘭說著就從小丫鬟的手裏接過藥碗,用手掌下邊小臂上最嫩的皮膚,試了試藥湯的溫度,這才回頭對小丫鬟說到,“你看好了啊,藥要這麽喂才成。”

    隻見她隻舀了一勺尖的藥水,然後靠著病人的嘴角輕輕地倒下去,一點也沒灑,也一點沒嗆,咽得很順當,奶奶笑了,小丫鬟也笑了。

    “奶奶,這藥好喝嗎?”喂了一口藥,看到老人家有點難受地皺起了眉頭,楊心蘭就打趣地問著她。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照顧老人有時候跟照顧小孩子是一個道理,得哄著來,果然,老夫人的回答就直接帶上了怨氣兒,“不好喝。”

    不過老夫人接著又說到,“但我也知道,良藥苦口的這個道理,所以不好喝也忍著唄,有病本身就得受些苦。”

    “奶奶可真是個明理之人。”楊心蘭朝老人家豎了個大拇指,“您能有這樣的心態,您的病一定比別人好得快。”

    “但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所以得了病就不能心急,得慢慢的養好它,知道嗎?”

    楊心蘭一邊哄著老人家,一邊把藥碗和勺子遞回給了小丫鬟,小丫鬟學著楊心蘭的手法,也輕輕的靠著老夫人的嘴角喂下去,沒灑也沒嗆,很是順暢。

    看到小丫鬟能夠熟練的喂藥了,楊心蘭這才跟老夫人告辭了一聲,放心地走出了臥房,來到了內廳堂裏,總算是能歇著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