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賞必得其心

字數:3640   加入書籤

A+A-




    這時候,柳岸侍衛走過來了,說道:“陛下聽說襄王和明信侯已經到宮廷裏了,去給王後娘娘送禮。如今已經快到晌午了,請一起到養和殿裏議事,然後就在養和殿裏用餐好了。”

    我想這次議事必然就是為了論功行賞之事,也不敢耽誤,直接去了最好。

    於是跟著襄王他們到養和殿裏,一起坐下。

    昭明說道:“襄王救駕有功。朕還沒有賞賜,如何先拿了禮品貢奉王後了!應該朕感謝襄王才是!”

    明信侯說道:

    “陛下過獎了。哪裏是貢奉王後?原本就是王後的東西,隻是寄存在臣國而已。宮裏規矩多,王爺怕王後沒東西賞人,給王後順路帶過來一些。論功行賞更是不敢,勤王救駕,臣子之分,怎麽敢奢望陛下賞賜!”

    他倒是說的好聽!才剛不知道對我說什麽呢。

    昭明說道:“此次霍城侯、西涼侯暗地聯絡十八路諸侯,勾結朝廷大夫意圖謀逆,已經被徹查。襄王有功,朕倒是想把他們的封土給襄王一些,以表彰功德。”

    明信侯說道:

    “若論表彰,臣等以為王後娘娘是頭一功。王後娘娘已經逃出險境,聽聞朝中有變,隻身返回,與佞臣賊子據理力爭,為陛下鳴不平。不是娘娘機智膽大,恐怕襄王到時,賊已經得逞了!”

    明信侯的話看似為我表功,實則是為我爭取說話的機會。昭明不知,開口說道:“道理是這樣,但是朕卻不能表功,助長其風。朕要保的是王後,不容許她膽敢如此冒險!”

    我知道明信侯的意思,隻得順著昭明的話開口說道:“臣婢知道陛下的心意,感恩不盡。臣婢能得不死,襄王之功。陛下封土裂疆以示彰表,臣婢不敢爭。”

    昭明問道:

    “霍城侯、西涼侯原來封地在西北,恐怕不適合襄王。南麵倒是有十幾個城池,和夏宇國西南境相連,朕想把這十幾個城池賜給襄王,不知襄王意下如何?”

    明信侯說道:

    “陛下豈不知襄王的心意?王後娘娘對襄王有功,此次夜見烽火,一刻不停前來勤王,絕非為了陛下的封土,回報娘娘之恩罷了。君臣之分理當如此,陛下恩遇,臣等怎敢接受?”

    明信侯不接受,就是想要北邊的封土。

    我硬著頭皮說道:

    “襄王不受陛下恩惠,陛下卻不能不賞。有賞有罰,方為天下王。臣婢以為:‘賞必得其心,罰必正其位,則至賞無以過,至罰無以怨。’襄王剛得幽獨國,辟地千裏,其間卻有兩個王親之國,道路為之轉,政令為之不行,想必百般不順。陛下倘能遷移兩國,必能得襄王之心。”

    昭明說道:“為順襄王之意而遷移兩國,恐怕有失公允。”

    我說道:

    “邢國、杞國是小國,卻四麵居於大國之中,如同兩個洲邑,想必也不順,也許正想搬移卻不敢跟陛下提及。陛下就將賞賜襄王之地令其搬移,所需費用讓襄王出一些,也許皆大歡喜!”

    昭明沉思一會兒,令拿圖冊過來看看。邢國、杞國原本在夏宇國和幽獨國之間,如今卻完全在夏宇國之中了。昭明說道:

    “封土之事,先王賜予。朕下令遷移,恐落天下人口實了。也罷,王後提出來,朕不得不從,就依王後的意思,令使臣去和兩國商榷。襄王也照顧一些。”

    襄王說道:“臣謝恩!臣會依照陛下的心意,不使兩個王親之國有所抱怨。”

    襄王用過餐飯,帶著明信侯走了。昭明問我說:“王後怎麽突然關心起夏宇國的封土來了?襄王央王後求兩國的封土嗎?”

    我知道瞞不過他,實話實說:

    “是襄王嫌棄這兩個王親之國,我猜他的意思,早就想滅掉,隻是礙著王親的體麵。如今順水推舟給他個麵子,遂了他的心意。那兩個王親之國遷移到南境,雖然辛苦些,可是和王室之土比鄰,陛下也可以照顧些。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昭明說道:“遷移兩個王親之國,被王後說得這樣輕而易舉。收了人家多少黃金白璧?”

    我笑道:“陛下竟然以為臣婢是為了黃金白璧不成?”

    昭明說道:“王後肯定受了人家的好處。要不然不會開口管這些事。”

    我感慨說道:“陛下還虧是精明過人的人。黃金白璧倒是好的了!就怕是有些東西,拿著黃金白璧也不成的。”

    襄王是拿著黃金白璧來的。他就是不拿,他說的事情我也不敢不給他辦。他說我欠他的是恩情,恩情大如山。而我在乎的,也是一種情意。我們之間有一種情意,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千絲萬縷割舍不斷的。我說不出那東西的名字,但是它比黃金白璧有力得多。

    昭明派出的出使邢國、杞國的信使很快就回來複命,兩個國家都願意遷移。可知襄王在私底下做足了功課,又給了好處。昭明即刻下詔,命令兩個國家遷移至南境,重新劃土分疆,建造城池。

    邢國、杞國兩國原本接近北方,有戎狄之禍,隻是國小力微,經不起大的遷移。如今有天子命,就此扶老攜幼,就此遷移,在原有舊城池上另建新城,別無話說。

    隻有襄王遂了心,數國並為一體,闊野千裏,縱橫無阻,政令一體,百姓遵命。夏宇國國力為之大增,諸侯為之側目。

    隻是昭明征調宋國、齊國、季國之兵,前去征討魯國的戰爭,卻持續甚久,久攻不下。昭明就問那邊的情況。

    有人回稟昭明說道:

    “魯國新君公子佰,當年曾經在夏宇國為人質,和襄王私下交好。此次久攻不下,可能是給襄王送了重賄,襄王暗自助陣。夏宇國不方便公開出麵,他們的附屬國暗自用力,幫助公子佰也未可知。”

    昭明聞言十分震怒,說道:“襄王太過分!前番剛剛封土,如今忘恩負義!三國之兵是朕親自調派,竟然和朕暗自較量。”

    我勸解他說:

    “陛下何必發怒。陛下再下一道旨令,三國久攻不下,令夏宇國參戰。襄王礙於陛下情麵,不得不出兵,讓他自己打自己去!”

    昭明哼了一聲,果然下詔令夏宇國參戰。

    詔令交付信使頒發下去。蒲棠女禦過來,說淥薑夫人聽聞陛下已經發兵,在外麵跪著謝恩。昭明令她回去,不再相見。(m.101novel.com)