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聲音裏不禁帶出了點哽咽

字數:3393   加入書籤

A+A-




    和穆伯伯商量之後的結果是:製造廠現有的鐵工師傅和木工師傅,每個成手都要帶兩個以上的徒弟,如果有能力,多多益善。

    隋望、尚清兩個人,也要各自帶兩個適合做營銷的徒弟,別看他們主要是動嘴皮子,其實這樣的人才眼下更難得。

    至於徒弟們的人選,可以從自家的孩子裏選,也可以從簽了身契的那些孩子們當中挑,但憑師傅自已,相中了算數。

    京城那邊的市場肯定要更大些,所以李誌奇、山鬆、石濤帶人進京,穆玉河則帶著餘下的人留守。

    當然,李誌奇暫時不能行動,山鬆和石濤就要比他先一步進京了,爹爹那邊可是太缺人手了,好在那邊現在還能拖一拖,有個裝修的空檔在。

    轉頭又去和楊好雪姑姑商量針線坊的人才培養,現在針線坊也進了好幾個新人,還都是有底了的。

    好雪姑姑和梅春、梅夏、梅秋、梅冬幾位姑姑,可以分別帶幾個現有的繡娘,務必使得這幾個繡娘也成為精尖的人才。

    而這幾個繡娘的手裏,也還是要再帶幾個女徒弟的,這樣邊學邊教,才能更快的擴大針線房的骨幹隊伍。

    把帶徒弟的事情安排好,楊心蘭又安排了梅夏、梅秋、梅冬三人,帶著她們手底下的人進京,好雪、梅春則帶著自已的人,留守仁理縣城。

    針線房的工作重心,一方麵是要保證,籌備的兩處服飾商鋪能夠順利開業,另一方麵要保證的是,及時且高品質地完成製造廠車輛上的所有針線活兒,包括繡活兒。

    接著楊心蘭又再回去了飯莊那邊,跟楊好婆姑姑商量要培養治病救人的醫務人才,和發展飯莊的藥膳人才。

    這兩種人才在醫理上是相通的,但因為側重點卻不同,在本質上也就存在著根本的區別。

    醫務人才的重點是識草藥、懂藥性、會製藥,並要認識人體穴位,會辯證施治,以治病救人為根本。

    而且這些學醫的人才,因為是要交給衣世良教導的,想要學好就要常常進山,不僅要求聰慧肯學習的,對身體的素質也要有著嚴格的要求。

    這樣一來,對男孩子的需求肯定是要多些,當然,女孩子的身子骨如果夠結實,也沒什麽不行的。

    但這部分人是為了將來做儲備的,因為學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楊心蘭知道急不來,所以倒不急著讓他們出師,統一歸在衣世良的名下,慢慢地教導就好。

    而藥膳類的人才,雖然也是要識草藥、懂藥性的,卻不必會製藥,但要求學會配製各類藥膳,既要講究味道,還要同時具備有養生的效果。

    因為它的重點是在‘吃’上下功夫,是要安排在飯莊和酒樓裏的,也是需要他們能夠獨擋一麵的。

    所以在技藝培訓的同時,更要培養他們的擔當能力,以及獨立麵對和解決應急事情的能力。

    學藥膳的人自然也得是聰慧好學的,但對體質的要求並不是很高,隻要健康、勤快、責任心強就好,男孩女孩倒是無所謂。

    人就交給楊好婆帶著,由她指導這些孩子們,盡快熟練地掌握藥膳的手藝,這些人是急用的,越快出師越好。

    設計好了這些方案,楊好婆和楊心蘭就一起在新買進的少年男女中,精心地篩選了十四個孩子。

    其中六個由楊心蘭帶回山窩屯,讓他們跟隨著衣世良,主要學習醫術,正好還能幫著衣世良他們勘山,查探草藥的分布。

    另外八個就留在了楊好婆的身邊,主要是學習藥膳這一塊,適當的再跟著學習一些針灸、藥理,技多不壓身啊!

    臨回山窩屯之前,楊心蘭又再去童聲娘的住處看了看,想看看雙肩背包做得怎麽樣了,如果有樣子,她就帶回去給大伯他們看看。

    一進了屋,楊心蘭就看到兩摞兜子齊整整的擺放在炕角,童聲娘一見心蘭姑娘進來,就眉開眼笑了。

    很開心地招呼著她,“心蘭姑娘,你來啦,快來看看我做的兜子,是不是你要的樣式,合用不合用?”

    她一邊放下手裏的針線,一邊從炕角的兩摞大小不同的兜子裏,各拿出了一個,攤開在炕上。

    隻一搭眼看過去,就讓楊心蘭佩服不已,“哎喲,真是太好看了,比我想要的樣子要好看多了,小隔兜也縫得多,太實用了,童伯娘,你可真是雙巧手。”

    “巧什麽巧呀,你一說是要進山裏背的,那肩帶首先得結實又舒服才行,至於小兜子多,又大小不一,是想著進山需要帶的東西樣數多,分兜裝好找啊。”

    “大背包我沒敢多做,怕做得不合適,就先做了八個,小腰包和斜挎包我每樣做了十多個,也都有分隔的小兜,你看看適合用?”

    做得這麽精致,想得這麽周全,還哪有不合適的,“童伯娘,適用,太適用了,沒有比這個更適用的了,比我畫的圖好多了。”

    看著童聲娘眼裏泛起的紅絲,楊心蘭又擔心地說到,“隻是,你這也太熬了吧,才幾天的功夫啊,你就做出這麽老些來,怕是晚上連覺也睡不好。”

    童聲娘趕緊擺手,怕心蘭姑娘擔心,一迭聲地道,“沒熬,沒熬,到了點兒我就睡呢,你看我這精神頭兒,啥好的呢。”

    楊心蘭歎了口氣,自家現在用著的人,都是打苦日子裏過來的,現在有吃有住了,每個人都在為這一份溫飽努力著,不肯有半點懈怠。

    “童伯娘,你身子還沒有完全恢複好,盡量別熬夜了,知道嘛,就算是天黑了做活兒,也要記得點燈,多點幾盞,別壞了眼睛。”

    童聲娘立馬點頭到,“點燈?那感情好了,我晚上睡不了多少覺,有燈可是能多出不少的活計呢。”

    “不過不用點那麽多,兩個就夠了,左右各一個,省得有暗影,那我這眼睛可就省力多了。”

    楊心蘭心裏不由得一酸,原來童聲娘晚上做活兒,竟然是不點油燈的,聲音裏不禁就帶出了點哽咽。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