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我們全家必將會終身銘記
字數:3254 加入書籤
沈誌鴻沒像楊心蘭那樣一口回絕,“這事還真是有點麻煩,三個月前,申侍郎唯一的兒子,一家四口出門,馬車被驚,滾下了崖底,無一生還。”
“這事對申侍郎的打擊相當大,你說的閔掌櫃,應該就是他很不待見的平民女婿,現在倒是成了他唯一的指靠。”
“而申家現在讓蘭兒陪同進宮,大概是給申貴妃瞧病的,聽說申貴妃身懷六甲,待產龍兒,此時會得什麽病呢?這才是關鍵。”
“按理來說不會是瘧疾,有太醫在,瘧疾的對症藥物也已經經過了驗證,治療起來應該不難啊,何必請民間的郎中進宮去給一位貴妃醫治呢?”
“要說是其它的病症,那更不應該請蘭兒過去了,越是疑難雜症,越應該請太醫診治吧?那些人才是杏林高手哇。”
沈夫人慧穎接到,“會不會是怕難產啊?怕是擔心不能順利生產,想要請咱們蘭兒去給安胎接生的吧?”
“坊間可是有過傳言,‘望月大酒樓的小姐曾救過一屍兩命’,這次又解了京城的瘧症之難,更是證實了蘭兒的醫術不一般。”
楊三槐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大舅,閔掌櫃就在府門外的馬車裏候著呢,要不咱們請他進來說說到底是咋回事兒吧?”
沈誌鴻趕緊道,“那還不趕緊把人請進來,事情說清楚了,咱們心裏也能有個底,省得蘭兒冒冒失失的進了宮,再出點啥差錯,可就塌天了。”
“蘭兒雖說想拒絕進宮,可也不是說拒就能拒的呢,畢竟申貴妃懷的是龍胎,若是讓皇上知道咱們不肯伸手救助,說不得也是一樁難言的官司。”
楊三槐聽了這話,可真是起急了,他當時聽到閔掌櫃的求助,確實沒有想過這麽多,眼見著卻像是有點騎虎難下了。
趕緊起身,急匆匆地去請閔掌櫃了,總要把事情搞清楚了才好,沒一會兒,閔掌櫃就跟著楊三槐進了沈家的會客大廳。
一見了沈誌鴻,閔掌櫃就跪地叩拜,“布衣閔忠信叩見大理寺卿沈大人,冒昧來訪,還請恕忠信冒犯。”
“快起來,快起來。”楊三槐急忙扶起了閔忠信,不管怎麽說,閔家對楊家有恩,如果情況允許,楊三槐其實還是願意幫他的。
但他也知道,這事兒還得看實際的情況,首先得對自家人沒有危險,總不能舍了自家人去救不相識的人,楊三槐還沒有無私到那種程度。
雖然楊三槐這邊還有些麵子情,那邊沈誌鴻卻是已經直接切入了主題,“現在不是在官場,你是我外甥女婿的兄弟,也算是我的子侄輩,你有什麽話,直說即可。”
閔忠信趕緊抱拳施禮,“謝過大理寺卿,小侄前來,實是有著不情之請,還請心蘭小姐一定要幫我嶽家這個忙。”
說著話,閔忠信又要跪下去,被楊三槐按在了座椅上,“有話說話,咱們別瞎客套了,能幫的我們盡量幫,不能幫的我們也插不上手,這不是你求不求的問題。”
閔忠信自然也知道這個理,趕緊坐正了身子,重新開口,“三槐兄弟應該也跟幾位說了,本人是戶部侍郎申侍郎的女婿,宮裏的申貴妃,是在下的妻妹。”
“貴妃娘娘雖然有了身孕,身體卻是一向很好的,可是不知為何,近段時間卻是日漸衰弱,且有胎氣不穩的跡象,太醫日夜守護,還是不見起色。”
“今日小女去見一個小姐妹,坐了她的車子去望月大酒樓買熟食,覺得味道很是熟悉,細問之下,知道這間大酒樓是仁理縣楊家飯莊連辦的。”
“玨兒回府跟我一說,我就想起蘭兒來了,我是知道你們一家進了京城的,但一直沒想著過府打攏,畢竟咱們手裏有金錢往來,我怕你們多想。”
“可眼下妻妹出了這樣的事情,我夫人就想到,蘭兒也許可以幫到申貴妃,嶽父母就跟我夫妻倆商量,務必請蘭兒小姐進宮為娘娘診視一趟。”
沈誌鴻搖了搖頭,接下了閔忠信的話,“這個有點難,畢竟蘭兒丫頭年紀小,讓一個小女孩進宮給貴妃診病,那讓一眾太醫情何以堪啊?”
“別說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隻說中間若是有誰使個小絆子,病情也不是那麽好診的,何況蘭兒也未必就診得出來呀?”
“要知道,申貴妃懷得可是龍胎,是皇上的子嗣,精貴著呢,隨便讓她一個小丫頭進宮,太不把握了。”
閔忠信趕緊出言解釋,“這些我嶽父母也考慮到了,確實不好明著去看,隻好委屈蘭兒,權充本人嶽母的小丫鬟,跟著我嶽母進宮探視一下。”
“無論結果如何,我嶽父說了,‘都會感激不盡的’,事情的真相也會瞞下來,絕不會再讓除我們兩家之外的其他人知曉。”
話已經說明白了,但楊心蘭心裏還是有點猶豫的,她也想幫閔伯伯一把,可聽了閔忠信所描述的情形,申貴妃恐怕不隻是自然生病那麽簡單。
“賢侄,如果能幫得上申侍郎和貴妃娘娘,我們家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但實際上事情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啊!”
“既然太醫們都日夜守護著了,貴妃娘娘卻仍然不見好轉,蘭兒恐怕也是無能為力的,何況還有著胎氣不穩的症狀,想來真是極為凶險。”
沈正鴻雖然沒有把話說得切實,既沒說是貴妃娘娘胎氣不穩的症狀極為凶險,也沒說是隨便插手會讓蘭兒處身於極為凶險,但大家都明白,兩者兼而有之。
閔忠信急得幾乎欠起了身子,“沈大人,我家嶽父、嶽母一再的跟在下保證,隻是讓蘭兒隨我嶽母進宮一趟,並不強求她能診治。”
“沈大人,您也是為人父母者,我們暫且拋開貴妃娘娘的身份不談,女兒懷孕身有不適,哪家做長輩的能不急呢。”
“還請大人理解一下嶽父、嶽母的心情,我這廂先行謝過,蘭兒的大恩,我們全家必將會終身銘記。”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