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天下大爭

字數:3510   加入書籤

A+A-




    我說襄王在背後說昭明的壞話。昭明笑道:

    “他要是背後說朕的好話,朕還要疑心他!他說朕的歹話朕就覺得很正常!是不是又說朕乘人之危,奪了他的王後?說朕不露痕跡,不顯山不露水,手段極高,就把他的王後搶走了?”

    我笑著說,“他說的多了!”

    昭明笑道:

    “我不說他!他倒是使勁說我!當年我和神武侯作戰謨詰,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答應發的兵還遲遲不到!這一次烽火剛起,他半夜裏調兵遣將,躍馬揚鞭,半個日程就趕到京城護駕!速度何其快!”

    我笑起來。

    昭明接著說:

    “我還聽說:襄王如今構建了一個高台,上麵堆滿黃金。有人提出一條建議可行,有利於國家有利於君主,贈送黃金百鎰,舉薦一個非凡人才為國家所用,贈送黃金千鎰;為國建立功勳者,贈送黃金最高萬鎰。天下豪傑勇士投奔的甚多。人稱黃金台納賢。”

    我一聽,就知道這是明信侯的主意。肯定在他的九招九策之內。

    “得人才者得天下。國家興亡,就看用人。襄王這一舉措,必然能夠廣攬天下英才,為國家所用,使夏宇國大為興盛。”昭明感歎道。

    昭明要是知道襄王采納九招九策的根本動機,是明信侯欺詐他可以得到王後,不知道他如何作想。我抿嘴笑了笑。

    “王後笑什麽?”

    “臣婢是笑襄王。襄王的確是當世英豪。他的識見、膽略和智慧都無人能比。可是臣婢看來,他有時候就像一個孩子,任性又天真!”我說道。

    “何止襄王?王後有時候也是這樣!太任性了!不動腦筋,做出的事情像孩子一樣!”昭明說道。

    “臣婢沒有七竅玲瓏心。陛下怎麽說都沒用,臣婢本身就是混沌,沒有長那幾竅。陛下非要為臣婢開出來幾竅,臣婢也受不了。”我說。

    昭明越發笑起來,

    “你這個自甘墮落的東西。頂起嘴來就數你機靈。做起事來一點不用心。朕在你身上用了多少心?你自己想想?你在朕身上用了多少心?”

    昭明帶我回到宮裏。還沒有坐定,就有使臣過來稟報:魯國出了大事。昭明問道:“出了什麽大事?”

    使臣回稟說:“可不得了!魯國國君被權臣南宮晝弑殺了!如今南宮晝扶持了新君,執掌朝政,將弑君的罪名栽贓到一個忠臣李元貴頭上。現在將李元貴和家族一同誅殺掩人耳目!”

    昭明說道:“說清楚。”

    使臣說道:

    “魯國國君大人到郊外祭祀,住在臣子李元貴家中。不幸夜裏潛入幾十個強盜將國君大人殺死,權臣南宮晝誣陷說是李元貴所害,將李元貴滿門正法。然後推舉公子佰即位。盡人皆知公子佰和南宮晝早有預謀,找借口弑君,而推脫罪責。”

    昭明歎息說:

    “這位魯國國君我去見過,為人謙讓溫厚,是個宅心厚道的。前番魯國、宋國、齊國、季國中間有矛盾,都仰仗這位國君大人兩麵調停,從不貪圖賄賂而秉持公道。如今卻冤死國中,令人歎息。你們暫且去吧,朕回頭處置。”

    使臣退去。昭明仰天長歎。

    我勸解說:“陛下,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兄弟相殘,叔侄相爭,陛下早已見慣不驚,何以為此事這麽悲哀?”

    昭明說道:

    “朕不是因為魯國一個國君被殺感到悲哀。朕悲哀的是:禮法在人們心目裏已經盡行崩頹。當年周公初定禮法,禮法最大的綱常,在於君臣秩序。君君臣臣,天下的大秩序。所以周公製禮之後的數百年,幾乎沒有聽說有臣弑君的,因為這違反了天底下最大的倫常。可是現在,幾成日常便飯。禮法崩潰可見一斑。”

    “為什麽會這樣呢?”我問他。

    “這是因為:利欲之心戰勝了榮辱之心。”昭明說道,“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已經有所不同。古代的人淳樸,有榮辱之心;現代的人狡詐,有利欲之心。”昭明給我講解道。

    “臣婢還是不懂。”我說。

    “朕給你舉個例子。按照我們周禮中的軍禮規定,在戰爭之中,不打無約之戰,不追逃跑將領,不殺花白老人,不擊受傷軍士,不傷及無辜民眾。人人都以守約為榮,違約為恥,所以上古戰爭,公平正義。現在呢?隻要戰爭勝利,就能得到戰利品,得到土地,得到地位或者其他好處,利欲熏心,誰還去遵守這些禮儀?利欲之心勝了榮辱之心,所以天下才會大爭!爭土地,爭利益,爭權勢,爭好處,無日不爭,無物不爭,不擇手段,隻要結果。”昭明說道。

    他一說不擇手段,我就覺得他是說我的。我說道:“可是陛下,天下隻剩下利欲之心了。陛下一個人守著榮辱之心,還有什麽用?”

    “這話就是襄王教你的。”昭明冷笑道。

    “可是陛下看看襄王,如果不是因為天災,襄王不就成就了霸業嗎?他長劍揮指的地方誰敢不從?襄王知道人都有利欲之心,他就利用人的利欲之心。陛下卻想實施教化,讓人們心底的榮辱之心重新喚起。臣婢還是覺得襄王的手段快得很。”

    昭明冷笑道:

    “王後被人灌了"mi yao"了!還是執迷不悟!從來沒有聽說放任人性中的惡行能成功的。不擇手段隻是一時之利!最終還是要激發人性裏麵的善行才可以!”

    昭明還沒有說話,聽得外麵一陣哭嚎悲哀的女子之聲。蒲棠女禦進來回稟說:“淥薑夫人在關雎宮外麵跪請,請求陛下為其父平冤報仇!”

    昭明說道:“朕已經知道了。你讓她回去,朕自會處置。”

    我這才想起淥薑夫人乃魯國公主。這被弑殺的國君就是她的父親大人了!我對昭明說道:“淥薑夫人死了父王,心裏必然難過,還請陛下去安慰她幾句。”

    昭明說道:“說的是。”

    他吩咐蒲棠女禦說道,“去給玉盞女史大人說一聲,準備些禮品給淥薑夫人送過去。帶話給玄霜夫人,就說朕的話,讓她代表朕過去安慰一下。朕還有事,不過去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